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霞 鄭翔鴻
成都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四川成都610075)
張曉云教授系成都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大內科主任、成都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急診科主任、博士生導師、四川省名中醫(yī),主要從事內科急危重癥臨床工作,擅用成方、古方治療急危重癥和疑難雜癥。筆者跟隨張曉云教授學習期間,見之運用中醫(yī)辨證治療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收效頗佳?,F將其臨證經驗敘及于下。
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在中醫(yī)學中尚無確切病名,概屬“虛勞”、“血證”和“虛損”等范疇。中醫(yī)學認為腎為先天之本,藏精主骨生髓,髓生精,精生血,精血同源并互為資生;脾為后天之本,水谷之海,氣血生化之源,脾之健運有賴于腎陽之溫煦,腎氣之充沛又需脾胃之補養(yǎng),因此脾腎功能協調對于生精化血起著重要作用。先天不足,或后天諸因,均可致脾腎虧虛。腎虛精虧,骨髓不充,精血無以化生,脾虛氣弱則化生血液無力,脾腎功能不協調,導致氣血精液虧損,形成虛勞??梢娖⒛I虛損在本病的發(fā)病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并貫穿其發(fā)病過程始終。如《張氏醫(yī)通》曰“人之虛,非氣即血,五臟六腑莫能外焉。而血之源頭在乎腎,氣之源頭在乎脾”。
患某,男性,23歲,2008年9月14日初診。主訴:發(fā)現血小板減少2年余,全脾切除后20d。現病史:患者于2006年5月發(fā)現再生障礙性貧血,一直予西醫(yī)治療效果不明顯,于2008年8月行全脾臟切除術。2008年9月13日血常規(guī)示:白細胞2.80×109/L,紅細胞 1.90×1012/L,血紅蛋白 100g/L,血小板 8.00×1012/L。既往史及個人史:既往體健,無“肝炎”、“結核”等傳染病病史;無藥物食物過敏史;無吸煙、飲酒等不良嗜好?,F癥見神疲乏力,面色無華,頭暈目眩,形寒肢冷,心悸失眠,納少,大便稀溏,舌淡苔薄白,脈細數。西醫(yī)診斷為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全脾臟切除術后。中醫(yī)診斷為虛勞(脾氣虧虛證)。(1)處方:龜板膠250g,鹿角膠 250g,紅參250g,枸杞100g,麥冬 60g。 先將紅參煮軟,切碎,加入枸杞、麥冬同煎,文火煮至爛泥狀,再加入烊化之龜膠、鹿膠攪拌至糊狀,候冷儲于冰箱內備用。每日3次,每次2勺(約15g),服用3月。方中鹿角膠甘咸而溫,善于溫腎壯陽,益精補血;龜板膠甘咸而寒,長于填補精髓,滋養(yǎng)陰血,二味為血肉有情之品,最能峻補陰陽而化生精血,共為君藥;配伍紅參補后天、益中氣,以增強氣血生化之源;配伍枸杞益肝腎,補精血,以輔助龜、鹿二藥之功;四味合用,陰陽并補,氣血兼顧。張師在此基礎上加用麥冬以陰陽并補,使補陰而無凝滯之弊,補陽而無燥熱之害。(2)方以四君子湯合四物湯:黨參30g,熟地黃15g,炒白術30g,當歸 10g,茯苓 15g,白芍 15g,川芎 10g,甘草 10g,10 劑。 水煎服。黨參、熟地黃為君,黨參甘溫益氣,健脾養(yǎng)胃;熟地黃甘溫味厚質潤,入肝腎經,滋養(yǎng)陰血,補腎填精;白術苦溫,健脾燥濕,加強益氣助運之力;當歸補血活血;佐以茯苓甘淡,健脾滲濕;白芍養(yǎng)血益陰;川芎活血行氣;甘草以益氣和中,調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益氣健脾、補血調血之功。2008年10月2日復診:形寒肢冷,頭暈、心悸、失眠癥狀消失,癥見疲勞倦怠,腰膝酸軟,大便微溏,舌質紅苔白,脈沉細。2008年10月2日血常規(guī)示白細胞3.00×109/L, 紅細胞 3.40×1012/L, 血紅蛋白 120g/L, 血小板20.00×1012/L。 方以六味地黃湯加減:山茱萸 15g,熟地黃 30g,淮山藥 15g,丹皮 15g,澤瀉 15g,茯苓 15g,杜仲 15g,懷牛膝 15g,菟絲子30g,10劑。水煎分服。藥后患者脾氣虛弱癥狀消失,現表現為一派腎氣虧虛之象,故以滋補肝腎為法。重用熟地黃為君,滋陰補腎,填精益髓;山茱萸補養(yǎng)肝腎,兼以澀精,取“肝腎同源”之意;淮山藥補益脾陰,亦能固腎;澤瀉利濕而泄腎濁,并能減熟地黃之滋膩;茯苓淡滲利濕,并助淮山藥之健運,與澤瀉共瀉腎濁,助真陰得復其位;丹皮清泄虛熱,并制山茱萸之溫澀;加用杜仲、牛膝、菟絲子益肝腎、強腰膝、健筋骨。諸藥合用以滋補肝腎,填精益髓。2008年10月20日末診:諸癥皆去,未訴特殊不適。2008年10月19日血常規(guī)示白細胞3.50×109/L,紅細胞4.00×1012/L,血紅蛋白 130g/L,血小板 80.00×1012/L。 造血細胞呈明顯增加趨勢。囑其繼續(xù)服藥,鞏固療效善其后,并定期復查。
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是一組由化學、物理、生物因素及不明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貧血性疾病,臨床以血細胞減少及進行性貧血、出血、反復感染為主要表現。西醫(yī)常采用雄激素、腎上腺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等藥物以及脾臟切除術等治療方法,但由于藥物毒副作用以及手術局限性等原因,往往療效不佳,遷延不愈。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的病機關鍵是脾腎兩虧、熱毒、瘀血等病邪貫穿于整個病理過程。中醫(yī)按“虛損”辨證論治,腎主藏精而生髓,精髓同類,精血同源,補益脾腎,填精補髓是治療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的關鍵,應貫穿治療的始終[1]。隨證選用相應藥物加減治療均能獲得良好的療效。
現代中藥藥理研究證實龜板膠能增加血清中IgG含量,高細胞免疫及體液免疫功能[2];鹿角膠可明顯增加血紅蛋白量,對紅細胞、白細胞、血球壓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趨勢[3-4];補腎中藥如熟地黃能刺激骨髓,增加紅細胞、血紅蛋白并能升高血小板,促進血虛實驗動物模型的骨髓造血細胞紅細胞暴發(fā)形成單位、紅系集落形成單位的增殖,具有增強免疫作用;山茱萸對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有促進作用,對環(huán)磷酰胺及放療引起的小鼠白細胞下降有明顯升高作用,對免疫功能也有調節(jié)作用;枸杞子含有銅、鐵、鋅、錳等微量元素,對免疫功能減退也有提高作用[5];益氣健脾中藥如黨參、茯苓等又有免疫調節(jié)效應;活血化瘀藥物如當歸、川芎等可改善骨髓微環(huán)境,促進血液循環(huán)[6]。
總之,在治療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時,予以中醫(yī)辨證論治,并隨證加減,能顯著地緩解患者的貧血癥狀,從而取得滿意的臨床效果。
[1]周江.陳紹宏運用龜鹿二仙膠治療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的經驗[J].世界中醫(yī)藥,2008,3(2):88.
[2]李長泉.龜甲藥理作用及臨床應用的現代研究[J].長春中醫(yī)學院學報,2003,19(4):55-56.
[3]聶淑琴.鹿角膠新老劑型壯陽、補血作用的比較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1996,21(10):625.
[4] 王龍.六種補膠的比較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1992,17(1):48.
[5]王金環(huán).補髓生血顆粒治療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34例臨床療效觀察[J].光明中醫(yī),2009,24(6):1007-1009.
[6]趙永辰.任琢珊教授辨治再生障礙性貧血經驗 [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05,20(11):679-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