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悅菊 祝永麗
(青島大學醫(yī)學院附屬威海醫(yī)院 山東威海 264200)
12例中男9例,女3例。年齡45~67歲,平均52歲。其中肝炎后肝硬化8例,酒精性肝硬化3例,隱源性肝硬化1例。肝功能Child分級:A級2例,B級4例,C級6例。臨床表現便血10例,貧血伴糞隱血陽性2例。所有病例全部經電子結腸鏡檢查確診。門脈高壓癥診斷依據:既往有病毒性肝炎史或酒精性脂肪肝病史,CT或B超顯示肝結節(jié)狀、萎縮、血管網紊亂、緣不規(guī)則等改變;門脈寬度≥15mm;脾腫大,脾門靜脈寬度≥8mm。
(1)安靜臥床,保溫、防止著涼或過熱,一般不用熱水袋保溫。過熱可使周圍血管擴張,血壓下降。避免不必要的搬動。
(2)給予精神安慰,解除病人恐懼心理。必要時應用異丙嗪鎮(zhèn)靜。
(3)PHC致大出血少見,但在常規(guī)治療的同時,仍應做好輸血前各項準備。
(4)止血措施:①按醫(yī)囑給止血藥,如二乙酰乙酸乙二胺等。②降低門脈壓,善寧或垂體后葉素聯合硝酸脂類。用垂體后葉素時,應稀釋后緩慢靜脈注射或靜脈輸入,速度不宜過快,以防出現副作用,對高血壓、冠心病及孕婦忌用。
(5)在緊急情況下,進行腸鏡檢查者,應做好術前準備。
(6)飲食護理,重癥患者禁食。肝硬化病人的飲食,應根據其肝功障礙程度予以調節(jié)。
(7)便血的護理:便后應擦凈,保持肛周清潔、干燥。排便后應緩慢站立。長期臥床者防止褥瘡發(fā)生。
(8)嚴密觀察病情:①注意測量體溫、脈搏、血壓的變化,記錄24h出入量。應密切觀察昏迷的前驅癥狀,早期治療是非常重要的,如出現肝昏迷,按昏迷病人常規(guī)護理。②注意血便的性狀、量及顏色。當病人出現口渴、出冷汗、暈厥等癥狀時,應考慮失血性休克,按休克病人常規(guī)護理。出現意識朦朧或煩躁不安時,應置床檔,防止墜床。
門脈高壓性腸病主要包括門脈高壓性小腸病變(PHE)和門脈高壓性結腸病變(PHC)。
PHC大部分是因下消化道出血行結腸鏡檢查時被發(fā)現,其發(fā)病機制如下:(1)門脈高壓時,腸血流緩慢,腸黏膜下靜脈、毛細血管阻塞性擴張、淤血,腸微循環(huán)障礙,腸黏膜發(fā)生充血、糜爛、潰瘍;(2)肝功不全時體內皮質類固醇和兒茶酚胺等代謝障礙,引起胃、十二指腸及結腸黏膜損害;(3)肝臟不能清除從腸道吸收的內毒素造成腸黏膜損害及出血;(4)機體對致病因子的抵抗力下降,加之白蛋白降低對腸黏膜的修復能力下降,均可成為腸黏膜病變的因素。PHC臨床表現除肝硬化一般表現外,主要有腸功能紊亂、消化道出血等非特異性癥狀。內鏡下表現為結腸非特異性炎性病變和多種血管性病變,前者主要表現為結腸黏膜充血、水腫、紅斑、顆粒樣改變、易脆性和自發(fā)性出血;后者主要包括櫻桃紅點征、毛細血管擴張或血管發(fā)育異常改變。門脈高壓患者伴有上述內鏡下黏膜改變,活檢組織學炎癥不明顯,并能排除其他疾病所致腸黏膜病變,即考慮PHC。PHC主要是由門脈高壓所致,而門脈高壓是由肝硬化引起,所以PHC治療基本以內科藥物治療為主。善寧能減少門脈及肝臟血流,垂體后葉素可收縮肝動脈及腹腔內血管,均可降低門脈及曲張靜脈內壓力;消心痛是硝酸酯類擴血管藥,可降低門脈壓力。聯合應用治療由門脈高壓引起的消化道出血已獲共識。配合積極的護理措施,大部分患者出血能夠停止。
[1]王德榮,趙幼安.以下消化道大出血為主要表現的門脈高壓性結腸[J].中華消化雜志,2005,4:198.
[2]董???門脈高壓性結腸病41例診治分析[J].寧夏醫(yī)學雜志,2005,4:258~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