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永偉
(臨夏師范學校,甘肅 臨夏 731100)
鋼琴即興伴奏是中師音樂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師音樂選修學生必備的專業(yè)基本功,是未來小學音樂教師所必需的一項教學專業(yè)技能,其實用性和重要性已被廣大師生認可,并在日常教與學中認真實踐了,取得了一些成果。
但是,隨著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理念的更新、新音樂課標的實施,我們應從更高的點上去認識鋼琴即興伴奏在培養(yǎng)未來小學音樂教師中的作用,并力求在實踐中探索一種新的、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音樂思維的教學模式,最大限度地開啟學生的潛在素質與能力,夯實基本功,為他們今后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如今有關音樂理論書籍中,也陳列了一系列關于即興伴奏方面的專著,但對于中師這一塊,或者是說專門解決中師即興伴奏這一塊,其實際意義不太大,其羅列的各種方法對于中師生來說起點有點太高,大多數中師生大多數中師生基本上搞不清楚其編配方式與進程,不太切合中師生實際,因而,有必要對中師鋼琴即興伴奏進行必要的專門陳述。
我從進入高校學習至今,經常性地實踐和探索這一問題,在實際教學中注重經常性地更替與更新不同的教學模式,并進行一系列歸納,現將其總結如下。
所謂即興伴奏,是指彈奏者在一首樂曲沒配好伴奏譜的情況下,自行在短時間內即興為它做鋼琴伴奏。它需要彈奏者融基本樂理、和聲編配、曲式分析、伴奏音型、彈奏技巧為一體在短時間內即興綜合運用,并即時地發(fā)揮出來。即興伴奏是一種綜合性的實踐技能和技巧能力,在音樂教學、專業(yè)訓練等領域有很強的實用性。
基本樂理是我們?yōu)楦枨幣浒樽嗟幕A性知識,只有全面掌握基本樂理,才有具備鋼琴即興編配彈奏能力的可能性。讓學生掌握音、音區(qū)、音律、節(jié)奏、速度與力度、調式、轉調與移調之外,最關鍵的是掌握音程與和弦兩大塊。我們要講解清楚音程的種類、音程的原位與轉位、音程的構成,不協和音程與不穩(wěn)定音程的解決;三和弦與七和弦的種類與構成、和弦的轉位、調式和弦的特性等重要問題,便于為樂曲編配伴奏。實踐證明,基本樂理是學習音樂的基礎,音樂作品的結構涉及多方面的內容,如旋律、節(jié)奏、音色等要素,只有全面了解和掌握基本樂理,才能逐步為樂曲編配即興伴奏模式。
和聲是研究和音的結構,以及它們如何連接的理論,也就是幾個和弦如何展開功能性進行的問題。即興伴奏與之相關的和聲應稱之為應用和聲,而非理論和聲,因而在實際編配彈奏過程中,應靈活運用,不能死搬硬套傳統和聲模式。
我們要講解清楚大三和弦、小三和弦與四部和聲;正三和弦的功能體系與原位三和弦的連接;教會用正三和弦為旋律編配和聲;正確進行原位和弦與轉位和弦之間的轉換;和弦的終止與終止四六和弦;大調與和聲小調功能體系與自然音體系;原位屬七和弦的進行與解決等。
音樂作品中的曲式是指各種音樂要素所構成的音樂事件在一個時間段中按一定邏輯加以分布、組合而成的結構關系。簡言之,曲式也就是音樂過程的結構,它講求整體性。
在編配伴奏時,我們要考慮到音樂作品的基本結構,它是一段體、兩段體或是三段體?構成原則是前后呼應、起承轉合或是變奏形式?只有分析清楚這些結構,我們才能為不同的音樂素材編配不同的伴奏音型,最大限度地體現樂曲音樂風格特色。
同時,在編配伴奏中要重點考慮到樂曲主導樂思——主題的編配。因為在一首樂曲中,最能反映情緒風格的往往是主題,只有充分為主題編配好音型,才能體現樂曲的基本風格。
樂曲鋼琴伴奏的編配是一個復雜的過程,不僅要考慮到樂曲的題材、體裁、內容、結構、旋律、風格、調式調性、節(jié)奏特點、所供演唱對象,還要根據分析結果進行具體布局與編配。
如運用的伴奏形式是帶旋律伴奏還是和聲性伴奏。如果選擇帶旋律伴奏,則要明確是變化重復旋律還是嚴格重復旋律;將旋律置于高、中、低哪個聲部?如果選擇和聲性伴奏,則要注意和聲音型的選擇與和聲功能色彩、和聲的厚度與風格、伴奏音型是用一種還是幾種貫穿形式?在伴奏中盡量體現出音樂的呈示、展開、結束;樂曲引子、間奏、尾聲的伴奏處理、高潮的烘托方式等是必須解決的問題。
即興伴奏離不開聽覺的訓練,我們要求學生建立良好的和聲聽覺能力與分辨和聲的能力。中師生在編配伴奏時不知道如何按照和聲進行的規(guī)律為樂曲配和聲,不知道和弦之間的關系與運行規(guī)律,這需要教師在重點講述和聲進行規(guī)律的基礎上,為學生范奏一首具有代表性的樂曲中不同和聲配置的音響效果,讓學生依靠聽覺感受優(yōu)劣,決定取舍,逐步使中師生建立起敏銳的和聲分辨能力,掌握和聲進行的主題框架,培養(yǎng)內心聽覺和對和聲色彩的想象力。此類聽覺訓練亦可通過視唱、合唱等音樂活動進行輔助培養(yǎng),主要在于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和聲進行概念。
中師生的鋼琴基礎較弱,反映在即興伴奏上的能力也不一樣,因而教師在照顧大多數同學的基礎上,逐步示范其他和聲進行模式,讓學生繼續(xù)聽辨正三和弦、副三和弦、七和弦相結合的伴奏效果與原本正三和弦伴奏的聽覺效果,讓學生通過聽覺感受多種和弦進行在和聲色彩上的變化效果,引導學生逐步掌握它,并逐步運用它。
鋼琴即興伴奏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理論,它很注重實踐彈奏。教師在課堂中講授了大量的相關理論,但學生的實踐彈奏應該是主體,因而教師應當在實際示范中融入理論,進行邊彈邊講,及時解決現實問題,針對學生編配彈奏中的重要問題,通過示范彈奏與多種實例分析來解決,讓學生現學現用,效果更佳。
在學生實際彈奏中檢驗學生是否掌握理論是一種有效的辦法,在學生實際彈奏中,教師也可以檢查作業(yè)、考試打分,如此面對面的現場批改作業(yè)要比作業(yè)本上的批改方式有效得多。通過現場彈奏,既鍛煉了學生的臨場實踐彈奏能力,又使其他學生從中收獲一些知識,一舉兩得。同時,要創(chuàng)造更多機會讓學生實踐,經常性地安排前次作業(yè)優(yōu)秀者為全班同學演奏,教師現場點評,學生參與討論,啟動學生的思維分析與改進并舉。
中國有幾千年的傳統文化教育觀念——師生傳承式教法,此教法至今仍在沿用,教師怎樣教,學生怎樣學,課堂講授是教學的主要方式。但是,即興伴奏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如果將它變成以講授理論為主而不進行演奏能力的訓練,學生學完之后還是不會彈即興伴奏,如此教法對學生來講沒有實質性的幫助。
如果我們嘗試打破這種單一的教學模式,改以啟發(fā)與引導式教學方法,就可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我們可以將即興伴奏理論分為幾個模塊,采用大課理論講授與小組實踐輔導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其中,大課主要進行即興伴奏相關理論講授并布置課后練習的作業(yè),小組實踐輔導時面對面為學生即興彈奏指正與指導,將大部分時間用于輔導環(huán)節(jié),使小組內的每位同學都有機會在同學面前演奏作業(yè),教師客觀的評價與指導使每位同學都能檢查作業(yè)中的相關問題,這比單純的傳承式教學收獲更大,理解得更為全面、透徹。
大多數同學基本掌握了即興伴奏的相關理論,但不知道如何在伴奏中運用,缺乏綜合應用與快速、即興反應能力,為此,可適當通過固定模式與規(guī)律性功能進行模式強化訓練,讓學生覺得即興伴奏是一門有章可循的學問,而且在每一模塊理論講授中,安排幾位彈奏較好與編配較好的學生在課堂中演奏,并由演奏學生介紹編配思路與想法,全體同學來評價,營造一種濃厚的氛圍,使得學生獲得最大的收益。
即興伴奏教學中要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在以實踐基礎的訓練中,要充分發(fā)揮學生個性,逐步啟迪學生的音樂想象能力與思維表現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
即興伴奏屬于形象思維,而現在的中師生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很強,已經不滿足于課堂或書本上的知識,更熱衷與現代流行音樂。教師要把握好一個度,既保證正常傳統理論的講授,又不排斥學生的這些想法,尊重他們對不同音樂文化的體驗,促使二者相輔相成、互相促進,形成一種綜合而又獨特的彈奏風格。
通過各種形式的活動,將學習音樂的主動性交給學生,讓學生不僅學到即興伴奏的知識,更學會一種體驗音樂與創(chuàng)造音樂的思維方法。教師要以一種互動的教學形式與學生交流編配規(guī)律與演奏心得,與學生建立一種心靈上的溝通,形成一種默契、和諧的教學氛圍,以便教學獲得更大的收獲。
[1]高天康著.鋼琴即興伴奏[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3.
[2]斯波索賓著.和聲學教程[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0.
[3]高為杰,陳丹布著.曲式分析基礎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