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質教育作為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是由科學文化素質、思想品德素質、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等諸多因素構成的一個系統(tǒng)工程。當今社會對人的素質,特別是思想道德素質有了更高的要求,這就要求每個學校都要注重培養(yǎng)、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加強德育工作。而思想品德課是學校進行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因此盡快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落實素質教育,是擺在我們廣大思想政治課教師面前的重要任務。下面筆者就針對這一問題發(fā)表一點自己的看法。
一、轉變教學觀念,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
有人認為高考的指揮棒不變,素質教育就難以在中小學真正實施;也有人認為實施素質教育就必須社絕考試,這樣才不會按成績給學生和教師排隊。其實支持這些觀點的老師對素質教育觀念還是模糊不清的。素質教育以人為本,強調啟發(fā)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主張充分發(fā)揮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的積極性。因此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對教師而言不是降低了教學要求,而是提高了教學要求,需要教師花大力氣去了解學生并不斷改進教法,把教材知識真正轉變?yōu)閷W生的認知和能力。
二、平等看待學生,變封閉式教學為開放式教學
素質教育是啟發(fā)式教育,啟發(fā)人的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精神。讓學生從小就養(yǎng)成從不同角度對事物進行觀察、判斷、思考的習慣,讓學生自己去尋找問題的答案及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然后通過獨立思考得到有價值的東西。教育的生命力和意義在于培養(yǎng)和造就人的創(chuàng)造性和有創(chuàng)造性的人。當代中學生的突出特點是追求思想上的解放和人格的平等,他們不滿足于從課堂上獲取知識,渴望接觸社會,了解社會,尤其是社會上的熱點問題。同時,他們渴望老師理解自己,平等待人。反對老師的偏愛,希望自己的觀點得到老師的肯定并對老師產(chǎn)生影響。而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滿足不了學生的這些要求,因此我們要變封閉式的教學為開放式的教學。開放式教學是以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有機結合為原則的,在課堂上向學生開放,多采用討論法解決問題的教學方法。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基本事實,在討論中各抒己見,最后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教學中教師以教材為載體,向學生生活和社會生活輻射,運用第一手資料來增加理論的可信度和活力。
三、實施全面育人,提高學生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質
中學思想政治課是各年級的必修課程,承載的任務就是培養(yǎng)具有更全面素質和更強社會適應能力的有用人才。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們要注重突出全面育人,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道德素質和心理素質水平。對青少年來說,就是要培養(yǎng)他們熱愛祖國等的感情,并且有較高的目標信念和社會責任感;培養(yǎng)他們有正確的價值觀、良好的道德觀念和公民意識,等等。
四、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課堂教P4nPs4kc0qh8XZJ0DzlTXg==學中,如果教師的教學方式單調重復,那么勢必會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所以我們要不斷地探索和嘗試,對課堂教學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
1.“虛擬場景”——情境表演激發(fā)興趣
興趣是人們積極認識事物或活動的心理傾向,是推動學生學習的直接動力。教師在課堂創(chuàng)設貼近生活實際的情景,這樣就容易引發(fā)學生的親切感和新鮮感,促使學生積極思考,使之在輕松愉快的心境下保持旺盛的學習熱情。
2.“模擬法庭”——活用知識
現(xiàn)實生活是多樣的,而書本理論是抽象的。允許學生有不同的見解,是教學民主的體現(xiàn)。模擬法庭讓學生做小法官斷案,是活用書本知識、鍛煉學生思維的好方式。這種方法的嘗試,縮小了教師和學生的心理差距,使學生感到思想政治課并不抽象,書本知識并非無用,從而提高了學習興趣。
3.“各抒己見”——課堂辯論和討論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在課堂上,教師要以生活實際和教材知識為結合點,巧妙設置題目,然后讓學生分組討論,查找資料做好記錄,為課堂辯論賽作準備。通過學生激烈的辯論,既讓他們掌握了必要的知識,同時也提高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而且也有助于集思廣益,啟發(fā)他們的思維。
4.“實話實說”——抒發(fā)自我觀點
通過這一活動,學生內心深處一直不敢示人的一些想法和觀點以及不懂的問題都可以有機會表達出來,便于教師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向。正確的給予肯定,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信、學習積極性和語言表達能力;錯誤的及時給予糾正,可以避免錯誤的延續(xù)。這樣的活動,因事例來自學生生活,其可信度較強,所以易被學生接受。
總之,要想更好地發(fā)揮思想政治課在新時期學校德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就必須切實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落實素質教育的精神,使得學生喜歡上,愛參與,這樣才能真正使得思想品德課起到實效,提高學生的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