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淑忠
在學習運動技能的初期,學生對這個動作比較陌生,神經(jīng)過程處于泛化階段,學生在學習時,對運動的記憶甚少,甚至看完示范就會忘記,在模仿練習時肢體表現(xiàn)不協(xié)調,動作也不到位。學生在此階段主要通過“看”老師的示范動作以及“聽”老師的講解兩種方式來體會動作。在練習時,都是通過看、聽來調整動作,這一階段的學習時,主要調動學生的看、聽的能力,老師的示范要到位、準確,給學生第一印象要清晰,示范動作的節(jié)奏、方向、軌跡都要合理,做到恰到好處。比如在初授廣播操的時候,老師的示范節(jié)奏要慢于正常的音樂節(jié)奏,而且在肢體路線難點時,老師可以提示手臂從哪個方向經(jīng)哪個部位到哪里停止,并做相應的表演,以利于學生充分看與聽。
通過泛化階段的學習,學生對動作技術進一步熟練,多余動作減少,準確性提高,對動作開始分化。但,這僅限于單個的基本動作,而對于難度較大的動作與單個的動作與動作連接時還不夠精確,甚至出現(xiàn)停頓現(xiàn)象,過度不自然、不協(xié)調。此階段,正是追求動作細節(jié)的時候,老師要注意對他們錯誤動作的糾正,此時,雖然“看、聽”還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最主要的是學生自己去體會動作,“想”如何才能動作連貫,更準確,更放松,所以,“想”占據(jù)了此動作形成階段的主要位置,通過“想”,比較每做一次動作的不同感受,動作在不斷“想”的情況下而改進。
三“練”在運動鞏固階段的應用
學生熟練掌握了完整的動作,但能夠把各動作進行連鎖反映,并應用到比賽中去,在比賽中能熟練地變換,動作更趨于自動化,動作技能已基本上建立鞏固的動力定型。此階段,學生已經(jīng)脫離了“看”、“聽”,而“想”只用于難度大的個別動作或動作連接。那么,“練”就成了動作鞏固階段的主要提高手段。由于這一階段學生對學習的動作已經(jīng)沒有新鮮感,所以,對學習興趣與動機有所降低,注意力也有所下降,對運動的細節(jié)不再關注,又由于前攝抑制的作用,致使常常出現(xiàn)動作相互混淆,在應用動作時也常產(chǎn)生其它意圖而破壞動作。為了避免以上因素的干擾,體育教師就要注重動作的實用性,對其強化訓練,以達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并進行定量定時的“練”,只有練,動作技能才能更穩(wěn)固,通過“練”讓學生以更多的精力來鞏固動作、運用動作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