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鄧 蕙
2011年9月18日至19日,由全國和諧教學法研究會、天津市教科院基礎教育研究所主辦,天津市濱海新區(qū)塘沽教育局和塘沽第十五中學承辦的“全國區(qū)域開展‘說課標,說教材’活動經(jīng)驗交流會”在塘沽第十五中學(熟稱“塘沽十五中”)舉行。來自寧夏、內(nèi)蒙古、湖北、遼寧、河南、河北、山東、上海、重慶、天津等10省市自治區(qū)部分教育局局長、教研室主任、校長、教研員近300名代表參會。會議交流期間,塘沽十五中校長潘懷林以“實施三心教育,提升學校的辦學水平”為主題進行了辦學經(jīng)驗介紹。以信心教育為例,他介紹說,實施信心教育是為了讓每個學生成功增強內(nèi)在動力。在“普通校”,為學生樹立發(fā)展信心是關鍵。有信心,才有動力和毅力;有信心,才有不懈的追求,信心會帶來勇氣和超越。讓學生建立信心,學校開展了諸多群體活動,如國旗班升旗、廣播操、跑步等活動,學生規(guī)范地展現(xiàn)“一招一式”就是建立信心的途徑。
鏡頭回放
9月19日上午,與會代表觀看了塘沽十五中的大課間活動,感受校園文化建設成果。大課間活動鈴聲響過,千名學生有序地從不同的出口向操場跑去,操場上呈現(xiàn)出一幅立體圖案,隨著“歌唱祖國”的音樂響起,國旗班學生正步向旗桿走去,整齊有力的步伐讓人們精神為之一振,代表們紛紛拿出手機、攝影機記錄下這令人激動的瞬間。接著,新的樂曲響起,這是提示學生開始跑步,全校24個教學班有序地向指定地點集合整隊,七年級各班相間環(huán)繞在跑道上,八、九年級學生駐足在操場中間,隨著音樂的鼓點節(jié)奏,學生開跑!這時,很多與會代表跑向各層外走廊,俯瞰學生跑步的場面,他們不敢相信這再平常不過的跑步竟然變成了一幅大型的藝術、動感的畫面,有人驚訝地問:這樣的學生是怎么訓練出來的?這個疑問還沒來得急解答,廣播操音樂響了,千名學生迅速來到指定位置。看著學生做廣播操時到位的動作姿態(tài),有人說,每個學生都可以做領操員。又一曲音樂響起,八、九年級學生開始了直臂走,一圈又一圈,一個造型接著一個造型,同時,操場的南北兩端是七年級學生在做旗語操,學生分別打出的是塘沽十五中辦學理念和塘沽十五中校訓。這一幕幕,讓人驚嘆的是學生走得太整齊了!學生的精神狀態(tài)太好了!然而,人們不禁要問,這整齊劃一的效果,全體學生是如何做到的?曾有人就此采訪潘懷林校長,他自信地回答:“這是信心與堅持、靜心與卓越、責任與毅力的融合?!?/p>
校長解讀
2007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fā)布《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zhì)的意見》,這是國家針對青少年體質(zhì)問題所發(fā)布的最高級別的文件,后稱為“中央7號文件”,“意見”明確指出了確保學生每天鍛煉1小時,中小學要認真執(zhí)行國家課程標準,保質(zhì)保量上好體育課,其中,小學一、二年級每周4課時,小學三到六年級和初中每周3課時,高中每周2課時;沒有體育課的當天,學校必須在下午課后組織學生進行1小時集體體育鍛煉并將其列入教學計劃;全面實行大課間活動制度,每天上午統(tǒng)一安排25到30分鐘的大課間活動,認真組織學生做好廣播操、開展集體體育活動;寄宿制學校要堅持每天出早操。2011年7月8日,教育部又制定下發(fā)了《關于切實保證中小學生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的規(guī)定》。
那么,如何保障學生每天一小時的校園體育活動?潘懷林校長指出:“首先要有足夠高的認識,要看得更遠,更有前瞻性。把中小學生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當成我們的日常工作來抓,形成常規(guī);把青少年體質(zhì)健康工作當成長期的‘健康希望工程’來投資,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保障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的落實,才能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長、使其成為對國家有用的人才。這就是我們學校常講的:以體促智,以體樹人。體育不僅僅是簡單的提高學生的體質(zhì)狀況,對學生的多方面發(fā)展也大有好處?!保弧按笳n間活動對學生的影響,可總結為‘四性’,即教育性、健身性、遷移性、持久性。教育性是指,在大課間活動中,學生增強了自我表現(xiàn)力、組織紀律性,增強了集體榮譽感,學會了小至對自己、對班級、對學校,大至對社會負責任的態(tài)度,同時,旗語操也加強了對學生的國防教育,促進了美育的實施。健身性是指,大課間活動讓學生的心肺功能得到了提升,增強了上、下肢力量和身體協(xié)調(diào)性等,促進了學生良好身形的形成。遷移性是指,通過大課間活動促進對學生各方面的教育,把大課間活動看成一節(jié)特殊的‘課’,讓學生把良好的行為習慣、認知態(tài)度遷移到學習、生活中去,使學生終身受益。持久性是指大課間活動的高質(zhì)量常態(tài)化,另外,讓學生把自己定位在一個高素質(zhì)平臺上,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日常生活中,始終讓自己在一定的‘高位’行動”。
經(jīng)驗介紹
“普通?!币龠M學生的健康發(fā)展,體現(xiàn)“讓每一個學生成功”的核心價值,就要從具體的且能體現(xiàn)成效的事情抓起,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增強學生的自信心。為此,塘沽十五中經(jīng)過學習和研究,從抓好大課間活動入手,進行探索創(chuàng)新,取得了顯著成效。
學校的大課間活動分為上午半小時和下午半小時,全程由音樂控制,主要內(nèi)容包括幾個模塊:做廣播操、跑步、直臂走、軍姿訓練等,七年級有旗語操,每周還有一次升旗儀式和國防教育。特別是在做廣播操、跑步和直臂走方面頗具特色。
學校廣播操是參與人數(shù)最多、活動最經(jīng)常、最有規(guī)律的大型集體活動,其教育效應是顯而易見的。塘沽十五中以廣播操活動作為德育工作的切入點,提出“快、靜、齊、全,橫、豎、斜均成線”的做操要求。重視廣播操的質(zhì)量,在廣播操練習中主要訓練學生的距離感,使其增強“量距定位”的意識。班主任和所有中層領導及部分任課教師下到各班協(xié)助調(diào)整隊列,糾正學生動作,這大大激發(fā)了各班練習的積極性。每天都能看到一些班在操場上練習隊列和廣播操,學校還適時進行了廣播操比賽,提高廣播操的質(zhì)量。廣播操活動不僅強健了學生的體魄,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還強化了學生的團隊意識。這種團隊意識,不僅在廣播操中發(fā)揮了作用,而且在自習課、午會、紀律等方面見到了成效,形成了濃郁的校園文化氛圍,促進了學生良好品質(zhì)的形成。
學校全體學生上、下午各有約10分鐘的跑步時間,這個時間,八、九年級的學生基本是在操場、足球場內(nèi)跑步,隊形的排列是把大長方形的足球場地劃分為等大的4個小長方形,形狀似“田”字,每個角都有一個班,共16個班,中間4個班是相對站立。音樂響起后,學生伴隨音樂節(jié)奏成向中間跑步前進、再向外分開的一個萬花筒狀,以體操隊形的“并隊、裂隊”形式行進。七年級學生入學時間較短,其跑步路線分別是第四、第五跑道,每個跑道4個班,分別位于直道中間及跑道的兩個弧頂,其中第四跑道的班跑步行進方向為順時針,第五跑道的班為逆時針方向行進,跑步行進的時候形成體操隊形“錯肩行進”。跑步結束后所有班到操場的后面集合,待提示音樂響起時,全校學生集體跑步到廣播操指定的位置站好,每個學生廣播操的站位是前后左右間隔2米,學生前后成行、左右成排、斜向成線,場面壯觀。接著是一分鐘的軍姿訓練,雖然只有1分鐘的時間,但對學生意志品質(zhì)的鍛煉、身體姿態(tài)的控制、精神面貌的塑造特別是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直臂走、旗語操也是學校很有特色的項目。八、九年級是直臂走,七年級是旗語操。廣播操結束后,下個提示音樂響起時,八、九年級的學生以密集隊形向操場中央位置集合,并伴隨音樂的節(jié)奏踏步,形成一個有600多名學生組成的方隊,再根據(jù)提示音樂分成兩個等大的方陣。接下來兩個方陣中間的4個班同時前進,開始進行大擺臂走,隊伍行進中組成4個相連的長方形,班級隊伍行進隊形是“并隊、裂隊”。八、九年級直臂走的同時,七年級學生做旗語操。旗語是古代的一種主要的通訊方式,現(xiàn)在是世界各國海軍通用的語言。不同的執(zhí)旗方式、不同的揮旗動作表達不同的意思。塘沽十五中的旗語操根據(jù)現(xiàn)代國際通用的旗語原則進行了編排,主要原則是:單個旗語有不同的英文字母代替,一般旗語打英文縮寫,如塘沽十五中:NO.15MiddleSchoolOfTangGu,旗語的打法是字母N/F/M/S/O/T/G所代表的單個旗語連續(xù)打。旗語操的主要內(nèi)容有:“塘沽第十五中學”“歡迎來到我?!薄凹磳⑵鸷健薄靶S枺鹤非笞吭剑k學理念:人人成才,人人有材”等。七年級旗語操第一遍是整體做,接著是男、女生蹲—起交替做。旗語操既使學生了解了國防知識,增強了學生的愛國意識,同時也使學校的校訓、校風、學風、教風和辦學理念等精神文化元素融入每個學生的行動中,為每個學生所了解,培養(yǎng)了學生對學校和自己的責任感。
大課間活動結束之后是學生回班,學生回班很有秩序,也很有規(guī)律和特色。八、九年級在場地內(nèi)走完6圈長方形的“并隊、裂隊”后沿著設計的路線“直線、直角”行進回班。七年級做完旗語操后,沿設計的路線“蛇形”行進回班,整個過程秩序井然,有條不紊。
學校為進一步落實責任教育,增強學生愛國情感,選拔出36名優(yōu)秀學生組成國旗班。每周升旗儀式上,由國旗班升旗,升旗時統(tǒng)一著裝,從出旗到升旗整個過程,包括音樂和隊形的變化,都模仿北京天安門的升旗儀式。每次升旗都體現(xiàn)出對國旗的熱愛和崇敬,激起學生的愛國情感和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經(jīng)過嚴格訓練,學校國旗班升旗形成特色,也成為了一大亮點,這一活動激發(fā)了師生的內(nèi)心理想和責任,成為一股內(nèi)驅(qū)力,使教與學形成良性循環(huán)。每次升旗儀式也吸引了社區(qū)群眾和路人前來觀看,使人們不自覺地受到愛國主義教育,既展示了學校教育的成果,也培養(yǎng)了學生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情感,繼而激發(fā)起學生努力學習的熱情。
塘沽十五中的大課間活動又是如何體現(xiàn)對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呢?具體來說,學校在這方面總結出了“四定”的步驟和“嚴、實、細”的具體要求。
“四定”,一是定場地。編排時幾塊場地要量好,大小一樣,使學生在跑和走時做到分合有致,形成對稱圖像。二是定速度。為使隊伍之間距離不變、防止擁擠,就要統(tǒng)一步幅。根據(jù)學生的特點,設定跑步步幅65厘米,走步步幅60厘米。在場地里標出長度,讓學生去體會,這決定了隊伍的整齊度。三是定姿態(tài)。良好的姿態(tài)關系到學生的精神面貌,關系到整體的效果和學生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學校在站、跑、走等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站的姿態(tài):腳跟靠攏,兩腳形成60度,兩臂自然下垂,手五指并攏,中指和褲縫重合,抬頭挺胸,兩眼平視前方。跑的姿態(tài):聽到預令時,兩手迅速握拳(握拳要求是:四指蜷曲,拇指貼于食指第一關節(jié)和中指第二關節(jié)),提到腰際,拳心向內(nèi),稍向里合;聽到動令時,上體微向前傾,兩腿微彎,同時左腳利用右腳掌的蹬力躍出,前腳掌先著地,身體重心前移,右腳照此法動作,兩臂前后自然擺動;向前擺臂時,大臂略直,肘部貼于腰際,小臂略平,稍向里合,兩拳內(nèi)側各距衣扣線約5厘米;向后擺動時,拳貼于腰際。走的姿態(tài):上身挺直,步幅60厘米,前擺臂與肩平齊,拳心向下,后擺臂到擺不動為止。四是定位置。尤其是靜態(tài)時的位置和學生一一對應,不能隨意變動,做操時人間保持2米距離,達到橫、豎、斜見線。
學校的廣播操依據(jù)目標要求,在管理過程中做到“實、細、恒”,以這三個字為抓手,達到定面的目的?!皩崱本褪桥囵B(yǎng)學生的距離感。確定每生之間2米的間距,第一步是每人準備2米線繩,四面拉直,“量矩定位”,提高認識能力。第二步是取消線繩,站在標志點上,然后逐步取消標志點。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專門訓練,學生就會形成習慣,位置準確。帶操教師要求嚴格,動作要領要求一致,行政領導進班查操起到了保障作用?!凹殹本褪怯行Ф酱賹W生做廣播操。從位置表上了解每個學生的動作是否到位,以便及時進行糾正,彌補不足,解決了學生在理解、掌握上的差異?!昂恪本褪前褜W校的廣播操作為一項常規(guī)性的工作,對學生進行嚴格的訓練,在訓練中滲透養(yǎng)成教育。
塘沽十五中的大課間活動對學生養(yǎng)成教育的作用是非常明顯的。在跑步、做操和大擺臂走中,每個學生都按照要求做好自己的動作,每個人的動作都會影響整個班的動作協(xié)調(diào)性和整體性。最為重要的是,這些動作是每個學生每天都要做的,訓練是每天都要經(jīng)歷的,一開始也有很多學生做得不規(guī)范,對自己沒有信心,但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鍛煉,在動作的力度和準確度方面都有很大的改進,每個學生都能找到自己喜歡的一兩個項目進行鍛煉。大課間活動,既鍛煉了學生的體力,提高了學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集體主義意識和愛國情感,培養(yǎng)了學生的組織性和紀律性,也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和激發(fā)了對體育鍛煉的興趣。潘校長強調(diào),“傳統(tǒng)的活動更需要過程的新穎、方式的新穎來煥發(fā)出新的活力”。從這一意義上說,塘沽十五中的大課間活動正是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的融合,值得我們?nèi)ヌ剿?,去研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