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強 劉聿慧
尿路感染是普通人群常見的感染性疾病。我們于 2009年 2月至 2010年 6月應用加替沙星(Gatifloxacin)治療尿路感染 100例,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0例皆為經臨床和實驗室確診的尿路感染者,實驗前 48 h內均未接受過任何抗菌藥物治療,均無對喹諾酮類藥物過敏史,且除外孕、乳婦及有嚴重心、肝、腎功能損害者。將其隨機分為治療組 100例,男 60例,女 40例,年齡 20~65歲,平均 48歲;急性單純尿路感染 57例,慢性尿路感染急性發(fā)作 30例,急性復雜尿路感染 13例,細菌培養(yǎng)陽性率 89%;對照組 100例,男 63例,女 37例,年齡 18~63歲,平均 46歲;急性單純性尿路感染 60例,慢性尿路感染急性發(fā)作 25例,急性復雜性尿路感染 15例;細菌培養(yǎng)陽性率88%。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情程度等具有均衡性。
1.2 治療與觀察方法 治療組用加替沙星(浙江尖峰藥業(yè)有限公司產品)0.4 g,口服,一次/d;對照組用氟哌酸膠囊(陜西千匯藥業(yè)有限公產品)0.2 g,口服,3次/d。兩組療程均為 7 d或 14 d(急性單純性尿路感染 7 d,其他為 14 d),在治療期間均不用其他抗菌藥物。及時記錄用藥后患者癥狀、體征的變化及藥物不良反應,治療前級治療后作尿、血常規(guī)和心電圖、肝、腎功能測定,中段尿路細菌培養(yǎng)。
1.3 治療評價標準 按衛(wèi)生部1993年頒布《抗菌藥物臨床研究指導原則》進行療效判斷。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秩和檢驗χ2檢驗。組間比較采用 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 治療組和對照組的痊愈率分別為 63%和45%,有效率分別為 96%和 86%。兩組間的總有效率統(tǒng)計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感染類型及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細菌學療效 治療組在治療前的中段的尿病原體檢查中查出有:大腸桿菌 34株,肺炎桿菌 18株,變形桿菌 18株,表皮葡萄球菌 12株,腸球菌 10株,糞鏈球菌 8株,經治療后96株的細菌被清除,細菌清除率為 82%。兩組致病菌清除率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1)。
2.3 不良反應 加替沙星組中有 2例輕度腹瀉、4例輕度惡心和 2例輕度頭痛,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 10%,兩組均未出現(xiàn)明顯心、肝、腎損害等不良反應,且均完成全部療程。
加替沙星是一新合成的喹諾酮類藥物,其 6位氟及 8位甲氧基的結構[1],使其既有其他喹諾酮類抗菌藥的抗菌作用,同時也降低了光毒性和對革蘭陽性菌的耐藥性,提高了安全性。加替沙星的抗菌譜光,對革蘭陰性菌、革蘭陽性菌、軍團菌、衣原體、支原體、厭氧菌一級分支桿菌等病原體都有較強的活性,而中樞不良反應弱,沒有潛在的光毒性,還有明顯的抗菌后效應,在體內穩(wěn)定,組織分布性好[2],加替沙星400mg靜脈點滴與口服的生物利用度和生物活性相同(生物等效),其口服劑的絕對生物利用度為 96%,82%以原型從尿液排出體外。目前氟哌酸已廣泛應用臨床,且療效肯定。本研究用氟哌酸作對照,結果表明加替沙星治療尿路感染的臨床總有效率和細菌清除率與氟哌酸比較均差異有顯著性意義,特別是在痊愈率和治療復雜性慢性尿路感染上效果更佳。此藥服用方便,1次 /d,半衰期為 7~14h,是氟喹諾酮類中的長效抗菌品種。在治療尿路感染上代替加替沙星具有療效確切、不良反應小、口服方便等優(yōu)點,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辛虹,黎瑋.女性復發(fā)性尿路感染發(fā)病機制研究現(xiàn)狀.中國全科醫(yī)學,2004,7(6):435.
[2] 湯泰秦.抗生素在全科醫(yī)療中的合理使用.中國全科醫(yī)學,2004,7(19):1425-1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