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忠 潘 洋
(黑龍江省中醫(yī)研究院,哈爾濱 150040)
茵陳蒿湯治療頑固性黃疸驗案
張曉忠 潘 洋
(黑龍江省中醫(yī)研究院,哈爾濱 150040)
《傷寒論》是東漢醫(yī)家張仲景的代表作,是中華醫(yī)學寶庫的重要醫(yī)學典籍,是第一部融理法方藥為一體的辨證論治專著。茵陳蒿湯為書中記載的治療陽明病變證的經驗方,原文如下:“陽明病,發(fā)熱汗出者,此為熱越,不能發(fā)黃也。但頭汗出,身無汗,劑頸而還,小便不利,渴引水漿者,此為瘀熱在里,身必發(fā)黃,茵陳蒿湯主之。茵陳蒿湯方:茵陳蒿六兩、梔子十四枚(擘)、大黃二兩(去皮),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陳減六升,內二味,煮取三升,去渣,分三服。小便當利,尿如皂莢汁狀,色正赤,一宿腹減,黃從小便去也”。本人在學習經典的過程中,學以致用,應用該方治療頑固性黃疸1例,收奇效。
病例:患者,男,41歲,2010年12月7日初診。該患者半月前出現全身黃疸,鞏膜黃染,伴有惡心、嘔吐。肝功:A LT 236 U/L,AST 278 U/L。彩色超聲顯示:脂肪肝,膽囊炎。在當地醫(yī)院住院治療,靜脈滴注藥物(具體藥名不詳)半個月無效,經別人介紹來求治。查:皮膚、鞏膜黃染,舌質紅,苔黃,脈滑數。病人發(fā)病前有大量飲酒史。中醫(yī)診斷:慢性黃疸,給予茵陳蒿湯加減,處方如下:茵陳25 g,大黃10 g(另包后下),梔子15 g,砂仁15 g,郁金15 g,川楝子15 g,虎杖15 g,敗醬草25 g,葛根花15 g,甘草10 g。服藥7劑后,皮膚黃染消失,鞏膜黃染減輕,再進7劑后諸癥消失,肝功能恢復正常。
該病為大量飲酒所致濕熱蘊結之證,治療當以清熱利濕退黃為法。方中茵陳為主藥,清熱利濕退黃;梔子清泄三焦之熱,利小便;大黃苦寒泄熱行瘀,通腑利膽退黃;砂仁具有化濕開胃、溫脾止瀉之效;郁金、川楝子疏肝利膽解郁;虎杖、敗醬草清熱解毒;葛根花清熱解酒毒;甘草調和諸藥。全方配伍嚴謹,切中病機,共奏清熱解毒、利膽退黃之效。
2011-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