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生榮,劉偉,魏洪義,周青
(江西農業(yè)大學農學院,江西 南昌 330045)
亞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ee)是我國玉米生產商的主要害蟲,一般年份春玉米會受亞洲玉米螟為害而減產10%左右,而大發(fā)生年則可使玉米減產30%以上,造成巨大損失[1-2]。亞洲玉米螟已經成為我國玉米產量不穩(wěn)定的重要因素,影響我國的糧食安全。
目前化學防治,如辛硫磷等有機磷殺蟲劑等仍是防治亞洲玉米螟的主要手段[3]。但是此類藥劑在環(huán)境中殘留期長,不易降解,極易造成環(huán)境污染,且藥劑的選擇性差,在防治害蟲的同時會殺傷或殺死天敵和非靶標生物,對人畜也不安全,不利于害蟲的綜合治理等。昆蟲生長調節(jié)劑(Insect growth regulator,IGR)的發(fā)現(xiàn)是害蟲防治史的一個重大突破,這類藥劑作用于昆蟲生長發(fā)育的關鍵階段,干擾昆蟲體內天然激素平衡,進而影響其生長發(fā)育和變態(tài)發(fā)育,從而達到控制害蟲的目的[4-5],符合害蟲綜合治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IPM)的要求。自1995年Fresco在第三屆國際植保大會上提出“從植物保護到保護農業(yè)生產系統(tǒng)”后,昆蟲生長調節(jié)劑已成為全球農藥研究與開發(fā)重點領域之一[6-7]。
1.1.1 供試蟲源亞洲玉米螟為采自江西農業(yè)大學科技園玉米地,在溫度25±1℃,相對濕度為60%~70%,光周期14L︰10D的溫室條件下依照周大榮等[9]方法進行連續(xù)飼養(yǎng)。選擇大小一致的4日齡幼蟲待試。
1.1.2 供試藥劑供試藥劑見表1。
表1 5種昆蟲生長調節(jié)劑Tab 1 Five Insect Growth Regulators
參照黃偉榮,黃遠棟,劉玉群[10]方法修改,采用室內葉片胃毒法。將供試藥劑分別用清水稀釋成10、100、1 000、5 000、10 000倍液等5個濃度。每個濃度處理3個重復,另設清水對照。把玉米葉片(4cm×2.5cm)在配制好的藥劑中浸泡10s后取出,置于干凈通風處自然晾干,將晾干的葉片放入表面皿中,每皿放相應濃度的葉片10片,再接入生長一致、健壯已饑餓24h的亞洲玉米螟1齡初孵幼蟲30頭,然后置于溫室(溫度20±1℃,相對濕度為60%~70%,光周期14L︰10D)中。72h后檢查結果,統(tǒng)計死、活蟲數(shù)(觸動蟲后不能協(xié)調運動定義為死亡)。
根據調查數(shù)據,計算各處理的死亡率或校正死亡率。依據農藥試驗技術與評價方法規(guī)定的計算方法,計算毒力回歸線、致死中濃度(LC50)及95%置信限、相關系數(shù)[11]。將清水對照死亡率高于20%的實驗視為無效,需要重新試驗。
毒力測定結果表明(表2),除蟲脲對亞洲玉米螟的毒力最低,LC50為101.772 3mg/L;其次為氟啶脲LC50為8.167 8mg/L;虱螨脲LC50和氟鈴脲分別為4.989 2mg/L和4.081 6mg/L;毒力最高的為甲氧蟲酰肼,LC50為1.532 8mg/L,相對毒力指數(shù)達66.40。以上5種昆蟲生長調節(jié)劑對亞洲玉米螟毒力的高低順序為甲氧蟲酰肼>氟鈴脲>虱螨脲>氟啶脲>除蟲脲。
表2 5種昆蟲生長調節(jié)劑對亞洲玉米螟1齢幼蟲的毒力Tab 2 Toxicity of Five Insect Growth Regulators to first instar larvae of Ostrinia furnacalis
室內毒力測定得出24%懸浮劑的甲氧蟲酰肼對亞洲玉米螟1齡幼蟲毒力最強,且與其他4種藥劑的毒力存在一定差異,這可能與藥劑不同作用機理有關。甲氧蟲酰肼是蛻皮激素類似物(Moulting hormone analog),而氟啶脲等其他4種昆蟲生長調節(jié)劑則為幾丁質合成抑制劑(Chitin Synthesis inhibitors)。
昆蟲生長調節(jié)劑根據其作用方式以及化學結構的不同主要分為幾丁質合成抑制劑、保幼激素類似物和蛻皮激素類似物等三大類。幾丁質合成抑制劑,能夠抑制昆蟲幾丁質合成酶的活性,阻礙幾丁質合成,即阻礙新表皮的形成,使昆蟲的蛻皮、化蛹受阻,活動減緩,取食減少,直至死亡[12]。亞洲玉米螟的1齡幼蟲經氟啶脲等其他4種昆蟲生長調節(jié)劑處理后,還表現(xiàn)出黑化,表皮變薄和體液溢出。而蛻皮激素類似物進入蟲體后能很快與蛻皮激素受體結合而啟動非正常蛻皮而導致昆蟲死亡。從試蟲中毒癥狀上看,甲氧蟲酰肼能是亞洲玉米螟幼蟲發(fā)生“早熟的”蛻皮,頭殼剝離,也有體液流失現(xiàn)象。以上兩類昆蟲生長調節(jié)劑雖然都作用于昆蟲的蛻皮行為,但是氟啶脲類昆蟲生長調節(jié)劑的作用發(fā)生在自然脫皮過程,可造成正常蛻皮時間的不正常蛻皮;而甲氧蟲酰肼則誘導昆蟲提前脫皮,且脫皮過程無法完成,作用發(fā)生在自然脫皮時間前。
除除蟲脲外,氟啶脲等4種昆蟲生長調節(jié)劑都對亞洲玉米螟1齡幼蟲表現(xiàn)較強的殺蟲效果,各藥劑對亞洲玉米螟1齡幼蟲的質量濃度LC50值均小于10mg/L。可交替使用,以延緩亞洲玉米螟對昆蟲生長調節(jié)劑抗性產生的速度,有效延長藥劑的使用壽命。
[1]王志春,錢海濤,董輝,等.亞洲玉米螟為害程度與產量損失研究[J].植物保護,2008,34(1):112-115.
[2]中國農作物病蟲害編輯委員會.中國農作物病蟲害(上冊)[M].北京:農業(yè)出版社,1979,492-502.
[3]劉宏偉,魯新,李麗娟.我國亞洲玉米螟的防治現(xiàn)狀及展望[J].玉米科學,2005,13(增刊):142-147.
[4]黃大方.遺傳工程微生物農藥研究進展[J].植物保護,1993,19(4):31-33.
[5]Garside C S,Hayes T K,Tobe S S.Degradation of Dip-allatostains by hemolymph from the cockroach,Diploptera punctata.Peptides,1997,18:17-25.
[6]Licht O,Jungmann D,Ludwichowski K,et al.Longterm effects of fenoxycarb on two mayfly species in artificial indoorstreams.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J].Gen.Comp.Endocrinol,2004,58(2):246-255.
[7]白小軍,王曉箐.昆蟲生長調節(jié)劑的抗性治理對策[J].農業(yè)科學研究,2006,27(2):88-91.
[8]王彥華,王鳴華.昆蟲生長調節(jié)劑的研究進展[J].世界農藥,2007,24(1):8-11.
[9]周大榮,王玉英,劉寶蘭,等.玉米螟人工大量繁殖研究Ⅰ:一種半人工飼料及其改進[J].植物保護學報,1980,7(2):113-122.
[10]黃偉榮,黃遠棟,劉玉群.抑食肼防治亞洲玉米螟藥效試驗初報[J].廣東農業(yè)科學,2004,5(4):54-55.
[11]黃國洋.農藥試驗技術與評價方法[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0.
[12]周忠實,鄧國榮.昆蟲生長調節(jié)劑研究與應用概況[J].廣西農業(yè)科學,2003,1: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