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華,王全芬,向桂珍,李 燕
(云南省嵩明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云南 嵩明 651700)
選擇云南省嵩明縣常住居民中2008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的所有死亡者為調查對象,收集死亡資料;人口資料來自當?shù)亟y(tǒng)計部門;采用2000年全國人口構成比進行標化。
采用全面普查方式,通過醫(yī)院報告和入戶調查收集死者全部死亡資料,并嚴格按照質量控制要求進行資料收集、整理、復核,由嵩明縣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專業(yè)人員根據國際疾病分類第10版(ICD10)進行編碼。
標化死亡率、平均壽命(e0)和潛在減壽年數(shù)(PYLL)。
2008年末平均人口數(shù)為308057人,死亡數(shù)為2069人。總死亡率為6.72‰,其中男性為7.35‰,女性為6.06‰。按2000年全國人口構成進行標化,標化死亡率三者分別為 7.22‰、8.21‰和 6.19‰;性別比為1.33∶1,男性高于女性。0歲~1歲組(16.44‰)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1歲~4歲組(2.47‰)死亡率女性高于男性,5歲~10歲組最低,50歲后隨年齡的增加而急劇上升,死亡曲線呈魚鉤型。
前10位死因的死亡數(shù)占死亡總數(shù)的94.06%,依次為呼吸系統(tǒng)疾病、腦血管疾病、損傷和中毒、惡性腫瘤、心臟病、消化系統(tǒng)疾病、泌尿生殖系統(tǒng)疾病、內分泌系統(tǒng)疾病、傳染病、起源于圍生期疾?。ㄒ姳?)。呼吸系統(tǒng)疾病、心腦血管病、意外傷害因素及惡性腫瘤延續(xù)1991年及1993年趨勢,居前4位。
惡性腫瘤死亡261人,死亡率為84.72/10萬,居全死因第4位,構成比由20世紀90年代的7.93%上升到2008年的12.61%,前三位死因依次是肺癌、肝癌、腸癌(見表2),宮頸癌明顯下降。除腸癌、胃癌及婦女特有的惡性腫瘤外,多是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
2.4.1 呼吸系統(tǒng)疾病死亡分析
呼吸系統(tǒng)疾病死亡率為163.61/10萬,占同期死亡總數(shù)的24.36%,死亡占全死因的構成比由20世紀90年代的17.60%上升到2008年的24.36%,兩個時期均居全死因第1位。死者以0歲組、1~4歲組嬰幼兒及50歲以上老年人為多。嬰幼兒以肺炎為主要死因,老年人則以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哮喘為主要死因,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
表1 嵩明縣2008年前10位死因分析
表2 嵩明縣2008年主要惡性腫瘤死亡分析
2.4.2 腦血管疾病死亡分析
腦血管疾病死亡率為120.11/10萬,居全死因第2位,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
2.4.3 損傷和中毒死亡分析
損傷和中毒死亡率為109.40/10萬,居全死因第3位。構成比由20世紀90年代的14.90%上升到2008年的16.29%。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0歲組以意外機械窒息死亡多,1歲~14歲兒童溺水死亡多,15歲~34歲青壯年以交通事故為多,55歲以上老年人以自殺、意外跌落為多。
2.4.4 5歲以下兒童死亡分析
5歲以下兒童在不同時期主要死亡原因及死亡水平各不相同(見表3)。
在新生兒期,以產傷和窒息、早產和未成熟兒、先天異常、意外窒息、意外事故和新生兒硬化病為主要特征、前六位死因占新生兒死亡數(shù)的90.91%。
在嬰兒時期,由于肺炎、腹瀉病的死亡增加改變了新生兒期的死因構成和順位,肺炎居嬰兒死亡的第一位,嬰兒時期前6位死因占嬰兒死亡總數(shù)的81.82%,這一時期的死亡原因開始出現(xiàn)多樣化特點。
5歲以下兒童前6位的死因比重進一步下降,占5歲以下兒童死亡總數(shù)的 77.42%,死因多樣化的特點更為明顯,溺水死亡和交通事故是這一時期的主要特征。
嵩明縣居民前5位早死原因依次為損傷和中毒、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疾病、呼吸系統(tǒng)疾病和消化系統(tǒng)疾病,自殺、交通事故是構成意外傷害的主要因果(見表4)。
表3 2008年嵩明縣5歲以下兒童前6位死因死亡專率(/10萬)、構成比(%)及順位
表4 嵩明縣2008年居民主要死因死亡和減壽情況
隨著醫(yī)學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公共衛(wèi)生知識的普及,死因譜隨之發(fā)生了變化,一是傳染病得到了明顯的控制,二是與社會、心理和行為因素相關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對人類的死亡威脅日益突出。心腦血管疾病已成為當今人類的主要死亡原因,高血壓、吸煙、飲酒、高脂高鹽飲食、肥胖、心腦血管疾病家族史等是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1],在這些因素中有些是要使人們提高認識和改變飲食習慣與生活方式才能控制的。開展社區(qū)醫(yī)療服務,向群眾提供綜合、連續(xù)、方便的預防、保健、醫(yī)療、康復和健康教育服務,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預防是預防控制的關鍵所在。
本次調查結果表明,嵩明縣居民的意外傷害標化死亡率為(116.68/10萬)高于全國平均水平(65.25/10萬)。意外死亡作為一種死因,在很大程度上屬于一種社會問題[2],意外傷害的預防策略應該是加強個體防護和安全教育,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人們遵守交通規(guī)則、強化安全意識、善待生命、保持心理健康和平衡心態(tài)。
吸煙或被動吸煙、環(huán)境污染及不良生活習慣等諸多因素與腫瘤的發(fā)病和死亡有著密切關系。因此,開展控煙宣傳和吸煙行為的干預,促進居民養(yǎng)成良好生活和行為習慣,定期進行健康體檢,早期診斷也是降低死亡率的關鍵。
應針對不同時期兒童死亡的特征,采取合理的婦幼保健措施[3]。在新生兒期工作的重點應放在如何提高產科質量、加強孕產期保健上,防止產傷和窒息的發(fā)生、減少早產和未成熟兒的出生。針對肺炎、腹瀉等感染性疾病應增加喂養(yǎng)知識的宣傳教育,提高醫(yī)療衛(wèi)生人員——尤其是農村衛(wèi)生技術人員診斷、治療這些疾病的能力和水平。另外,意外死亡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應引起相關部門以及兒童家長的重視,加強宣傳和管理,最大限度減少意外死亡的發(fā)生。
PYLL分析顯示,0歲~14歲組意外傷害對預期壽命的影響最為嚴重,降低兒童和青少年死亡率的首選策略是加強個體防護和安全教育;15歲~44歲組由屬于勞動活躍人群,提示注意勞動保護和安全教育,并做好心腦血管疾病的早期發(fā)現(xiàn)和預防;45歲~59歲組主要表現(xiàn)心腦血管疾病造成的壽命損失,應加強預防與控制該年齡段這類疾病的重要性;而60歲組主要突出表現(xiàn)為心腦血管疾病死亡;故這一時期循環(huán)系統(tǒng)疾病的預防應擺在首要位置。
[1] Antikainen RL,Jousilahti P,Vanhanen H,et al..Ex-cess mortality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pulse pressure among middle-aged men and women is explained by high systolic blood pressure[J].J Hypertens,2000,18(4): 417.
[2] 陳國忠.福建省莆田縣1997-1999年居民死因回顧性分析[J].數(shù)理醫(yī)藥學雜志,2000,13(6):141-142.
[3] 田建中.云南省5歲以下兒童死亡水平研究[J].云南預防醫(yī)學雜志,1998,3(1):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