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濤
請“審議”而非“學習”政府工作報告
■楊 濤
連日來,我一直在關注“兩會”的盛況,而電視臺也顯得特別配合,紛紛推出了代表審議《政府工作報告》場景的報道和代表對《政府工作報告》意見的采訪。我注意到,不少代表仍然還是一副多年來的陳詞老調(diào),他們對政府工作報告充滿贊歌,并強調(diào)一定要深刻學習領會《政府工作報告》的精神,認真做好貫徹傳達工作。
換在二十年前,我們聽到這些話也許不奇怪,而且還是習以為常。但是,依法治國的治國方略提出十多年的今天,我們的代表還是這樣的意識,這就讓我們有些時光倒置的感覺。
首先,代表是來“審議”而不是來“學習領會”《政府工作報告》的。人大代表的職責是參政議政,是代表人民來監(jiān)督政府,行使最高權(quán)力,審議和決定國家的大政方略。對于《政府工作報告》,人大代表不是來一味唱贊歌,而是應當進行審議,指出《報告》本身是否實事求是,是否真實可信,解決問題的方案和對策是否可行,《報告》還有哪些不足,提出應當如何進行改進。用“學習領會”來代替審議《政府工作報告》,就是顛倒了人大代表的權(quán)力行使者和監(jiān)督者的位置,“學習領會”是下級學習上級的精神,而全國人大代表則是最高權(quán)力行使者,他們是來監(jiān)督政府的而不是作為政府的下級來聆聽指示。
其次,代表也別忙著急于“貫徹傳達”《政府工作報告》。《政府工作報告》無論多實事求是,也無論提出的政策和措施多么得人心,但它畢竟還是沒有經(jīng)過全國人大的批準通過,還不能說是正式的政府決策措施,代表怎么能對這樣一個并不具有法律效力的文本急于“貫徹傳達”呢?當務之急,代表還是應當從容地審議《政府工作報告》,看看哪些地方有不足,能否再加入改進的建議。等到《政府工作報告》由全國人大通過后,代表們再表態(tài)回去“認真做好貫徹傳達工作”也不遲。
不過,像這種代表意識不在狀態(tài)的人大代表、委員還很多。比如政協(xié)委員倪萍近來接受采訪時自豪地說“在大的會議上舉手表決時我從來沒有反對過或棄權(quán)過”。其實,作為政協(xié)委員也好、人大代表也罷,要根據(jù)選民的利益和自身的公正立場來對待大會的表決,無論是同意還是反對,只要經(jīng)過深思熟慮都是無可厚非,“從沒有反對過或棄權(quán)過”有什么可值得自豪呢?也許正是基于這種對代表、委員代表意識缺失的擔憂,才會有學者在某媒體的微博上留言說:問問部分委員們,當您坐下,面對主席臺,哪邊是反對的按鈕?左邊還是右邊?
去年“兩會”時間,溫家寶總理來到內(nèi)蒙古代表團參加小組審議。來自通遼市的農(nóng)民代表顧雙燕在討論中表示,作為一個代表,要把農(nóng)民的煩心事講給總理聽。但顧同時羞澀地強調(diào):“我講出來供您參考,不是要求您。”溫總理聽后立即糾正,你是人民代表,你有權(quán)要求我。作為被監(jiān)督者的溫總理,不但表達了他接受監(jiān)督的氣度,而且也幫助代表們厘清了代表職責,那就是有權(quán)和有責任來要求政府和監(jiān)督政府。我希望代表們好好回味總理的這一番話,都拿出些勇氣來,認真審議《政府工作報告》,多挑些“刺兒”,也要敢于行使“我反對”的權(quán)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