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 李衛(wèi)蘭
作文教學是中學語文教學中最讓人頭痛的事,而批改習作又是“痛中之痛”。有什么方法可以做到費力不多卻收效頗豐呢?我認為可從以下方面入手:
學生怎樣互評作文呢?我認為每次習作前應首先進行寫作指導,這樣學生知道文章如何寫,然后知道如何看待別人的文章。例如這學期我要求學生描述班中的一位同學或自己熟悉的一位老師,要抓住特點,寫出個性,通過刻畫,讓聽眾能猜出你所介紹的人物??梢韵攘幸粋€簡要提綱,再以此為準進行表述。盡量運用多種描寫方法,進行多角度的個性展示。然后我進行了一系列的指導。如:什么是個性?個性是指一個人在思想、品質、行為等方面異于其他人的特征,是在特定的社會環(huán)境和生活經歷中形成的。怎樣寫出人物的個性?一是恰當獨到的選材,要源于生活真實。不可刻意編造,要獨具個人特色,切忌人云亦云,要組合各個方面,注意詳略處理。二是真實生動的描寫,即外貌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特定的生活環(huán)境描寫。只有這樣善于表現個性才具有感染力。怎樣寫好外貌?一要觀察生活、抓住特征,二要語言形象、描寫準確。怎樣寫好語言?一要符合人物身份與個性,二要抓典型化的語言。例如:孔乙已:“竊書不能算偷……竊書!……讀書人的事能算偷么?”(迂腐)別里科夫:“千萬別出什么亂子”。(保守)曹操:“寧我負天下人,勿天下人負我?!保樵p)怎樣寫好動作?一要顯示人物性格,二要符合生活真實。例如:(孔乙己)便排出九文大錢(炫耀);從破衣袋里摸出幾文大錢(潦倒)。輔導完后,學生進行寫作。這樣做了以后,自以為效果不錯。
最明顯的是作文整體水平上升了。以往學生寫作文喜歡用一些概括性的語言,因而文章枯燥無味。這次就比較重視課前老師的指導。周磊在文中寫道:最近他把充電器插在講臺上的插銷中,不幸被物理老師發(fā)現,當他心跳如那奔跑的小兔時,他還是勇敢地邁出了腳步。故意使腳尖在地上摩擦,可能是為了緩解自己當時的緊張情緒。走到老師跟前,他慚愧地笑了笑,但又想要回充電器,只好伸出他那又粗又胖的右手,但老師并沒有給他,反而問他期中考試能考多少名,這似乎在捉弄他,他此刻變得很認真,思考了一會兒。說前十名。老師又追問考不到怎么辦,這時,他表情尷尬,滿臉漲得通紅,沖老師燦爛的一笑。老師似乎明白了什么,便就此罷休。通過一系列的動作神態(tài)描寫,把人物寫活了??茱w同學在文中這樣寫道:“課間,課代表有時要通知一些事情,他們總是說:“快安靜下來!”但往往無濟于事,有的只好寫到黑板上。我的哥們便走到講臺,吸夠了氣,以至腮幫子都鼓了起來,然后停了一會兒,似乎在醞釀什么。接著,開始廣播了:‘今天有一條重要新聞,如想知詳情,請聽我說。’以致好幾次,任課教師還以為沒下課,站到門外不進來?!蓖ㄟ^這樣的細節(jié)描寫,足夠寫出這個學生的機智,有影響力。夏瑞陽在文中寫道:一見他,滿臉絡腮胡子,大家直叫他“大胡子”,但大家覺得這個綽號不雅,有人建議他到理發(fā)店去修理一下,可他卻一本正經地說:“這怎么能隨便去掉了,要知道這是我們男人的標志?!蓖ㄟ^很有特征的外貌描寫以及人物語言描寫,便把人物寫活了。廖惠萍寫了本班一個女同學開學報到,發(fā)現自己被下調到平行班時的心理活動:此時她的鼻子用PH紙來檢測,PH值一定小于七,不信,你看她的眼淚滑到嘴角。一個“滑”字用得多形象生動。
學生互評作文,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以及分析、判斷、概括和評議能力。學生自讀作文,不少學生都能抑揚頓挫地朗讀,讀出語氣,讀出語調,讀出情感。因為學生讀自己的文章,心情特別激動,充滿了自豪感和滿足感。這樣就鍛煉了學生的膽量,培養(yǎng)了學生的朗讀水平,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正如一位學生所說的,學寫作,不僅要會寫,還要懂得評,懂得評才能懂得如何取長補短,懂得怎樣才能提高作文水平。如周磊的文章大家的評議:沖著那胖胖的手,便知是周龍。情節(jié)表現力不錯,描寫得非常細,把人物寫得呼之欲出。情節(jié)很真實,以一件具體的事,通過人物的表情及動作便展示了人物的性格特點。然后我也在后面加了一條評語,針對他的字:你這個人嘛,眉清目秀,膀大腰圓,而你的字呢?眉目不清,縮頭縮腦;你這個人嘛,喜歡刨根問到底,什么都搞個清清楚楚,而你的字呢?老是涂涂抹抹,什么時候都是朦朦朧朧;你這個人嘛,對自己負責,希望經過努力能出人頭地,而你的字呢?大大咧咧,毫不在乎,軟筋軟骨的像個扶不起來的‘阿斗’。這樣有褒有貶,有激勵也有警惕??茱w的文章,大家評道:寫的是王晉超,尤其是不收費的廣播站,真是對他最好的描述。夏瑞陽的文章大家評議為她只是描述了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平凡的小事,確實是我們都可以感觸到的,我們可以記得別人的缺點,但更多的是要記住別人的優(yōu)點,以便使自己更加地成熟和完美。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只有在實踐中多嘗試、多揣摩,多探索,才能力求多出精品、美文。
總之,互評作文既可以鍛煉學生的各種能力,又能減輕教師的負擔,而且可以取得好的效果。它開辟了作文批改的一條新路,也充分體現了作文教學的人文性,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