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 君
(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政治與法學學院,四川雅安625014)
《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教學中革命詩詞的運用
尹 君
(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政治與法學學院,四川雅安625014)
革命詩詞是研究中國近現(xiàn)代歷史的重要資源。在《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程的教學中適當運用革命詩詞,可以幫助學生做到“兩個了解”,深刻領會“三個選擇”,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
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革命詩詞;教學
一部波瀾壯闊的中國近現(xiàn)代史就是一首一個多世紀以來中國革命歷程的壯麗史詩。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和無數(shù)革命先輩留下了大量抒寫情感、理想、信仰,展現(xiàn)革命歷程的詞章詩篇。這些革命詩詞藝術地概括和形象地詮釋了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上許多重大歷史進程、事件和人物,深刻地反映著歷史背景、揭示著歷史規(guī)律。在《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以下簡稱《綱要》)課教學過程中引入革命詩詞,不僅可以豐富教學資源,而且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目標。
讓學生“了解國史、國情”是《綱要》課程學習的目的之一。近現(xiàn)代中國歷史的基本國情和一系列重大歷史史實我們都能從革命詩詞中看到它們的印痕與影像,革命詩詞記錄著中華民族艱難曲折、奮進、崛起的輝煌歷史。《綱要》課教學中運用革命詩詞可以幫助學生對中國近現(xiàn)代史相關內(nèi)容的了解。例如在講述“資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一節(jié)內(nèi)容時,列強通過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割占中國大片領土,聞一多一篇組詩《七子之歌》以擬人的手法,將我國當時被列強掠去的七處“失地”比作遠離母親的七個孩子,哭訴他們受盡異族欺凌、渴望回到母親懷抱的強烈情感。教師通過引用這組詩讓學生了解資本——帝國主義對中國侵略給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帶來的深重苦難,認識造成近代中國社會落后貧困的根本原因。
再如,在講述“中國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進”一節(jié)教學中,怎樣對紅軍這一史無前例的長征和英勇的紅軍將士進行認識和評價的呢?毛澤東《七律·長征》作了生動形象的描繪,在這里引用來設計教學是再合適不過了。“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保?]教師在分析和認識當時中國革命現(xiàn)狀的基礎上,通過對紅軍長征的光輝戰(zhàn)斗歷程、遇到的重重困難、千難萬險和驚心動魄的戰(zhàn)爭場面、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的講述,進一步引導學生總結、提煉、弘揚偉大的長征精神。
使學生領會“三個選擇”(歷史和人民怎樣選擇了馬克思主義,怎樣選擇了中國共產(chǎn)黨,怎樣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是《綱要》課程教學的又一目的。革命詩詞有助于深化學生對歷史規(guī)律的認識。例如,在講述“國民黨處在全民的包圍中”一節(jié)時,為了讓學生了解國民黨政權的反動本質及其面臨的全面危機,認識這一政權遭到廣大人民的反對并迅速走向崩潰的根本原因時,我們可以通過詩詞來進行形象的說明:在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國民黨的反動派統(tǒng)治遭到人民唾棄、咒罵,“國賊難逃千載罵”(朱德《感事八首用杜《秋興》韻· 冀中戰(zhàn)況》)、“法西當?shù)廊绮蚧ⅰ保ㄖ斓隆稇?zhàn)局時局》);而共產(chǎn)黨卻得到人民擁戴,“陜北齊聲歌解放,豐衣足食萬家歡”(朱德《步董必武同志原韻兩首》),兩相對照,人心向背昭然,正是得民心者得天下?!皫资f,民工走不通。駿馬高車送糧食,隨軍旋轉逐西東。前線爭立功?!薄皳荜牐瑤滓共辉?。穩(wěn)步輕行問傷病;同志帶花最高貴,疼痛可減退?”(陳毅《記淮海前線見聞》)中國共產(chǎn)黨在廣大人民的支持下,解放戰(zhàn)爭走向勝利。在本章進行到第四節(jié)“人民解放軍向全國進軍”一目時,以一首毛澤東《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作為點睛總結,“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⒕猃埍P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保?]在學生重溫革命詩詞,回憶相關歷史事件的同時,總結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基本經(jīng)驗,深刻領會歷史和人民是怎樣選擇了中國共產(chǎn)黨、選擇了人民共和國的,深化了對沒有共產(chǎn)黨就沒有新中國這一歷史規(guī)律的認識。
再如,在講述“建設的成就探索的成果”一課時,介紹社會主義改造以后中國現(xiàn)代化建設事業(yè)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用毛澤東詩詞來描繪也是很精當?shù)摹?956年《水調歌頭·游泳》寫道:“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云雨,高峽出平湖?!睆囊粋€側面反映了社會主義建設取得的成就以及三峽改造工程的設想。此外,毛澤東《七律二首·送瘟神》詩一首:“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三河鐵臂搖。借問瘟君欲何往,紙船明燭照天燒?!睂W生可以從中深刻地感受到中國開始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后中國人民改天換地、移山填海的英雄氣概和取得的偉大勝利。而這些成績和這樣的大好形勢,正是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在黨的領導下,在中國人民高度智慧和辛勤勞動下才創(chuàng)造出來的。通過對詩詞的講讀、鑒賞、領悟,學生懂得中國選擇社會主義道路的正確性,從而進一步樹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fā)展中國”的信念,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
教學中借助革命詩詞來講評、分析歷史進程、事件和人物,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求知欲,使學生站在歷史的高度思考、審視歷史,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領悟理解能力、實踐能力,從而提高運用科學的歷史觀和方法論分析和評價歷史問題、辨別歷史是非和社會發(fā)展方向的能力。如在“辛亥革命與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內(nèi)容的學習中,教師可以用詩詞設置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武漢義旗天下應,推翻專制共和興”(吳玉章《紀念辛亥革命50周年序詩》)。辛亥革命有勝利的地方,為什么又不是成功的?孫中山臨終曾遺囑“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毙梁ジ锩浅晒€是失???通過讓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通過教師講解,辛亥革命結束我國兩千多年封建君主專制,開啟了民主政體,具有劃時代意義,這是它成功的地方,然而“風云變幻感滄桑,拒虎誰知又進狼;無量頭顱無量血,可憐購得假共和。”(蔡濟民《書憤》)辛亥革命并沒有改變中國的社會性質,沒有改變中國人民的悲慘境遇,所以最終失敗了。通過辛亥革命失敗的原因、教訓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對革命的必要性、正義性、進步性的認識,從而對中國共產(chǎn)黨的誕生的歷史依據(j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綱要》課教學中運用革命詩詞只是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手段。革命詩詞選取時必須緊扣教學目的引用經(jīng)典,內(nèi)容講解要精煉。只要能夠達到教學目的與要求,革命詩詞的運用無論是在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還是在教學方式上都可采用靈活多樣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1]毛澤東詩詞鑒賞[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6.
責任編輯 袁麗華 E-mail:yuanlh@yangtzeu.edu.cn
K201—42
A
1673-1395(2011)01-0142-02
2010 10 -22
四川省中共黨史學會2010-2012年度資助課題(SCDS10W20)
尹君(1974—),男,重慶人,講師,碩士,主要從事《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程的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