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24/1222/9Hagjopge2unq43ZAJoVbR.webp)
【摘要】北京雨燕是北京的標志性動物(Apus apus pekinensis Swinhoe),俗稱樓燕,中文名叫北京雨燕,是奧運會吉祥物“妮妮”的原型,近年來其種群數(shù)量銳減。
人工救助是恢復北京雨燕種群數(shù)量的有效手段,調查發(fā)現(xiàn)每年約有50~60北京雨燕雛鳥從巢中掉下來而喪生。2009年7月9日~2009年8月8日,我們首次嘗試人工喂養(yǎng)了5只北京雨燕雛鳥,成活率為60%。此次人工喂養(yǎng)北京雨燕的結果表明,人工喂養(yǎng)的幼鳥各項生理特征發(fā)育遲緩,育雛時間遠遠超過自然的42天,特別是具備飛行能力較晚,存在個體差異。
【關鍵詞】北京雨燕 雛鳥 人工喂養(yǎng) 奧林匹克公園 雨燕塔
一、項目背景
1 問題的提出
2008年暑假,課外活動小組在正陽門觀察北京雨燕,活動中得知正陽門二樓一位工作人員撿到從巢中掉下來的北京雨燕雛鳥,經(jīng)調查發(fā)現(xiàn),每年這里約有五六十只北京雨燕雛鳥掉下來,但是由于不能將其放回原巢中,又不能人工喂養(yǎng),最后全部死亡。經(jīng)過幾天研究決定:救助北京雨燕雛鳥。這一想法得到老師的肯定和支持。
2 研究目的和意義
北京雨燕是北京的標志性動物,俗稱樓燕,中文名叫北京雨燕(Apus apus pekinensis Swin-hoe),根據(jù)前期《北京雨燕資源調查及其保護研究》(張正旺,2003)的調查結果顯示:北京城區(qū)中北京雨燕的數(shù)量越來越少,初步統(tǒng)計約3000多只。因此,人工招引北京雨燕,增加北京城區(qū)北京雨燕種群數(shù)量,對維護北京城區(qū)的生物多樣性,特別是對一些有蚊蟲傳播的疾病及城區(qū)植被的病蟲害防治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研究方法
1 文獻法
通過查閱大量北京雨燕相關文獻,更多地了解了北京雨燕的生活習性。
2 對照法
測量北京雨燕雛鳥各項生理指標,和文獻記錄相關數(shù)據(jù)對照,確定北京雨燕雛鳥日齡。
3 直接觀察法
觀察北京雨燕行為,每天測量北京雨燕雛鳥相關生理指標。
三、研究過程
1 實驗器材
望遠鏡3臺,北京雨燕專用巢箱2個(北京愛鳥協(xié)會提供),電子秤(梅特勒一托利多稱重設備公司生產(chǎn),稱重范圍0.1g~600g),環(huán)志鉗1把,鳥環(huán)3只,游標卡尺1把(0~300mm,精度0.02mm),托盤天平1臺(精度0.1g),鑷子1把。
![](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24/1222/2KwNZM7Ab9uQm87of9o7Tn.webp)
2 北京雨燕雛鳥的獲得
這次嘗試人工喂養(yǎng)北京雨燕,共喂養(yǎng)過5只雨燕(見圖2、圖3),最多喂養(yǎng)31天,詳見表1,其中成活3只,死亡2只,成活率為60%。2009年7月9日,正陽門工作人員李樹森先生撿到2只北京雨燕雛鳥,取名大白、小黑,雙翅尚未交叉。7月21日又取回1只更小的雛鳥,取名小灰。7月23日于前門取回2只雨燕,比小灰大,翅長略超過尾長。分別取名小白、小蔫。
3 雛鳥日齡的判定
根據(jù)獲得雛鳥時的翅長和尾長,參照《呼和浩特地區(qū)北京雨燕生物學研究》的記錄和捕述(段文瑞,1990),5只雛鳥,3雌2雄,日齡見表1。
4 人工喂養(yǎng)雨燕的食物及喂食方法
(1)人工喂養(yǎng)雨燕雛鳥的食物
雨燕無法自己啄食。幼鳥由親鳥捕捉昆蟲喂食,混有親鳥唾液,助吸收消化(曹玉萍,1997)。在喂養(yǎng)過程中,嘗試喂過螞蟻,但由于螞蟻來源困難,雛鳥食量相對較大,僅對小黑試驗過一次。也嘗試過給雨燕喂牛奶和面食,但考慮到北京雨燕食性覺得不妥還是放棄。因為北京雨燕食物主要以高蛋白的昆蟲為主,因此我們最終選擇市場容易購買的面包蟲(黃粉蟲喜食面包,因而又叫面包蟲)為主要食物。
(2)喂養(yǎng)的條件
北京雨燕跗趾較短,趾屬于前趾型,因此不能站立,在地面不能起飛,成鳥必須借助巢的高度滑翔后起飛。雛鳥在室內喂養(yǎng)時,通常不會飛翔,將北京雨燕雛鳥放人人工巢箱中即可。北京雨燕巢箱(北京愛鳥協(xié)會提供)長400mm、平均高200mm、寬180mm,放2只雨燕恰好合適,再多略顯擁擠。
(3)喂食方法
喂食雛鳥時,用鑷子人工撬開的喙,可以一只手握住雛鳥,用食指、中指和拇指控制頭部,防止其掙扎亂動,另一只手用鑷子夾住面包蟲的頭,從雛鳥喙的側面將面包蟲放人(見圖1)。雛鳥一般不會主動啄食,但也有特例,大自在喂養(yǎng)5天之后,能主動啄食鑷子上的面包蟲,但無法啄食地上的蟲子(見圖2)。這種行為非常難得,或許是對鑷子的條件反射,遺憾的是這種行為只持續(xù)了6天,以后再也沒有出現(xiàn)過主動啄食的情況。
(4)北京雨燕雛鳥食量和體重等其他生理指標增長
從市場購買的面包蟲大小相差不多,分5次共稱重20只面包蟲,取平均值約為0.2克,每次喂食時以面包蟲條數(shù)計量。雨燕成長過程中食量不斷變化。以大白、小黑為例,開始時每頓3~5只面包蟲,每天4~5次,食量一天天加上去,變?yōu)槊咳?頓,每頓最多時達到25只,約合5克,每天清晨6:30開始,分別用電子秤和游標卡尺測量雛鳥體重等生理指標,食量和雛鳥體重增長關系見圖3,其他生理指標見圖4。
四、北京雨燕雛鳥的行為
1 北京雨燕雛鳥的習性
雛鳥總是爬行或趴在巢中不動,日常最常見的行為便是振翅。振翅時全身繃緊,雙翅展到最大,尾高高翹起,有時雙翅能將自己身體支撐起來,雙翅上下扇動,頻率很高,有時只振一兩下,最長可達二十幾秒。從大自來家第2天到放飛前幾乎每天都振翅,時間不定,通常在清晨,聽到窗外有清脆的鳥鳴聲時。表現(xiàn)異常興奮。雛鳥多在下午或晚上振翅,同時與天氣等因素有關,總體隨著日齡增長,振翅頻率持續(xù)時間越來越長。但小黑直至放飛前十幾天才開始振翅,放飛前幾天振翅最頻繁。雛鳥糞便少且量小,羽毛干凈。長大后,體型變大,糞便增多,腹部、尾部的羽毛經(jīng)常沾到糞便,但排泄仍很通暢。
北京雨燕雛鳥也會從箱中爬出。早上六點左右雛鳥會在天氣好、聽到鳥鳴聲時爬出箱子,然后向沙發(fā)底、箱子與墻夾縫等陰暗縫隙處鉆。
北京雨燕雛鳥性格不同,雌鳥與雄鳥間也有較大差別。小灰、小自剛來時非常活潑在箱中亂跑亂跳,經(jīng)常爬出箱子,大白、小黑剛開始也爬出過幾回。但后來隨著野性的磨滅幾乎不再出來,大多時間只是趴在窩中,或一動不動,或用嘴清理羽毛。
2 北京雨燕雛鳥的環(huán)志和放飛
隨著北京雨燕雛鳥的生長,我們開始為放飛做準備,北京雨燕是候鳥,我們于2009年7月28日向鳥類環(huán)志中心,申請了E08-4001、E-4002、E-4003三個北京雨燕專用鳥環(huán),由于小白意外飛走,僅環(huán)志了大白和小黑(見圖6)。
北京雨燕巢的位置較一般高,起飛時借助巢的高度,自由落體一段后開始飛行。2009年8月8日,在天安門廣場,放飛大白和小黑。放飛后先低空盤旋,然后范圍變大,高度變高。后來與箭樓上空的北京雨燕群體會合(由于正陽門國慶維修,北京雨燕群體已不存在, “箭樓群體”也僅見6只,此時大部分北京雨燕已經(jīng)去南方越冬),最后消失在視野中。至此人工飼養(yǎng)北京雨燕放飛成功。
五、結論分析與展望
人工喂養(yǎng)北京雨燕雛鳥的成功,取得了很多雛鳥生長的第一手數(shù)據(jù)資料及經(jīng)驗。所獲得數(shù)據(jù)和相關文獻數(shù)據(jù)對照,發(fā)現(xiàn)人工喂養(yǎng)的雨燕與野外雨燕存在很多差別。主要有以下幾點:
1 人工喂養(yǎng)的雛鳥體重小于自然雛鳥平均體重
以大白為例,喂養(yǎng)了31天,放飛成功,大白最重時也就32.9克,而野生雨燕雛鳥平均體重可達46克左右(段文瑞,1989),這可能與食物結構、喂養(yǎng)條件等有很大關系,人工喂養(yǎng)食物種類單一,而親鳥唾液中含有助消化的酶,有助于消化,食物種類豐富,有利于雛鳥的生長。
2 雛鳥各項生理指標達到育雛時間后趨于穩(wěn)定
大自在喂養(yǎng)第11天,小黑在喂養(yǎng)第15天各項生理指標趨于穩(wěn)定。根據(jù)推測的日齡判斷,此時兩只雛鳥已經(jīng)完成了育雛(42天)。
3 飛行能力的差別
人工喂養(yǎng)的北京雨燕,飛行能力弱于野生北京雨燕,開始飛行的時間較晚,且飛行能力弱。按日齡推斷,大白、小黑分別在7月22日、29日,但在飛行訓練中發(fā)現(xiàn)兩者還都不能完成,特別是小黑,到放飛時,飛行能力還是很弱。但也有例外。小白7月31日突然飛走時約為31日齡,也很少見它振翅和飛行,分析發(fā)現(xiàn)小白為雄性,翅長相對較長,性格也相對活躍。雛鳥飛行可能與性別有關,因此,北京雨燕幼雛在飛行能力上存在較大的個體差異。
4 疾病與死亡
雖然人工飼養(yǎng)雨燕放飛成功,仍有失敗案例。小灰、小蔫的死亡原因不明,特別是小灰,死亡前一天還很活潑,第二天就突然蔫了,由于死前一天收養(yǎng)了小白和小蔫,當時懷疑小白和小蔫之中有傳染病,于是試著用半條蟲子沾阿莫西林藥面水溶液喂養(yǎng)所有的雨燕,小灰吃藥后情況好轉,下午病情反復,又吃了兩次藥蟲,但還是在夜間死去。死因至今不明,待日后請專家驚醒尸檢或許能找到些答案。由于幼雛來自不同巢,所以人工喂養(yǎng)北京雨燕幼鳥時,一方面要預防傳染病,另一方面也要防止體質不同的幼鳥間互相爭斗受傷。
專家點評
雨燕是北京市標志性和有文化象征意義的動物,近年來,受多種因素的影響,資源量有明顯減少,已被列為北京市的重點保護鳥類。本文作者結合自身的興趣,發(fā)現(xiàn)身邊有一定科學意義的問題,以雨燕種群的保護和恢復為目的,就其雛鳥的人工喂養(yǎng)進行了較深入的實驗研究,取得了一定的人工喂養(yǎng)雨燕雛鳥的經(jīng)驗。為雨燕的保護和種群恢復提供了一定的依據(jù),是一項很有意義的科學研究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