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勝
課堂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要實現(xiàn)課堂教學效益的最優(yōu)化,用最少的時間使學生獲得最大的進步和發(fā)展,她呼喚教師去構建和諧的課堂,努力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愉快地汲取知識,實現(xiàn)知識的正遷移,獲得全面的發(fā)展。那么,在教學中,應該如何創(chuàng)設和諧的課堂呢?
情感態(tài)度不論是在人的品德形成上還是在其他方面都有巨大的作用,在課堂教學中至關重要。學生對學科的情感和態(tài)度是學好此學科的關鍵所在。不可想象,一個對語文情感冷漠、態(tài)度消極的學生可以學好語文,然而在實際課堂教學中,學生對課程的情感和態(tài)度往往被排除在教學關注范圍之外,既無針對性的培養(yǎng),又無實效性的成果。新課程強調從小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習慣,只有在主觀上愿意學,有興趣學,有良好的習慣,才有可能學好科學知識。
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說:“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里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成為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感情是教學的催化劑,老師要注重用各種方式與學生聯(lián)絡感情,對學生動之以情。愛是教育的基礎,也是“動情”的基礎,沒有師生之間的愛,情感教育就很難進行,即使進行了,效果也是很差,教師應以溫馨的愛感動學生,感染學生,感化學生,以引發(fā)學生的積極情感。
唐代大學者韓愈提出了“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的論斷,多年后的今天,這個論斷更具有現(xiàn)實意義,教學不再是為師者生硬的灌輸,而是應成為師生共同探討、共同成長、共同走過的一段美好歷程?,F(xiàn)代師生關系從本質上講,應該是一種相互合作、共同發(fā)展的關系,是一種“合作學習的伙伴”關系。教師的成長也離不開學生,正是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教師提高了自己,成就了自己,正所謂教學相長。
現(xiàn)代教學理論認為,教師已不能只是講述知識,教師要想方設法設置問題情境,激起學生的探索興趣并指導學生觀察分析,指導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積極思維。教師的任務是“引而不發(fā)”,誘導學生思維,把學生帶到新知識的門口,機智而巧妙地提出問題,帶領學生一步步地進入新知識的海洋。
在啟迪思維方面,教師的任務就是逢山開路,遇水搭橋。“開路”開是學生的思路,教師的作用,就在于使學生能由“山窮水盡疑無路”轉入“柳暗花明又一村”?!按顦颉贝畹氖菍W生在學習上由不知到已知,由已知到轉化為能力的橋梁,從而使學生感到思考的樂趣,獲得求知的滿足。
老師要善于啟發(fā)、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教師的責任是把知識鎖打開,讓學生走入知識的寶庫,自己去探索。啟發(fā)得好,這個鎖就打開了,否則很難使學生掌握復雜的知識。所謂“啟”是指教師的外因作用,即教師恰當?shù)匾龑?、啟迪思維。所謂“發(fā)”是指學生發(fā)揮了主觀能動性,沿著正確的思路去思考問題,找到答案。課堂教學中什么時候“啟”是非常重要的,孔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本褪钦f教師的啟發(fā)要設法造成學生想求明白而不得,想說又說不出來的狀態(tài),也就是造成學生“憤”、“悱”和積極求學的心理狀態(tài)。啟發(fā)的目的是使學生能舉一反三。啟發(fā)的精髓是激疑,鼓勵學生有疑,有疑才能去探索。如果學生沒有疑問,就要用問題激起學生思維,每個問題的設計要恰到好處,不能太難,也不能太易,要引起學生躍躍欲試才行,要讓他們積極思索,欲罷不能。
教學中學生的實踐活動是指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將所學知識加以運用和表達,或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分析學生的學習活動,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的學習活動,是一個以學生的認識結構為核心的,經歷獲取知識(信息內化)、儲存加工信息(認知結構)、運用知識(經驗或觀念外化)這三個基本階段的過程。傳統(tǒng)教學中,信息的內化是一向被教育者所重視的,但是外化過程往往被忽略。而外化過程中,“問題解決”比“表達”更不被重視,“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更不用說了。
在研究學生的學習成效時表現(xiàn)為:閱讀的內容能掌握10%。聽到的內容能掌握15%,但親身經歷的內容我們至少能掌握80%。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的活動為主線,激勵學生主動參與,主動實踐,主動思考,主動探索。創(chuàng)設和諧活動氛圍,讓盡可能多的學生去體驗、歸納、提升,內化為學生的認知結構和能力結構。課堂教學的主要目的是使學生獲取知識、培養(yǎng)能力。因而,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自己去獲取知識和能力,給學生適當?shù)臅r間和空間,教師不宜包辦。
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參與教學要努力做到:第一要讓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不應僅限于獨立思考和練習階段,而應體現(xiàn)在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上;第二要讓每一位學生都有參與教學的機會,體驗到參與成功帶來的滿足,特別是要從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基礎出發(fā)組織學生參與教學活動,使他們在原來學習的基礎上通過參與教學教都有發(fā)展。
自我表現(xiàn)是人們普遍具有的心理傾向,自我表現(xiàn)欲望的滿足,有助于自我效能的增強。和諧的課堂教學中,教育者要善于抓住學生的閃光點,不失時機地給予鼓勵和表揚。對學生任何積極的學習行為,給予及時的評價,即使學生理解有誤、出了錯,也應該選擇合適的語言鼓勵、啟發(fā)學生。而且鼓勵要熱誠,發(fā)自內心充滿激情,不能人為的夸張。總之,課堂中要給學生及時、恰當、熱情的表揚鼓勵,特別要努力發(fā)現(xiàn)后進生的閃光點,讓他們不斷獲得成功的快樂,激發(fā)他們奮發(fā)向上的信心和勇氣。
課堂教學中要注意關注偏僻角落的學生,五六十人的一個班集體上課,總難免有少數(shù)學生不積極活躍,教師要細心觀察,時時給以熱情關注,不要讓他們成為被遺忘的角落??勺⒁鈨牲c:第一,時時注意及時提醒,可用語言、眼神、手勢等給以暗示提醒,引導他們積極投入學習;第二經常提供表現(xiàn)時機,如有意提出難度適宜的問題讓他們發(fā)言等??傊n堂上全體學生都應在教師的注意范圍之內,不應有任何學生被冷落。
當然,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只有當學生的積極性、能動性、創(chuàng)造性得以充分發(fā)揮時,才能形成真正活躍、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一堂和諧生動的課堂,無論對于學生還是老師都是一種享受,構建和諧輕松的課堂,才能真正促進學生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