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內部審計與公司治理:國外實證研究述評與展望

      2011-03-17 06:48:08王奇杰
      統(tǒng)計與決策 2011年5期
      關鍵詞:審計師負相關財務報表

      王奇杰

      (鹽城工學院經(jīng)濟與管理學院,江蘇鹽城224051)

      內部審計與公司治理:國外實證研究述評與展望

      王奇杰

      (鹽城工學院經(jīng)濟與管理學院,江蘇鹽城224051)

      文章基于內部審計與公司治理的分析框架,對國外內部審計領域的實證研究文獻進行了比較全面和系統(tǒng)的回顧。國外在內部審計的影響因素、內部審計與審計委員會的互動關系、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的關系、內部審計對審計費用的影響、內部審計對盈余管理的作用等方面,做了許多有益的實證檢驗。結合國內近年來內部審計領域的實證研究現(xiàn)狀以及主要成果,本文對我國今后開展此類研究的趨勢進行展望。

      內部審計;公司治理;實證研究;述評

      內部審計作為一種公司內部治理機制,它受哪些治理因素的影響,又是如何影響其他治理因素的?在這方面國外的實證研究做了大量的檢驗,其研究方法和研究結論值得我們探討和借鑒。國外現(xiàn)存的有關內部審計與公司治理方面的實證研究文獻,主要分布在內部審計設立的影響因素、內部審計與審計委員會的互動關系、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之間的關系、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費用的關系、內部審計對盈余管理的影響等方面。

      1 內部審計部門設立的影響因素分析

      Wallace和Kreutzfeldt(1991)[1]運用安達信1983年的260個客戶公司作為研究樣本,研究了與內部審計設立有關的因素,發(fā)現(xiàn)公司規(guī)模、地域分散性、行業(yè)是否被監(jiān)管、是否存在審計委員會等因素與內部審計的設立相關。Carey et al.(2000a)[2]運用代理成本框架研究了澳大利亞家族企業(yè)對內部審計和外部審計的需求,將管理層中非家族管理者的比例和董事會中非家族代表的比例作為衡量所有權與控制權分離程度的代理變量,他們的研究發(fā)現(xiàn),兩個代理變量和公司債務與企業(yè)對外部審計的需求相關,但卻沒有發(fā)現(xiàn)公司規(guī)模、公司債務和兩個代理變量與內部審計之間存在相關性的證據(jù)。

      Goodwin et a1.(2006a)[3]從昆士蘭大學和畢馬威共建的商業(yè)取證中心數(shù)據(jù)庫中選取2000年澳大利業(yè)450家上市公司作為樣本公司,探討公司內部審計設立的影響因素,研究發(fā)現(xiàn),把內部審計作為風險管理機制時,公司是否設立獨立的風險管理委員會、是否指派風險管理員、總資產(chǎn)中應收賬款和存貨比例、公司是否屬于金融業(yè)與內部審計設立顯著正相關,說明內部審計在監(jiān)督公司經(jīng)營和財務報表風險方面是一種重要的內部機制;把內部審計看著是控制機制時,公司規(guī)模與內部審計設立顯著正相關;把內部審計看著是內部治理機制時,公司董事會主席是否獨立、是否設立審計委員會與內部審計設立顯著正相關。Goodwin et a1.剔除上述樣本中未設立內部審計的公司,得到115家設立內部審計的樣本公司,進一步探討影響公司內部審計規(guī)模的因素,研究發(fā)現(xiàn),樣本公司內部審計職員平均5.28人,公司內部審計規(guī)模與公司規(guī)模、審計委員會的會議次數(shù)等因素顯著正相關,而與公司分部數(shù)量、負債水平、是否選擇國際五大會計公司、總資產(chǎn)中應收賬款和存貨比例顯著負相關。

      Sarens(2007a)[4]研究發(fā)現(xiàn),高管層越支持,內部審計規(guī)模越大;小公司的內部審計規(guī)模和風險管理系統(tǒng)的正式化程度顯著相關,說明風險管理系統(tǒng)在小公司對內部審計規(guī)模的影響更多;大公司的內部審計規(guī)模和風險文化顯著相關,說明大公司的內部審計在防范風險和偵察錯弊方面的作用更加重要。Sarens(2007b)[5]運用代理模型考察影響比利時公司內部審計規(guī)模的因素,發(fā)現(xiàn)公司所有權結構越分散、公司規(guī)模越大、公司內部報告層次越多,內部審計規(guī)模越大。

      2 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之間的關系

      Elliott and Korpi(1978)[6]、Wallace(1984)[7]、Carey et al.(2000a)和Felix et a1.(2001)[8]的研究結果都支持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之間存在替代關系的觀點。Carey et al.(2000a)研究表明,在家族企業(yè)中,對內部審計的需求與對外部審計的需求之間顯著負相關,表明這兩種審計有可能是相互替代的。Felix et a1.(2001)研究發(fā)現(xiàn),內部審計對財務報表審計的平均貢獻率為26.57%,內部審計對財務報表審計的貢獻越大,內部審計對外部審計的可利用程度就越大,這種可利用程度,在企業(yè)固有風險較低時比較高時的影響更重要,此時,內外部審計之間的協(xié)調對內部審計在財務報表審計中的貢獻的影響就下降;另外還他們發(fā)現(xiàn),內部審計的質量對它在財務報表審計中的貢獻大小有顯著影響。

      Ettredge et al.(2000)[9]研究發(fā)現(xiàn),在1989~1993年期間,沒有證據(jù)表明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之間存在替代關系。Hay and Knechel(2002)[10]和Goodwin et a1.(2006b)[11]等的研究都認為,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之間存在互補關系,這與內部審計不斷擴展的功能是相一致的。近年來,內部審計已從狹隘的內部控制角色演變?yōu)橐环N風險管理、公司治理機制(Leung et al.,2003)[12],因此,公司越致力于追求強有力的公司治理,就越有可能實施更大程度的內部審計,以及正在準備購買更高質量的外部審計(Goodwin et a1.,2006b)。

      3 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費用

      相關的實證研究文獻檢查了內部審計和外部審計費用之間的關系,但結果卻不一致。Elliott and Korpi(1978)、Wallace(1984)、Turpin(1990)[13]、Felix et a1.(1998)[14]、Felix et a1.(2001)、和Sandra et a1.(2010)[15]等都認為內部審計質量好的公司其外部審計費用相對較低,內部審計能夠降低公司的風險,降低外部審計機構的審計風險,從而使外部審計機構減少審計測試程序,減少審計時間,從而節(jié)約了外部審計機構的審計費用。Felix et a1.(2001)的實驗研究表明,內部審計師每完成外部審計師工作量的1%,外部審計費用將大約下降8000美元,內部審計對財務報表審計的貢獻每上升1%,外部審計費用將大約下降18%。Sandra et a1.(2010)通過對53家香港公司內部審計特征和活動的實證研究表明,在內部審計特征方面,內部審計部門人員與外部審計費用顯著負相關,內部審計部門中擁有會計/審計職業(yè)資格的人員比例與外部審計費用不相關;在內部審計活動方面,內部審計師花在檢查財務報表和與外部審計相關的問題上的時間與審計費用顯著負相關,外部審計師獲得內部審計報告的容易程度與審計費用顯著負相關,內部審計師花在系統(tǒng)開發(fā)和維護方面的時間與審計費用顯著負相關,內部審計師花在評價經(jīng)營效率和效果(包括內部控制)方面的時間與審計費用顯著負相關,內部審計師花在調查舞弊和特殊項目方面的時間與審計費用顯著負相關,內部審計師花在評估公司政策、程序和法律法規(guī)的遵循性方面的時間與審計費用不相關。

      相反,Anderson et a1.(1994)[16]、Carey et al.(2000b)[17]、Goodwin et a1.(2006b)、Singh et a1.(2010)[18]等支持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費用是顯著正相關的觀點,理由是公司管理層希望傳遞高水平的內部控制環(huán)境信息。Goodwin et a1.(2006b)通過向2000年在澳大利亞股票交易所上市的近1400家公司發(fā)放有關內部審計活動的調查問卷,得到的有效樣本是401家公司,研究結果支持具有較高審計費用的公司同時有一個更廣泛使用的內部審計。Singh et a1.(2010)也實證檢驗了內部審計與審計費用的關系,研究結果支持Goodwin et a1.(2006b)的內部審計與審計費用的顯著正相關的結論。還有一種觀點,如Palmrose(1986)[19]、Raman et al.(1992)[20]、Gerrard et al.(1994)[21]、Stein et al.(1994)[22]和Willekens et al.(2003)[23]等沒有發(fā)現(xiàn)外部審計費用與內部審計的貢獻水平之間的顯著關系。

      4 內部審計與審計委員會的互動關系

      現(xiàn)有文獻關于內部審計與審計委員會的互動關系的研究結論比較一致,審計委員會顯著影響內部審計,內部審計顯著提高審計委員會的效率。Scarbrough et a1.(1998)[24]從Compact Disclosure—Canada中選取年銷售額超過5千萬美元的398家制造業(yè)公司,Scarbrough et a1.定義其中的年銷售額超過5億美元的118家是大公司,其余的280家是小公司,調查發(fā)現(xiàn),回應調查問卷的59家大公司有52家設立了內部審計、50家小公司只有20家設立了內部審計;研究表明,全是外部獨立董事構成的審計委員會與有內部董事的審計委員會,在聘任或解除首席內部審計師方面沒有顯著差異、在一年與內部審計師會晤3次以上方面有顯著差異、在評價內部審計程序和工作結果方面也有顯著差異,反過來,內部審計的工作有力地提高了審計委員會的效率??傮w來說,全由外部獨立董事構成的審計委員會與內部審計之間可能有更多的互動。Goodwin et a1.(2001)[25]也發(fā)現(xiàn)新加坡公司的審計委員會與內部審計有著強有力的互動關系。

      Raghunandan et al.(2001)[26]通過調查研究,取得114家上市公司的首席內部審計師的調查問卷,研究顯示,擁有獨立董事和至少一個成員有會計或財務知識背景的審計委員會,與首席內部審計師的會議可能越長、越有可能給首席內部審計師提供內部通道、越有可能檢查內部審計的建議和結果。

      Goodwin(2003)[27]根據(jù)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首席內部審計師的問卷調查,研究證明,審計委員會的獨立性和會計經(jīng)驗對內部審計的影響是相互補充的,審計委員會的獨立性更多地與內部審計問題的處理有關,而審計委員會的會計經(jīng)驗更多地與審計委員會檢查內部審計工作的范圍有關。Goodwin et a1.(2006a)研究認為,審計委員會的獨立性和會議頻率與內部審計的設立不相關,而審計委員會的專業(yè)技能與內部審計的設立顯著負相關,這可能意味著審計委員會的財務與會計的專業(yè)技能替代了對內部審計的需求。

      Zain et al.(2006)[28]利用來自馬來西亞76家上市公司首席內部審計師的調查問卷,檢驗了內部審計師評價自身對財務報表審計的貢獻與審計委員會特征、內部審計特征的關系。研究發(fā)現(xiàn),內部審計師評價自身的貢獻與審計委員會中獨立董事人數(shù)的比例、獨立董事的財務專長以及對內部審計計劃、預算以及合理性建議的關注程度等審計委員會特征正相關;與內部審計的規(guī)模、以前的審計工作經(jīng)驗、與外部審計師接觸的時間和密切程度等內部審計特征存在積極聯(lián)系。研究結果表明,審計委員會越有效、內部審計安排越合理,內部審計師評價自身的貢獻就越大。Abbott et al.(2010)[29]通過對《財富》1000公司中的134位首席內部審計師的問卷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審計委員會對內部審計監(jiān)督的層次越高,致力于基于內部控制活動的內部審計資源就越多。

      5 內部審計與盈余管理之間的關系

      盡管已有的內部審計質量與盈余管理的檔案研究和實驗研究文獻非常有限,但對內部審計與盈余管理的關系檢驗的結論基本一致。Schneider et al.(1990)[30]實驗研究發(fā)現(xiàn),內部審計和外部審計對財務報表中的不正當行為都有制止作用,且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的制止效用是等同的。Wallace和Kreutzfeldt(1991)實驗研究發(fā)現(xiàn),相對于沒有設立內部審計部門的公司,設立內部審計部門的公司規(guī)模更大,受到的監(jiān)管更嚴格、競爭力更強、獲利能力和流動性更好、會計政策更加穩(wěn)健、管理人員和會計人員更加稱職、經(jīng)營管理更好。Beasley et al.(2000)[31]研究發(fā)現(xiàn),設有內部審計部門的公司更有可能發(fā)現(xiàn)并阻止財務報表中的欺詐。

      Asare et al.(2003)[32]考察內部審計師的舞弊風險評估和審計決策對管理層故意錯報財務信息的動機的變化的敏感性,驗證了內部審計師對管理層財務信息錯報動機是敏感的,同時也證明了管理層錯報的動機越強,內部審計師投入的工作時間就會越多。

      James(2003)[33]的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向審計委員會報告的內部審計部門要比向高級管理層報告的內部審計部門,更可能發(fā)現(xiàn)和制止財務報表中的錯弊。Davidson et al.(2005)[34]選取澳大利亞2000年434家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探討內部治理結構與盈余管理的關系,研究發(fā)現(xiàn),內部審計的設立與盈余管理負相關,但在統(tǒng)計上不顯著。

      Prawitt et al.(2009)[35]基于外部審計準則根據(jù)內部審計師的專業(yè)勝任能力、客觀性以及開展與財務報表審計有關的工作來評價內部審計質量的規(guī)定(SAS No.65、AICPA 1997、PCAOB 2007),設計內部審計師平均執(zhí)業(yè)年限、內部審計師獲得執(zhí)業(yè)認證(CIA或CPA)的比例、內部審計師每年接受培訓的時間、內部審計用在財務報表審計上的時間、首席內部審計師是否直接向審計委員會報告、內部審計的規(guī)模等6個指標,運用將6個指標按照中位數(shù)一分為二的方法,將加總求和得到的數(shù)值作為內部審計質量的替代變量。Prawitt et al.經(jīng)過實證分析發(fā)現(xiàn)內部審計質量與盈余管理水平顯著負相關,內部審計質量越高,盈余管理的替代變量——非正常應計項目的絕對值就越小,并且內部審計質量與負的非正常應計項目顯著正相關;擁有高質量內部審計的公司更有可能達不到分析師的盈余預測,這與高質量的內部審計能夠抑制盈余管理是一致的。

      6 我國研究現(xiàn)狀及未來研究展望

      國內關于上市公司內部審計與公司治理方面的實證研究剛剛起步,但已取得一些進展。比如,程新生等(2005)、耿建新等(2006)、劉國常等(2008)、王瑩婷(2009)、翟冬云(2009)[36-40]實證分析了內部審計特征的影響因素、內部審計部門設立的動機;程新生等(2007)、石恒貴等(2009)[41-42]實證檢驗了內部審計的財務控制效果和治理效果;王守海等(2009)、熊運蓮等(2010)[43-44]實證研究了內部審計質量與審計費用的關系;馮立新、蘭曼(2007)、蔡春等(2009)、王守海等(2010)[45-47]實證研究了內部審計對盈余管理的作用。國內有關內部審計與審計委員會的互動、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的關系的實證檢驗尚屬空白。隨著公司治理結構的不斷改進,國內外內部審計環(huán)境的變遷和職能的躍升以及內部審計本身從“幕后”走向“前臺”的現(xiàn)實,必將給我國內部審計領域的實證研究提供新的機會。

      (1)樣本選取、變量選擇和模型構建

      目前很少有文獻使用了時間跨度在三年或以上的樣本,未來研究應運用面板數(shù)據(jù)檢驗公司治理中的內部審計的長期效應。內部審計特征或質量無法直接考察,因此內部審計特征或質量的替代變量的選擇應是未來研究的關鍵。模型構建時應避免控制變量缺失問題,回歸分析中應對異方差和共線性問題進行檢驗。

      (2)考慮不同制度背景的內部審計模式的研究

      不同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法律環(huán)境以及社會制度國家的企業(yè)內部審計模式應該存在較大差異,特別是像我國這樣一個新興加轉軌經(jīng)濟國家的企業(yè)內部審計模式。對不同制度背景下的內部審計模式對公司治理績效的影響展開實證研究將有助于豐富這方面的經(jīng)驗證據(jù)。

      (3)從公司治理結構的角度對內部審計進行研究

      有效的內部審計是公司治理結構中形成權力制衡機制并促使其有效運行的重要手段,是公司治理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一個健全的治理結構是建立在有效治理體系的“四大基石”的協(xié)同之上的,如何突破傳統(tǒng)的內部審計研究瓶頸,系統(tǒng)驗證內部審計與董事會、高級管理層、外部審計的協(xié)同效應應該是未來研究的重要內容。

      [1]Wallace,W.,Kreutzfeldt,R.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of Entities with and Internal Audit Department and the Association of the Quality of Such Departments with Errors[J].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1991,7(2).

      [2]Carey,P.,Simnett,R.,Tanewski,G.Voluntary Demand for Internal and External Auditing by Family Business[J].Auditing:A Journal of Practice&Theory,2000a,19.

      [3]Goodwin,J.,Kent,P.The Use of Internal Audit by Australian Companies[J].Managerial Auditing Journal,2006a,21(1).

      [4]Sarens,G.A Research Not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trol Environment and the Size of the Internal Audit Function in Belgium[C].Working Paper,F(xiàn)acul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Ghent University,2007a.

      [5]Sarens,G.The Agency Model as the Predictor of the Size of the Internal Audit Function in Belgian Companies[C].Working Paper,F(xiàn)acul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Ghent University,2007b.

      [6]Elliott,R.K.,Korpi,A.R.Factors Affecting Audit Fees,Appendix Commission on Auditors’Responsibilities[Z].Cost-Benefit Analysis of Auditing Research Study No.3 by Melvin F.Shakun. New York:AICPA,1978.

      [7]Wallace,W.A.A Time Series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Internal Audit Activities on External Audit Fees[M].Altamonte Springs,FL: The Institute of Internal Auditors Research Foundation,1984.

      [8]Felix,W.L.,A.A.Gramling,M.J.Maletta.The Contribution of Internal Audit as a Determinant of External Audit Fees and Factors Influencing This Contribution[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2001,39(3).

      [9]Ettredge,M.,Reed,M.,Stone,M.An Examination of Substitution Among Monitoring Devices:the Case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Audit Expenditures[J].Review of Quantitative Finance and Accounting,2000,15(1).

      [10]Hay,D.,W.R.Knechel.Evidence on the Associations Among Elements of Control and External Assurance[C].Working Paper, University of Florida,Gainesville,FL,2002.

      [11]Goodwin,J.,Kent,P.Relation between External Audit Fees, Audit Committee Characteristics and Internal Audit[J].Accounting &Finance,2006b,46(3).

      [12]Leung,P.,B.Cooper,P.Robertson.The Role of International Audit in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Management[M].Melbourne, Vic:School of Accounting and Law,RMIT Publishing,2003.

      [13]Turpin,R.A.Differential Pricing on Auditors’Initial Engagements:Further Evidence[J].Auditing:A Journal of Practice&Theory,1990,9(2).

      [14]Felix,W.L.,A.A.Gramling,M.J.Maletta.Coordinating Total Audit Coverage: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nal and External Auditors[M].The Institute of Internal Auditors Research Foundation, 1998.

      [15]Sandra,H.,Hutchinson,M.Internal Audit Department Characteristics/Activities and Audit Fees:Some Evidence from Hong Kong Firm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Auditing& Taxation,2010,19(2).

      [16]Anderson,T.,Zeghal,D.The Pricing of Audit Services:Further Evidence from the Canadian Market[J].Accounting&Business Research,1994,24(95).

      [17]Carey,P.,A.Craswell,R.Simnett.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External Audit Fee and External Auditor’s Reliance onthe Work of Internal Audit[C].Working Paper,Monash University, Victoria,2000b.

      [18]Singh,H.,Newby,R.Internal Audit and Audit Fees:Further Evidence[J].Managerial Auditing Journal,2010,25(4).

      [19]Palmrose,Z.V.The Effect on Nonaudit Services on the Pricing of Audit Services:Further Evidence[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86,24(2).

      [20]Raman,K.K.,Wilson,E.R.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Market for“Single Audit”Service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1992,11(4).

      [21]Gerrard,I.,Houghton,K.,Woodliff,D.Audit Fees:The Effects of Auditee,Auditor and Industry Differences[J].Managerial Auditing Journal,1994,9(7).

      [22]Stein,M.T.,D.A.Simunic,T.B.O’Keefe.Industry Differences in the Production of Audit Services[J].Auditing:A Journal of Practice&Theory,1994,13.

      [23]Willekens,M.,Achmadi,C.Pricing and Supplier Concentration in the Private Client Segment on the Audit Market:Market Power or Concentr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counting,2003, 38(4).

      [24]Scarbrough,D.P.,Rama,D.V.,Raghunandan,K.Audit Committee Composition and Interaction with Internal Auditing:Canadian Evidence[J].Accounting Horizons,1998,12(1).

      [25]Goodwin,J.,Yeo,T.Y.Two Factors Affecting Internal Audit Independence and Objectivity:Evidence from Singapor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diting,2001,5(2).

      [26]Raghunandan,K.,Read,W.J.,Rama,D.V.Audit Committee Composition,Gray Directors,and Interaction with Internal Auditing[J].Accounting Horizons,2001,15(2).

      [27]Goodwin,J.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udit Committee and the Internal Audit Function:Evidence from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diting,2003,7(3).

      [28]Zain,M.M.,Subramaniam,N.,Stewart,J.Internal Auditors’Assessment of Their Contribution to Financial Statement Audits: The Relation with Audit Committee and Internal Audit Function Characteristic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diting,2006,10(1).

      [29]Abbott,L.J.,S.Parker,G.F.Peters.Serving Two Masters:the Association between Audit Committee Internal Audit Oversight and Internal Audit Activities[J].Accounting Horizons,2010,24(1).

      [30]Schneider.A.,N.Wilner.A Test of Audit Deterrent to Financial Reporting Irregularities Using the Randomized Response Technique[J].The Accounting Review,1990,65(3).

      [31]Beasley,M.S.,Carcello,J.V.,Hermanson,D.R.,Lapides,P. D.Fraudulent Financial Reporting:Considerations of Industry Traits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Mechanisms[J].Accounting Horizons,2000,14(4).

      [32]Asare S.,R.A.Davidson,A.A.Gramling.The Effect of Management Incentives and Audit Committee Quality on Internal Auditors’Planning Assessment and Decision[C].Working Paper,University of Florida-Fisher School of Accounting,2003.

      [33]James.K.L.The Effects of Internal Audit Structure on Perceived Financial Statement Fraud Prevention[J].Accounting Horizons,2003, 17(4).

      [34]Davidson,R.,J.Goodwin-Stewart,P.Kent.InternalGovernance Structures and Earnings Management[J].Accounting&Finance,2005, 45(2).

      [35]Prawitt,D.F.,J.L.Smith,D.A.Wood.Internal Audit Quality and Earnings Management[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9,84(4).

      [36]程新生,張宜.中國制造業(yè)上市公司內部審計模式實證研究[J].審計研究,2005,(01).

      [37]耿建新,續(xù)芹,李躍然.內審部門設立的動機及其效果研究——來自中國滬市的研究證據(jù)[J].審計研究,2006,(01).

      [38]劉國常,郭慧.內部審計特征的影響因素及其效果研究——來自中國中小企業(yè)板塊的證據(jù)[J].審計研究,2008,(2).

      [39]王瑩婷.公司治理對內部審計特征影響的實證研究[J].中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研究生學報,2009,(2).

      [40]翟冬云,張吉崗.內部審計規(guī)模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來自我國中小板上市公司的證據(jù)[J].云南財經(jīng)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06).

      [41]程新生,孫利軍,耿袆雯.企業(yè)內部審計制度改進了財務控制效果嗎?——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證據(jù)[J].當代財經(jīng),2007,(02).

      [42]石恒貴,劉斌,楊衛(wèi).上市公司內部審計部門治理效果的實證研究[J].華東經(jīng)濟管理,2009,(5).

      [43]王守海,楊亞軍.內部審計質量與審計費用研究——基于中國上市公司的證據(jù)[J].審計研究,2009,(5).

      [44]熊運蓮,石恒貴,劉斌.不同內審隸屬模式對公司治理績效的影響研究——基于中國上市公司審計收費的經(jīng)驗證據(jù)[J].華東經(jīng)濟管理,2010,(11).

      [45]馮立新,蘭曼.基于盈余管理角度內部審計作用實證研究[J].技術經(jīng)濟與管理研究,2007,(03).

      [46]蔡春,蔡利,陳幸.內部審計質量與盈余管理——來自中國A股制造業(yè)上市公司的經(jīng)驗證據(jù)[J].上海立信會計學院學報,2009,(06).

      [47]王守海,鄭偉,張彥國.內部審計水平與財務報告質量研究[J].審計研究,2010,(5).

      (責任編輯/易永生)

      F239

      A

      1002-6487(2011)05-0148-03

      江蘇省教育廳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08SJD7900041)

      王奇杰(1967-),男,江蘇建湖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公司治理與審計。

      猜你喜歡
      審計師負相關財務報表
      審計師駐村“治未病”桐廬“紀審聯(lián)動”延伸至村 打通“最后一米”
      杭州(2023年1期)2023-03-15 03:25:36
      財務重述、董事長更換與審計師變更
      N-末端腦鈉肽前體與糖尿病及糖尿病相關并發(fā)癥呈負相關
      審計師輪換類別與審計結果
      ——基于“關系”的視角
      新會計準則下企業(yè)合并財務報表的研究
      審計師聲譽與企業(yè)融資約束
      智富時代(2018年7期)2018-09-03 03:47:26
      我國財務報表審計與內部控制審計的整合研究
      更 正
      翻譯心理與文本質量的相關性探析
      考試周刊(2016年63期)2016-08-15 14:33:26
      內部控制審計對財務報表信息質量的影響
      宣武区| 行唐县| 伊川县| 宁阳县| 彭泽县| 唐河县| 广宁县| 紫金县| 淄博市| 泰和县| 古田县| 仙游县| 金坛市| 青龙| 莲花县| 石城县| 东乌珠穆沁旗| 正镶白旗| 比如县| 梧州市| 阿尔山市| 怀宁县| 兰坪| 吉首市| 方城县| 蒙城县| 河北区| 建瓯市| 阜城县| 深圳市| 阿克苏市| 莲花县| 深泽县| 三门县| 乐昌市| 阜宁县| 当阳市| 甘洛县| 巴里| 长武县| 万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