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大學動物科技學院 何萬領 李曉麗 徐廷生 王占彬
纖維素酶是一組包括葡聚糖外切酶、葡聚糖內切酶和β-葡萄糖苷酶的復合酶總稱。纖維素酶可作用于植物性飼料,破解細胞壁中的纖維素連接鍵,使細胞壁破裂,釋放出細胞質成分,同時細胞壁纖維素在葡聚糖外切酶、內切酶和β-葡萄糖苷酶的協(xié)同作用下被分解成單體還原糖,從而消除飼料中非淀粉多糖的抗營養(yǎng)作用,降低腸道內容物黏度,提高植物性飼料的利用效率(劉娟和葉湘海,1996)。纖維素酶應用效果受酶來源、添加量、日糧組成和動物種類等的影響 (張海棠等,2000)。本試驗在玉米-豆粕型日糧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復合纖維素酶制劑,旨在研究其對肉雞屠宰性能和肉質性狀的影響。
1.1 試驗材料 纖維素復合酶制劑購自廣東公司,該復合酶以纖維素酶為主導酶系,具體成分和活性為:木聚糖酶 17020 U/g、β-葡萄糖酶20844 U/g、纖維素酶5766 U/g、β-甘露糖酶3271 U/g和果膠酶2125 U/g等。
1.2 試驗設計 選用1日齡AA肉雞128只,隨機分為4組,每組4個重復,每重復8只雞。對照組飼喂玉米-豆粕型基礎日糧(見表1),其他各組分別飼喂在基礎日糧中添加0.05%、0.10%和0.15%的纖維素復合酶制劑的日糧。
1.3 飼養(yǎng)管理 肉雞采用4層籠立體飼養(yǎng)。試驗前料槽、水槽、墊網(wǎng)等用具徹底消毒。整個試驗期確保正常的溫度、光照和通風,自由采食、飲水。采用常規(guī)的肉雞免疫程序對雞只進行免疫接種。試驗分2個階段飼養(yǎng),即前期為1~21日齡,后期22~49日齡,全期均采用粉料。
1.4 屠宰試驗 7周齡試驗結束后,將雞只空腹稱重,每組挑選6只接近平均體重的雞,斷頸放血致死,60℃溫水中浸泡,脫毛,屠宰,并稱量全凈膛重、半凈膛重、胸肌、腿肌、腹脂、心臟、肝臟重量,以上指標測定均參照楊寧(1993)的方法。
表1 基礎日糧組成及營養(yǎng)水平
1.5 肉品質測定 肌肉pH測定:宰后45 min用pH計測定胸肌和腿肌的pH值。
嫩度的測定:取新鮮胸肉和腿肌一塊,用Warner-Bratzler剪切計(C-LM2型)測定剪切力值,每個肉樣剪切3次,取其平均值。
失水率的測定:取屠宰24 h胸、腿肌肉樣,稱重(W1)后,將肉樣置于上下各墊20層濾紙中,加壓35 kg,持續(xù)10 min,撤去壓力后稱肉樣重(W2),計算其失水率。
1.6 數(shù)據(jù)處理 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中ANOVA模塊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和LSD多重比較,以<0.05為顯著水平。試驗結果用平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
2.1 纖維素復合酶對屠宰性能的影響 由表2可知,隨著纖維素復合酶添加量增加,肉雞活重增加,尤其是0.15%添加水平,屠宰前活重、屠體重、半凈膛重、胸肌重和胸肌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添加纖維素復合酶肉雞屠宰率有所增加,但差異不顯著。與對照組相比,0.05%、0.1%和0.15%纖維素復合酶分別顯著提高全凈膛重11.84%、12.5%、22.37%(P<0.05), 半凈膛率10.48%、9.53%、7.63%(P<0.05)及全凈膛率7.51%、7.22%、6.6%(P<0.05)。 添加纖維素復合酶提高了胸肌率和腿肌率,以0.15%酶水平顯著提高胸肌率(P<0.05)。0.1%、0.15%纖維素復合酶分別顯著降低腹脂重和腹脂率 (P<0.05)19.57%、14.31%和 23.32%、25.3%(P<0.05)。這一結果表明,日糧中添加纖維素復合酶能夠促進飼料營養(yǎng)成分的消化吸收和蛋白質等物質沉積,從而提高肉雞屠宰性能各項指標。周娟等(2007)在日糧中添加0.05%和0.1%纖維素酶,結果表明,肉雞活重、屠體重、半凈膛重、全凈膛重、腿肌重與胸肌重顯著高于對照組,與本試驗結果基本一致。
表2 纖維素復合酶對肉雞屠宰性能的影響
2.2 纖維素復合酶對肉質性狀的影響 見表3。表3結果表明,隨著纖維素復合酶添加水平的增加,胸肌剪切力降低(P>0.05),而腿肌剪切力增加(P>0.05)。肌肉嫩度是衡量肌肉品質的一個重要指標,常用剪切力大小表示。肌肉中結締組織、肌原纖維和肌漿三種蛋白質成分的含量和化學結構狀態(tài)是決定肌肉嫩度的主要物質基礎,三者組成越合理,肌纖維越細,肌肉嫩度越高,剪切力越小。由此可見,纖維素復合酶的添加可在一定程上提高胸肌嫩度,而對腿肌嫩度無改善作用。對胸肌和腿肌失水率影響表明,0.05%、0.1%和0.15%纖維素復合酶可顯著降低胸肌及腿肌失水率(P<0.05), 降低幅度分別為 56%、60%、52%及15.38%(P>0.05)、30.77%(P<0.05)、30.77%(P<0.05)。失水率也是衡量肌肉品質好壞的重要指標之一,與蛋白質結構、pH及脂肪含量等有關。失水率高會導致肌肉色澤變深、變暗,同時風味、香氣、多汁性、嫩度降低及營養(yǎng)物質流失率加大等。本試驗添加纖維素復合酶可降低胸肌和腿肌失水率,說明纖維素復合酶可改善蛋白質等營養(yǎng)物質在肌肉組織中的沉積比例,提高肌肉品質。本試驗添加纖維素復合酶對肌肉pH值影響不顯著,但纖維素復合酶組表現(xiàn)為胸肌和腿肌肌肉pH值均高于對照組。肌肉pH主要受肌肉中酸性物質含量的影響,尤其是乳酸,其含量的多少與動物宰后體內糖原酵解有關。研究認為,pH值不僅是肌肉酸度的直接反應,其對肌肉顏色、嫩度和失水率都有影響(Fletcher,1995)。 pH 值降低,肌肉失水率增加,嫩度降低,顏色深暗(Yang和Chen,1993)。
表3 纖維素復合酶對雞肉品質的影響
2.3 纖維素復合酶對心臟和肝臟的影響 由表4可知,添加纖維素酶可使肉雞心臟絕對重量和心臟指數(shù)均不同程度的降低,尤其是0.15%纖維素酶添加組降低最多,但差異不顯著(P>0.05)。相反,纖維素酶的添加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肉雞肝臟的生長,在0.05%、0.1%和0.15%纖維素酶添加水平時,肉雞肝臟絕對重量顯著提高22.51%、16.27%和 18.19%(P<0.05),肝臟指數(shù)提高17.77%(P<0.05)、10.83%(P>0.05)和 3%(P>0.05)。肝臟是動物體營養(yǎng)物質代謝的主要器官,其在動物體內的重量是較為恒定的,然而,在不同的飼養(yǎng)條件下,對其重量有一定影響。研究發(fā)現(xiàn),在肉雞的大麥型日糧中添加木聚糖酶和葡聚糖酶,可使肉雞肝臟體重比顯著升高(董亞維和馮濤,2004)。許梓榮等(1999)在肉雞高麩飼糧中添加β-葡聚糖酶、木聚糖酶和纖維素酶,肝重率提高了24.84%。這一結果表明,添加纖維素酶可促進肉雞肝臟生長,機理可能是由于添加纖維素酶提高了飼料營養(yǎng)物質利用率,從而使肝臟代謝加強,相應的促進了肝臟的生長。
表4 纖維素復合酶對肉雞心臟和肝臟生長的影響
在本試驗條件下,日糧添加纖維素復合酶可顯著提高肉雞產(chǎn)肉量和產(chǎn)肉率,降低腹脂率;改善肌肉品質,尤其是顯著降低肌肉失水率,并有促進肝臟生長的作用。
[1]董亞維,馮濤.木聚糖的抗營養(yǎng)機理及木聚糖酶在養(yǎng)禽業(yè)中的應用[J].湖南飼料,2004,6:11 ~ 12.
[2]劉娟,葉湘海.酶在肉用仔雞生產(chǎn)中的應用[J].飼料工業(yè),1996,6:20~22.
[3]許梓榮,錢利純,孫建義,等.高麩飼糧中添加β-葡聚糖酶、木聚糖酶和纖維素酶對肉雞生長和消化的影響[J].河北畜牧獸醫(yī),1999,11(2):80~84.
[4]楊寧.現(xiàn)代養(yǎng)雞生產(chǎn)[M].北京:北京農(nóng)業(yè)大學出版社,1993.620~621.
[5]張海棠,王自良,郭東升.纖維素酶在雞豬日糧中的應用[J].中國飼料,2000,11:14 ~ 16.
[6]周娟,楊煥民,姜寧,等.纖維素酶對肉仔雞生產(chǎn)性能和營養(yǎng)物質利用率的影響[J].黑龍江畜牧獸醫(yī),2007,3:42 ~ 43.
[7]Fletcher D L.Relation ship of breast meat color variation to muscle pH and texture[J].Poult Sci,1995,74:120.
[8]Yang C C,Chen T C.Effects of refrigerated storage pH adjustment and marinade on color of raw and microwave cooked chicken meat[J].Poult Sci,1993,75:355 ~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