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卿
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fā)展觀活動中,許多地方開展了問計于民的“三問”活動,各級黨政部門通過信函、電話、短信和電子郵件等方式向基層群眾問期盼、問問題、問疾苦,讓群眾有話想說、有話敢說、有話能說,做到“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收到了預期的良好效果。
聽呼聲固然是對領導干部的職業(yè)道德要求,但是干部回應群眾呼聲則更為關鍵。
俗話說:群眾有反映,上級有反應。群眾有呼聲,干部有回聲。能否把群眾的呼聲放在心上,從思想上高度重視,當作一件要緊事情來辦,及時給予回應,體現(xiàn)了干部的思想作風和公仆意識,這不僅是個工作方法問題,更是原則立場問題。如果總是說得天花亂墜,做說話的巨人行動的矮子,對群眾的呼聲一沒有動靜,二沒有反應,三沒有回聲,或互相推諉扯皮、久拖不決,不僅損害黨和政府的威信和形象,更會傷害基層群眾的感情,影響群眾的積極性和社會和諧穩(wěn)定,這樣的干部,群眾不會擁護。
要做到有回聲,關鍵要端正態(tài)度。態(tài)度決定高度。沒有人的感情,就沒有人對真理的追求。毛澤東說過,群眾生產(chǎn)、群眾利益、群眾經(jīng)驗、群眾情緒,這些都是領導干部們應時刻注意的。是做表面文章馬虎應付,還是誠心誠意全心全意,設身處地解決呼聲中反映的問題,每個群眾心中自有一桿秤,也都心中有數(shù)。一個干部要做到權(quán)為民用,利為民謀,執(zhí)政為民,就要真心實意地為群眾解決問題,排憂解難,就要認真對待群眾的呼聲,不僅給予應有的關注,還要全力以赴,像辦自己的事一樣竭盡全力去幫助解決。
要做到有回聲,必須狠抓落實。不僅許諾還要承諾和踐諾,凡是答應解決的問題,不管遇到多大困難,都要想方設法去解決。常言道,領導就是服務。能否解決和落實群眾呼聲中提出的問題,是贏得群眾理解信任的根本。群眾呼聲是一種信號,為我們的工作指明了目標和思路。因此,要做到有回聲就要將心比心,從群眾的觀點和立場出發(fā),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要在調(diào)查研究的基礎上,對群眾呼聲中反映的問題采取積極妥善措施,盡快給予解決。暫時不能解決的要向群眾解釋,取得群眾的理解和諒解。總之,要對群眾呼聲中反映的問題做到條條有答復,件件有著落,讓群眾從內(nèi)心感到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