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瑩
(長春市婦產醫(yī)院 長春 130000)
分娩是孕婦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分娩疼痛是女性人生經歷中最嚴重的生理疼痛之一。產婦由于缺乏分娩經驗和對分娩的認識不夠,會表現出緊張、恐懼、煩躁的心理,使產婦一直處于高應激狀態(tài)使機體產生一系列的神經和內分泌系統(tǒng)變化,影響子宮正常收縮,導致各種功能和代謝的改變[1],直接威脅母嬰健康,甚至引起難產或大出血,胎兒死亡。因此,改變孕產婦的不良心理狀態(tài)和行為,發(fā)揮醫(yī)療護理的最佳作用,對保證母嬰安全、健康提供良好的基礎。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對收治的1637例分娩期產婦進行必要的心理護理,取得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收集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正常足月妊娠、單胎頭位、枕先露、經陰道分娩的產婦1637例為護理對象。年齡21~36歲,其中初產婦1501例,經產婦136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焦慮、害怕心理,以初產婦表現最為劇烈。其中會陰側切657例,抬頭吸引201例,均排除其他高危因素和孕期并發(fā)癥。
由于孕婦經歷了長時間的孕期,身體功能、心理都發(fā)生巨大的變化,但由于每個人的生理特點、性格特點、文化修養(yǎng)的不同,心理表現亦不同,主要表現在一下幾個方面:(1)產婦進入分娩期時都會出現害怕疼痛、擔心發(fā)生難產或產后大出血等并發(fā)癥,常會感到緊張、焦慮、害怕。(2)擔心孩子性別。由于我國受封建思想影響,重男輕女的思想根深蒂固,特別是在廣大農村,對男孩的重視遠遠超過女孩。部分產婦擔心孩子的性別受到家人冷落,導致情緒低落、憂郁,分娩時影響宮縮,造成胎盤早剝和產后出血,甚至影響產后的康復,發(fā)生抑郁癥。(3)擔心胎兒發(fā)育畸形和傳染病[2]。有些產婦總是擔心小兒的健康,特別是曾因有過不健康胎兒被流產的經歷,大大影響了婦女孕期和產期的心理狀態(tài),常感到自責、疑慮、害怕,擔心再次出現胎兒發(fā)育不良史。有的婦女在懷孕前就患有傳染性疾病,如肝炎、糖尿病、高血壓等,在懷孕期間擔心疾病遺傳到胎兒身上,常常感到憂郁、孤獨,分娩時這種擔心會加重,影響分娩期的結局。
入院時應進行檢查,對孕婦進行分娩知識及產前注意事項的宣教,通過看有關電視錄像、閱讀分娩知識手冊等使孕婦對分娩的知識和過程有正確的認識,消除患者的緊張、恐懼心理,提高孕婦分娩時的耐受力,正確引導婦女保持最佳狀態(tài)、充沛的精力完成分娩[3]。
由于我國受封建思想的影響,到目前為止,還存在著不同程度的重男輕女。對于這種情況,我們護理人員應從根本上解決。向患者家屬講明生男生女都一樣的生育觀,及這種思想產婦分娩期造成的危害及嚴重后果,讓家屬開導婦女,讓產婦感到生女孩同樣是偉大的,丈夫及家人同樣會關心、愛護她的,消除孕婦的自卑感,分娩后將嬰兒抱給母親進行皮膚接觸,并開始第1次吸吮,讓母嬰有更近的情感交流,以利產后康復。
患者開始出現規(guī)律宮縮后,說明開始進入產程。(1)第一產程心理護理。第一產程時子宮有規(guī)律性宮縮到宮口開全,這一時期婦女會出現宮縮疼,特別有的初產婦對宮縮疼痛不能忍受,產生恐懼心理,甚至大喊大叫,造成體力大量流失,宮縮乏力,使產程過長,或缺氧,甚至危及母嬰生命。我們護理人員應分散其注意力,有技巧的與產婦進行交談,鼓勵產婦正確對待宮縮痛,以理解的態(tài)度做好周全的服務,消除恐懼心理,配合醫(yī)護人員保持體力,安全進入第二產程。(2)第二、三產程心理護理。第二產程是宮口開全到胎盤娩出,這一期產婦疼痛較前減輕,初產婦顯得特別被動,不懂得自己在分娩時的作用,不會配合宮縮用力,此時,護理人員應正確指導她們憋氣和用力的方法,分娩時由于宮縮疼痛劇烈難忍,護士應向產婦說明疼痛的道理,鼓勵婦女即將迎接新生命的幸福情景,提高對疼痛的耐受閾[4],使胎兒安全娩出。待胎兒娩出后,產婦的情緒波動對宮縮的影響很大,過度的興奮或悲傷都會造成宮縮乏力而引起產后出血、胎盤殘留等。護理人員應掌握好產婦的心理變化,指導其保持平穩(wěn)的心態(tài),順利度過最后一個產程。
所有婦女均完成分娩過程,總產程8.23~9.32h,全部患者經過心理護理,使產婦保存了精力和體力,縮短產程,無一例發(fā)生大出血。
心理護理在產婦分娩期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正確、有效地心理護理可使婦女順利完成分娩,避免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我們護理人員不僅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過硬的??萍夹g,還要掌握婦女的心理變化,有針對性的進行心理疏導,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給產婦安全感和信任感,使每一位產婦都安全的渡過分娩期,提高分娩率,分娩出健康的新生兒。
[1]時紅梅.心理干預對分娩期初產婦的影響[J].河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9(3):80~81.
[2]周訓平,蔣紅梅,王賢華.圍產期產婦心理狀態(tài)分析及護理研究現狀[J].齊魯護理雜志,2009,15(24):203.
[3]李位雪,王志芹,牛玉華,等.分娩期婦女的心理護理及效果評價[J].中國醫(yī)藥導刊,2011,13(3):421.
[4]沈秀敏.分娩期疼痛與焦慮的心理護理體會[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9,20:389~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