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鄂西南天主教傳播及其現(xiàn)代變遷

      2010-11-15 05:57
      世界宗教文化 2010年5期
      關鍵詞:信教天主教信徒

      向 麗

      內容提要:本文通過民族學田野調查方法介紹了天主教在湖北利川傳播的歷史淵源及其演變,分析了天主教在土家族山區(qū)得以傳播的原因,闡述了天主教傳播現(xiàn)代變遷的特點,認為天主教在當代土家族地區(qū)的傳播強度逐步削弱,信徒對天主教的信仰趨于理性。

      關鍵詞:天主教傳播利川現(xiàn)代變遷

      作者簡介:向麗,中南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2008級民族學專業(yè)博士研究生。

      天主教曾四次大規(guī)模地傳入我國,分別是唐太宗貞觀九年至唐武宗會昌五年(635-845)、元至元三十一年至明洪武二年(1294-1369)、明神宗萬歷十年至清康熙五十九年(1582-1720)、清宣宗道光二十六年至新中國建立初期(1846-1951)。1951年后我國天主教走上了獨立自主自辦教會的道路。

      天主教在湖北省西南部土家族地區(qū)的發(fā)端和發(fā)展始于近代,即天主教在我國的第四次大規(guī)模傳人,至今已有150余年的歷史。湖北省利川市涼霧鄉(xiāng)花梨嶺是鄂西南天主教傳播的核心,歷史上鼎盛時期信徒多達5000多人,目前亦有3000多人。1949年后,利川天主教走上了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道路。目前對天主教在土家族地區(qū)傳播的研究尚存許多不足,對于天主教的傳人以及民眾的信仰情況等最基本的問題還沒有較系統(tǒng)的研究成果,對新時期宗教信仰的現(xiàn)代變遷研究尚不多見。本文以天主教在利川的傳播軌跡為基本線索,以天主教信仰的現(xiàn)代變遷為研究重點,對宗教與和諧社會建設之關系問題做些探討。

      一、利川天主教傳播概況

      (一)天主教傳播歷史溯源

      利川地處湖北西南,東接恩施市,南臨咸豐縣,西南與重慶接界,位于鄂西南巫山和武陵山北上余支的交會部,是清江、郁江的發(fā)源地。平均海拔1000-1300米,境內山地、丘陵、峽谷、河流相互交錯。利川為土家族聚居地,古為廩君國地,漢屬南郡蠻,隋置清江郡,宋置羈縻龍渠縣,元改龍渠縣為志路寨,屬施州,清雍正十三年設利川縣,屬湖北布政使司施南府。境內民風古樸、物產豐饒,為有利之川,故名“利川”。

      天主教作為外來宗教,能在利川占有一席之地并發(fā)展到一定規(guī)模,是具有歷史淵源的。據(jù)《利川文史資料》記載:天主教傳人鄂西最早在1860年,后于1866年(即同治五年)傳人利川,迄今已有近140年的歷史。自光緒五年以后,鄂西各縣也都先后建有天主教堂,尤以利川境內最多。到民國末年,鄂西地區(qū)天主教堂多達36座,信徒1.1萬余人。解放前夕,教友多達5000多人。位于利川涼霧鄉(xiāng)的花梨嶺天主教堂始建于清光緒二年(1875),光緒十九年,當?shù)厝嗣褚虿粷M教堂以辦育嬰堂為名殘害嬰兒,怒而圍攻教堂,趕走神父,燒毀房屋,發(fā)生了震驚一時的“花梨嶺教案”。光緒二十二年(1896)由荷蘭籍梅立森神父和比利時籍武修士上書光緒皇帝幸蒙(敕建),清政府懦弱無能,“大府迫于西人之挾,不得不重懲吾民,以彌釁而修睦”,于光緒二十五年三月十八日簽定了《宜施教案議結條款》,按其規(guī)定,在利川由地方政府賠款“欽賜”重修教堂:“利川縣城內,由地方官選擇一官民相宜無妨地方,由官出款建造天主堂一座……造成之后交付本地天主堂永遠管業(yè)?!惫饩w三十二年(1906)建成,現(xiàn)為重修舊貌。

      花梨嶺天主教堂現(xiàn)為鄂西南地區(qū)唯一保存最為完好,規(guī)模最大的天主教堂。歷來為利川乃至鄂西天主教活動中心,也是湖北省重要的天主教活動場所之一,先后有法國、意大利、比利時、荷蘭等國的38位外國神父、17位中國神父和32位修女來此傳教。

      (二)天主教當前傳播規(guī)模

      現(xiàn)在的花梨嶺天主教堂隸屬湖北宜昌教區(qū),有5名神職人員,信徒約3000人左右,信徒主要是教堂周邊的農民,集中分布在涼霧鄉(xiāng)的花梨村、朱天村,另外在利川城和花梨嶺天主教堂下屬分堂附近還有少量分布。信徒地域分布比較集中,多為以教堂為中心、方圓3-5公里范圍內的農民,離教堂越遠的地方信徒越少。從而形成了一個小范圍的宗教文化區(qū),在這個文化區(qū)內,群眾認同比較高,文化素質、價值觀念、經濟收入水平也比較接近。

      信徒家庭人均年農業(yè)收入很低,種田和喂豬只能維持基本生活,農民主要依靠打工獲得收入,外出打工者年平均收入6000元左右。信徒主要為土家族,農民信徒占95%以上。從性別結構來看,女信徒占多數(shù),約占65%,常到教堂望彌撒的也以女性居多。從年齡結構上來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居多,約占70%,中青年占20%,少年兒童約占10%。從文化結構來看,絕大多數(shù)文化程度偏低,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70%以上,其中,老人的文化程度都在小學以下,甚至有不少文盲;中青年的文化程度則多為初中、高中。

      二、群眾信教的原因

      歷史上,嫁娶教友的兒女必先信教,勢單力薄打不贏官司要信教,租賃教會的田地要信教,進入教會學校讀書要信教,接受過教會的慈善資助要信教,感到現(xiàn)實生活沒有希望更要信教。1949年后,黨和政府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出臺,人民實現(xiàn)了自由信教,根據(jù)筆者調查走訪,原因如下:

      (一)土家族地區(qū)自古以來具有“信鬼事道”的傳統(tǒng)風俗

      利川地處土家族地區(qū),土家族先民巴人“信巫鬼,重人祠”。從民族心理的角度來看,土家人自古以來就一直保持著極強的原始宗教意識,經久不衰,“信則有,誠則靈”是土家人一貫的宗教信條。雖然傳統(tǒng)習俗不斷變異,且天主教信仰與土家族巫鬼信仰及其遺風在形式上有所區(qū)別,但本質上皆是對超自然力量的信仰和崇拜,兩者有一定的文化共享和文化關聯(lián)。陳寅恪說:“巴資為篤信天師道之族,范長生本為天師道之教主,故其拯李氏于幾亡之時……實有宗教背景?!蓖良易濉靶殴硎碌馈钡膫鹘y(tǒng)風俗對天主教在利川占有一席之地產生了的影響。

      (二)群眾對天主教存在心理需要

      利川地處山區(qū),生產力較低,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還很貧乏,人們在生活中遭受挫折和困擾、對命運沒有把握的時候,會希望超自然的力量保佑自己驅災避禍、吉祥如意。農村重男輕女觀念根深蒂固,這也是信徒中婦女較多的客觀原因。惡劣的生存環(huán)境,造成窮困的物質生活與想象豐富的精神生活,信徒通過對理想人生的憧憬和想象,去彌補現(xiàn)實人生的缺憾。

      農民的文化娛樂生活貧乏,向往文化聚會,天主教有許多節(jié)日,如圣誕節(jié)、復活節(jié)、圣母升天節(jié)、圣神降臨節(jié)等,這些節(jié)日為當?shù)厝罕娞峁┝藦V泛的社會接觸機會。特別是圣誕節(jié)最為隆重,信徒云集教堂,由神父主持彌撒,講經布道、領受圣餐之后,舉辦娛樂晚會,有歌曲、舞蹈等節(jié)目。這種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與城鄉(xiāng)基層文化建設滯后有關,宗教活動中所表現(xiàn)出的組織有序及形式上的莊重與神秘,內容上的空靈與世俗的結合,對群眾很有吸引力。天主教的節(jié)日迎合了土家人淳樸、熱情、愛熱鬧、喜好交往的心理需要,促進了教友之間的交往互動和情感聯(lián)系。

      (三)天主教的某些教義得到認同

      天主教是崇尚“愛”的宗教,倡導信徒孝敬父母,毋殺人,說真話,做好事,施舍窮人,幫助災民,照顧孤兒寡母,不干壞事,不偷盜搶劫,不打架罵人,不行邪淫,不貪他人財物,與人為善等等。信教的群眾淳樸,只知道天主教所主張的這些做人的道理是正確的,他們按照自己的認識和傳統(tǒng)

      習慣去理解和遵從這些“善”的教義,能得到他們的認同。如果做了違背教義和良心的事就要到神父那里懺悔罪過,并且真心悔改了,上帝才會原諒。據(jù)神父介紹,每年前來懺悔的大約有100人次左右。

      (四)歷史上教友的宗教感情未受到大的傷害,宗教傳播未曾中斷

      1949年前,天主教、基督教傳播區(qū)屢屢發(fā)生規(guī)模不等的教案,鄂西地區(qū)也不例外,利川也曾經暴發(fā)震驚一時的“花梨嶺教案”。任何一種外來文化在傳播過程中都會使文化接受者形成好惡感,若在傳播中有過武力沖突和強力壓迫,就會傷害群眾感情,影響文化的接受。如與利川相距不過百里的恩施沙地鄉(xiāng),解放前也曾有較大范圍的天主教傳播,并建有教堂,但由于教案過于激烈,嚴重地傷害了當?shù)匦磐降母星?,此地的天主教傳播就此終止。相對于其他地區(qū)來說,利川教會與民眾之間的沖突并不太激烈,教案風波平息較快,負面影響較少。此外,天主教在利川的傳播過程中,教堂與當?shù)厝罕娤嗵庉^為融洽,為群眾辦了一些善事,起到了一定作用。如解放前在當?shù)亻_辦學堂、診所、孤兒院等,為群眾帶來了一定的福利,民眾對天主教漸漸產生了宗教情感。20世紀40年代在教堂孤兒院長大的孤兒,長大成人后,或自愿成為修女,或在本地成家。她們成為天主教傳播的主要力量之一,不僅影響自己的配偶,還以母親的角色影響自己的子女。如今年80歲的老人向仁清一歲時父母雙亡,其兄將她送到育嬰堂,在教會辦的聚星小學讀書,出嫁時由教堂辦陪嫁,嫁到朱天村姚家,育有六個兒女,其中四個入教。

      三、利川天主教傳播的現(xiàn)代變遷

      天主教在利川傳播歷經百年滄桑,在長期的傳承和發(fā)展過程中,與當?shù)貍鹘y(tǒng)文化相互整合,逐漸形成自己的特點。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社會的轉型,天主教的信仰也出現(xiàn)了一些新的特點。

      (一)天主教文化與本土民族文化的結合

      天主教在傳播過程中,為了廣泛吸收信徒,采借和利用了土家族傳統(tǒng)文化的因子,同時,當?shù)厝罕娨灿羞x擇地接納了部分天主教文化的有益部分。本土文化與外來文化在特定的場景中實現(xiàn)了文化融合。

      1、花梨嶺天主教堂中西合璧的建筑特色

      天主教與漢文化和本地文化的結合,使天主教的傳播更加穩(wěn)固。石頭山寨是利川一大建筑特色,利川有很多建在高山關隘上的山寨,如魚木寨、船頭寨?;ɡ鎺X天主教堂據(jù)要塞,外修建石頭圍墻,具有利川石頭山寨建筑特點。育嬰堂除了吸收漢族四合院和土家族吊腳樓的建筑特點外,還吸收了道教文化,如連接育嬰堂和圣心堂自下而上的臺階為99級,吸取傳統(tǒng)中國社會以九為大的習俗。建筑雕刻有蝙蝠、花鳥、走獸等象征吉祥的圖案,圣心堂的大門為石門,內有道教文化中的“萬”、“?!弊謭D案,圣心堂大門上雕刻有對聯(lián)。

      2、天主教習俗與當?shù)氐拿袼兹诤瞎蔡?/p>

      天主教文化與當?shù)貍鹘y(tǒng)文化相互整合、相互包容,并導致當?shù)夭糠置耖g習俗的改變。中國講究祖先為大,敬祖先司空見慣,天主教主張以天主為大,祖先次之。天主教作為外來宗教,為了在土家族地區(qū)生根發(fā)展,吸引和抓住群眾,沒有完全沿襲其傳統(tǒng)形式,強制改變當?shù)鼐醋娴牧曀?,而是迎合當?shù)氐拿耧L民俗,添加或者刪改一些內容,與之開放共生,協(xié)調相處。

      除教堂的建筑風格是中西合璧的產物外,傳統(tǒng)的婚禮、喪禮等人生重要禮儀也或多或少地打上天主教信仰的烙印。特別是婚禮的融合最為緊密,是教堂婚禮與傳統(tǒng)婚禮的結合。信徒的婚禮,按教規(guī)信徒要在教堂舉行婚禮,按中國傳統(tǒng)要拜堂。通過文化的整合,婚禮的儀式兼顧了中西兩種傳統(tǒng)?;槎Y程序為:首先男女雙方和一些親戚來到教堂行“婚配禮”,主要經過游行進堂、婚禮勸言、相互許諾、交換戒指、婚禮祝福的程序。神父問雙方“愿不愿意嫁(娶)××為夫(妻)”,回答“我愿意”并交換戒指(沒有戒指也可)才算締結姻緣。婚配禮完畢時,新人會依照當?shù)亓曀捉o神父封紅包。教堂的禮儀結束后,一行人來到男方家里,新郎新娘跪拜天地,按當?shù)貍鹘y(tǒng)的婚禮形式進行。

      又如喪禮,信徒彌留之際,家人請神父前來祈禱他(她)升入天堂。死后在家中設靈堂,靈牌上的寫法需在傳統(tǒng)的寫法上加上信徒的圣名,(每個信徒都有自己的圣名)停喪的方式不一樣,當?shù)赝良易逯v究頭朝里,天主教則要求頭朝外。神父祈禱念經,兒女親友披麻戴孝,追念死者。下葬時要請神父和有經驗的教友念經祈禱,唱圣歌,行“終付禮”,祈禱死者靈魂平安。不請道士,不擇吉日也不看風水,不上香燒紙,不做齋,不燒七,不做道場。

      3、利川當?shù)孛耖g巫師的社會職能有所降低

      利川民間巫師被稱為“道士”或“端公”,其社會職能為擇吉日、看風水、卜吉兇、作法事、主持婚喪嫁娶等。天主教傳人后,許多傳統(tǒng)巫師的事務逐漸被取消或被神父取代,“道士”和“端公”的地位有所下降。天主教宣揚“不迷信”,反對算命、求簽,部分教友已經不再相信傳統(tǒng)的天地鬼神,不求神接藥、不請巫婆神漢,修房動土、埋葬死者也不再擇吉日、看風水,從而部分地削弱了傳統(tǒng)封建迷信思想的影響。

      (二)天主教傳播強度逐漸削弱、信仰趨于理性

      改革開放以后,宗教發(fā)展速度加快,信教人數(shù)穩(wěn)中有升。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說明我們黨的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得到了認真貫徹落實,群眾有了信教自由。進入21世紀后,社會變革增多,隨著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文化的碰撞與整合,人們的宗教意識出現(xiàn)多元分化并開始弱化。信教人數(shù)呈現(xiàn)相對穩(wěn)定、穩(wěn)中有降的趨勢,年輕人不信教已成為新的社會現(xiàn)象。新人教的人越來越少,入教時年齡越來越大。據(jù)神父介紹,2000年前,每年發(fā)展信徒60人左右,2000年后,逐年下降,2008年只有30來人,其中以女性居多,大部分為中老年人。

      除了天主教傳播強度減弱外,信徒對天主教的信仰趨于理性。信徒文化程度的普遍提高,人們的信仰更加趨于理智和人性化。接受方式更為自由和自主,有很大的自我選擇是否入教的空間,對宗教知識的了解雖然仍難擺脫斷章取義,相比從前已明顯增多。教堂也會定期舉行一些培訓,增進他們對宗教知識的了解。傳教方式越來越人性化和理性化,從以下方面可見一斑。

      1、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力明顯減弱

      天主教又被稱為“傳代教”,按教規(guī)應對孩子從小進行宗教教育。許多人受父母、家庭的影響和熏陶從小便受洗入教,解放前信教家庭在小孩出生8天以內就會把小孩抱到教堂或者請神父來家中為新生兒洗禮,從此便成為天主教徒。在其成長過程中,宗教家庭長期的言傳身教、耳濡目染,也會自然培育起一種比較穩(wěn)定的宗教感情,長大后也不會輕易改變。

      現(xiàn)在父母不在孩子很小的時候決定其信仰,尊重孩子長大后自己的選擇。據(jù)神父介紹,最近10年來,兒童受洗的很少,將嬰兒抱到教堂接受洗禮的幾乎沒有。信徒YCB(女54歲苗族文盲)說:“現(xiàn)在我們的孫輩還沒有領洗,因為領洗不是鬧著玩的,是一件很慎重的事情,希望他們長大懂事后自己決定是否要入教。必須要從內心深處有這個信仰,現(xiàn)在他們太小了,領洗了湊個數(shù)沒用。也許將來他們的想法和我們不一樣。”

      2、教友對天主教的心理依賴減少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農民受教育程度的增加,信徒對宗教的認識也不再停留在原始的水平上,對

      天主教的心理依賴明顯減少。筆者就信徒遭遇困難時對天主的認識進行抽樣調查,結果顯示,在面對困難時,64.7%的信徒主要依賴天主的庇護,其次自己努力;33.3%的人認為主要靠自己努力,其次要天主保佑,僅有2.2%的人完全指望天主,否認個人的努力。詳見下表:

      3、心理寄托轉變?yōu)樾睦碚{適

      以前,信徒有時會走入迷信的誤區(qū),現(xiàn)在,信徒對天主的心理寄托轉變?yōu)榫裆蠐嵛亢托睦碚{適。如信徒的懺悔儀式,實際上是由神父提供心理上的安慰和輔導,此時,神父就像心理醫(yī)生(神父在神學院有專門學習心理學課程),為信徒郁悶的內心世界提供心理幫助。信徒YCB說:“我原先脾氣不好,動不動就和鄰居吵架。1989年,w神父見我的情況就勸我入教,我抱著試一試的心態(tài)就去了。凡是想不開的事情就到教堂一心一意地念經,走進經堂一跪,聽神父講道理,與教友交流就覺得一身輕松?!?/p>

      (三)天主教信仰弱化的原因

      從宗教發(fā)展史看,由宗教神權專制到宗教信仰自由,再到宗教和諧,體現(xiàn)了宗教發(fā)展的規(guī)律。隨著時代的變遷,群眾信仰的弱化是宗教信仰趨于理性的表現(xiàn),從現(xiàn)實層面看,當?shù)靥熘鹘绦叛鋈趸裳湟颉?/p>

      1、“被禁止的30年”間,信徒流失較多

      “被禁止的30年”間,雖然有部分信徒在家里偷偷信,但大部分信徒自此便不再信了。加上在此期間,信徒或信徒的家庭成員在入黨、提干、當兵、行政工作等方面都存在限制和影響,使得這一時期的大部分年輕人害怕影響自己的前途不敢入教,使得信徒流失較多。

      2、外出打工影響群眾信教

      農民大量的外出務工使宗教文化失去傳承的載體,年輕人疲于生計,無暇顧及宗教生活,受天主教的影響越來越少。DYL(男66歲漢族小學文化)說:“現(xiàn)在的年輕人經常不在家,初中畢業(yè)后要么繼續(xù)讀書,要么外出打工,一年半載難得回家一次,受天主教的熏陶很少?!盠DQ說:“1997年以后打工的逐漸多起來,現(xiàn)在年輕人幾乎走光了。以前沒有人外出打工的時候,年輕人都在家里,星期天望彌撒時,育嬰堂的小經堂經常坐不下,足有一兩百人,現(xiàn)在每個星期天只有二三十人,基本上都是老人。打工的人看了外面的精彩世界后,都認為我們這里太貧窮落后,都愿意外出,對天主教的感情變淡了?!痹谕獾膶W習和就業(yè)經歷改變了年輕人的觀念,這些人依照自己的價值準則對宗教信仰進行取舍,逐漸形成了年齡越輕,宗教觀念就越弱的趨勢。

      3、天主教的文化勢能降低

      從文化學觀點看,高勢能的文化容易被低勢能的文化接受,天主教在傳人利川的初始階段代表了高勢能的文化,在經濟、政治、文化上皆處于高勢能,如開辦學校、育嬰堂、診所等,能解決當?shù)厝罕姷牟糠智猩砝щy。1949年前天主教在利川被稱為“大米教”,因為當時利川貧窮落后,人們尚不能解決溫飽,入教后就有教堂施舍的飯吃,并得到洋人的庇護?,F(xiàn)今,天主教的文化勢能降低,在經濟、政治、物質等方面的優(yōu)勢不復存在。

      4、宗教氛圍逐漸淡化

      人皆有從眾心理,宗教氛圍對鞏固信徒的信仰有很大作用,在宗教流行地區(qū),教友越密集,信仰就越強化,越分散信仰就越容易淡化。利川信徒居住格局除花梨嶺村較為集中外,其他村居住比較分散,信徒與非信徒混雜居住,宗教氛圍并不濃厚。教友到教堂望彌撒有可能讓外教人另眼相看,信徒難以從群體中獲得足夠的認同感,就會逐漸淡化其對天主教的認同。

      四、結語

      綜觀天主教在利川土家族地區(qū)的傳播,可以看出,天主教從19世紀中葉傳人利川并發(fā)展到一定規(guī)模,并非偶然,其間有著特殊而深刻的社會和文化背景。通過對群眾宗教信仰的現(xiàn)狀分析可見,鄂西南天主教發(fā)展的現(xiàn)狀穩(wěn)定有序,群眾的宗教觀念正趨于弱化,這與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的發(fā)展密切相關。但是,信仰自由并不能自動帶來宗教和睦,對宗教信仰的引導和管理依舊不能忽視。宗教和諧是新時期宗教工作的新目標。當前我國正處于改革發(fā)展的關鍵階段,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各種矛盾凸顯,挑戰(zhàn)與機遇并存。新的形勢和任務要求我們在推動科學發(fā)展、促進社會和諧的過程中,高度重視宗教問題,加強和改進宗教工作,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宗教關系,促進宗教內部的和諧、宗教之間的和諧、宗教與社會的和諧以及政教關系的和諧,使宗教更好地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服務。

      (責任編輯楊華明)

      猜你喜歡
      信教天主教信徒
      開悟
      喜迎春天
      學校教育支持系統(tǒng)視角下信教大學生的理性回歸
      “因病信教”:中國農民的宗教心理及其發(fā)展
      滄州教會學校創(chuàng)建歷史及其影響
      基督教與天主教的沖突
      創(chuàng)造與創(chuàng)生
      康雍時期的天主教
      宗教工作本質上是群眾工作
      勸捐
      洛浦县| 子洲县| 六盘水市| 成安县| 合水县| 定远县| 鲁甸县| 辛集市| 新源县| 仁化县| 右玉县| 洛川县| 兖州市| 额敏县| 洮南市| 苍梧县| 星座| 遵化市| 天祝| 田东县| 八宿县| 辽宁省| 义乌市| 高邮市| 呼图壁县| 三门峡市| 米脂县| 罗山县| 阿巴嘎旗| 凭祥市| 裕民县| 吉木萨尔县| 闵行区| 开鲁县| 囊谦县| 普格县| 综艺| 丹东市| 浪卡子县| 宁化县| 乌兰浩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