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東
赴一場狗子的飯局
文/安東
在北京文化圈一度有一種說法:酒桌上、飯局上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兩個詞,一個是“博客”,一個是“狗子”。
《狗子的飯局》
高星 編/作家出版社2009年12月/26.00元
說來慚愧,直到讀了廖一梅的《悲觀主義的花朵》,才第一次聽聞狗子的大名。小說里說狗子這一幫人,“是北京夜晚必不可少的風(fēng)景,你可以放心,你需要他們的時候他們總是在那兒,你只要打個電話—喂,你們在哪兒呢?你便不會孤單了”。
聽起來很令人神往。其中尤其著重提到了狗子,說狗子喝醉以后有時會大聲朗誦詩歌:“為人進出的門緊鎖著,為狗爬出的洞也緊鎖著,一個聲音高叫著:怎么他媽的都鎖著!”起初以為是出自廖一梅的杜撰,后來才知確有其事:狗子一旦喝高了,要么會脫掉上衣爬上桌子,高聲朗誦被他篡改過的詩歌;要么脫光衣服手舞足蹈;要么鉆到桌子底下死活不出來。
再后來,在大仙那一組名為《三里屯十八條好漢》的文章里又見到了狗子的名字,狗子僅僅排在第十一位,大仙明顯是唯名氣論了—連石康這種幾乎不沾酒的人都能入圍,有沒有搞錯?
再再后來,似乎所有人都在談?wù)撨@個叫狗子的人。以至于在北京文化圈一度有一種說法:酒桌上、飯局上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兩個詞,一個是“博客”,一個是“狗子”。所以,這本名叫《狗子的飯局》的書的出現(xiàn),也算是順理成章了。
書如其名,整本書完全按照一場飯局的上菜順序來構(gòu)架,每一章都是一道菜,或者一種酒,從涼菜、熱菜、海鮮,一直上到煲湯和面食;從啤酒、白酒、黃酒一直喝到上果盤。常常廝混酒店的酒鬼們看到這個格局,想必免不了要會心一笑。最逗的是高星寫的那篇后記,不叫后記,叫“埋單”。
關(guān)于狗子的故事少有別的,幾乎全是關(guān)于喝酒的:跟張弛喝、跟艾丹喝、跟老狼喝、跟馮唐喝、跟芒克喝……狗子的生活就是從一個酒杯到另一個酒杯,就是宴席連著宴席,甚至創(chuàng)下過在酒館連續(xù)喝30個小時的紀錄?;蛟S真的是“酒品見人品”,喝酒實在的狗子,在朋友圈里的口碑也好。廖一梅第一次見狗子差點被吐了一身,可后來接觸久了,反而夸狗子有種“酒鬼特有的天真無邪”。朋友去北京時跟狗子喝酒,說每隔十幾二十分鐘,就會有人端著酒杯推門而入,非要跟狗子喝上一杯,有人甚至是從別的酒店專程打車過來的。作為作家不算太出名的狗子,儼然已經(jīng)是偌大北京城的一個飯局符號了。
狗子的書,眼高于頂?shù)耐跛氛f好,伊沙和沈浩波說狗子是“天才”,韓東更是狂贊《一個啤酒主義者的獨白》是他“迄今讀到的中國當(dāng)代最好的長篇”。其中或許有過譽之處—女作家趙凝就有點看不慣,說這幾個人夸狗子,就相當(dāng)于幾個男人在文壇上相互撫摸,“摸來摸去又有什么意思”?文學(xué)的事兒咱不懂,可我相信,真實、純粹如狗子的人寫出來的文章,必定勝過那些浮光掠影不痛不癢的無病呻吟。
《狗子的飯局》這本書,形式上有點像美國人邁克爾·康納利領(lǐng)銜主編的《大師的背影》:全球20位偵探文學(xué)大師齊聚一堂,書寫自己心中的愛倫·坡。從身份上,狗子自然還無法與愛倫·坡并舉,可他這種我行我素的純粹精神、法從自然的真性情,又有幾人可及?
聯(lián)系編輯:(010)67148585-8010
郵箱:bcj_11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