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永磊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陣地。追求課堂教學的高效率,是每一個老師不斷追求的目標,它是教學過程的最優(yōu)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師生完美配合的結晶。
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新方式是本次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也是落實素質教育的重要措施。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于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由此可見,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已經成為語文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我校對此也提出了自己的課改模式:“二 三 四”,這一新的模式,同樣突出了對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的要求,有利于打造高效的課堂。
實施“二三四”學生自主課堂教學模式,“二即”兩個特點——目標明、當堂清;“三即”三個板塊——學習目標、自主探討、課堂反
饋;“四即”四個環(huán)節(jié)——明確學習目標、學生自學合作、成果展示和重點知識講解、課堂達標檢測。
這種課堂模式一般分為四個環(huán)節(jié):
明確學習目標、學生自學合作、成果展示和重點講評、達標檢測。
一、明確學習目標——明確學習
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首要任務在于有效教學目標的制定,它是有效教學的前提和抓手。目標的提出能讓學生從總體上知道本節(jié)課的學習任務和要求,通過課前制作好的教學案讓學生對所學新課的教學任務一目了然。這要求教師:
(1)要認真鉆研教材和標準,準確地制定學習目標。
(2)要層次清楚,簡明扼要,不要太長。
(3)要引導學生認真默看或齊讀。
以《石榴》一文為例,我設計了如下目標:
(1)學習作者狀物的形神兼?zhèn)洹?/p>
(2)品味本文形象生動、準確凝練的語言。
(3)理解作者托石榴之物,言頌揚我們民族美好情操之志。
這樣既突出了重難點,又能使學生準確地把握文章的主旨。
二、預習導航——學會預習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預習是學生課前的一種自主認知活動,是自覺運用所學知識和能力對新授知識預先進行了解、質疑、思考的求知過程。學生堅持課前預習,并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將有利于提高聽課效率和自學能力,有利于增強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1.針對文本,教師有效設計預習題目
我認為預習應著眼于以下幾點:明確預習目標;積累生字、新詞;大致了解作品內容;自己讀出了什么、發(fā)現(xiàn)了什么、提出自己的問題。例如,在教學《石榴》一文中,我選擇了這些題型:
用文章的填空來達到了解作者、作品及寫作背景的目的;注音來達到積累生字、新詞的目的;搜集描寫花草樹木的詩句、找出喜歡的句子并賞析,為課堂中句子的賞析來鋪路。這樣預習具有了的方向性、目的性。
2.重視預習檢查,課堂展示預習成果
重視預習檢查對于預習作業(yè)十分重要,教師如果不及時檢查,學生預習成績得不到老師的認可,他們就會失去預習的熱情。這樣的話,提高預習的實效性就成了一句空話。我在每上一篇新課前,都要對“預習導航”進行檢查,專設預習檢查記錄本,讓學生以板書、口答、搶答等形式展示預習成果,每周評出各個小組的預習優(yōu)勝者。這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預習積極性,同時也提高了學生語文預習的有效性。
三、課堂探討——學會合作、探究
合作學習是先進教學方式的主要內容。合作動機和個人責任,是合作學習產生良好教學效果的關鍵。合作學習將個人之間的競爭轉化為小組之間的競爭,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合作的精神和競爭意識。探究性學習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一種極好措施,新的教育理念認為所謂探究學習即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創(chuàng)設一種研究性情境,通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fā)現(xiàn)問題,實驗、操作、調查、搜集與處理信息、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獲得知識、技能、情感與態(tài)度的發(fā)展,特別是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一節(jié)高效的課堂離不開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師通過教學案中的“課堂探討” 這一環(huán)節(jié),分小組合作探究,使每個學生都積極動腦,認真自學,挖掘每個學生的潛能。在各個小組合作、探究教學案時需要教師的幫助:
(1)學生自學時教師要加強督查,及時表揚自學速度快效果好的學生,激勵他們更加認真地自學。
(2)教師應注意搜集學生中出現(xiàn)的錯誤,并及時分類,哪些屬于新知方面的,這就是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哪些屬于舊知遺忘或粗心大意的,這就是次要問題。把有傾向性的錯誤進行強調,供講評時用。
(3)成果展示和重點知識講評:發(fā)揮學習小組的作用,讓不同層次的學生用板書或口答的形式解決問題,學生自由更正,讓他們各抒己見。引導學生討論,說出錯因和更正的依據(jù)。
例如:在賞析《石榴》優(yōu)美凝練的語言時,一位學生賞析時漏掉了情感方面的內容,其他同學立刻指出其不足之處,最后再由這位學生將答案完善,從而真正實現(xiàn)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fā)展的目標。我趁熱打鐵引導學生歸納賞析句子的方法:修辭手法(或關鍵詞)的運用,生動形象地寫出()的表達效果(或特征),體現(xiàn)了作者( )的情感。學會了方法之后立刻讓學生學以致用,從課文中找出喜歡的句子說說其喜歡的理由,并對表現(xiàn)突出的學生予以表揚和鼓勵。
通過學生討論展示,教師點撥以及對重難點問題的講評,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最終形成運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達標檢測——檢測當堂學習情況
針對一節(jié)課的達標情況,教師精心設計典型、適度和適量的達標檢測題。要注意根據(jù)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題型,低起點,多層次,有必做題,有選做題,有時還有思考題。尤其是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給予肯定,讓他們嘗試到成功的喜悅。督促學生獨立完成教學案中的題目,通過完成“學后檢測”檢測每位學生是否都當堂達到了學習目標。
例如《沙漠里的奇怪現(xiàn)象》一文:我講解了說明文常用的說明方法及作用后,在達標檢測中設計了《風箏中的科學》這篇同類型的說明文,考察學生對說明方法及作用的掌握程度。根據(jù)情況及時改進教學方法,促進高效的課堂教學。
此外,還注意課外知識的拓展。例如《沙漠里的奇怪現(xiàn)象》學完之后,我提出了這樣的問題:“沙漠里還有那些光怪陸離的奇怪現(xiàn)象?其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學生分小組收集資料,既培養(yǎng)了合作探究的能力又激發(fā)其探索大自然奧秘的精神。
當然,在教學中“二 三 四”模式還有許多不足,還需在實踐中不斷地完善和探索。當我們真正把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理論與語文課堂教學的實踐活動緊密結合起來的時候,語文教學一定會煥發(fā)出新的生機與活力,一定會呈現(xiàn)出鮮活生動、扎實高效的喜人局面。
作者單位:淮安市漣水縣河網(wǎng)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