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瞞離婚傷害更大
問:最近幾年,我過得很痛苦,最后終于下決心離了婚。但是面對兒子,我撒了謊。我對他說,他爸爸調到外地工作了,要離開家一段時間。時間長了,孩子多次詢問爸爸什么時候回來,我只好搪塞過去。撒一個謊后,要用一百個謊來圓謊,這讓我再次陷入痛苦之中。請問,我該怎么辦?
林青
答:不少父母為了保護孩子,不讓孩子受到傷害,而向其隱瞞離婚的事實,其實這種做法并不妥。因為當孩子將來知道真實情況后,可能受到的傷害會更大。
我建議,單親家庭的父母應該根據(jù)孩子的性格、年齡,以孩子最能接受的方式,平靜、真誠、耐心地向他們解釋自己離婚的原因,爭取理解,教會孩子應付來自外界的各種詢問,并讓孩子理解單親家庭也是正常的社會現(xiàn)象。
西方國家離婚夫妻的做法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他們認為每個人都有權利追求自己的幸福,并明確地把夫婦兩人之間的事和孩子分開,讓孩子知道雙親感情好壞與子女無關。這種做法也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孩子,讓他們從思想上減少依賴。還有更重要的一點,西方國家的父母們經(jīng)常這樣告訴孩子:“你必須學會自己照顧自己,學會自己保護自己!”他們認為保護孩子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而不是家長的事情。
你既然離婚了,自己首先要堅強,不能在孩子面前表現(xiàn)得太軟弱。如果你在孩子面前哭哭啼啼的,孩子會覺得天要塌了,對未來的生活充滿恐懼。在父母離婚的最初一段時間里,孩子肯定不適應。這時候,家長要和孩子多交流,還要幫助孩子充實生活,擴大社交圈,多認識朋友,多讀書,使他們的身心能夠健康成長。
在孩子的心理成長過程中,性別角色的學習非常重要。因此,對單親家庭來說,要特別注意彌補孩子由于缺少父愛或母愛所帶來的消極影響。家長應注意調動親戚、朋友中的性別資源,給孩子以應有的適宜的影響,以保證男孩的陽剛之氣和女孩的陰柔之美。與此同時,離婚父母也應當保持正常的接觸,不要在孩子面前丑化另一方,使孩子盡可能地享受來自父母雙方的關愛。
乖有短處淘有長處
問:兒子多多和鄰居的女兒蕾蕾同年出生,性格卻迥然不同。蕾蕾到哪里都是乖乖的,可我家多多卻像從石縫里蹦出來的孫猴子,吃飯都不老實。你說同樣都是孩子,差距咋這么大呢?
余海棠
答:你認為自己的孩子是問題寶寶,蕾蕾則是完美寶寶,是嗎?其實,淘孩子像草莓,有問題馬上就能從外表上看出來;而乖孩子像蘋果,外表光鮮,里面則有可能生了蟲。
乖孩子很少讓父母操心,但心理成熟得晚,依賴性強。這樣的孩子一旦獨自面對挫折,往往不知所措。而且,因為得到了父母更多的關愛,他們更容易發(fā)展出任性、沒有責任感、嬌縱的個性。這些看上去優(yōu)秀的孩子在步入高中、大學后引發(fā)的心理問題反而較多,比如,強迫癥、焦慮癥、抑郁癥等。
而淘孩子往往具有較高情商,人際交往的能力強。因為淘,這類孩子經(jīng)常被老師、家長批評,所以抗挫折能力也強,反而心理比較健康。而且這類孩子像草莓,好不好,新鮮不新鮮,從外表上一眼就能看到,所以他們一有問題,馬上就會被家長、老師發(fā)現(xiàn),并督促改正。
提醒家長:首先,不要用你心中的理想或所謂的好孩子標準去要求孩子;其次,孩子就是孩子,不要試圖阻止他犯錯,他犯了錯后,父母引導、教育他就是了。那么,怎么幫你打造出一個好孩子呢?學學下面兩招。
1.給孩子充分成長的空間,這樣他才能自覺地遵守規(guī)則。
家長要多了解孩子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給予孩子充分的成長空間。研究顯示,孩子從出生到3歲,都處在秩序敏感期。這個階段的孩子,如果日常生活規(guī)律被打亂,就會哭鬧反抗。家長如果能夠從小給孩子有秩序的生活,就會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規(guī)律,養(yǎng)成做事有章法、不混亂的習慣。
2.規(guī)則要盡量簡單明確,并適用于家里所有人。
為孩子制訂規(guī)則,要簡單明確。不要怕孩子出危險,就什么都不讓孩子動,否則會壓抑孩子自主的探索和學習精神。給孩子提供一個安全環(huán)境,并教給孩子自我保護的方法。比如,不要因為怕孩子受傷就不讓他動刀具,而是教他如何使用刀具才不會傷到自己。此外,家里的規(guī)則要適用于所有人,要想讓孩子自愿遵守規(guī)則,成人必須首先遵守。
成績優(yōu)異壓力更大
問:我女兒一直是班里的尖子生,但是最近她說什么也不想去上學了。這可怎么辦???
張煒
答:優(yōu)秀學生往往對自己有更高的期望,他們感受到的來自學校的學習壓力和來自同齡人的競爭壓力都高于一般學生,這使他們更容易處于心理亞健康狀態(tài)。
在中國,對尖子生的評判標準只有一條:學習成績。有時,別人愿意和尖子生交往就是因為他成績好。一旦成績掉下來,周圍人看他的眼光就不一樣了。這種“勢利”做法很容易導致尖子生產(chǎn)生心理落差。
我認識的初三女生小洪前些日子做出了讓父母費解又痛心的舉動,她為了不去學校讀書吞了鉛筆芯。被送到醫(yī)院搶救過來后,她依然不想去學校。
心理咨詢師介入,小洪才吐露心聲:從幼兒園開始,父母就要求她做最出色的孩子。得了一個五角星回家,父母不會馬上表揚,而是問別人得了幾個,做什么事情都要求她超過別人。一路走來,小洪確實很努力,也做到了大人眼中的最優(yōu)秀,但是她始終活在激烈的競爭之中。小洪對心理咨詢師說:“某某一直是我的競爭對手,我有時候超不過他,真想殺了他。?”說出驚人之語的小洪沒有實施傷害別人的行動,但她無法擺脫對學校、對競爭的厭倦和恐懼。
出現(xiàn)心理問題的尖子生中,大部分父母是雙高(學歷高、收入高)人群,他們覺得自己是優(yōu)秀者,也希望孩子站在高起點上,達到更高目標。這種教育方法不自覺地在孩子的心里播下這樣一顆種子: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比較和超越。
要成為尖子生,就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