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 范曉玲
每次寫作文,總能看到一些學生愁眉苦臉、苦思冥想而不得要領,究其原因,關鍵在于學生不知道寫什么,不知道怎樣寫。這兩個問題的確值得我們好好思考,認真研究,努力實踐。殊不知,語文教材是我們作文教學的后花園。然而長期以來,我們大部分師生過于關注外面的精彩,卻忽視了身邊的美麗;專心挖掘外面的金子,卻忽視了身邊的寶藏。所以,我們不妨將視角投向朝夕相處的教材,引導學生挖掘教材資源,從教材中引出作文教學的“源頭活水”,來提高寫作教學的質(zhì)量和學生的寫作水平。
以往作文教學習慣于以文體歸類教學,這主要是因為教材編寫的方式所決定,而在針對某一種文體訓練時,往往是先教學課文再集中寫作,又常常采用“機器組裝”式的方法,這看似符合教學規(guī)律,殊不知,作文訓練是不能與閱讀切割的,而且作文訓練并不是機器組合那么簡單,它不僅僅需要一種技巧、方法,需要一種準確的表達,還需要對世界的認識,對事物的感悟。所以我以為作文指導要改變原來的習慣做法,創(chuàng)出一條符合作文教學實際并行之有效的方法。根據(jù)實踐,我以為作文指導應當與閱讀教學同步。具體做法是:讀什么,寫什么,并從中學習提高寫作的方法,做到讀寫結(jié)合。例如,七年級(上冊)語文第三單元內(nèi)容是“感受自然”,寫作練習可以這樣設計:讓學生閱讀單元中的選文,自己選擇篇目進行閱讀,然后向大家說說自己喜歡的理由,最后模仿其中一種形式,以《我心目中的——》為題,寫寫自己與春夏秋冬這四季中某一季的故事或?qū)Υ说母形颉?/p>
以往的作文內(nèi)容模式化、單一化、固定化。寫人離不開父母、老師、同學;敘事總是那么幾件“好事”;寫景無非就是校園的早中晚景色。學生完全處在一種固定的思維之中,雷同之作、無新意之作當然就比比皆是了。其實,這是我們教師觀念導致的,我們總以為寫作內(nèi)容離不開家庭,離不開學校,于是,作文訓練總是在這些方面做文章。從小學寫到中學,學生要么一抄了之,要么胡編亂造。在具體的要求上也有問題,總是強調(diào)寫真人真事,其實學生在沒有學會如何觀察人和事之時,哪會有那么多的真人真事可寫。其實,現(xiàn)行的語文教材中不少課文留有空白和懸念,我們就可以引導學生去想象,對課文內(nèi)容進行改寫、續(xù)寫和編寫,從而豐富學生的寫作思路。
例如學了《我的叔叔于勒》這篇課文之后,學生對文中主要人物菲利普夫婦的做法極度憤慨,對于勒生出了極大的同情。他們紛紛討論:如果這件事發(fā)生在自己家里,自己會怎樣做?如果父母也像菲利普夫婦一樣,他們該如何規(guī)勸父母正確對待叔叔?……一系列的問題連接出現(xiàn)在學生的紙上,他們熱烈的討論,將自己的觀點明確地展示出來。針對學生的心情,課后我就布置了一篇題為《假如我是——》的命題作文,讓學生發(fā)揮合理的想象,完成對課文內(nèi)容進行改寫的寫作訓練。橫線上可以填寫菲利普、菲利普的妻子、若瑟夫等等人物。這樣,學生們的思路被打開了,紛紛頗有興趣地拿起筆來寫,再也看不到那種無話可寫,無從下筆,咬著筆頭盡皺眉,半天寫不出一段話來的可憐狀了。取而代之的是個個揮筆疾書,快樂地滿懷信心地用自己的文字駕馭著主人公的命運,且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孔子云:“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币馑际钦f文章沒有文采,就不能流傳很遠。由此可見,寫作時沒有嫻熟的語言表達能力,就如同沒有精良的手藝,難以把一塊用事實與思想凝聚的高級面料,縫制成一件適體的漂亮的外衣。只有準確、生動、形象的語言,才能感染讀者。扮靚語言對于作文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扮靚作文語言不僅是作文課的事,也是閱讀課的重要任務之一。在閱讀課上應該加強內(nèi)化課文詞句,擴大學生語言積累的作文練習。課文是進行語言教學的主要材料,選在課本里的文章,一般都在語言文字方面有特色,有些篇目還具有很強的典范性。因此在閱讀表達課上,應該結(jié)合課文的特點,適當?shù)卦O計寫作的語言練習,讓學生在練習中運用并掌握課文中一些語言寫作方法。作文的語言能力雖不能用“短、平、快”的方式迅速提高,但如果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教材,采取有效訓練方式和手段,從局部入手進行分解訓練,進而在整體上提高學生語言操作的熟練程度和水平,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熟讀成誦,加強語言積累。巴金先生曾說:“讀多了,讀熟了,常??梢皂樋诒吵鰜恚簿吐w會到他們的好處,也就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調(diào)子?!弊x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可見,熟讀成誦,是儲備語言材料,培養(yǎng)語感,提高語言能力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因此語文教學時要切實落實語文新“課標”對文學作品誦讀的要求,注重語文學習中的積累、感悟和熏陶。尤其是“課標”要求背誦的古文20篇、詩詞50首必須熟讀成誦,達到感受和品味其語言的目標。
2.模仿寫作,強化語言訓練。每篇課文的語言文字特色,往往突出表現(xiàn)在某一段或者幾個段里。這些段能用精練的語言文字表達深邃的含義,富有感人的表現(xiàn)力,成為全篇的精華段,可以作為學習語言文字的范例。因此,選取這些精華段作為語言練習的重點,聯(lián)系課文進行片段仿寫練習,容易收到學習語言文字的較好效果。
3.巧用修辭,增強語言特色。充分運用各種修辭手法,是增色作文語言和提高文章品味的重要手段。修辭用得好,文章可以變抽象為具體,變沉悶為生機,化腐朽為神奇,增強文章語言的形象性和表現(xiàn)力。教材里有著豐富精彩的修辭語句,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就可以提高語言的運用能力。
總之,語文課本蘊藏著豐富的語文資源,是積累材料的寶庫,是傳授章法的“例子”,是揣摩寫作的標本,是認識生活的橋梁,是激發(fā)想象的觸媒,是學習語言的捷徑。我相信,“以本為本”,充分開發(fā)和利用課本資源,堅持閱讀與寫作的結(jié)合,堅持積累與訓練的結(jié)合,課本資源一定能夠成為一個有效提升學生寫作素養(yǎng)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