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朝陽巖摩崖石刻的田野考察

      2010-09-05 03:45:14侯永慧孫雄武畢馨丹
      湖南科技學院學報 2010年2期
      關鍵詞:題刻大字無題

      侯永慧 孫雄武 劉 智 畢馨丹

      (湖南科技學院 中文系,湖南 永州 425100)

      朝陽巖摩崖石刻的田野考察

      侯永慧 孫雄武 劉 智 畢馨丹

      (湖南科技學院 中文系,湖南 永州 425100)

      2009年9月至12月,湖南科技學院中文2007級學生對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區(qū)朝陽巖摩崖石刻開展了為期4個月的田野考察。考察范圍包括唐至民國時期全部現(xiàn)存朝陽巖摩崖石刻,統(tǒng)計石刻共計146幅。文章對這些石刻的位置繪有6幅示意圖加以標記,對每幅石刻的年代、作者、主題、尺寸、書體、行數(shù)和保存程度作有詳細的文字著錄。

      朝陽巖;摩崖石刻;湖南科技學院;田野考察

      一 說 明

      2009年9月至12月我們對湖南省零陵區(qū)朝陽巖摩崖石刻開展了為期4個月的田野考察??疾斓淖畛跄康氖蔷庍x零陵朝陽巖紀詠詩,為使詩選盡量周全詳備,考察范圍擴大到全部朝陽巖摩崖石刻,包括零虛山、上洞、逍遙徑、下洞和流香泉等處。

      為研究方便,我們草繪了一套《零陵朝陽巖摩崖石刻示意圖》。示意圖共有6張,依照朝陽巖景區(qū)的環(huán)境特點劃分6個局部,從上到下標記出連續(xù)的序號。

      文字著錄中的序號與示意圖對應,每條詳細標明每幅石刻的年代、作者、主題、尺寸(厘米)、書體、行數(shù)和保存程度。

      石刻年代為自唐至民國時期。建國后所刻僅有1幅,故亦列入。

      民間各種“寄名石山?!辈挥枋珍?,但個別刻寫位置凸顯可作標記的,以方框中“石”字標出,不排列序號。

      永州市文物處2006年所作《古碑調查表》統(tǒng)計朝陽巖摩崖石刻共計114幅,我們此次統(tǒng)計共計146幅,增多32幅。

      所繪為平面圖,不按比例尺繪制,且每張圖的比例不一樣,視角也不固定,但可以清楚認出石刻與石刻之間的相對位置,方便今后研究查找。

      此次考察由張京華教授建議并指導。

      繪圖、標注主要由湖南科技學院中文2007級學生侯永慧、孫雄武、劉智、畢馨丹完成。參與考察的還有選修古代漢語專題課程的其他同學,湯軍同學所作工作尤多,特此致謝。

      二 著 錄

      1.民國二十二年吳崇欽《朝陽巖別館記》,75×150,十四行,隸書,活碑,三成損毀。

      2.明嘉靖十年許岳詩刻“謾教山水屬高賢”一首,無題,60×101,六行,楷書,完整。

      3.年代、作者、主題不詳,68×100,行楷,損毀嚴重。

      4.年代、作者不詳,題刻“朝陽勝景”四大字,158×45,楷書,完整。

      5.明萬歷甲戌,作者、主題不詳,68×134,楷書,活碑,八成損毀。

      6.朝代不詳,署款“廿三年”,疑為民國。梁壽盛題刻“□覽河山”四大字,有跋“零陵軍次”等,42×35,四行,楷書,磨泐。

      7.清光緒二十年光稷甫《重修朝陽巖啟》,有王德安跋,167×91,十行,楷書,活碑,完整。碑后有楷書小字被青苔覆蓋,內容不詳。

      8.年代、作者不詳,題刻“眺涼風明月……碁枰且爛”,35×65,四行,楷書,磨泐嚴重。旁刻“朝陽□”三大字,磨泐。

      9.民國三十年徐庭槐等題刻“零虛山”三大字,132×58,楷書,完整。

      10.清同治楊翰詩刻《自辟零虛山石徑安棋局書》,有跋,署款“息柯居士”,48×56,六行,行書,完整。

      11.年代不詳,黃建笑題刻“天然圖畫”,100×33,八行,楷書,較完整。

      12.年代不詳,邑人管大成詩刻“乘興朝陽晚”一首,無題,42×67,五行,楷書,完整。

      13.年代、作者不詳,題刻“頂月□”三大字,82×38,損毀。

      14.民國八年己未黃鉞詩刻“未逐漁舟去”一首,無題,118×58,十四行,楷書,完整。

      15.清同治甲子楊翰題刻,110×135,十一行,隸書,稍損。

      16.清咸豐十一年楊翰重刻元結《朝陽巖銘并序》,篆書,有跋,隸書,210×78,三十六行,完整。

      17.清同治甲子楊翰刻元結《朝陽巖下歌》,有跋,85×52,十三行,行書,完整。

      18.年代不詳,楊瑞鳣題刻“寄云”二大字,53×27,完整。

      19.清康熙丙午張登云《朝陽巖重修碑記》,86×187,十行,楷書,損毀將半。

      20.民國八年盧澍邕《游朝陽巖》詩三首,85×45,二十行,正書,完整。

      21.年代、作者不詳,“一竅天”三大字,36×78,楷書,完整。

      22.清光緒丙午林紹年詩刻“一從魯直題詩后”一首,無題,113×50,十三行,行書,完整。

      23.民國五年望云亭題刻“何須大樹”四大字,有跋,署款“丙辰”,240×75,楷書,完整。

      24.明隆慶五年毛舉等題刻,40×70,六行,楷書,完整。

      25.年代不詳,邢址詩刻“曉近巖光發(fā)”一首,無題,40×92,三行,草書,完整。

      26.清光緒十九年吳大澂詩刻《偕光稷甫太守頤同游朝陽巖和山谷老人韻》,74×148,八行,楷書,完整。

      27.宋嘉祐辛丑盧臧等題刻,40×40,六行,楷書,完整。

      28.年代、作者不詳,被石垢覆蓋損毀嚴重,有字依稀可見,53×50。

      29.宋嘉祐四年張子諒等題刻,署款“嘉祐祫享后十一日”,65×73,六行,楷書,完整。

      30.清光緒庚辰李湘等題刻,53×40,十三行,楷書,完整。

      31.1963年劉翲詩刻《西巖春眺》,30×66,五行,楷書,完整。

      32.宋嘉祐五年張子諒書、盧臧題“朝陽巖”三大字,47×142,楷書,完整。

      33.年代、作者不詳,四言詩刻“愚溪之南”一首,無題,40×66,六行,行書,磨泐。

      34.明嘉靖丙辰章漢中詩刻《夏日同松溪登朝陽巖漫賦二首》133×78,十三行,草書,四成損毀。

      35.清光緒丙子盛慶紱詩刻“岀郭渡瀟水”一首,有跋,無題,105×65,二十一行,行書,完整。

      36.明嘉靖顧璘詩刻《丁酉望后同錢邢二使君來游賦此》,65×40,四行,楷書,略損。

      37.明張勉學題“高巖幽窟”四大字,140×62,楷書,完整。碑內存前人石刻殘跡,據(jù)《零志補零》有“巖洞清幽自古奇”、“勝增嗟遲留炎日”十數(shù)字。

      38.元至正九年己丑仲春,李讓等題刻,63×70,楷書,九行,完整。

      39.清同治甲子楊翰詩刻《伏日游朝陽巖用山谷韻》,72×96,十行,行書,較完整。

      40.明黃應兆詩刻《數(shù)游朝陽巖》,77×38,十三行,楷書,完整。

      41.清同治甲子楊翰重刻黃庭堅詩、像、像贊及翁方綱書黃庭堅像贊。黃庭堅詩十三行,行書。楊翰題黃庭堅像贊六行,隸書。翁方綱題黃庭堅像贊六行,行書。90×86,磨泐。

      42.年代、作者不詳,33×49,五行,草書,損毀。

      43.年代、作者不詳,詩刻《癸已歲游朝陽洞》,38×27,僅存七行,楷書,殘毀。

      44.年代、作者不詳,詩刻“石□何年”一首,37×87,五行,行書,殘毀。

      45.宋乾道辛卯黃虨題刻,52×85,六行,楷書,完整。

      46.明嘉靖已亥,張寅詩刻《重游朝陽巖用舊游韻》,75×39,十行,楷書,略損毀。

      47.朝代不詳,辛丑年懶道人詩刻《辛丑同友人再游朝陽巖七律》,55×28,十一行,行書,完整。

      48.明正德壬申陳銓詩刻《游朝陽巖》,57×82,八行,楷書,完整。

      49.年代、作者不詳,77×45,可辨認五行,楷書,殘毀嚴重。

      50.明萬歷甲午王泮詩刻《九日□□□楚地朝陽巖登高泛舟別后詩》,130×80,二十二行,行草,略損毀。

      51.年代、作者不詳,詩刻《游朝陽巖次守齋年丈韻》,68×53,十三行,草書,兩成損毀。

      52.年代、作者不詳,有“當湘騰招攜”五字可識,碑殘。

      53.清光緒辛丑題刻“時光緒辛丑夏日記,湘西潘晉三義同游遇雨,在此留餐,陵舒詠軒”,83×42,三行,隸書,完整。

      54.年代不詳,大庸劉岳鐘詩刻“刻歷代名賢此寄蹤”,無題,71×49,十行,楷書,完整。

      55.民國八年李民軒題刻,68×47,十一行,楷書,完整。

      56.年代、作者不詳,題刻“逍遙徑”三大字,155×82,完整。

      57.清順治九年李敬詩刻《朝陽洞事游》,171×72,二十三行,草書,磨泐。

      58.宋雍熙郭昭符詩刻《秋日同知州潘贊善朝陽巖閑望郡中書事》,83×94,十六行,楷書,大部損毀。

      59.年代、作者不詳,題刻“口口口友欣勝口口同口口口口自縛飛鰒舉白口口口”,30×50,四行,楷書,殘毀。

      60.明嘉靖二十七年蔡真詩刻《游朝陽巖》,46×90,六行,行書,稍損毀。

      61.宋魏泰詩刻《朝陽洞》,35×55,五行,楷書,磨泐。

      62.明嘉靖丁酉顧璘等題刻,36×88,四行,楷書,磨泐。

      63.清嘉慶丁丑王日照詩刻《朝陽巖》、《流香洞》二首,62×51,九行,行書,完整。

      64.明嘉靖乙巳閬栢詩刻《游朝陽巖次元子》,72×52,八行,楷書,略損毀。

      65.宋元祐四年張綬等題刻,83×108,二十四行,楷書,完整。

      66.宋元祐庚午,裴彥英等題刻,54×58,五行,楷書,大部損毀。

      67.民國三十年姚雪懷題刻“西巖”二大字,45×107,完整。

      68.明張勉學題刻“流香洞”三大字,56×130,完整。

      69.明嘉靖丁已,劉養(yǎng)仕“朝陽巖”三大字,完整。

      70.清康熙丁卯盧崇耀題刻“迎曦”二大字,完整。

      71.年代不詳,陽和道人題刻“聚勝”二大字,完整。

      72.明嘉靖陳天然題刻“朝陽洞”三大字,完整。

      73.明隆慶丁卯晉江史朝富題刻“尋源”二大字,完整。

      74.朝代不詳,壬辰年陳之棟題刻“碧云深處”四大字,完整。

      75.宋至和二年柳拱辰等題刻,50×80,八行,楷書,完整。

      76.明嘉靖元年潘節(jié)詩刻《游朝陽巖》,53×64,九行,楷書,完整。

      77.宋元祐邢恕詩刻《獨游偶題》,28×23,五行,行書,完整。

      78.宋元祐七年劉蒙等題刻,40×42,六行,楷書,完整。

      79.清同治九年,長白邑陳寄和等題刻,70×40,九行,嚴重損毀。

      80.年代不詳,彭澤胡海啟題“寫心巖”題刻,33×45,三行,楷書。

      81.年代不詳,雙柏蘇沐照題刻“山下出泉”四大字。

      82.明嘉靖已亥宗室□□道人詩刻《歌朝陽巖用元次山韻》,58×39,十行,楷書,磨泐。

      83.明嘉靖丙午,作者不詳,題刻“半壁天”三大字,81×37,完整。

      84.清道光楊世銑題刻“西巖”二大字,完整。

      85.清光緒丙申靈鶼閣主題刻“靈鶼閣主來游,光緒丙申十一月五日”,137×10,一行,隸書,完整。

      86.清咸豐乙未楊澤闿題刻,88×23,十二行,楷書,完整。

      87.民國七年徐崇立《朝陽巖記》,145×80,二十五行,楷書,完整。

      88.清同治壬戌何紹基詩刻《楊海琴太守招游朝陽巖即事》,有跋,94×45,二十三行,草書,完整。

      89.宋皇祐五年高滁等題刻,76×52,八行,楷書,完整。

      90.清同治甲子楊翰詩刻《秋日游朝陽巖再用山谷韻》,91×94,十二行,行書,完整。

      91.宋治平丁未鞠拯等題刻,68×54,五行,楷書,完整。

      92.明嘉靖乙丑楊治詩刻《冬日黃小川翁招游朝陽巖》,75×44,十一行,楷書,磨泐。

      93.明嘉靖壬寅唐珤詩刻無題絕句四首,72×70,十行,楷書,完整。

      94.年代、作者不詳,重刻元結《朝陽巖銘并序》,為戴嘉猷、吳源詩刻覆蓋,125×80,殘跡尚可辨認。

      95.明嘉靖乙巳戴嘉猷詩刻《游朝陽巖》、《歸泛瀟江》二首,吳源《和韻》一首,125×55,二十二行,楷書,完整。

      96.清道光癸卯楊世銑題刻,30×75,四行,隸書,完整。

      97.清同治壬戌楊翰詩刻《何子貞丈歸道州至郡同游朝陽巖》,111×43,二十五行,行書,完整。

      98.明嘉靖乙酉劉子冠詩刻“濂溪疑水接瀟湘”一首,無題,有跋,83×53,十五行,楷書,磨泐。

      99.民國九年蕭昌熾詩刻“避地來幽谷” 一首,無題,72×125,十行,隸書,完整。

      100.明正德間重刻元結《朝陽巖下歌》、柳宗元《游朝陽巖遂游西亭二十韻》,刻者不詳,80×197,二十五行,行書,完整。

      101.明正德辛已朱袞《朝陽洞陰潛澗志》,70×122,十六行,行書,完整。

      102.明萬歷丁亥詩刻《春日偕諸子集朝陽巖》,己丑詩刻《朝陽巖再集》,作者不詳,95×43,五行,楷書,稍損。

      103.明正德何詔題刻,48×42,八行,楷書,完整。

      104.宋治平三年周敦頤等題刻,85×56,五行,楷書,完整。

      105.明嘉靖己亥題刻,作者不詳,18×43,二行,楷書,完整。

      106.宋熙寧元年鞠拯等題刻,51×63,六行,楷書,殘二成。

      107.明正德王瑞之詩刻“瀟湘洞口詠飄風”一首,無題,95×42,六行,楷書,稍損。

      108.宋嘉祐五年張子諒書、盧臧題“朝陽洞”三大字,145×48,稍損。

      109.年代不詳,張□詩刻《題朝陽洞》,35×45,九行,行書,完整。

      110.唐大歷十三年張舟詩刻《題朝陽巖傷故元中丞》,署款“大歷敦牂歲”。被“石山保覆蓋”,47×27,十四行,楷書,殘毀。

      111.清順治庚子劉文選題刻“鳴鳳貽輝”四大字,120×40,完整。

      112.明正德已卯何詔詩刻《予當三載考績之期慨聚散不常偕僚友復登朝陽巖》,100×39,七行,楷書,完整。

      113.年代不詳,題刻“□□宜春劉圣澤長樂韓陟朋……”,65×53,五行,楷書,殘五成。

      114.宋治平三年梁宏等題刻,73×57,五行,楷書,完整。

      115.清光緒乙未花翎二品頂戴□福詩刻《朝陽巖偶題七律四章》,140×72,十二行,楷書,活碑,稍損。

      116.年代、作者不詳,題刻“道州刺史元次山《朝陽巖銘》在巖內”,32×20,二行,楷書,完整。

      117.宋元豐乙丑蔣僅題刻,63×36,二行,楷書,完整。

      118.清李永紹詩刻“講余來訪漁翁跡”一首,無題,62×40,五行,行書,完整。

      119.宋咸平朱昂、劉隲、洪湛、孫冕、李防《送新知永州陳秘丞瞻赴任》各一首,71×102,二十三行,楷書,完整。

      120.清康熙丁卯陶琨題刻,45×36,三行,楷書,完整。

      121.年代、作者不詳,詩刻“人到朝陽巖底巖”一首,無題,53×30,四行,楷書,完整。

      122.年代、作者不詳,詩刻“江流清可觴”一首,無題,20×27,三行,楷書,磨泐。

      123.宋天禧戊午王羽詩刻《朝陽巖詩二章》,80×47,十行,楷書,完整。

      124.元至元間陜郡姚子徵題刻“馮夷宮”三大字,138×50,磨泐。

      125.宋咸平陳瞻《宣撫記并序》,77×70,十四行,楷書,磨泐。

      126.明嘉靖辛酉,作者不詳,詩刻《和次山歌朝陽巖》,40×70,十三行,楷書,殘毀。

      127.明嘉靖壬寅陳塏詩刻“昔賢標勝跡”一首,無題,82×78,八行,行書,稍損毀。

      128.宋崇寧三年徐武題刻,40×34,三行,楷書,完整。

      129.明萬歷辛卯陳洋題刻“觀瀾”二大字,37×82,完整。

      130.宋元祐癸酉孫覽等題刻,92×46,五行,楷書,完整。

      131.唐牛嵸詩刻《題朝陽洞》,34×33,五行,楷書,磨泐。署款無年代,《金石錄》著錄為唐代。

      132.唐咸通十四年李當詩刻《題朝陽洞》,魏淙詩刻《奉和左丞八舅題朝陽洞》,55×90,二十五行,楷書,磨泐。

      133.宋咸平陳瞻詩刻《題朝陽巖》,42×64,六行,楷書,完整。

      134.宋雍熙四年賈黃中詩刻《七言四韻詩一章送新知永州潘宮贊若沖赴任》,92×64,十三行,楷書,完整。

      135.明萬歷乙巳安孝詩刻《偕寅友游朝陽巖漫吟》,47×110,二十行,楷書,稍損毀。

      136.唐會昌元年李坦題刻,35×35,四行,楷書,完整。

      137.宋元祐壬申程博文等題刻,65×80,五行,楷書,完整。

      138.明萬歷壬辰胡文衢題刻“朝陽起鳳”四大字,33×110,完整。

      139.宋元祐八年邢恕詩刻《題愚溪寄刻朝陽巖》,50×71,十六行,行書,完整。

      140.年代不詳,蔣琓題刻,28×33,五行,行書,磨泐。

      141.清康熙二十一年題刻《提督湖廣通省學政衙門眾姓發(fā)心裝塑魚籃觀音題名記》,署款“僧慧弘化”,43×63,十四行,楷書,稍損毀。

      142.明正德丙子《施高翔閉關碑記》,十二行,楷書,完整。

      143.明嘉靖丙戌謝曹題刻“五尺天”三大字,33×95,完整。

      144.明萬歷三十六年,作者不詳,題刻“萬古一□”四大字,50×90,損毀。

      145.明萬歷甲午黃金色詩刻《郡公徐賓岳招游朝陽洞二首》,67×115,十五行,楷書,完整。

      146.明愚復重模柳宗元《漁翁》詩,七行,行書,完整。

      三 示意圖

      (責任編校:張京華)

      K877.4

      A

      1673-2219(2010)02-0024-07

      2009-12-01

      侯永慧(1988-),女,湖南婁底人。孫雄武(1988-),男,湖南婁底人。劉智(1989-),女,湖南邵陽人。畢馨丹(1988-),女,滿族,遼寧丹東人。四人均為湖南科技學院中文2007級學生。

      猜你喜歡
      題刻大字無題
      漆涂層對題刻類石質文物的影響研究
      石材(2022年4期)2022-06-15 08:55:38
      八個大字
      少先隊活動(2021年4期)2021-12-01 23:23:32
      張珖隸書“安樂泉”三大字碑
      《紅樓夢》(四大名著大字本)
      紅樓夢學刊(2019年5期)2019-04-13 00:42:54
      平果縣陽明洞摩崖題刻遷移保護
      藍指海星的“大字躺”
      陜西神木清涼寺石窟金代漢文題刻校錄與研究
      西夏學(2018年2期)2018-05-15 11:28:16
      白鶴梁題刻收錄、整理、考古、研究綜覽
      無題
      無題
      潜江市| 麦盖提县| 汤原县| 岢岚县| 固镇县| 嘉善县| 台安县| 施甸县| 汉川市| 青冈县| 乐都县| 灵川县| 本溪市| 襄垣县| 甘洛县| 辽阳县| 凤翔县| 中牟县| 合作市| 南康市| 嵊州市| 钟山县| 宜兰市| 板桥市| 承德市| 裕民县| 南平市| 绿春县| 岑巩县| 砀山县| 永济市| 阿瓦提县| 准格尔旗| 监利县| 化州市| 新化县| 张掖市| 呈贡县| 三都| 日喀则市| 贞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