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文學翻譯批評學科構建的框架體系

      2011-03-18 03:06:47
      天府新論 2011年2期
      關鍵詞:譯作譯者文學

      劉 嫦

      論文學翻譯批評學科構建的框架體系

      劉 嫦

      文學翻譯批評不同于文學研究,其研究方法也不同于外國文學或比較文學研究方法,它應該是一種復合式批評,是翻譯研究和文學研究的有機融合,而不是翻譯理論和文學翻譯實踐的附庸。在翻譯研究的爭論中,可能沒有比關于翻譯批評標準的爭議更多、分歧更大的了。其原因就在于,文學翻譯本身就是復雜的、個性化很強的藝術實踐,而文學翻譯批評要把這一藝術實踐上升到認知層次,不是件容易的事。

      文學翻譯批評;文學翻譯批評學科;文學翻譯批評標準;復合式批評

      長期以來,國內(nèi)的文學翻譯批評處于一種尷尬的境地:“多為點評式、隨感式,雖說不出更多的道理,但聽起來卻讓人似有所悟”〔1〕。它們通常沒有按既定的方法進行,更談不上系統(tǒng)性的理論框架支撐,使得批評缺乏說服力?!笆古u擺脫主觀隨意性,最好的辦法就是讓批評建立在堅實的理論基礎上,即使批評理性化”〔2〕。因此,完全有必要將文學翻譯批評構建成一門既不同于文學翻譯實踐,又不同于翻譯理論研究的獨立的學科。本文將嘗試著論述文學翻譯批評學科構建的框架體系,以求拋磚引玉。

      文學翻譯批評不同于文學研究,其研究方法也不同于外國文學或比較文學研究方法,它應該是一種復合式批評,是翻譯研究和文學研究的有機融合,而不是翻譯理論和文學翻譯實踐的附庸。宏觀而言,文學翻譯批評這一學科的框架體系要借助以下幾方面的著力點才能得以構建:文學翻譯批評的基本概念,文學翻譯批評的對象,文學翻譯批評的方法和步驟,文學翻譯批評標準的理論基礎及其建立。其中,文學翻譯批評標準的建立是難點和重點。

      一、文學翻譯批評的基本概念

      關于文學翻譯批評需要明確的第一個基本概念是其定義。我國傳統(tǒng)翻譯批評大多以文學翻譯為默認對象,很多學者都提出了自己的觀點,這些觀點有重合,也有差異。例如,《中國翻譯詞典》指出:“翻譯批評即參照一定的標準,對翻譯過程及其譯作的質(zhì)量及價值進行全面的分析和評價”〔3〕。文軍指出:“翻譯批評即依據(jù)一定理論,對譯者、翻譯過程、譯作質(zhì)量與價值及其影響進行分析與評價”〔4〕。楊曉榮指出:“依據(jù)一定的翻譯標準,采用某種論證方法,對一部譯作進行分析、評論、評價,或通過比較一部作品的不同譯本對翻譯中的某種現(xiàn)象做出評論”〔5〕。王恩冕指出:“所謂翻譯批評或翻譯評論,是指根據(jù)有關理論和觀點對翻譯思想、翻譯活動和翻譯作品進行分析和評論,以提高翻譯者的整體素質(zhì)和翻譯的整體質(zhì)量,是翻譯研究的組成部分”〔6〕。鄭海凌指出:“翻譯批評是一種具有一定的實踐手段和理論目標的精神活動,是從一定的價值觀念出發(fā),對具體的翻譯現(xiàn)象,包括譯作和譯論,進行分析和評價的學術活動,是審美評價與科學判斷的有機統(tǒng)一。也就是說,翻譯批評是按照文學翻譯的審美原則,根據(jù)一定的批評標準,對具體的翻譯現(xiàn)象譯本或譯論進行的科學的評價活動”〔7〕。許鈞指出:“科學意義上的翻譯批評……應當是在一定理論 (有關語言、文本分析及翻譯的理論)指導下,歷史地、客觀地、系統(tǒng)地去觀照翻譯過程與翻譯結果,乃至最后可以反過來觀照翻譯理論,促使翻譯實踐,包括翻譯理論在內(nèi),能夠與翻譯歷史的規(guī)律所指同向發(fā)展”〔8〕。限于篇幅,筆者就不一一例舉了。我們在此要意識到,文學翻譯的定義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翻譯批評是理解翻譯與評價翻譯,是對整個翻譯現(xiàn)象的批評,包括原作、譯作、譯者、翻譯過程、讀者、社會效果、文化接受等等;狹義的批評是對翻譯活動的理性反思與評價,立足于原作譯作的細讀和比較。我們認為,廣義的翻譯批評定義更能反映翻譯批評的實質(zhì)。筆者草擬了一個定義以供譯界同仁商榷:文學翻譯批評是依據(jù)一定理論,從社會的、文化的角度對文學翻譯活動及其成果的價值進行全面的分析和評價。

      關于文學翻譯批評需要明確的第二個基本概念是文學翻譯批評的根本原則。文學翻譯批評作為文學翻譯研究與實踐的主要衡量維度,是連接翻譯理論與翻譯實踐的中介活動。翻譯事業(yè)要繁榮,永遠離不開翻譯批評的鞭策和推動。進行文學翻譯批評是為了監(jiān)督和提高文學翻譯質(zhì)量,以促進文學翻譯理論和實踐的雙向的健康的發(fā)展?;诖四康?文學翻譯批評者應遵循三個根本原則: (1)文學翻譯批評應實事求是,客觀公正; (2)文學翻譯批評應有理有據(jù),有啟發(fā)性和建設性; (3)文學翻譯批評應有動態(tài)發(fā)展的視角,有歷史的、宏觀的判斷。

      二、文學翻譯批評的對象

      總體說來,我國翻譯界在對文學翻譯批評的對象的定位上,似乎還不夠理性。其一,在我國傳統(tǒng)的文學翻譯批評實踐中,在對文本的理解上出現(xiàn)了一種淺表化的趨勢,將文本糾錯 (即對照原作與譯作,挑出其中的錯誤)看作是文學翻譯批評的對象,因而這類批評備受指責。其二,隨著當代翻譯理論的不斷發(fā)展,學者們意識到翻譯絕對不是一個從文本到文本的封閉過程,如果文學翻譯批評僅僅針對靜態(tài)的翻譯結果,必然導致批評的片面性。所以,《翻譯批評:潛力與制約》一書明確提出,翻譯批評必然要超越文本的界限,進入文化以及其他超文本因素,否則不可能就譯文得出正確的結論。〔9〕由于翻譯的跨文化性質(zhì),翻譯批評要超越文本,進入文化乃至社會范疇,似乎已經(jīng)成了共識。在這一共識的左右下,我國當前的文學翻譯批評實踐又出現(xiàn)了脫離文本的趨勢,描述性翻譯批評或者社會學翻譯批評、文化學翻譯批評等過于盛行。其實,文學翻譯基本上是兩種語言轉換的一種藝術,譯作的情節(jié)、思想、風格等都受制與原作。翻譯批評則主要是就語言轉換之后的譯作與原作在思想傳遞、形象塑造、語言感染力等諸多方面的差距大小以及造成差距的原因進行研討。從這個意義來講,文學翻譯批評的對象主要還是文本 (包括原作和譯作)?!胺g的文化轉向只是一次研究重點的轉移,是目前多元視角中的一個視角,當然也是一次翻譯研究深化的過程。但它仍不能取代語言而成為翻譯研究的本體”〔10〕。筆者認為,文學翻譯批評應立足于文本,必然會超越文本,但最終還是要回歸文本。為了更好地進行文本分析而進行的超越文本的相關研究 (如譯者研究、作者研究、社會文化背景研究、譯本的接受研究等)都是為文本分析提供支持,是為進行深度文本分析服務的。

      三、文學翻譯批評的方法和步驟

      黑格爾在《小邏輯》中曾指出:“方法并不是外在的形式,而是內(nèi)容的靈魂和概念?!笨梢?研究方法是與研究內(nèi)容一致的,而且是由后者決定的。既然文學翻譯批評具有一系列不同于翻譯理論和文學翻譯鑒賞研究的特殊性,那么,它就必然有自己的方法論。國內(nèi)外學者在探索翻譯批評方法上面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如紐馬克提出“功能批評法”與“分析批評法”;許鈞歸納出 “邏輯驗證的方法”、“定量定性分析方法”、“語義分析的方法”、“抽樣分析的方法”、“不同翻譯版本的比較”、“佳譯賞析的方法”六種方法;方夢之闡述了“對比”、“調(diào)查”、“描寫”、“論證”四種方法;文軍提出 “理論性方法”和 “實證性方法”。由上述例子可見,對于翻譯批評的具體方法,譯界迄今仍沒有相對統(tǒng)一的看法。筆者認為,雖然文學翻譯批評的具體方法“總體上呈開放性系統(tǒng)的特征”,〔11〕但這并不妨礙我們對它作一個概括性的,導向式的界定。在界定之前,我們要明確文學翻譯具備了科學性和藝術性的綜合特征:文學翻譯的科學性強調(diào)的是翻譯轉換過程的規(guī)律性,因為翻譯轉換過程中的確存在著不以語言文化為轉移的普遍規(guī)律,如詞性轉換、語序調(diào)整、增補、刪減等。而文學翻譯的藝術性強調(diào)的是翻譯轉換過程的創(chuàng)造性。翻譯的實踐總是具體的,翻譯的普遍規(guī)律性在具體的翻譯語境下不可能不帶有個性色彩和社會文化烙印,也不可能游離于譯者個人語言修養(yǎng)及藝術眼光之外。兼顧到文學翻譯的這一綜合特征,文學翻譯批評的方法不能單純地追求邏輯推演,也不能盲目看重自然科學方法中量化陳述的精確性。文學翻譯批評應是兩種綜合性批評方法,即語際內(nèi)分析法和語際外分析法。語際內(nèi)分析法強調(diào)文本分析,立足點是解釋語言現(xiàn)象。語際外分析法偏重于分析超越文本的社會因素、文化因素、譯者個體因素和讀者因素等等,其作用是用語際外因素來解釋語言現(xiàn)象。同時,這兩種綜合性批評方法之間的關系不是相對獨立、相互矛盾的,而是相互依托、相輔相成的。

      關于文學翻譯批評的步驟,紐馬克的論述較為完整、較為合理。他認為,翻譯批評應包含五個步驟:(一)分析原作,批評者對原作的分析應包括原作作者意圖、原作文本類型、譯作的讀者群等因素;(二)分析譯作,批評者要重點分析譯者對原作作者意圖的理解和譯者所采用的翻譯策略以及采用該翻譯策略的原因;(三)比較分析原作和譯作,這是翻譯批評的核心內(nèi)容,比較分析無需從頭至尾,只選擇有代表性的部分;(四)評論譯作質(zhì)量,可從譯者的角度和批評者的角度進行,最重要是檢查原作中重要的“恒定內(nèi)容”(如主要觀點、事實等)是否準確再現(xiàn);(五)評論譯作在譯語文化中的價值?!?2〕

      四、文學翻譯批評標準的理論基礎及其建立

      在翻譯研究的爭論中,可能沒有比關于翻譯批評標準的爭議更多、分歧更大的了。其原因就在于文學翻譯本身就是復雜的、個性化很強的藝術實踐,而文學翻譯批評要把這一藝術實踐上升到認知層次,的確不是件容易的事。要談論文學翻譯批評標準,就必然要提到文學翻譯標準。我國傳統(tǒng)譯學中的翻譯標準可歸納為“案本—求信—神似—化境”這條線索,其核心是 “忠實”和 “等值”。由于文學翻譯批評理論研究的無力,使得國內(nèi)文學翻譯批評標準也直接受“忠實”和“等值”這一思維定勢的制約,“似乎以原文為取向的‘忠實’是硬指標,無可懷疑,相比之下,以譯入語為取向的指標就軟得多,對譯文語言和接受者的研究主觀色彩都比較濃”〔13〕。其結果就是翻譯批評局限在單向、靜態(tài)的模式,對很多翻譯現(xiàn)象都缺乏解釋力。隨著在 20世紀下半葉各種與翻譯研究有直接間接關系的學科,諸如語言學、哲學、文學批評、跨文化交際學等的蓬勃發(fā)展,國內(nèi)翻譯研究也取得長足發(fā)展,很多新的觀點和流派紛紛被國內(nèi)學者所了解,如多元系統(tǒng)論,目的論,后殖民主義,解構主義翻譯理論等等,極大拓寬了國內(nèi)翻譯理論研究的視野,更為文學翻譯批評標準的建立提供了多維度的參考。

      1、文學翻譯批評標準的理論基礎。要把文學翻譯批評提升到文學翻譯批評學的層面,要建立符合實際的文學翻譯批評標準,就必須要有理論指導為基礎。翻譯批評是一種評價活動,其所需要的評價理論屬于價值學的范疇,所以文學翻譯批評標準的哲學基礎是價值學。價值學是對價值研究的學說。價值是客體屬性對主體需要的滿足,是主客體關系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離開主體或離開客體都不可能產(chǎn)生價值問題。以翻譯活動為例,譯者翻譯什么,為何要翻譯及如何翻譯等,都是譯者價值選擇的結果。價值選擇是以價值判斷為基礎的,選擇的原則是以主體需要為準則。價值學的最高原則是合規(guī)律性和合目的性的辯證統(tǒng)一,其中合目的性居主導地位,合規(guī)律性是為了更好地合乎人的需要的目的。聯(lián)系到文學翻譯批評,檢驗的原則首先是譯文在何種程度上滿足人的需要、社會需要或有何文化意義,其次才是看譯文的質(zhì)量,看譯文是否合乎規(guī)則,是否將原文中有益于譯者主體或譯者社會主體的屬性保存下來,表達出來?!?4〕價值學對文學翻譯批評極具指導意義,它強調(diào)在評價的過程中,客體 (文本)的屬性和主體 (譯者)的需要都是必備條件,而且,在價值判斷的兩把尺度中,主觀尺度 (即合目的性)是起支配作用的主坐標。

      德國功能翻譯理論對文學翻譯批評標準的建立也頗有啟示。功能翻譯理論的翻譯原則主要是目的原則和忠誠原則。目的原則即翻譯行為所要達到的目的決定整個翻譯行為。萊斯和弗美爾都認為目的原則是翻譯中的最高原則。諾德為完善功能翻譯理論提出忠誠原則。所謂“忠誠”,是指譯者在具體的翻譯過程中要考慮翻譯這種傳意活動的所有參與者 (源文作者、翻譯的客戶或委托人、譯文的接收者)的意圖和期望,以求得各參與者之間的平衡,協(xié)調(diào)譯入語文化和譯出語文化對翻譯的制約作用?!?5〕可見,這里的“忠誠”是兼顧好譯者、原文作者和譯文作者之間的多變關系,是以翻譯目的為核心的更高層次的對等。功能翻譯理論中的行為翻譯論認為翻譯是一種交際互動的行為,而這種交際互動的行為又必然離不開特定的文化背景。有時候,由于語言行為、文化期待以及知識背景等方面存在巨大差異,信息發(fā)送者與接受者之間無法進行有效溝通,譯者有權根據(jù)其翻譯目的,根據(jù)譯文在譯語文化里的預期功能調(diào)整自己的翻譯策略。用 Nord的話來說,譯文是“能在目標文化的新情境中獨立地起傳意作用的工具?!薄?6〕功能翻譯理論中和文學翻譯批評聯(lián)系最緊密之處就在于功能派針對傳統(tǒng)的“等值” (equivalence)標準提出了新的標準“充分度”(adequacy),即一部譯作在多大程度上達到了譯者預期的目的。所以說,功能派翻譯理論和價值學有契合點。

      2、文學翻譯批評標準的建立。價值學和功能翻譯理論讓我們充分意識到,文學翻譯實踐是個人行為、外在環(huán)境、歷史條件、社會思潮等多因素、多層次和多維度的動態(tài)系統(tǒng),因此文學翻譯批評也應該是多元、開放和動態(tài)的。在制定文學翻譯批評標準時,必須要將標準的相對穩(wěn)定性和文學翻譯的多維動態(tài)性結合起來考慮。所以,文學翻譯批評標準只能是方向性的、高彈性的概括,應留有足夠的開放空間。正如焦菊隱所倡導的一樣,要“給翻譯批評指出一個原則性的方向”,而不要“主觀地訂立一個衡之事實過高或過低的標準”?!?7〕呂俊也認為,“不應以絕對性標準來制約翻譯批評活動,而應設立底線標準來制約評價活動”〔18〕。

      筆者反復思考,擬將文學翻譯批評標準歸納為以下兩點,即文本理解的充分度和價值目標的實現(xiàn)度。文本理解的充分度指的是批評者對原作文本和譯作文本進行仔細對比研讀后,在多大程度上理解了兩種文本在語際范圍的異同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解釋了引起差異的原因 (比如,是譯者能力欠缺還是刻意行為等等)。它指導批評者從翻譯過程本身出發(fā),最終再回到翻譯結果作評價。文本理解是基于語言分析層面的,而文本中的語言現(xiàn)象一般來說是有其客觀規(guī)律性的。因此文本理解體現(xiàn)了標準的相對穩(wěn)定性。價值目標的實現(xiàn)度指的是譯作在多大程度上實現(xiàn)了譯者的價值判斷和預期目標。它指導批評者將文本批評置于價值核心和目的核心的雙元維度,并在這兩個核心的基礎上進行發(fā)散式拓展分析,重視譯者的主觀能動性,強調(diào)翻譯過程的兼容性和流變性。價值目標是基于語言現(xiàn)象背后的社會文化層面,關注譯作文本形成的原因以及作用于譯作文本的多種力量和其交互影響。價值目標體現(xiàn)了標準的多維動態(tài)性。

      以上述標準為文學翻譯批評的切入點,就使得一些以往被“等值”標準批判但其社會影響又不容質(zhì)疑的譯作得到理論上的理解和公允的解釋。以《論語》的林語堂英譯本為例,林語堂在譯作中刪減重組篇章、增加注釋和評論并頻繁使用歸化策略,對原作的 “叛逆”之處比比皆是。但究其深層次原因,譯作的文本特色是為林語堂“表述中國”的價值取向和翻譯目的服務的。出自對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他肩負起文化交流與傳播的重負。向對中國知之甚少的西方人介紹中國傳統(tǒng)文化、并讓他們了解并接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是林語堂翻譯實踐的重中之重。林語堂對《論語》編譯式的處理滿足了當時西方人的文化心理需求,他的譯本在西方被人們競相傳閱,他也充分實現(xiàn)了預想目的和價值期待。

      結 語

      文學翻譯批評是一門新興學科,本文僅僅就其學科構建的框架體系作了粗線條的勾勒,有待細化、有待深入的地方還很多。筆者相信,這一學科的內(nèi)容會在譯界同仁的不懈努力下逐步充實和完善。正如王宏印所說:“雖然文學翻譯批評至今仍然是一個荊棘和花草并存、陽光與風雨共生的園地,但是只要我們勤于開墾,善于經(jīng)營,這片今日仍然荒蕪的園地上就一定會長出健壯的果樹,開出美麗的花朵,結出豐碩的果實來”〔19〕。

      〔1〕〔1〕呂俊.跨越文化障礙——巴比塔的重建 〔M〕.東南大學出版社,2001.2.

      〔2〕〔5〕楊曉榮.翻譯批評導論 〔M〕.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5.12,3.

      〔3〕林煌天.中國翻譯詞典 〔M〕.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184.

      〔4〕翻譯批評:分類、作用、過程及標準 〔J〕.重慶大學學報 (社科版),2000,(1).

      〔6〕王恩冕.論我國的翻譯批評 〔J〕.中國翻譯,1999,(4).

      〔7〕鄭海凌.論翻譯批評的基本理論問題 〔J]〕.中國翻譯,2000,(2).

      〔8〕許鈞.試論翻譯批評 〔A〕.翻譯批評論 〔C〕.重慶大學出版社,1999.9.

      〔9〕Reiss,Katharine.Translation Criticism:Potentials&Limitations〔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66.

      〔10〕呂俊.論翻譯研究的本體回歸——對翻譯研究“文化轉向”的反思 〔J〕.外國語,2004,(4).

      〔11〕文軍.科學翻譯批評導論 〔M〕.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6.160.

      〔12〕Newmark,Peter.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186-189.

      〔13〕楊曉榮.翻譯批評標準的傳統(tǒng)思路和現(xiàn)代視野 〔J〕.中國翻譯,2001,(6).

      〔14〕呂俊.翻譯批評的危機與翻譯批評學的孕育 〔J〕.外語學刊,2007,(1).

      〔15〕Nord,Christiane.Loyalty Revisited—Bible Translation as a Case in Point〔J〕.The Translator,2001,(2).

      〔16〕Nord,Christiane.Scopos,Loyalty,and Translational Conventions〔J〕.Target,1991,(1).

      〔17〕焦菊隱.論翻譯批評 〔A〕.翻譯批評論 〔C〕.重慶大學出版社,1999.1.

      〔18〕呂俊.翻譯標準的多元性與評價的客觀性 〔J〕.外國語,2007,(2).

      〔19〕王宏印.文學翻譯批評論稿 〔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230.

      (本文責任編輯 王云川)

      D0

      A

      1004—0633(2011)02—152—04

      2010—60—30

      劉嫦,電子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 四川成都 610054

      猜你喜歡
      譯作譯者文學
      例說文言文中常見副詞的意義和用法
      生態(tài)翻譯學視角下譯者的適應與選擇
      我們需要文學
      西江月(2021年2期)2021-11-24 01:16:06
      what用法大搜索
      論新聞翻譯中的譯者主體性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5:38
      “太虛幻境”的文學溯源
      紅樓夢學刊(2019年4期)2019-04-13 00:15:56
      元話語翻譯中的譯者主體性研究
      外語學刊(2014年6期)2014-04-18 09:11:33
      我與文學三十年
      小說林(2014年5期)2014-02-28 19:51:51
      Chinese Television Fan
      SOME漢譯初探
      天峻县| 施甸县| 巴中市| 剑阁县| 宁德市| 乡宁县| 宜城市| 沈阳市| 万年县| 蓬溪县| 原阳县| 马山县| 鄂伦春自治旗| 县级市| 天祝| 章丘市| 康乐县| 临武县| 如东县| 瑞金市| 古丈县| 宜君县| 开原市| 娄烦县| 通海县| 阳泉市| 衡南县| 丹巴县| 绥滨县| 五原县| 吕梁市| 托里县| 阿荣旗| 肇源县| 农安县| 华容县| 汤阴县| 桓台县| 山东省| 乌拉特前旗| 瑞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