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陳獨秀李大釗建黨思想比較研究*

      2011-02-20 17:55:36唐建兵
      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學報 2011年6期
      關鍵詞:李大釗陳獨秀階級

      唐建兵

      陳獨秀李大釗建黨思想比較研究*

      唐建兵

      陳獨秀、李大釗作為中國共產黨的兩位主要創(chuàng)始人,享有“南陳北李、相約建黨”的美譽。他們對中國是否建立無產階級政黨的問題不約而同地作出了肯定地回答,對政黨的指導思想、組織原則、基本綱領和奮斗目標等方面也有獨到見解。他們的建黨思想不僅對黨的成立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而且對黨的建設也不乏參考價值。

      陳獨秀;李大釗;建黨思想;馬克思主義

      陳獨秀、李大釗作為中國共產黨的兩位主要創(chuàng)始人,享有“南陳北李、相約建黨”的美譽。20世紀20年代,陳獨秀、李大釗對“中國需不需要建黨、要建立什么樣的黨、怎樣建黨、建黨為什么”等一系列問題作出了自己的回答。筆者懷著忐忑之心,不揣淺陋,略抒己見,以冀就教于同仁。

      一、“中國需不需要建立政黨”的問題

      中國需不需要建立政黨的問題,對民國初年的復雜政局而言,的確難以回答。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要搞清楚20世紀20年代前后的中國有沒有建立政黨的可能性及建立政黨是否利于中國政治發(fā)展的問題。在這個問題上,陳獨秀、李大釗都作出了肯定回答。

      由于資產階級革命派固有的軟弱性和妥協(xié)性,辛亥革命勝利果實最終被袁世凱竊取。此后,民國不過是各派政治勢力高高舉起的招牌,一個虛空而期待充實的符號,并不具有多少實質內容。袁世凱帝制夢破滅后,取而代之的是官僚政治或軍閥割據,政黨只不過是各派系或政客們實現(xiàn)其意圖的工具。國民黨的不斷革命帶來的只有無休止的戰(zhàn)爭,勞動人民苦不堪言。政黨在政治生活中軟弱無力的嚴酷現(xiàn)實,使陳獨秀對政黨政治不以為然,認為政黨僅是代表特定階級利益的私黨?!罢h之歲月尚淺,范圍過狹,目為國民中特殊一階級,而政黨自身,亦以為一種之營業(yè)。利權分配,戎可相容;專利自態(tài),相攻無己。故曰,政黨政治,不適用于今日之中國也”[1](P103),這是陳獨秀對民國初年政黨的認識和判斷,足見他對中國實行政黨政治的鮮明立場。即便后來面對黨派客觀存在和政黨作用日顯的社會現(xiàn)實,他也不改其初衷,“我們主張的是民眾運動,社會改造,和過去及現(xiàn)在各派政黨,絕對斷絕關系?!保?](P428)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使他逐漸接受了馬克思主義。陳獨秀在從民主主義者向馬克思主義者轉變的過程中,開始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和方法去分析社會現(xiàn)實問題,其政治思想也在悄然發(fā)生變化。他在透視中國政治現(xiàn)實的基礎上,運用馬克思主義階級分析法,認為“各國內只有階級,階級內復有黨派”[2](P11)。既然此時中國依然處于階級社會,有階級就有政黨,勞工階級的存在自然需要有代表勞工階級利益,為勞工階級服務的政黨。

      分析中國各階級之現(xiàn)狀,結合勞工階級的特點與地位,陳獨秀論述了建立勞工階級政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他側重于從勞工階級、黨派團體與社會政治的關系入手,闡發(fā)了建立勞工階級政黨的必要性。陳獨秀認為,勞工階級“沒有組織,沒有階級的覺悟”[2](P301),還沒有完全成為自為階級,因而不可能組織起來與資本家作堅決斗爭。改變勞工階級被剝削受壓迫的命運,“除了中國勞動者聯(lián)合起來組織革命團體,改變生產制度”[2](P303)外,其他捷徑都是不切實際的幻想。就政治與政黨之間的關系而言,陳獨秀認為“既然有政治便不能無政黨”[2](P135),現(xiàn)代政治是不能脫離政黨的政治。由于國民黨及其他黨派都是有產階級的政治團體,參與政治活動僅僅是為本集團爭得更大利益,不會從根本上去改變軍閥割據、派系林立的政治亂象。陳獨秀認為,改變軍閥割據的政治現(xiàn)狀,唯有“以共產黨代替(有產階級的)政黨,才有改造政治底希望”[2](P95)。有了勞工階級自己的政黨,才能將全國各地的勞工凝聚起來,組織成革命的統(tǒng)一力量。通過發(fā)揮勞工階級政黨的領導作用,被壓迫階級及人民群眾才能推翻舊的政治制度,建立新的符合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的政治制度。陳獨秀同時認為,在中國建立勞工階級政黨不僅必要,而且可能。眾所周知,趁“一戰(zhàn)”期間西方列強無暇東顧之際,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獲得了短暫春天,產生了大量的無產階級,并在五四運動后期成為主力,顯示出巨大的政治潛力。五四運動標志著工人階級以獨立的力量躍上了政治舞臺。五四運動以后,工人階級擁有的巨大潛力也為陳獨秀所認識。他認為,既然中國工人階級力量如此強大,完全可以學習列寧的建黨經驗,將他們組織起來,建立無產階級的政黨。1920年8月,李大釗派張國燾前往上海與陳獨秀聯(lián)絡,當談到在中國建立政黨的問題時,陳獨秀毫不猶豫地說:“研究馬克思主義現(xiàn)在已不是最重要的工作,現(xiàn)在需要立即組織一個中國共產黨”[2](P552),表達了他渴望在中國建立勞工階級政黨的強烈愿望。

      李大釗系政法專業(yè)科班出身,在留日學習法學期間,洛克、霍布斯、孟德斯鳩、狄德羅、麥迪遜、漢密爾頓等政治思想家的政治理論觀點,包括政黨思想對其影響甚巨。西方政黨學說的耳濡目染,民國初年政黨政治現(xiàn)狀,使他對中國政治前途甚為堪憂。他認為,不論是北洋實力派、改良溫和派,還是革命激進派,都無力扭轉民國政治亂局,實現(xiàn)國家獨立和人民解放。改變民國政治亂局,唯有形成新的中心勢力。為此,李大釗曾寄希望于中產階級“自進而造成新中心勢力,為國本之所托”[3](P121)。但民國初的復雜政治生態(tài),中產階級本身的致命弱點,實難堪重任。正當李大釗苦悶、彷徨之際,俄國十月革命勝利,讓他看到了一線曙光;而五四運動工人階級新生力量的崛起,更使他充滿希望。

      李大釗對俄國十月革命相當推崇,1918年7月至12月,他相繼撰寫《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庶民的勝利》、《Bolshevism的勝利》等文章,他在文中明確指出:十月革命是Bolshevism的勝利,這個主義,“就是革命的社會主義,他們的黨,就是革命的社會黨”[3](P260)。俄國十月革命的宣傳,極大地鼓舞了國人的信心、喚醒了國人的斗志。以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為導火線,掀起了聲勢浩大的五四愛國運動,并將中國革命推向新的起點。五四運動以后,隨著中國無產階級力量進一步發(fā)展壯大,李大釗已經感覺到中國有成立革命政黨的必要。1920年1月,他在《由縱的組織向橫的組織》文中提出:“我們的解放運動就是打破縱的組織的運動,我們的改造運動就是建立橫的組織的運動”[4](P168),在這里他所指的橫的組織不是軍閥割據時期政客組織的政黨,也非有產階級的政黨,而是平民的、勞工階級的政黨,即無產階級政黨。1921年3月,他在《團體的訓練與革新的事業(yè)》文中,認為“俄羅斯共產黨,黨員六十萬人,以六十萬人之大活躍,而建設了一個赤色國家。”[4](P269)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要真正實現(xiàn)國家獨立和人民解放,只有借鑒俄國革命之經驗,建立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的政黨,建設赤色國家才是唯一選擇。不僅如此,李大釗還談到建立無產階級政黨的重要性,“一個社會問題的解決,必須靠著社會上多數(shù)人共同的運動”[4](P1),要將社會中的絕大多數(shù)人組織起來共同行動,需要有一個代表其利益的組織,這個組織只能是無產階級政黨。為此,他與陳獨秀、張國燾等中國早期共產主義者一道以飽滿的熱情積極地投身于建黨的籌備工作當中。

      在共產國際的指導下,經陳獨秀、李大釗等人的奔波和努力,上海、北京等地共產主義小組紛紛成立。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將分布各地的共產主義小組集中為統(tǒng)一的無產階級政黨,中國共產黨宣告成立。

      二、“建立什么樣的政黨”的問題

      建立什么樣的政黨是指所建立的政黨代表哪個階級的意志和利益,為哪個階級服務的問題。從根本上說,建立什么樣的政黨即指黨的性質問題,也是馬克思主義建黨思想的核心內容。在這點上,陳獨秀、李大釗如出一轍,都主張建立無產階級政黨。

      自從近代社會出現(xiàn)政黨以來,不論國際還是國內,政黨可謂形形色色、五花八門。就其性質,主要分為兩大類,即資產階級政黨和無產階級政黨。其中,資產階級政黨是代表有產階級的意志和利益,為有產者服務的;無產階級政黨是代表貧困勞工階級的意志和利益,為最廣大勞動人民服務的。就中國特定政治環(huán)境而言,無產階級數(shù)量與農民階級、小資產階級數(shù)量相比,無疑相差懸殊,在數(shù)量上處于劣勢。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應當建立一個什么樣的政黨呢?民國初年政黨派系之亂象已使陳獨秀、李大釗痛心疾首,不可能重蹈覆轍,選擇資產階級及其政客們走過的老路。唯可借鑒的道路只有兩條:要么以俄為師,以列寧布爾什維克黨為榜樣;要么步第二國際修正主義后塵,以德國社會民主黨為示范。

      陳獨秀、李大釗在對中國需不需要建立政黨問題作出肯定回答之時,也同步回答了中國要建立一個什么樣政黨的問題。從中國所面臨的國際國內環(huán)境來看,與十月革命前的俄國有更多的相似之處,各族人民不僅要忍受本國封建勢力及其資產階級的剝削和壓迫,而且還要面對西方列強的侵略和掠奪,面臨著反帝反封建的雙重任務;反之,與德國比較而言,相距甚遠,或者說沒有可比之處。當然,這只是選擇建立什么樣政黨的影響因素,而其決定性因素則在于兩大政黨的性質本身。陳獨秀、李大釗認為,俄國布爾什維克黨代表的是無產階級利益,是為無產階級利益服務的,其革命前途是建立人人平等、個個自由的共產主義社會;德國社會民主黨代表的是中、小資產階級利益,是為有產者服務的,其革命前途是建立資產階級當家作主的“真正地”社會主義社會。陳獨秀、李大釗通過詳盡地分析和比較之后,不約而同地指出,俄國布爾什維克黨主張直接的最徹底的革命,是要推翻舊政權,建立新國家,而德國社會民主黨主張“勞資合作”、“議會斗爭”、“國家主義”等“合法”斗爭手段以實現(xiàn)目標。顯然,后者違背了馬克思主義的建黨原則,也不適合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政治生態(tài)。在陳獨秀看來,俄、德兩黨相比,“只有俄國底共產黨在名義上,在實質上,都真是馬格斯主義,而德國底社會民主黨不但忘記馬格斯底學說,并且明明白白反對馬格斯,表面上卻掛著馬格斯派的招牌?!保?](P98)既然德國社會民主黨是“掛羊頭賣狗肉”的偽無產階級政黨,因而要堅決予以拋棄。陳獨秀最后得出結論,中國建立的政黨要以俄為師,以布爾什維克黨為榜樣,是一個以工人階級為基礎的無產階級政黨。

      李大釗可謂是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的第一人,也是最早轉向馬克思主義者的民主主義者之一。早在俄國二月革命后,李大釗就表現(xiàn)出對俄國革命及馬克思主義的極大興趣,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后,不僅對俄國十月革命的原因及其影響進行了深入剖析,對俄國布爾什維克黨在革命中的作用進行了全面探討,而且及時撰文宣傳俄國十月革命。他在總結民國初年政黨政治、派系林立之亂政時,對俄國共產黨的興趣日濃,甚至達仰慕之極。他認為,俄國十月革命勝利,是馬克思主義在俄國的勝利,是俄國無產階級政黨的勝利,中國建立政黨,唯以俄國布爾什維克黨為參照范例。李大釗對俄布爾什維克黨贊許有加,同時分析了中國政治團體的現(xiàn)狀即“無一個真能表現(xiàn)民眾勢力的團體”,迫切希望“C派的朋友若能成立一個強固的精密的組織,并注意促進其分子之訓練”[4](P271)??梢姡谥袊⑹裁礃拥狞h的問題上,李大釗主張以俄為師,渴求希望得到C派(即共產黨)的支持和幫助。李大釗認為,在俄國C派的幫助下,中國所要建立的政黨與民國以來的舊式政黨或政治派別要嚴格區(qū)別開來。從階級和社會基礎來看,必須以工人階級為基礎,從服務對象而言,必須代表最貧困的廣大勞動人民的利益并為其服務。也就是說,新建立的政黨“不是政客的政黨,也不是中產階級的民主黨,乃是平民的、勞動家的政黨,即社會主義團體”[4](P167),其性質只能是無產階級政黨。

      三、“怎樣建立政黨”的問題

      怎樣建立政黨的問題是指以什么方式、通過什么途徑建立政黨的問題,涉及政黨的指導思想、組織原則等一系列問題。

      (一)關于政黨的指導思想問題。政黨的指導思想是其行動的指南,事關黨的發(fā)展方向問題。列寧曾說,“沒有革命的理論,就不會有革命的運動”[5](P311)。正如大海航船一樣,首先要確定方向,只有搞清楚航船駛向何方,起航才不致盲目。陳獨秀、李大釗結合民國初年中國社會各階級狀況及中國政治發(fā)展態(tài)勢,以列寧建黨思想和俄國布爾什維克黨的建黨經驗為指導,對中國建立無產階級政黨作出了肯定性的回答。然而,無產階級政黨又以什么作為指導思想呢?陳獨秀、李大釗既有相同主張,也存在細微差別。

      20世紀初,伴隨著東西方思想文化震蕩激變、交匯碰撞,自由主義、民主主義、無政府主義、憲政主義等社會政治思潮猶如雨后春筍,噴薄而出,形成了百家競起、異說爭鳴、新舊交替、相互滲透的生動復雜局面。各種政治思潮都因鮮明的政治價值和明確的價值指向,符合特定群體的政治訴求而得到認同。陳獨秀沒接受馬克思主義前是一位典型的民主主義者,對西方的自由、民主等思想甚為推崇,并為之而奔走、呼告。但陳獨秀成為馬克思主義者以后,“主義”與“信仰”已占去他文章的大量篇幅,他多次談及“主義”與“信仰”對人們生活的重要意義。1918年,馬克思主義與實驗主義的首次沖突以“問題與主義”為題展開,這實際上是圍繞著中國需不需要馬克思主義的爭論。在這次爭論中,陳獨秀毅然站在李大釗一方,堅決捍衛(wèi)馬克思主義,不僅駁斥了以胡適為代表的實驗主義論調,而且提出“吾們欲改造社會,不可不先有至善的‘方法’和‘信仰’”[1](P98)。也就是說,解決問題首先要依據問題確定何種方法及通過某種方式來解決問題,而不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直奔問題。信仰是人們對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等的選擇和持有,它是人們的精神依托,是人們采取實際行動的動力。陳獨秀認為,“我們現(xiàn)在的至急需要,是在建立一個比較最適于救濟現(xiàn)社會弊病的主義來努力改造社會”[6](P98)。救濟社會弊病的主義是什么?他認為,俄國十月革命已經為中國社會弊病的解決提供了正確答案。俄國十月革命是在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的布爾什維克黨的領導下而取得勝利的,要解決中國社會弊病,唯有效仿俄國,走俄國建黨之路。陳獨秀的言論等于說確定了馬克思主義為無產階級政黨的思想基礎。

      俄國十月革命勝利使李大釗深有感觸。通過十月革命,他看到了工人階級所蘊藏的巨大潛力,這種潛力需要適當引導,才能形成合力,成為變革歷史、推動社會前進的動力。五四運動以后,中國工人階級以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政治舞臺,但這種力量呈散放狀態(tài),具有多中心、多方向的特點。李大釗認識到,要將工人階級分散力量凝聚成統(tǒng)一力量,首先要建立代表工人階級意志和利益的組織。建立無產階級政黨也僅僅是使工人階級有了自己的家,有了歸屬感,但要實現(xiàn)眾心歸一,仍需要用先進理論武裝他們的頭腦,喚醒他們的覺醒,提高他們的意識。先進的理論武器是什么?在“問題與主義”的爭論交鋒中,完全表露無溢。李大釗指出:“蓋主義不明,對內不足以齊一全體之心志,對外尤不足與人聯(lián)合之行動。”[4](P2)齊工人階級的心志,要讓他們有明確的主義,即共同的信仰或信念,才能為著既定目標共同奮斗。李大釗所倡導的主義,就是作為一名馬克思主義者所奉行的馬克思列寧主義,“我總覺得布爾什維主義的流行,實在是世界上的一大變動。我們應該研究他,介紹他,把他的害[實]象昭布在人類社會?!保?](P5)在反馬克思主義的較量中,李大釗不僅捍衛(wèi)了馬克思主義,而且極大地宣傳了馬克思主義,擴大了馬克思主義在工人階級中的影響。1919年9月、11月在他所撰寫的《我的馬克思主義觀》文中,從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唯物史觀、階級競爭學說、政治經濟學等方面介紹了馬克思主義,旗幟鮮明地表達了自己的鮮明立場,也標志著李大釗已經完全成為一名馬克思主義者。李大釗對馬克思主義的介紹、宣傳為無產階級政黨的成立作了思想上、理論上的充分準備。

      與陳獨秀不同的是,李大釗接觸馬克思主義較早,對馬克思主義的認識更加全面,理解也更為深刻。在對馬克思主義的介紹和宣傳中,李大釗逐漸認識到研究馬克思主義的重要性。1920年3月,李大釗等人在北京大學組織了第一個馬克思主義研究會,隨后各地馬克思主義研究會也紛紛成立。加強馬克思主義研究,以便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更好地與中國實際結合起來,更好地發(fā)揮其指導作用。為此,他比較重視社會實踐活動,1920年1月,李大釗明確指出:“知識階級的意義,就是一部分忠于民眾作民眾運動的先驅者”[4](P174)。在他的引導下,具有共產主義覺醒的知識分子走出書齋,來到工人群眾中去,以了解工人狀況,宣傳馬克思主義。此外,他還注意到農民覺醒對革命之重要意義,并號召青年以俄國青年為榜樣,敢于下農村,去喚醒民眾,與工人并肩戰(zhàn)斗。可見,李大釗從接受馬克思主義之初,已經注意到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說,李大釗開創(chuàng)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先河。

      (二)關于政黨的組織原則問題。民主集中制是列寧建黨思想的重要組織原則。在這個問題上,由于特殊的國際國內環(huán)境,列寧特別強調民主基礎上的高度集中。就民主與集中辯證關系的認識,陳獨秀也有一個思想轉變的過程。在新文化運動期間,陳獨秀將“民主”與“科學”兩面大旗高高舉起,成為西方民主的極力鼓吹者。但成為馬克思主義者之后,在列寧民主思想的影響下,他認識到民主并非資產階級的專利,無產階級也有自己的民主,而且是更高類型的民主,“二十世紀的‘德莫克拉西’,乃是被征服的新興無產階級,因為自身的共同利益,對于征服階級的財產工商界要求權利的旗幟”[2](P449)。同時,基于中國無產階級“小集中、大分散”的分布現(xiàn)狀和革命對象的異常強大、革命環(huán)境的復雜性考慮,陳獨秀也強調權力集中之必要,明確指出“勞動團體的權力不集中,想和資本階級對抗尚且不能,慢說是推倒資本階級了”,“權力不集中,各團體自由自治起來,不但勢力散漫不雄厚,并且要中資產階級離間利用和各個擊破的毒計”[2](P149)。無產階級政黨與非無產階級政黨區(qū)別在于:既強調民主,又要求集中,實現(xiàn)民主與集中的有機結合。在1921年7月,陳獨秀因忙事廣東,不能出席黨的“一大”,特地委托陳公博轉交“一大”代表的信函,其間包括民權主義之指導和紀綱兩條建議。這兩條建議強調了要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則和注重黨的紀律問題,實際上成為“一大”黨的組織原則。遺憾的是,陳獨秀卻沒有起到很好的帶頭作用,在處理黨內問題時過分強調集中,家長制作風日盛,不僅嚴重損害了黨的民主集中制原則,而且使黨活動初期遭到了重大損失。

      民主集中制的組織原則問題,李大釗涉及甚少,但也從政黨作為團體這個角度,強調了政黨組織的嚴密性、民眾性等基本特性。他認為無產階級政黨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是工人階級自己的組織,應當體現(xiàn)先進階級的特性,具有“組織更精密”、“勢力更強大”、“團體訓練”、“真能表現(xiàn)民眾勢力”[4](P269-271)。不僅如此,李大釗也注意到,中國無產階級力量與反動階級力量相差過分懸殊,推翻反動階級的統(tǒng)治,實現(xiàn)勞苦大眾的解放,工人階級單槍匹馬是難以完成的,需要借助其他階級的力量,與其他階級聯(lián)合作戰(zhàn)。因此,李大釗特別強調工人階級與民眾聯(lián)合的必要性,希望各階級“團成一個大勢力,以反抗縱的組織中的有力階級,回復他們個性的權威?!保?](P203)由于傳統(tǒng)上中國是農業(yè)大國,農民占人口的絕大多數(shù),進行無產階級革命離不開農民的參與和支持。李大釗工農聯(lián)合思想為中國共產黨的工農聯(lián)盟政策的提出作了理論上的鋪墊。

      四、“建立政黨為什么?”的問題

      綱領就是旗幟,政黨的性質通過其奮斗目標體現(xiàn)出來。建立政黨為什么的問題是指政黨的根本任務和奮斗目標問題,即黨的基本綱領問題。列寧說過,“一個政黨如果沒有綱領,就不可能成為政治上比較完整的、能夠在事態(tài)發(fā)生任何轉折時始終堅持自己路線的有機體?!保?](P357)中國共產黨也必須有自己的綱領,陳獨秀、李大釗對此認識相當深刻。

      辛亥革命雖然推翻了中國2300余年的封建專制制度,建立了“中華民國”,但卻只有民國之名,而無民國之實。面對洪憲稱帝、張勛復辟、軍閥割據等幕幕鬧劇,陳獨秀對中國政治發(fā)展甚表憂心,認為要改變中國政治現(xiàn)狀,只有實行西方民主制度,講求公理。但中國政治實事卻是,民主共和也不過是各派勢力維護自身利益的幌子。歷史實事使陳獨秀最終醒悟過來,意識到要改變中國政治之亂象,只有以強權對付強權,以強力擁護公理,平民征服政府[1](P402)。陳獨秀認為,“用革命的手段建設勞功階級(即生產階級)的國家,創(chuàng)造那禁止對內外一切掠奪的政治法律”是“現(xiàn)代社會的第一需要”[2](P10)。在這里陳獨秀所指的革命手段,就是指階級斗爭的暴力手段,是要流血,甚至付出生命的代價。只有通過暴力革命,無產階級及其領導下的勞動人民才能最終推翻壓在自己頭上的“三座大山”,實現(xiàn)自己的解放;只有將對人民民主與對敵人專政有機結合起來,才能防止剝削階級的復辟,順利建設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實現(xiàn)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fā)展。陳獨秀的觀點盡管還比較模糊,甚至有自相矛盾之處,但已經觸及到政黨的奮斗目標和基本綱領問題。毫無疑問,陳獨秀的階級斗爭觀點和推翻剝削階級統(tǒng)治的思想對中共“二大”革命綱領的制定還是有啟發(fā)意義的。

      與陳獨秀相比,李大釗在這方面的看法則要成熟、清晰得多。在接觸俄國革命思想和馬克思主義理論學說的初期,李大釗就表現(xiàn)出對俄國革命之敬仰和對馬克思主義的推崇。在1918年12月他寫的《Bolshevism的勝利》文中,對未來的世界進行了大膽預測,“試看將來的環(huán)球,必是赤旗的世界!”[3](P263)就當時世局國情而言,雖然是感性的,但以革命家的睿智提出這種觀點卻是難能可貴的。在隨后的日子里,李大釗繼續(xù)傾注于中國政治現(xiàn)實的研究和俄國革命的探討,對世界政治發(fā)展大勢和俄國革命的意義已經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開始向馬克思主義者轉變。巴黎和會國人滿以為德、日等列強侵占我國的權益能夠順利收回,但中國外交失敗使國人大失所望。面對北洋政府外交之敗局,李大釗指出:“沒有民族自決、世界改造的精神,把這強盜世界推翻,單是打死幾個賣國賊,開幾個公民大會”[3](P339),不會有什么效果,為此,必須采取切實的行動去“改造強盜世界,不認秘密外交,實行民族自決。”[3](P339)這不僅使國人進一步看清了帝國主義的丑惡嘴臉,認清了帝國主義的本質,也極大地鼓舞了國人的士氣,振奮了國人的精神。在對馬克思主義的探討和研究中,在積極從事社會實踐運動的過程中,李大釗認為,俄國現(xiàn)狀正是中國革命之未來。在中國,只有建立無產階級政黨,推翻現(xiàn)行制度,建立沒有剝削、沒有壓迫的社會主義制度,工人階級及其勞苦大眾才能獲得解放,享有真正幸福。李大釗被捕入獄后,仍不忘革命斗爭,始終不改社會主義的追求與向往,在《獄中自述》中寫到:“以抵制列強的壓迫,而達到建立一個恢復民族自主,保護民眾利益,發(fā)達國家產業(yè)之目的”[8](P266)。李大釗還從經濟學角度對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進行了比較研究,他認為,社會主義的制度在生產力和生產關系方面都優(yōu)越于資本主義制度,這點是無容置疑的。從生產力來看,社會主義比資本主義發(fā)達得多;從生產關系來看,資本家獨占利益將徹底打破,將消除剝削和壓迫,實現(xiàn)人人平等。此外,他還描繪了社會主義的美好藍圖,社會主義社會是“要求政府有一種權力,使之伸張,以保障每人享受極大量的平等、自由,……社會主義是要富的,不是要窮的”[8](P354)。正是因為社會主義與前社會相比具有無可比擬的優(yōu)越性,所以李大釗大聲急呼,人們要“想得到真正的自由,極平等的自由,更應該實現(xiàn)那‘社會主義制度’,而打倒現(xiàn)在的‘資本主義的制度’”[8](P356)。在《我的馬克思主義觀》文中,他堅定地提出,隨著人類社會的發(fā)展,社會主義制度必然要代替資本主義制度,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李大釗對未來社會的謀劃,雖然還不甚成熟,但已經具有無產階級政黨基本綱領的雛形和奮斗目標的大致輪廓,這對中國共產黨成立后基本綱領和奮斗目標的制定仍不乏參考價值。

      [1]陳獨秀文章選編(上冊)[M].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84.

      [2]陳獨秀文章選編(中冊)[M].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84.

      [3]李大釗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李大釗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列寧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陳獨秀文章選編(下冊)[M].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84.

      [7]列寧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

      [8]李大釗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D20 < class="emphasis_bold">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8-410X(2011)06-0091-06

      2011-06-20

      唐建兵(1975-),男,四川三臺人,淮北師范大學講師,安徽大學政治學系博士生;合肥 230039

      *本文為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當代中國社會思潮與馬克思主義理論建設”(批準號06JZD001)階段性研究成果。

      張新顏

      猜你喜歡
      李大釗陳獨秀階級
      李大釗《青春》
      金橋(2022年9期)2022-09-20 05:51:36
      與李大釗一起就義的路友于烈士
      文史春秋(2022年3期)2022-06-15 01:48:48
      李大釗
      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 08:56:04
      中共早期領導人李大釗英勇就義前后
      文史春秋(2019年11期)2020-01-15 00:44:30
      階級話語與翻譯:以英譯《暴風驟雨》為例(1949~1966)
      翻譯界(2018年2期)2018-03-05 07:55:26
      “偏離”與“回歸”:京郊土改中的路徑依賴與階級劃分(1949—1950)
      近代史學刊(2017年1期)2017-08-16 06:06:03
      HOW TO REANIMATE A SAGE
      漢語世界(2016年2期)2016-03-14 20:06:38
      HOW TO REANIMATE A SAGE
      五四運動與陳獨秀價值觀的變化
      被遺忘階級的困頓與救贖——關于影片《鋼的琴》的分析
      昌宁县| 高碑店市| 阜南县| 定陶县| 康定县| 望谟县| 江油市| 海口市| 石狮市| 远安县| 甘德县| 平度市| 景泰县| 龙岩市| 绩溪县| 邵阳县| 上蔡县| 北票市| 上虞市| 安徽省| 阿鲁科尔沁旗| 西林县| 洞口县| 西城区| 精河县| 通渭县| 泉州市| 姚安县| 新兴县| 抚州市| 宜都市| 噶尔县| 赣州市| 扶余县| 金昌市| 金平| 文昌市| 贵阳市| 漠河县| 宣威市| 阿拉善右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