張利娜
一、課堂導入
李白杜甫是唐代這個群星璀璨的時代最耀眼的兩顆巨星,成為唐詩世界中兩座并峙的高峰。李白于太平盛世晿響了富于浪漫色彩的詩歌,形成了豪放飄逸的風格,“詩仙”二字當之無愧。而杜甫則承繼了《詩經》以來的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于亂世中傾注了更多憂國憂民的情感,“詩史”可以說是對他現(xiàn)實主義詩歌創(chuàng)作的最高肯定。經過三個星期的研究和準備,今天,我們通過這次課把大家自主研究學習的成果作一個總結,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詩圣”杜甫的世界。
二、活動過程
師:穿過歷史的塵埃,杜陵野老那張飽經滄桑的臉和那雙噙滿憂傷的眼是如此地震撼人心,杜甫的際遇,杜甫的憂思,杜甫的詩意似潮水般涌來,怎不使我們神思凝重,我們似乎已聞到從遙遠的唐朝飄過來的詩香,現(xiàn)在,我們就以“詩圣”杜甫作為切入點,以期窺唐詩之一斑,下面就以學習研究小組為單位從不同角度走近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請第一組代表準備發(fā)言:
1.“知人論世”,走近杜甫
第一組代表談本組學習研究思路及收獲
生甲:一位作家選擇什么樣的題材,表現(xiàn)什么樣的思想,抒發(fā)什么樣的感情,這一切都不可能離開他本人的人生觀、生活經歷和所處的時代,因此,我們組認為在鑒賞詩歌時,首先要明確作者生平、思想、創(chuàng)作背景,所以,我們把“知人論世”作為研究杜甫的方向。
生乙:杜甫的生平資料相信大家都已搜集到,在這兒我們不再贅述。我們大致來看,杜甫出身于奉儒守官的家庭。年輕時,自負有“詩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才學,素懷“許身一何愚,竊比稷與契”的壯志,將“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朝氣。然而,現(xiàn)實是殘酷的,他經歷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巨變,既屢受挫折,又遭生活和戰(zhàn)爭的折磨。面對著壯志難酬、生計艱難以至幼子餓死的個人辛酸,我們讀到了他痛斥社會黑暗的名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讀到了他在辛苦結成的茅廬被狂暴秋風所破時,憤懣無奈的一句“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讀到了他在長期無人登門時所感受到的被拋棄般的孤獨,以及突然客至時歡欣雀躍的句子“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也讀到他踏訪成都郊外武候祠時所感受到的千古寂寞“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所有這些詩句,無不讓我們真切感愛到理想破滅后,自我存在價值卑微的痛苦。
生丙:但杜甫的偉大在于他不曾沉溺于個人的苦痛,面對國運衰微、人民苦難,他始終將生命的血肉與苦難的國家民眾相連,在深切的國家憂患和百姓的流離痛苦中傾注了自己的一腔熱血。因此,這種辛酸和憂傷的體驗就不僅僅緣于個人生活體驗,更緣于對國家、對人民苦難的深切關注,“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長路關心悲劍客,片云何意傍琴臺?王師未報收東郡,城闕秋生畫角衰”,讀到這樣的句子,我們只有深切體味了“詩圣”杜甫憂國憂民的心,博大磊落的心胸,才能真正演出讀懂詩的意味。
2.“沉郁頓挫”,體會風格
第二組代表談本組研究方向及內容
生丁:風格,是一個作家逐步形成并且一以貫之的。“沉郁頓挫”是后人對“詩圣”杜甫詩作風格的公認評價。我們組就是從文體入手,切實學習研究杜甫詩作的這種風格。
“沉郁”是指杜詩以精練的字句表現(xiàn)廣闊的意境,進而反映深刻的社會現(xiàn)實和深沉蒼涼的感情。杜甫追求“語不驚人死不休?!睘檫_到這一效果,作者很重煉字傳情:一是字句準確有力,給人強烈的感愛。二是用不尋常的語言和修辭手法,選出新鮮、易感的意境,我們試用《旅夜抒懷》這首五律來簡析:
這首詩首聯(lián)寫了六種景物:草、風、岸、檣、夜、舟,將這些景物描摹出神韻的定語別具匠心。纖細的草,微風吹拂的江岸,高高的桅桿和孤獨的夜舟,渲染出一片凄清的景象,舉頭望去,一番星月交輝的疏淡之景。妙在“垂”、“涌”二字的使用,這兩字巧妙地連接了星、野和月、江前后兩個景物,又借“涌”字抒寫了自己在凄清的羈旅之夜涌動的思緒,欲訴無門的心事,至此,詩人于孤寂的夜晚,濃墨重彩地染一筆“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詩人壯志難酬,舞文弄墨實非所愿的胸懷表露無疑,再以飄泊天地間的沙鷗喻自己怕失落之情。這樣,在煉字基礎上,將客觀景物與主觀情感融合而創(chuàng)設出詩中獨具的意境,打動了無數(shù)讀者的心??傊?杜甫借律詩這一抒情詩體,用煉字傳情,創(chuàng)設意境等方法,使其詩囊括了深刻的社會現(xiàn)實和深沉蒼涼的感情,形成了“沉郁”的風格。
生戊:“頓挫”是指其詩的語言、韻律曲折有力,平仄、疊詞等方法的獨特運用使得詩的音節(jié)鏗鏘,憤激難抑。杜甫打破了律詩固有的平衡、和諧,某些特定情況下,于拗折中求得獨特的韻味。如“分明怨恨曲中論”一句中一反常規(guī),“怨恨”、“論”都用仄聲,表達出詩人內心的憤懣?!暗娙胡t日日來”句中“日日”這一疊詞的運用,讓我們感受到杜甫寄居草堂時的無奈和寂寞,這是其“頓挫”風格的表現(xiàn)。
生己:最后,我還要補充一點,“沉郁頓挫”是杜詩的主要風格,但絕非唯一風格,如《客至》一詩,全篇洋溢著一種喜氣,興致高潮時,呼鄰翁對飲,所以這首詩是以濃郁的生活氣息和人情味取勝。
3.連類比較,走近詩圣
第三組代表談研究思路及內容
生庚:我們組側重于從具體作品出發(fā),進行連類比較,以期更準確地解讀文本,貼近詩人內心。
提到杜甫,我們自然而然會想到杜甫草堂,這是飽受戰(zhàn)亂之苦,顛沛流離,輾轉漂泊的杜甫在西蜀,依附朋友嚴武于浣花溪畔建筑的暫時茍安之地。這一時期,他寫了一些表現(xiàn)這一段生活安定、愉悅的詩歌,《江村》就是其中一首。
屏幕顯示《江村》詩:“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來堂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p>
生辛:初讀時,可能感受到的只是江村無處不在的清幽靜謐——梁間燕子自在翩飛,水中鷗鳥互相嬉戲,老妻畫紙,稚子作鉤,天倫之情盡享,多么恬美安適的畫面,家庭的歡樂幸福,心靈的寧靜滿足,無處不在。解到此處,不禁要問,我們真正接近了文本的本質了嗎?為了更好地理解,我們運用連類比較的方法,找到一些相似的作品作比較閱讀篩選后,定下了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和王維的《山居秋瞑》作對比。
生壬:“情由景生,景為情設”,這三首詩粗看都寫出一種愉悅、閑適、恬淡、滿足,但細品之下不難發(fā)現(xiàn),三首詩分別融入了詩人各自的人生體驗?!安辉笧槲宥访渍垩蜞l(xiāng)里小兒”的陶淵明,通過“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的傾訴,讓我們感受到他孤傲高潔的人格,面對污濁昏朽的社會現(xiàn)實,面對著官場的丑惡,他主動毅然決然地掛冠而去,《歸園田居》、《飲酒》中我們感受到的是東籬采菊,享受田園之樂的恬適與滿足,這是一種主動選擇后按自己本心去生活的一種輕松和滿足。王維少年得志,歷盡宦海沉浮的他在閱盡滄桑而大起大落后,中年選擇了向“佛”靠攏,過上亦官亦隱的生活,這種真正“為隱而隱”的生活,透出的是自在、空靈、敏銳和智慧,“空山新雨后”的清新凈朗,“獨坐幽篁里”的蕭疏散淡,都充滿禪機和睿智,體現(xiàn)出凡人難得的寧靜與淡泊。
杜甫暫寓浣花溪,不是陶淵明、王維那種人生追求后的最后選擇和歸宿,而是人生追求徹底破滅后的無奈之舉,江村的安寧、愉悅和閑適中明顯帶有一種劫后余生的辛酸悲苦,暫寓于此,與其說是慶幸,不如說是無奈,大半輩子執(zhí)著追求卻理想落空,飄泊輾轉后依附友人才暫得安身之所,我們怎么會體味不出他的悲苦與辛酸。所以,如果我們組用“連類比較”的方法,通過比較閱讀,能夠更好地理解文本。
三、教師總結
我們三周的自主合作探究成果通過短短的兩節(jié)課,不可能完全展示出來,但各組分別從自己的研究感受入手給我們找出了更好走近詩人的方向,只要大家對某一點有所感悟,能夠由此激發(fā)起自主學習研究的興趣就是收獲,課下請大家補充完善自己的小專題論文并相互交流。
★作者單位:河北省邢臺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