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杰,陶樹利
(北京市宣武區(qū)精神病醫(yī)院老年綜合科,北京100054)
隱匿性抑郁癥(Masked depression)又稱抑郁等位癥(Depressive equivalent),抑郁情緒被軀體癥狀所遮蓋,致相當部分病人得不到及時正確診斷和治療,癥狀遷延,病情加重。老年期抑郁癥泛指存在于老年期(≥60歲)的抑郁癥[1]。世界衛(wèi)生組織統(tǒng)計抑郁癥老人占老年人口的比例達1%-7%。隱匿性抑郁癥占抑郁癥的10%-30%,癥狀多種多樣,誤診率高達70%以上。隨著人口老齡化,越來越多老年抑郁癥已成為威脅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一種嚴重疾病[2]。為提高對老年隱匿性抑郁癥的認識,2006年3月-2010年3月我院收治曾被誤診的老年隱匿性抑郁癥患者53例,現(xiàn)總結(jié)報告如下。
收集我院收治的53例老年隱匿性精神病,其中女32例,男21例;年齡60-78歲,平均年齡69.7±5.6歲;病程最短3個月,最長6年,平均 3.2±1.4;文化程度小學 6例(占 11.3%),初中 31例(占58.5%),高中以上學歷 16例(占 30.19%),其中高中9例,大學以上7例;有重大疾病史39例(占73.6%),其中慢性肝炎史 8例,中風偏癱史6例,胃潰瘍史5例,糖尿病史8例,高血壓病史12例;有家族或親情離異史21例(占41.5%),離婚史9例,喪子史5例,喪偶史8例;有明確精神誘因12例(占22.6%),輕微誘因33例(占 62.3%),無誘因 8例(占15.1%);其中家族史4例(占7.6%)。病前性格根據(jù)人際關系分五型:①性格情緒穩(wěn)定2例(占3.8%);②性格外向性,情緒穩(wěn)定4例(占7.6%);③性格內(nèi)向性,情緒穩(wěn)定14例(占26.4%);④性格外向性,情緒不穩(wěn)定20例(占37.7%);⑤性格內(nèi)向性,情緒不穩(wěn)定13例(占24.5%)。
53例均有情緒低落,生活興趣降低,心情憂愁焦慮緊張,全身不適或疲倦乏力,對周圍事物喪失興趣和愛好等癥狀,但均無明顯陽性體征,情緒障礙不明顯,仔細檢查均可發(fā)現(xiàn);29例(占54.7%)感到活起難受,覺得人生無意義,其中8例(占 15.1%)患者有想死的念頭;頑固性失眠31例(占58.5%),早醒42例(占79.2%);胃腸功能紊亂24例(占45.3%);性欲減退7例(占13.2%);思維遲鈍記憶減退8例(占15.1%);心悸胸悶 11例(占20.8%);胸腹腰背痛 12例(占22.6%);癥狀晨重夕輕24例(占45.3%)。
誤診為胃腸功能紊亂13例(占24.5%),不明原因失眠16例(占30.2%),竇性心動過速11例(占20.8%),腰椎間盤突出4例(占7.6%),神經(jīng)官能癥7例(占13.2%),精神分裂癥2例(占3.8%)。
20例用多慮平,8例用阿米替林,25-50 mg/日,遞增 150-200 mg/日,嚴重者可200-250 mg/日,OP,tid;對嚴重失眠者多用阿米替林治療或臨睡前加服阿米替林50-70 mg。一般治療7-10 d,主訴癥狀開始改善,情緒不振思維遲鈍,記憶差,全身乏力,性欲減退,食欲差等癥狀明顯改善;總療程3-6月,嚴重者1年。出現(xiàn)口干便秘心慌思睡28例(53.83%占),均經(jīng)對癥處理消失。
5.1老年隱匿性抑郁癥誘因分析抑郁癥作為一種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的綜合征,屬于常見的情感性精神障礙,其發(fā)病與精神、心理等各種因素密切相關[3]。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初中文化程度抑郁癥發(fā)生率比高中和小學文化程度高(P<0.05),因此,不同文化程度老年人其抑郁癥的發(fā)生率不同。文獻報道,患有軀體疾病的老人,抑郁癥的患病率可達50%[4]。本組53例老年隱匿性精神病患者中有重大疾病史占73.58%,老年人年老多病,往往因軀體原發(fā)疾病所遮蓋,醫(yī)生缺乏神經(jīng)精神科知識而延誤就診。家族或親情離異史會給老年人情志造成嚴重的打擊,是誘發(fā)隱匿性精神病的重要原因(占41.51%),其他誘因較難追問或輕微;大部分患者性格較為內(nèi)向,不善于交流,對周圍事物不敢興趣,言談中會流露出消極、不安、悲觀的情緒。以患者的患病前的性格分類,以內(nèi)向不穩(wěn)定著為多(占37.74%),與其他性格類型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因此,患病前性格與老年抑郁癥的發(fā)病有重要關系。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速,老年期抑郁(Late-life depression)已成為亞洲老年人群中最重要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5]。深入分析老年隱匿性抑郁癥的原因,可為抑郁癥的預防和治療提供更多的參考。
5.2老年隱匿性抑郁癥臨床特點53例均經(jīng)三乙以上醫(yī)院門診治療,臨床癥狀反復,主要表現(xiàn)為植物神經(jīng)功能紊亂,如頭痛、頭暈、心悸、胸悶、氣短、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乏力等,這些軀體不適癥狀遮蓋其抑郁情緒,是誤診的主要原因。53例均經(jīng)多系統(tǒng)檢查,無陽性體征,其中4例診斷為椎間盤突出,仔細檢查其癥狀和體征不符合。消化系統(tǒng)表現(xiàn)為上腹部不適、消化不良、腹瀉、腹痛、惡心等;睡眠障礙表現(xiàn)為為人睡困難、易醒、睡眠淺、早醒、對睡眠質(zhì)量不滿意等,用催眠藥物無效;頭痛多與情緒、睡眠有關,伴頭重感、眩暈,也有持續(xù)性或陣發(fā)性發(fā)作;心悸、胸悶、憋氣、自覺心跳加速也較為常見,而心電圖正常,心率正常;肢體疼痛表現(xiàn)為游走性,部位不固定。主要特點為:①持久的情緒抑郁或情緒低落,一般持續(xù)2周以上,正常人情緒受打擊情緒低落時間較為短暫情感體驗不能,老年隱匿性抑郁癥者雖然較為理智,但情志較為麻木,不能表達心境;②情感表達不能,主要表現(xiàn)為自尊心下降,自卑,缺乏信心,自責自罪,自殺觀念或行為,注意障礙,記憶障礙等方面;③精力不足缺乏,包括體力活動、軀體內(nèi)臟功能或動力不足。國外有研究證實,輕微的抑郁癥狀本身亦和抑郁癥一樣,會對老年人的生活質(zhì)量產(chǎn)生顯著影響[6]。因此深入交流,仔細觀察和分析老年抑郁癥患者的癥狀,對抑郁癥的診斷有重要的幫助。
5.3老年隱匿性抑郁癥的誤診原因分析抑郁癥是以抑郁,心境或情感性障礙,在抑郁中持續(xù)體驗自我心境的精神障礙性疾病。本組13誤診為胃腸功能紊亂(占24.53%),抑郁癥的胃腸道癥狀比較輕,與情志活動有關,有這種想法,但往往無胃腸功能紊亂癥狀的出現(xiàn)。本組16例(占30.19%)誤診為失眠,抑郁癥所致失眠用催眠藥無效,要認真查詢病史,綜合分析失眠誘因,表現(xiàn)為能睡、淺睡、早醒為特點,一般失眠癥是難睡、深睡、晚起為特點。本組11例誤診為心動過速,抑郁癥所致心前區(qū)不適,常誤診為心臟疾病,但其心電圖正?;蜉p微異常,本組8例竇性心動過速,仔細分析其心電圖表現(xiàn)與臨床癥狀不一致。本組4例(占7.55%)誤診為腰椎間盤突出,但其體征與CT表現(xiàn)不符合。本組2例誤診為精神分裂癥(占3.77%),精神分裂癥表現(xiàn)為被動求醫(yī);表情茫然、淡漠、木僵;思維有妄想,主觀片面、不真實、不確切、不可取;用抗精神藥有效。而抑郁癥表現(xiàn)為主動求醫(yī);表情主觀片面、不真實、不確切、不可取;思維表現(xiàn)異常的冷靜,用抗精神藥無效,其治療要找到其抑郁的原因,從根本上引導患者從抑郁中走出來才是治療的關鍵。
[1]楊光字.重視老年抑郁癥在社區(qū)的診斷和治療[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1,13(266):47.
[2]韓以華,褚洪偉,安 春.自我管理教育對老年抑郁癥患者發(fā)生安全意外事件的影響[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1年,8(5):562.
[3]司繼娟.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對產(chǎn)后抑郁癥患者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學雜志,2011,27(6):41.
[4]尹定富,曹秀英,馮 錦,等.丁螺環(huán)酮聯(lián)合米氮平治療老年期抑郁癥的對照研究[J].實用老年醫(yī)學,2011,25(1):56.
[5]the Population Division of the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of the UN Secretariat 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the 2006 Revision[EB/OL](2008-04-11).http://earthtrends.wri.org/text/population health/variable-379.Html.
[6]Chachamovich E.Fleck M,Laidlaw K,el a/.Impact of major depression and subsyndromal symptoms on quality of life and attitudes toward aging in an international sample of older adults[J].Gerontologist,2008,48(5):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