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 黃存源
有人說:“語文教育應給孩子以夢?!贝_實,童年是多夢的花季,孩子的心中充盈著想象的激情,蓄積著創(chuàng)造的欲望。對這個五彩的世界,他們有著太多太多夢幻般美好的期待。而語文,似乎生來就是為放飛孩子們的多彩夢而存在的。在那兒,花會與他們共舞,白云會與他們說話,小音樂家楊科希望和他們共享幸福……許多字連綴在一起,仿佛起了魔力,教人奇思,讓人遐想。孩子們在追“夢”中,原有的靈性得以迸發(fā),潛具的悟性得以喚醒,與此同時,他們對祖國語言、民族感情也開始了美好的體驗。那么,語文教學該怎樣還孩子以“夢”的快樂與自由呢?
這是一堂五年級的語文課——《游園不值》》:教學中,我讓學生以詩人的身份想象“園內景象”,作一回葉紹翁吟誦這首詩,并以其他景物為內容創(chuàng)造性地改寫最后一行詩。豐富的教學情景最大限度地激發(fā)了學生動機,想象“園內景象”為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想象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那一串串美妙生動的詞匯,那一個個有趣卻不無依據(jù)的猜想,把學生帶入了詩中情境,領略到詩文中“空白”藝術魅力,深層次地誘發(fā)了學生的審美體驗。他們一個個沉浸在無限美好的遐想中,忘情地描述著,激動地誦讀著,智慧的火花燃燒得如此熾烈。什么力量如此神奇,使得孩子這樣忘我地投入?一個重要因素是情境,教師傾心營造和與學生心靈相通的情境。研究表明,恰當?shù)那榫炒碳び欣诤⒆拥淖灾黧w驗、想象放飛、個性張揚,能誘發(fā)和促使“夢”的發(fā)生。毫無疑問,兒童與閱讀的文本間存在著必然的或大或小的審美距離,只有當兒童與文本間產生了某種撞擊,文本才會展現(xiàn)出無限豐富的意義,兒童也才會從中獲得滿足。而情境,正是二者聯(lián)系的紐帶。
情境召喚著“夢”,就像種子發(fā)芽離不開陽光雨露一樣,兒童“夢”的生成也需要一定的外部催化。讓學生表演《游園不值》的故事情節(jié),使學生對全詩加深理解。學生們用他們的動作、神態(tài)、表情演繹了一段鮮活的故事,也是在表明自己對這首詩的詮釋。一舉一動皆是創(chuàng)造,一顰一笑皆蘊感情,跨越了遙遠的時空界限,真正做到了讀者與詩人的心靈溝通。學生學得開心、輕松、,不知不覺中創(chuàng)造性想象得到了發(fā)展。
兒童是天生的幻想家、詩人,兒童的世界是異想天開的世界。對生活、對文學,他們有著完全迥異于成人的視覺。如:《龜兔賽跑》的最后部分。
師:讀了課文,你們有什么想法?
生1:烏龜怎么能跟白兔賽跑,這樣比賽是不公平的。
生2:白兔怎么睡得那么死,半路上怎么睡得著呢?等著醒來時烏龜已經終點了,這不可能。
生3:說不定,烏龜事先與白兔商量好了。白兔是假裝睡覺,有意輸給它的。
…………
師:同學們說得都有道理。
當學生從《龜兔賽跑》的寓言中獲得了不同認識和感受,而這些認識和感受都不是我們慣常理解的。作為老師并沒有像以往那樣把道理灌輸給學生,而是尊重了各自不同的理解,體現(xiàn)了多姿多彩的生命活力。因此,欣賞每一個孩子的“夢”,就是要珍視孩子童真的想象和精神需求。我們要像對待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小心翼翼呵護孩子稚嫩滾動的心靈。要欣賞孩子的“夢”,教師就要擁有一雙“兒童的眼睛”。用兒童的眼睛觀察,教師就能夠與學生的心靈溝通;用兒童的眼睛觀察,教師就會重撿久違的純真、善良,就會微笑著面對這些天然閃光的智慧。
兒童的內心是最無拘束無束的,他們渴望走向原野,走近自然,渴望在廣闊的天地放飛夢想。語文的世界是廣袤的,上下幾千年,縱橫數(shù)萬里,任你穿越時空,傾心對話。這就要求語文教學要徹底打破“課堂中心、書本中心、教師中心”的觀念,充分拓展空間,增強活力。
首先,要營造良好的氛圍讓學生“自己說話”。如《月光曲》一課,播放音樂讓學生閉目欣賞,用心去感覺,伴隨著和諧優(yōu)美的曲子,學生很快進入了愉悅其耳目,激動其心靈,開發(fā)其智力的境界。這時,教師又不失時機地讓學生說說聽了樂曲后仿佛看到了什么??芍^“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情趣高漲,各抒己見。有的說,看到調皮的孩子;有的說,看到了漲潮。還要組織孩子進行交流,讓他們在相互的碰撞中得到視野的拓展。
最后,要讓兒童回歸遠離了的生活世界。實際上就是要把學生從課程領入社會實踐之中。一方面可以拓展課程時空,使學習不再僅僅指一堂課所學的內容,它打開了學生的視野,穿越時間的隧道,把過去、現(xiàn)在、未來的知識濃縮在一起,供學生閱讀它跨越地域的界碑,讓學生盡多地占有人類的精神財富。另一方面把生活世界提供給學生,提高學生對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深入感悟,使他們不斷領悟人生的意義,了解人不但活著,而且知道人應該怎樣活著。使他們在與世界的溝通中感受生命的崇高,使精神世界日益豐富起來。如《只有一個地球》一課,我先讓學生調查周圍的生活環(huán)境,搜集相關的資料,先讓學生從他看到和聽到的具體情況說起,人類隨意的亂扔垃圾,亂排廢氣,亂砍亂伐,使地球資源受到破壞,人類自身也受到了自然的報復。水土流失加劇,土壤沙化日益嚴重,沙塵暴遮天蔽日……嚴重影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而保護環(huán)境的地方,則大自然重新還給人類一個優(yōu)美的山河。所有這些都能讓學生反省自身,明白人類在為自身利益有所行動的同時,看一看是否威脅到了其他的生命。學生會更加懂得人只有與自然和諧相處,才能真正享受到大自然的美麗,感悟到生命的真諦。
語文教學不僅僅是一門文化藝術,更是一門“圓夢”的藝術,為了高高托舉孩子們的“多彩夢”,就讓語文課成為學生追“夢”的樂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