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亞平
由于家庭、學校、社會各種因素的影響,使得不少中小學生意志品質薄弱,吃苦耐勞的精神較差,致使中小學校田徑隊員的選、留一直是一線教師最頭痛、最費心、最關切的問題。因此,如何科學、有效地動員學生進行田徑訓練值得廣大一線教師全方位、多角度地進行探討。
學生是訓練的主體,如何把學生動員到田徑隊試訓既是一門藝術,更是一種智慧。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有的放矢加強引導、說服,才能把學生“請得進”。
對多數學生來說(特別是對身體素質、文化成績也很好的學生),能被選中參加訓練,還是一件比較高興的事,教師應當給予相當高的期望值,從學校風貌、團隊需要、自身發(fā)展、能力展示、價值實現等賞識學生,動員、引導、鼓勵學生通過訓練、比賽挖掘、展示能力,展現自己勇于、敢于、善于競爭與合作的風采,為自己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建構新的平臺,吸引學生參與訓練。
許多學生對訓練猶豫不決,很重要的原因是不清楚自己的水平,信心不夠。教師要善于發(fā)現、捕捉學生某方面的特長或潛力,并說服學生“天生你材必有用”,跟隨教師先進行體驗性的試訓,通過測試、比較,讓他看到自己的實力,樹立信心。
教師應實事求是告訴學生田徑訓練確實既苦且累又枯燥,還或多或少的會影響文化學習的時間、精力。教師會本著從學生的切身利益、從家長的殷切希望出發(fā)。高質量地利用學生放學休息時間訓練30分鐘,確保在通校生離校或住校生晚自習前結束訓練。同時,會充分利用隊員們上音樂、信息技術、體育課等時間進行專門的投擲、跳躍、跨欄等技術學習。近十年來這種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不僅使學生既在縣、市運動會均取得了優(yōu)異成績,文化成績在半期、期末考試中文化成績也沒有下降。不少文化成績相對較差的學生,通過訓練作為體尖生進入了自己理想中的高一級學校,從而贏得了家長、班主任、科任教師的認可,使得田徑隊的選材、訓練形成了良性循環(huán)。
個別優(yōu)秀學生顧慮重重,拿不定主意或一時難以說服,不妨等待一段時間,學生雖沒有當面表示改變看法,但對教師的態(tài)度、所講的勸導,他會細心思考的。教師應給其他留下思索、選擇的時間、空間,不要把路堵死。同時積極動員與其熟識的其他教師、體訓學生幫助教練做引導、說服工作,力爭讓學生先試訓,再逐漸培養(yǎng)其興趣、挖掘其潛力、鼓舞其信心。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要動員學生參加訓練,應有意識地宣傳學生身邊意志堅強、成績卓著的典型榜樣。要求既要抓好文化學習,又要刻苦鍛煉,“做到兩條腿走路”。如07年初二某班的張琴是班上的第五名、季成建是班上的第八名,由于文化、體育成績都很突出,又是住校生,班主任允許他們在不影響學習的情況下,參與業(yè)余訓練。經過一個學期的訓練,他們不僅取得了縣前三名,而且張琴的文化上升為班上第二名,季成建也上升為班上第五名,這極大地吸引和帶動了不少文化成績優(yōu)秀、體育成績好的雙尖學生參加訓練。
“留下來”學生的關鍵在于教練員的訓練策略和管理謀略。教練員應在遵循科學訓練的基本原理和原則的基礎上,在訓練方法、手段的傳承上改造、創(chuàng)新出更有活力、更有趣味性的訓練策略,全面激發(fā)學生參與訓練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訓練的積極性,使他們愿意、樂意參與訓練。
1.方法求新穎。校隊訓練要留住學生,就要求訓練方法要饒有興趣,需要挖掘師生智慧潛力,創(chuàng)新性地改造訓練的方法,使訓練方法更多體現出多樣性、興趣性,把跑、跳、擲與比賽、游戲、單人、群體、球類、跳繩類、體操類活動進行有機的整合,激發(fā)學生積極參與訓練的興趣。
2.形式重靈活。要讓學生主動、積極、長久地參加訓練,在練習形式上應靈活多樣,既可以是正式場地也可以充分利用校園環(huán)境、周邊環(huán)境;既可以是個人練習,也可以是團隊練習;既可以是徒手,也可以是持輕器械,形式上不拘一格,只要能完成訓練任務。
3.手段變多樣。訓練手段的多樣化,既反映出隊員需要的多樣性,更體現了教練員訓練策略的智慧性。青少年注意力容易轉移,訓練中應充分借鑒、引用、整合喜聞樂見的練習手段,把走、跑、跳、躍等練習手段,在訓練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使訓練變得生機勃勃,把枯燥乏味的身體鍛煉變得趣味十足。一堂訓練課中,練習手段可以從幾種到十幾種不同,利用不同的練習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4.內容出新奇。要讓學生對訓練產生興趣,就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因人、因時、因地制宜地改造、設計、優(yōu)化、使用游戲化的內容,實現寓訓于戲、寓訓于玩,玩、練結合,增強訓練的樂趣性,提高學參訓的積極性。
5.過程保鮮活。要保證校隊訓練不斷吸引學生,就應讓活動的過程充滿趣味,如何讓校隊訓練在有限的時空既能有效鍛煉身體,又有快樂體驗,更有活動情趣,是一線教師需要不斷提高和改進的當務之急。實踐中可以拓展性多采用游戲、比賽形式、男女合組形式、小組間團隊對抗形式;可以變換練習時間、練習的環(huán)境,練習的路線,改變跑、跑、投的方向等提供娛樂性、場景性的活動環(huán)境使艱苦的訓練歷程中充滿新鮮感。分散學生注意力,讓學生感到有新意,提高練習情緒,較好地完成任務。
6.評價倡多元。對學生訓練中的態(tài)度和成果進行最適當的評價和考評,對維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起著關鍵性的決定作用。訓練實踐中,應注重把學生的體能、技能、態(tài)度、團隊精神等納入訓練評價范圍,并充分結合“五評”——測評、賽評、友評、師評、綜評等,注重評價的主動性、全面性、過程性、動態(tài)性、發(fā)展性、激勵性,使學生得到最合適宜的表揚和最中肯的認可,激勵學生繼續(xù)進步。
要讓學生在試訓的基礎上,愿意、樂意經受長期、系統(tǒng)、艱辛的訓練歷程,就必須給予學生真誠、真切、真摯的人文關懷。對剛加入的隊員(特別是對年齡較小、農村困難家庭、留守學生),除了教練員的偏心照料,悉心關愛、真誠關注之外,還應為其落實一名品學兼優(yōu)的骨干隊員進行貼身性的“傳、幫、帶、護”,使新隊員更快地適應、融入訓練團隊之中。團隊的每一個隊員應時時刻刻、事事處處給予新隊員細心呵護、熱心幫助、全力支持、熱情鼓勵,教練要要求大家和諧共處,相知相惜,讓新隊員充分體驗到家庭的溫暖、親人般的關愛、密友間的融合,在團隊的真愛中長駐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