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凱 高燦紅 徐福樂 卞金山
超雜13號是以核不育系GMS0807為母本,以自交系9909為父本配制而成的菜薹一代雜種。母本GMS0807是由雄性不育材料Z05-31A(Msms)與晚熟菜薹遲心4號回交轉(zhuǎn)育而成。父本是60天菜心,通過連續(xù)套袋自交5代,定向選育而成的經(jīng)濟性狀優(yōu)良、遺傳穩(wěn)定、配合力強的自交系。2007年初以不育系GMS0807為母本配制雜交組合,經(jīng)田間鑒定、評價,初選出綜合性狀優(yōu)良的雜交組合GMS0807×9909,2008~2009年進行品種比較試驗,并在生產(chǎn)上進行大面積試種。
超雜13號屬一代雜種,生長勢強,株型直立緊湊,株高30.3cm,開展度23.2cm;葉片長橢圓形、油綠色、長 21.1cm、寬 7.6cm,葉柄長 8.4cm、寬 1.3 cm,薹葉柳葉形,葉數(shù)少;抽薹整齊,齊口花,菜薹緊實勻稱、油綠有光澤、節(jié)疏,主薹高20~26cm、橫徑1.2~1.8cm,單株質(zhì)量40~60g,中熟,從播種至初收35~38d(天),延續(xù)采收 5~7d(天)。每 667m2產(chǎn)量800kg左右,適宜于華南地區(qū)種植。
2.1 栽培季節(jié) 菜薹適應性強,對溫度要求不嚴格,種子發(fā)芽和幼苗生長適溫為25~30℃,葉片生長和菜薹形成適溫為15~20℃。要求水分充足,不耐旱,應保持土壤濕潤又不積水,對土壤適應性強,要求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強,需氮肥較多,其次是鉀肥,對磷肥需求較少。在華南地區(qū)四季均可栽培,適期為9月~翌年1月上旬及2月下旬~3月,可直播或育苗移栽。
2.2 整地施基肥 一般于定植前15~20d(天),選晴天翻耕土壤,翻耕深度20~25cm,要求土壤疏松,但不能太細碎,以防畦面板結。地塊翻耕前每667m2施用超大生物有機肥〔福建超大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集團有限公司生產(chǎn),有機質(zhì)≥35.0%,有效活性菌數(shù)≥0.20億個·g-1,總養(yǎng)分(N+P2O5+K2O)≥6.0%〕50kg、普通過磷酸鈣(總磷18%)15kg。地塊耕耙后隨即做畦,畦(含溝)寬1.4m,畦高20~25cm,溝底寬30cm。
2.3 播種 播種前一般需要藥劑拌種,可使用2.5%咯菌腈(適樂時)懸浮劑15倍液拌種。按各地的氣候條件適時播種,多采用直播方式,每667m2用種量為300~400g。
2.4 田間管理 一般幼苗2片真葉時開始間苗、移栽,一般間苗兩次,每次間苗、移植后都應及時澆水、施肥。
2.5 病蟲害防治
2.5.1 病害防治 主要病害有疫病、霜霉病、軟腐病、黑腐病、炭疽病、病毒病等。疫病、霜霉病可用95%三乙膦酸鋁(疫霜靈)粉劑600倍液、50%烯酰嗎啉(安克)可濕性粉劑1000~1200倍液、70%丙森鋅(安泰生)可濕性粉劑500~700倍液、70%霜脲·錳鋅(克露)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噴霧防治。軟腐病、黑腐病可用20%噻菌銅(龍克菌)可濕性粉劑600倍液、72%農(nóng)用鏈霉素可濕性粉劑3000倍液等防治。炭疽病可用70%甲基硫菌靈(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液、75%百菌清(達科寧)可濕性粉劑800倍液、10%苯醚甲環(huán)唑(世高)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等防治。病毒病的防治須嚴格預防蚜蟲傳播為害,感病初期可用20%鹽酸嗎啉胍·銅(病毒A)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防治,感病中后期可用0.1%蕓薹素內(nèi)酯乳劑800~1000倍液、1.5%植病靈(三十烷醇、十二烷基硫酸鈉和硫酸銅混配劑)乳劑500倍液等葉面噴施防治。
2.5.2 蟲害防治 主要蟲害有蚜蟲、白粉虱、菜青蟲、小菜蛾、斑潛蠅、螨類等。蚜蟲、白粉虱可用10%吡蟲啉懸浮劑15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等噴灑防治。菜青蟲、小菜蛾等可用蘇云金桿菌乳劑5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噴霧防治,也可用1.8%阿維菌素乳油2000倍液、15%多效唑(高綠寶)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在幼蟲低齡期噴霧防治。
2.6 采收 菜薹產(chǎn)品一般包括主薹和側(cè)薹,一般早熟品種以采收主薹為主,中晚熟品種可兼收側(cè)薹。采收一般于清晨進行。若氣溫低,菜薹生長較慢,可緩1~2d(天)采收;若氣溫高,菜薹容易開花,要提早采收。超雜13號菜薹以采收主薹為主,當主薹高度與葉前端齊平,花蕾初開,即菜農(nóng)稱之為“齊口花”時為適宜的采收期,這時主薹長15~18cm,且薹莖粗大、鮮嫩,薹葉少而細。若抽薹太高或花開放后才采收,菜薹易發(fā)生糠心,不耐貯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