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永新
(北京師范大學附屬實驗中學教育信息中心,北京100032)
打破資源狹義定位,建設資源“充足”的中學數字校園環(huán)境
呂永新
(北京師范大學附屬實驗中學教育信息中心,北京100032)
伴隨著數字校園建設的不斷深入,資源建設成為學校信息化發(fā)展的重要工作。數字資源是整個數字校園環(huán)境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為學校的教育教學、科研、管理、辦公提供了數據和系統上的支持。然而,學校在建設數字化資源庫時,往往習慣性地局限了資源的概念,使得相當一部分有價值的資源數據游離于資源庫之外,造成信息的缺失。本文針對數字化校園環(huán)境中資源體系的建設進行了深入探究,希望為信息化建設的決策者提供一些參考,使其打破傳統的資源觀念,搭建范圍更為寬泛的數據資源中心。
數據中心;資源建設;數字校園;信息化
隨著信息化水平提高以及國家對基礎教育投入的加大,各類中等學校的信息化環(huán)境日益改善,相當一部分學校已經全面實現了網絡環(huán)境、硬件設施、軟件資源的配套,基于網絡的教育技術應用、課程改革和課程資源建設全面展開,相關的服務與技術保障完善且成熟。然而,目前大多數單位在實施數字校園環(huán)境及資源庫建設時,未能進行統一的規(guī)劃設計,使得數字校園建設與資源建設分步進行,一體化、系統化、同步性相對較差,容易出現資源與平臺融合性不足、脫節(jié)、滯后甚至前后矛盾等問題,造成發(fā)展瓶頸。
此外,大多數建設者在設計學校資源體系時,往往將資源的概念加以局限,僅僅著眼于教學層面,認為資源庫中的資源即是提供給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使用的各類教學資源,而實際上還有很大一部分資源被忽略到資源庫之外。
這里所說的資源,是數字校園環(huán)境下的數字資源。在中學背景下,“充足”的資源體系大體應分為兩類:一類是滿足教學、學習環(huán)節(jié)需要的資源,如教師備課、教學、考核,學生學習、練習、作業(yè)、考試等所需的資源,包括教師自制的課件(積件)、講義、教案、學案、習題、試題,學校購買或錄制的音視頻教學資源、電子圖書與期刊等參考資料、優(yōu)秀課例實錄等;另一類資源,是指由學校日常管理、辦公所產生的各種業(yè)務數據資料,如教育、教學、教務、科研、資產、人力資源、學校歷史、各類活動記事、學生學業(yè)成績等相關的管理數據、文檔資料、檔案、記錄、痕跡等。
前者是基于教與學的資料、素材和知識體系,是我們通常所理解的資源的范疇,后者更多的是支撐學校運轉的各類業(yè)務數據、管理策略、角色檔案及財務信息,這些同樣是學校的財富,同樣應當經過數字化加工處理后作為資源納入統一的數據庫,同教學資源一起為學校的全面工作服務。學校信息化發(fā)展的規(guī)劃者和操作者只有打破傳統思維模式下對資源的狹義理解,建設寬泛、統一、規(guī)范、便捷的數據庫資源系統,才能夠營造全面、科學和智能化的數字校園環(huán)境,滿足自動化辦公、管理和教書育人等多重應用的需求,同時還能夠降低管理成本,避免重復數據的浪費,增強數據信息的準確性,促成歷史數據的補全。
圖1
圖2
對學校而言,數字校園平臺與資源是彼此依存的關系,缺一不可。脫離資源,沒有了底層數據的支撐,平臺將是一個空殼,不能實現數據交換也就不能完成應用;脫離平臺,資源將是一塊塊松散的數字信息孤島,無法發(fā)揮應有的作用。一個集成度高、交互性強、應用豐富的數字校園平臺,只有配以全面完整的數字資源體系,才能構成符合數字時代要求的,滿足教育、教學、管理多方面需求的數字校園環(huán)境。在此環(huán)境當中,數字校園平臺以功能承載應用,提供給使用者的是友好的用戶界面和便捷的功能操作。而“充足”資源庫的意義尤為重要,既要保障各類應用所需數據的提供,又要對新生成、修改、加工處理過的數據進行入庫存儲和管理,同時還要為各類資源建立關系及描述,方便用戶通過分類檢索調用。資源的量與質,直接影響到數字化應用的程度和效果,資源的全面性、多樣性和共享性,影響到數字化應用的深度和廣度。完整的數字資源體系,不論是用于教學、學習的知識性內容,還是用于行政辦公的業(yè)務類內容,都應該做到面向用戶、面向功能、面向應用,具有數據自動生成、自動關聯和自動補全能力。
因此,管理者在建設中學數字校園環(huán)境時,尤其要思考資源體系對數字校園環(huán)境的支撐作用,應完整規(guī)劃、統籌兼顧、充分設計、注重應用,打破傳統意義上對資源的狹義理解,建設“充足”、“全面”的數據支持體系。某中學對此進行了實踐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圖1為該校數字校園環(huán)境簡單示意圖,圖2為數字資源體系示意圖。
對于資源體系的構建,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應該著重考慮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1.資源的獲取
只有明確了“充足”資源所包含的范疇,收集和獲取資源的工作才能有的放矢,關注點也變得寬泛。面對不同層面的數據資源,建設者要清楚地了解它的來源,通過何種方式獲取,以及能夠用到什么地方,面向最終的應用,解決好資源的通路問題。同時,建設者還需要考慮資源從采集到應用,中間是否存在審核、整理或再加工環(huán)節(jié),是否需要和應用產生數據聯動,是否需要整合其他相關數據;在上傳入庫過程中,采用何種格式,是否加密,需要什么硬件配套設施等問題,這些都需要在設計學校資源體系之初就做好規(guī)劃。
2.資源入庫
需要注意的是,學校的各類資源應該匯集到服務器或服務器組進行統一管理和維護,以構成數字校園環(huán)境中的“統一數據資源庫”。為了能夠科學、準確、高效地使用資源,應當在數據資源入庫之前做好分類和描述工作。對于教學類的資源,可以按照我國《教育資源建設技術規(guī)范》中提出的8種教育資源類別:媒體素材、課件與網絡課件、試題庫、案例、文獻資料、常見問題解答、資源目錄索引、網絡課程作為分類的依據;對于教學以外的其他資源,則可按照其功能、應用方式或歸屬部門進行分類。
任何資源在明確其用途、劃分到相關類別后,都應當被盡可能詳細地描述,如資源的類別、標題、關鍵詞、學科、用途、關聯信息、適用對象、權限等。這些描述作為資源的附帶屬性,在數據庫管理軟件中對應于相關的記錄,既能規(guī)范管理,又方便被用戶檢索出來使用,或者被上層的應用平臺支配調用。
3.資源的存儲和管理
從某種程度上說,數據資源是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各方面工作的支點,是保證學校正常運轉的基礎,因此,資源的存儲和管理是學校信息主管部門的重要工作。伴隨數據資源體系的搭建,應建立“數據資源中心”的概念,使用規(guī)范的數據庫管理軟件對全校范圍的數字化資源加以統籌管理和科學調配。
各類數據信息匯集至服務器,需要針對存儲空間劃分、用戶限額配置、安全權限、內容篩選、數據備份、日志監(jiān)控、流量控制等技術性問題制定妥善方案,既要確保資源順利入位,安全穩(wěn)定,權限分明,又要保證用戶的檢索、調用靈活通暢。對于不同類別的數據資源,如教學資源、自動化辦公數據、財務信息、一卡通數據等,可以考慮提供相對獨立的磁盤空間進行存儲,并創(chuàng)建相對獨立的數據表加以管理。此外,對學校具有保留價值的數據資源,如歷史檔案、活動記事、工作日志等,應建立數據自動累積補全機制,形成連續(xù)性的數字檔案永久保存。
4.資源的應用及規(guī)范接口
在數字校園環(huán)境中,資源的最終作用是支持應用,用戶最終操作和使用的是基于資源的各種應用平臺。因此,在規(guī)劃資源應用功能時,首先要考慮的是用戶的需求,根據不同的目標,將底層數據庫中所關聯的數據資源提取出來,將分散于不同類庫的數據重新整合,生成符合用戶需要的資源組合,提供更具價值的數據支持,這是現代自動化辦公和教育教學應用的理想狀態(tài)。
同時,隨著應用的深入和提高,隨時會有新的功能模塊加入到數字校園環(huán)境中來,而學校上級單位的各種應用平臺也隨時可能需要從數字校園資源體系中調取數據,這就要求數字校園平臺及底層資源庫一定要具有良好的兼容性,為各種新增情況提供開放式接口,使得數據資源與平臺建設不會因此而重復,使統一資源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作用,體現出“數據資源中心”的優(yōu)勢。
著眼于未來信息化發(fā)展,數據資源的價值和作用將越來越凸顯。不論是《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中提出的“充分利用優(yōu)質資源和先進技術,創(chuàng)新運行機制和管理模式,整合現有資源,構建先進、高效、實用的數字化教育基礎設施”、“加強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開發(fā)與應用”,還是此前溫家寶總理提出的“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優(yōu)秀人才,特別是拔尖人才”、“努力促進教育公平。力爭用十年左右的時間,基本完成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甚至于“三網融合”的戰(zhàn)略性決策,都反映出數字資源體系和平臺的建設對于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及未來信息化的發(fā)展是至關重要的,資源建設的必要、緊迫、科學、豐富、全面、統一性的剛性需求將為此提供依據。
(編輯:魯利瑞)
book=10,ebook=19
TP393.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454(2010)18-007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