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關于“辨章學術,考鏡源流”目錄學思想的哲學思辨

      2011-03-18 08:41:26陳明利
      圖書館學刊 2011年8期
      關鍵詞:章學誠目錄學源流

      陳明利 梁 芳

      (1.福建師范大學圖書館,福建 福州 350108;2.中共常州市委黨校圖書館,江蘇 常州 213016)

      陳明利 男,1983年生。碩士,助理館員。

      梁 芳 女,1980年生,碩士。

      1 “辨章學術,考鏡源流”話語本體的起源

      “辨章學術,考鏡源流”是我國清代著名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和杰出的目錄學家章學誠(1738~1801)在其所著《校讎通義·自序》中提出的,“校讎通義,蓋自劉向父子,部次條別,將以辨章學術,考鏡源流,非明于道術精微,群言得失之故者,不足與此”。章學誠在總結前人目錄學理論和經(jīng)驗的基礎上首次明確地提出目錄學的任務——“辨章學術,考鏡源流”。章學誠是中國封建社會后期繼宋代史學家、目錄學家鄭樵之后古典目錄學的集大成者,是近代目錄學思想的奠基者和先驅。

      2 對“辨章學術,考鏡源流”目錄學思想的哲學解讀

      “辨章學術,考鏡源流”,即將各類著作按照科學、系統(tǒng)、辨證的原則進行分類,將各種學術派別和流派的作品、論著進行梳理,分門別類,將其來龍去脈考證得像鏡子一樣明凈透徹。其目的是使人一目了然,進而綜述其學術源流,為做學問、科學研究者指明讀書和查找資料的方向?!氨嬲聦W術,考鏡源流”體現(xiàn)目錄學之功用和任務,凡欲做大學問者必先經(jīng)此。正如古人所說:“目錄之學,學中第一緊要事,必從此問途,方能得其門而入?!痹凇氨嬲聦W術,考鏡源流”目錄學思想的指導下,必須把圖書的著錄、分類與解說同文明史、文化史、學術史與科技史的研究緊密結合,并為之服務。

      3 關乎孕育“辨章學術,考鏡源流”目錄學思想之時代背景的哲學思考

      章學誠生活的時代,中國知識分子命運多舛,原本懷著滿腔熱情報效朝廷的士子階層,面對清王朝“文字獄”的血腥滌洗和壓制變得孱弱和不知所措。原有的激情消逝殆盡,留下的惟有無助的嘆息和無盡的遺憾。士子們不再過問政治,不再品評時事,不再慷慨激昂,他們把目光轉向“故紙堆”,把精力投入到遠離“經(jīng)世致用”的考據(jù)之中。于是乎考據(jù)變得盛行,而章氏卻以驚人的勇氣和學術洞察力,旗幟鮮明地批判“溺于器而不知道”的漢學——考據(jù)學和“舍器而言道”的宋明理學——道學。章學誠提出并深刻闡述“六經(jīng)皆史”之唯物史觀與“道寓于器……故道者非圣人智力所能為,皆其事勢自然”之唯物主義歷史命題。章氏以知識分子的道義擔當而特立獨行,不隨波逐流,系統(tǒng)地提出“辨章學術,考鏡源流”之目錄學精粹思想,展現(xiàn)了學術研究從經(jīng)學桎梏下解脫出來的歷史發(fā)展趨勢與時代進步潮流。

      當時人“爭辨于行墨字句之間,不復知有淵源流別”,章學誠逆流而行于學界,指出“辨章學術,考鏡源流”這一飽含智慧的圖書文獻目錄編纂思想與原則。它成為中國古典目錄學的重要成就之一。章學誠所處時代的特殊環(huán)境和學術氛圍為其“辨章學術,考鏡源流”之偉大目錄學指導思想的提出和形成提供了值得學人深思的哲學意義上的土壤與推動。

      4 源流與秉承思辨——對中國古典目錄學的繼承和發(fā)揚

      章學誠一生窮困潦倒,但卻不追名逐利,潛心治學,尤精勤于校讎學。章學誠通過實踐活動對文獻整理中具體問題進行研究,數(shù)十年嘔心瀝血著成《校讎通義》、《文史通義》。在自身治學的基礎上,繼承和發(fā)揚劉向、劉歆、鄭樵的目錄學思想(歷史上劉向輯成《別錄》,其子劉歆編成《七略》;鄭樵著有《通志》),充分闡明自己“辨章學術、考鏡源流”的目錄學思想,高度概括中國古典目錄學的精華和優(yōu)良傳統(tǒng),在這一過程中,將古代校讎學推進到一個新的理性認知階段。他對前人校讎成果加以評論,肯定其成就,校正其訛誤,在總結前人方法的基礎上創(chuàng)立新的校讎方法,推動了學術研究,促進了目錄學、文獻學的發(fā)展。

      再追溯回去,辨章學術流別的思想則是劉氏父子上承司馬遷《史記》而來,司馬遷本著“通古今之變”的精神,在這方面作了初步嘗試。比如在學術淵源方面,司馬遷認為主要有儒道兩家,即孔子和老子之學,尤其是對儒學,司馬遷探源考流之功尤大,在《孔子世家》、《儒林列傳》中都曾對此進行專門討論,堪為辨章學術、考鏡源流的典型。司馬遷編本紀、世家、年表、列傳,這些正是考源流、辨同異的寫法。劉歆《輯略》繼承了司馬遷的思想,不光分別學術流別,還探討了各種學術源流,而司馬遷也是這樣的。劉氏父子上承司馬遷《史記》,下啟班固,更影響了章學誠治學宗旨及目錄學思想的形成。

      5 中國傳統(tǒng)目錄學形而上之道

      章學誠認為“辨章學術,考鏡源流”即分清學術源流,考究學術淵源;目錄要體現(xiàn)學術史和科學分類的有關內容,才能更好地為學術研究服務。文獻整理分類、刪選編輯成書從它一產生開始就不是簡單的技術性工作,“辨章學術,考鏡源流”作為目錄學的重要職能自清代章學誠提出后,引起了人們的廣泛贊同,它就從理論上徹底地否定了目錄學實踐的純粹技術性。它要求目錄學實踐活動要緊密聯(lián)系學術傳承和文化授受源流。這樣,傳統(tǒng)目錄學中的一些相關的理論和方法,如著錄范圍和著錄方法、類例和類書、解題、編次、互著、別裁、校讎等等,因其局部性、低層次性和非關鍵性,在傳統(tǒng)目錄學中并不占據(jù)核心理論的地位,而僅僅是輔助性的理論。目錄學實踐活動也就不是單純的“網(wǎng)羅群籍、部次甲乙”的“簿錄之學”,而是具有很強學術性的學術活動?!氨嬲聦W術,考鏡源流”理論也確立了目錄學的文史性和科學性。目錄學的重要功能是揭示出各種學術文化發(fā)展的來龍去脈、源流。

      中國傳統(tǒng)目錄學對“辨章學術,考鏡源流”一直重視的原因之一是它體現(xiàn)了封建統(tǒng)治階級“為治之道”和知識分子“經(jīng)世致用”思想的結合,傳統(tǒng)目錄學把書籍分類并歸為經(jīng)、史、子、集四部。其中經(jīng)指的是在封建社會占統(tǒng)治地位的學說儒家的經(jīng)典著作,這一類書的統(tǒng)治地位是封建地主階級指定的,是不容知識分子討論其合法性的,知識分子只能解釋其合法性和權威性,只能為其作注,經(jīng)是封建統(tǒng)治者欽定的作為封建社會指導思想的儒家經(jīng)典著作;史指的是歷史著作,按其體例分,可分為紀傳體、編年體,按史書所記載的朝代的狀況可分為通史和斷代史,按其作者的公私性質可分為官修和私修,官修的被封建社會統(tǒng)治階級欽定為正史,通常意義上我們所說的正史指的是歷朝歷代編修的國史書(中國封建社會有一個傳統(tǒng),就是后朝修前朝史),總稱為二十四史,私家修史則指的是民間的關于歷史的私人著述;子部,指除儒家外的諸子百家著作,屬于哲學方面的著作;而集則指的是文人的詩詞歌賦著作,統(tǒng)統(tǒng)收入集部。古典目錄學早期書籍四分法的排列順序并不是經(jīng)史子集,而是經(jīng)子史集,諸子百家的著作在春秋時期是包括儒家經(jīng)典的,直到后來,隨著歷史發(fā)展到封建社會,儒家在西漢被統(tǒng)治階級確立為全社會的指導思想,才從諸子百家的著作中分離出來,成為“經(jīng)典”,放在書籍分類順序的首位,體現(xiàn)其重要性,其他諸子百家著作被放到了第二位。隨著封建社會的發(fā)展,史書的地位不斷上升,史書對于封建統(tǒng)治者的重要性正如司馬光編修《資治通鑒》的目的,資于治道,幫助統(tǒng)治者借鑒前代統(tǒng)治之得失,因而史部地位上升,排在了第二位,子部地位下降,排在第三位?!氨嬲聦W術,考鏡源流”正好成為封建統(tǒng)治者追根溯源、樹立正統(tǒng)的工具,四分法順序的變化也體現(xiàn)了封建統(tǒng)治者意志在社會科學領域的轉變。

      “辨章學術,考鏡源流”受重視的另一原因是它還與中國文人對“道”的追求有關,中國傳統(tǒng)目錄學在書籍整理等技術性工作的表象下,更蘊涵著深刻的哲學和形而上學的層面。中國文人一直重視生命之“道”、為學之“道”,對“道”一直孜孜以求,視之為安身立命的根本,而“辨章學術,考鏡源流”的目錄學思想正好可以分清學術源流,考證學術之來龍去脈,成為文人追求“道”的一個途徑。另一方面,傳統(tǒng)目錄學的形而上追求,是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神相一致的。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比起具體的事物、實物更重視義理、精神,更重視對抽象事物的追求和探尋,中國文人不太重視具體的各類書籍、著作的分類和順序、位置,他們要追求的是通過文獻整序的途徑來把握那個作為宇宙萬物本性和生命的“道”。而要把握“道”這一抽象的“存在”就必須通過對具體實物的研究,進而突破具體實物及其形式的束縛,超越具體,達于抽象,而“辨章學術,考鏡源流”正是文人突破具體、到達抽象的一個治學途徑。在“辨章學術,考鏡源流”這一思想的指導下,目錄學體系展開為對整個人生、歷史、宇宙的一種哲理性感受和領悟,實現(xiàn)“目通萬里,思接千載”的理想。綜上幾個原因,“辨章學術,考鏡源流”就成為中國傳統(tǒng)目錄學的形而上之道。

      [1]章學誠.校讎通義[M].北京:古籍出版社,1963.

      [2]來新夏.冷眼熱心——來新夏隨筆[M].上海:東方出版社,1998.

      [3]張舜徽.中國文獻學[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2.

      [4]倉修良,倉曉梅.章學誠評傳[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

      [5]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85.

      [6]來新夏.古典目錄學淺說[M].北京:中華書局,1981.

      [7]喬好勤.中國目錄學史[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2.

      [8]姚名達.中國目錄學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9]李萬健,賴茂生.目錄學論文選[M].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5.

      [10]余嘉錫.余嘉錫說文獻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11]王重民.中國目錄史論叢[M].北京:中華書局,1984.

      [12]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6.

      [13]王京山.中國傳統(tǒng)目錄學“辨考”與“致用”的辨證思考[J].圖書與情報,2002(2).

      [14]王友才.“辨章學術,考鏡源流”——文獻整理宗旨的秉承[J].內蒙古科技與經(jīng)濟,2001(2).

      [15]楊義勇.簡評劉氏父子、鄭樵、章學誠目錄學思想[J].懷化學院學報,2002(12).

      [16]陳德弟.鄭樵和諾德的圖書館學理論之比較研究[J].圖書情報論壇,1994(2).

      [17]陳亞敏.清代目錄學領域的卓越代表人物——章學誠[J].圖書館論壇,2003(6).

      [18]徐達琦.我國唐宋時期目錄學的主要成就[J].四川圖書館學報,1997(1).

      [19]錢振新.論鄭樵的文化目錄學思想和實踐[J].圖書館工作,1991(3-4).

      [20]喬好勤.宋代目錄學思想簡論[J].圖書與情報,1992(2).

      [21]傅榮賢.傳統(tǒng)目錄學的文化價值[J].圖書與情報,1995(2).

      [22]馮文龍.試論鄭樵《通志·藝文略》[J].成都大學學報:社科版,1992(1).

      [23]王心裁.從古典目錄學到現(xiàn)代目錄學[J].圖書情報工作,1989(4).

      [24]李玉鄭.論鄭樵的目錄學思想與成就[J].中州大學學報,2002(1).

      [25]羅勤.簡論章學誠的目錄學思想.貴州教育學院學報[J].1998(1).

      [26]陳隆予.論鄭樵的會通思想與目錄學成就[J].河南大學學報:社科版,1997(5).

      [27]王培聚.《通志·校讎略》的創(chuàng)見與特色[J].福建圖書館學刊,1997(2).

      [28]馮文龍.宋代目錄學的發(fā)展及其成就[J].成都大學學報:社科版,1998(4).

      [29]王純.鄭樵對文獻學的貢獻[J].圖書情報工作,2000(4).

      [30]周嘉碩.“辨章學術,考辨源流”考略:兼論章學誠的目錄學方法[J].圖書館學研究,1992(5).

      [31]李冰.“辨章學術,考鏡源流”批譯[J].圖書館學研究,1999(6).

      [32]謝德雄.傳統(tǒng)目錄學的繼承與現(xiàn)代目錄學的發(fā)展[J].湖南高校圖書館,1992(2).

      [33]吳杰,黃愛平.論清代目錄學[J].清史研究,1992(3).

      [34]王新鳳.試論章學誠對中國古代目錄學理論的貢獻[J].延安大學學報:社科版,1995(2).

      [35]王國強.中國目錄學基本精神探論[J].鄭州大學學報:哲社版,1993(5).

      [36]黃景行.鄭樵《校讎略》讀后[J].江蘇圖書館學報,1992(4).

      猜你喜歡
      章學誠目錄學源流
      天授者何?章學誠的神秘體驗與性情論闡發(fā)
      呼喚21世紀的新目錄學——柯平教授訪談錄
      圖書館(2022年10期)2022-11-27 05:44:33
      《源流》前進
      源流(2022年1期)2022-03-24 00:38:11
      水痘源流考
      “嘯”的源流
      本幫菜之源流考
      章學誠的笨辦法
      寬為限 緊用功 功夫到 滯塞通
      娃娃畫報(2015年11期)2015-12-08 04:37:34
      葉昌熾《藏書紀事詩》的目錄學思想探究
      山花(2015年16期)2015-02-05 09:12:58
      章學誠在安徽的行蹤及著作
      湖口县| 宜春市| 莱芜市| 丹凤县| 桃园县| 吴桥县| 扬中市| 望谟县| 阿合奇县| 左云县| 西乌珠穆沁旗| 湖北省| 武乡县| 汶上县| 安顺市| 隆子县| 镇坪县| 民乐县| 邢台市| 鄂尔多斯市| 通化市| 古交市| 祁门县| 宣城市| 乐清市| 台安县| 松潘县| 平陆县| 嘉黎县| 广宁县| 合山市| 灵台县| 钟山县| 阳朔县| 咸丰县| 新邵县| 安阳市| 宁海县| 蓝山县| 石城县| 卫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