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文藝
王金平祖籍考證
■ 李文藝
王姓是一個源頭眾多、歷史悠久的姓氏。根據(jù)《通志·氏族略》、《中國姓氏》、《漳州姓氏》和《尋根問祖》等史書記載,漢族王姓主要有四大來源:子姓、姬姓、媯姓和外族改姓。
隋唐時,王姓各支派向各地遷播。
唐朝末年,有一支來自河南光州固始南下入閩的王氏分支,開基創(chuàng)業(yè),拓閩稱王,建立閩國,這就是后來形成閩粵、港臺以及海外大多數(shù)王氏所共祖的著名望族——“開閩王氏”。
據(jù)《忠璐王氏族譜》記載,開閩王氏屬瑯琊王氏的一個分支,其遠祖乃周靈王太子晉。當傳至王嘩時,唐貞元中(公元785至公元804年)始任固始令,遂家于光州固始。王嘩生友,友生玉,玉生慈,慈生三子,其中審潮、審知為后人所知。王氏兄弟三人,氣度非凡,才華橫溢,時人稱之為“王家三龍”。景福二年(公元893年),王審潮在泉州刺史任上率眾攻入福州,統(tǒng)一福建,被授為威武軍節(jié)度使。第二年王審潮病逝,王審知繼任。后來,唐亡,朱溫稱帝,國號梁,開平年間封王審知為閩王,這就是“開閩王”的由來。當時中原戰(zhàn)亂頻仍,但王審知治閩30年間,卻一派安康景象,吸引了大批中原王氏族人南下安居福建。由于王氏三兄弟開發(fā)閩疆貢獻大,因此,“三王”兄弟被尊奉為閩王的開山始祖。
臺灣的王姓主要源于福建,尤其是閩南地區(qū)。據(jù)臺灣有關(guān)族譜記載,明永歷十五年(公元1661年)白礁王姓子弟300多人參加忠貞軍,其中,有王右泰十三世孫“學”字輩王文醫(yī)隨鄭成功渡海收復臺灣,遂于臺灣傳衍生息。白礁王姓在臺灣傳衍于今康榔林、新園、陷后、窯仔甲、山侖、獺爪、營前、舊廓、石仔瀨、前窩、大應公、三甲、十三村、安定鄉(xiāng)港口村。
明清以后,更有許多王姓族人向海外發(fā)展,因而今天的港澳以及新、馬、菲、泰、印尼等東南亞華人王姓家族中,大都有開閩王氏的后裔。晉江金井《王氏族譜》就有明萬歷庚子(公元1600年)前往菲律賓并定居該地的記載。菲律賓馬尼拉有一條“王彬街”,并樹立一尊高大的王彬銅像,就是紀念為當?shù)刈鞒鲋卮筘暙I的晉江華僑王彬的。
白礁村位于廈漳兩地交界處的中心,九龍江入海口,依山傍海懷抱平原,自古就是魚米之鄉(xiāng),人杰地靈,英才輩出。白礁王姓家廟,又稱王姓祖祠,號“世饗堂”,燈號“太原”,位于白礁社中。始建于大明甲午年間,重修于明隆慶四年(公元1570年)。在祠堂中央有一塊牌匾,上書“世饗堂”三字,為旅菲宗親王宗如所獻。在宗祠文物管理委員會的會客廳里,供奉肇基白礁始祖際隆和一世右泰、右豐等神主。廳內(nèi)有一塊1932年由中國國民黨陸軍第七十一師第四百四十六團所授的、寫有“義舉可風”的牌匾,上有國民黨陸軍部福建省同安縣的印章。另一塊是現(xiàn)任臺灣立法部門負責人王金平親筆所寫“祖德千秋”的匾額,上有王金平的親筆簽名和印章。
據(jù)史料得知,王氏源自河南光州固始縣,唐末王審知入閩建立“閩國”,王審知受封“閩王”,成為王氏開閩始祖。
元末明初,閩王十四世孫王際隆居福州南臺。際隆生有四子,長子右泰是元代進士,官拜兵部郎中,明滅元時為元盡節(jié),其弟右豐攜帶長兄三位幼子正本、正始、正翕避禍。先奔晉江倉頭,再徙同安白礁。右豐肇基白礁上巷——也就是王金平系:正本、正始、正翕則繁衍下巷支派。而王審知系東晉明相王導的后裔。由此,可推斷王氏家族也是王導的后裔無疑了。從祠堂門口石柱上的對聯(lián)“巷本烏衣分上下,堂名世饗嬗春秋”中的“上下巷”(烏衣巷是東晉豪門世族王導住地),也可推知王氏家族的歷史源流。“烏衣巷”源自唐代詩人劉禹錫的《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其中的“王”指的就是王導,難怪王氏族人要說“巷本烏衣”了。祠堂祖廳另一副對聯(lián)的一句“分支來自固始到白礁騰浪,創(chuàng)業(yè)本在同安振烏衣巷里;長享千秋”則分明指出族源地——河南固始,并點明了白礁與同安的關(guān)系。自宋代到1957年,白礁在行政區(qū)劃上都屬于同安縣,1957年后,才劃歸現(xiàn)在的龍海市。由此才引出了一段臺灣氏宗親在尋親認祖路上的艱辛歷程。
明末清初,白礁王文醫(yī)隨鄭成功渡臺,至十世王科生有六子,依次是珠慶、順天、金平、正雄、勝源、勝舟,王金平排行第三。每年農(nóng)歷三月廿一,王金平家族都會在位于臺南學甲鎮(zhèn)的慈濟宮舉行規(guī)模宏大的上白礁謁祖祭典,追懷祖國大陸祖先,遙拜慈濟祖廟。同時,王金平家族為了能找到祖籍地,自20世紀80年代就開始到福建來尋找始祖。1988年,王金平的兄長王珠慶委派長子王峻邦曾經(jīng)憑著王氏族譜記載的祖籍地址為“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積善里白昆陽堡白礁鄉(xiāng)上巷”中的“同安”、“白礁”字眼,到同安縣的西北面尋找“白礁”,然而天公弄人,白礁村已于1957年福建行政區(qū)劃改革時劃歸現(xiàn)在的龍海市角美鎮(zhèn)管轄,致使王峻邦沒能找到王氏家族的祖籍地。之后年過花甲的王珠慶又多次到祖國大陸尋找祖籍,都無功而返。
2004年,王珠慶的胞妹王梅到龍海角美燦坤企業(yè)參觀時,途經(jīng)白礁慈濟祖宮白礁進香時,并沒有立即找到白礁王氏宗親,而是把族譜先放在白礁慈濟祖宮,希望白礁王氏能看到并對上族譜?!拔覀儾樽C了您的家譜,臺灣王氏開基祖王文醫(yī)應是白礁王氏第十三世傳人,輩分應當是‘學’字輩,而您即是白礁王氏第22世傳人,輩分應是‘義’字輩,白礁王氏家族熱情期待您回祖籍參觀訪問!”2005年9月8日,一封熱情洋溢的認親書從白礁村飛到了海峽對岸的王金平家中。時隔不久,王家寄信回復,兩岸王氏終于相認,這才證實了白礁村為臺灣王氏的祖籍地。臺灣王氏宗親尋根謁祖幾十年,如今終于夢圓。
2005年11月28日,王珠慶帶著兒子王峻邦、王峻良一行四人來到闊別多年的祖籍地白礁村尋根謁祖?!罢业阶婕兀芑貋韺じ]祖,我真的很高興,以前不知道,現(xiàn)在知道了,以后我都會來?!碑斈?3歲的王珠慶踏進王氏家廟,心情十分激動。“老祖宗很高興啊!你們看,香爐都‘發(fā)爐’(起火)了,這次我們也帶來了族譜,希望這里的宗親能續(xù)對上,回鄉(xiāng)謁祖,為的是能盡量向子孫后代講清楚我們來自哪里?!蓖趵舷壬囊笠笾楹腿嘧有模钤趫龅淖谟H大為感動,在王氏家廟里,宗親們?yōu)橥趵舷壬蜕狭恕疤_閩第一”的紀念匾,希望臺灣的王氏宗親能回家尋根謁祖,投資興業(yè)。
王金平身在臺灣,心懷祖根,受他本人的委托,其胞兄王珠慶于2008年4月19日帶領(lǐng)臺灣高雄縣路竹鄉(xiāng)甲南村34名王氏宗親回祖籍地龍海白礁村參加“紀念兩岸王審知開閩文化節(jié)暨三王入閩”1122周年慶典活動。并帶來王金平“光前裕后”的親筆題詞,贈與白礁王氏宗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