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從生產性剩余看自由的現實可能性
      ——對馬爾庫塞《愛欲與文明》中快樂原則的解讀

      2011-04-01 15:03:22刁永康
      常熟理工學院學報 2011年7期
      關鍵詞:馬爾庫塞弗洛伊德本能

      刁永康

      (南京大學哲學系,南京 210093)

      從生產性剩余看自由的現實可能性
      ——對馬爾庫塞《愛欲與文明》中快樂原則的解讀

      刁永康

      (南京大學哲學系,南京 210093)

      馬爾庫塞在其《愛欲與文明》中表達了這樣一種思想:現代發(fā)達工業(yè)的生產性剩余將為整個人類按照本我的要求自我發(fā)展提供某種現實的可能性。然而,在其著力于對弗洛伊德思想的哲學探討時,卻忽略了更為深層,也更為關鍵的因素——生產方式的歷史性,即不同歷史階段的生產性剩余標示了不同的自由道路。

      馬爾庫塞;生產性剩余;快樂原則

      我們生活在日益繁榮的經濟和文化的生產中,當代發(fā)達的工業(yè)生產為我們提供了從出生到死亡的“保姆”式的商品層保護。我們享受的是幾千年來人類最為豐盛的物質文化生活,但是我們卻日益陷入豐盛的“流動性”①這里借用了經濟學上的一個術語——流動性,重點來說明當代社會對豐盛的物質文化和閑適生活時間的依賴,正像經濟上若缺乏流動性就會使一個經濟體(或企業(yè)、公司等)陷入信譽危機甚至是資金鏈斷裂而破產,當代社會所陷入的這個依賴性危機正在于其豐盛的虛假性和最終顛覆性,這個豐盛的虛假性表現在用豐盛的物質來替代社會成員對生物性和社會性因素的關注和蘊含其中的進一步行動的可能性,而其最終顛覆性正在于這種充裕的“流動性”客觀造就的現實革命性恰恰是導引顛覆行動的必然因素。陷阱之中。這從深層次的表現為從原始的生活匱乏造就的本能性快樂原則到近代的生產性匱乏造就的自我現實原則②這里的本能性快樂原則是直接性的滿足快樂、沒有壓抑的快樂;自我的現實原則則是指對應于本能性快樂原則的延遲滿足、限制快樂以及壓抑性的安全感等。參見赫伯特·馬爾庫塞《愛欲與文明》,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8年版,第4頁。,再到當代豐裕物質社會造就的虛假自我的被拋棄,甚至是本能快樂原則的可怕消解。原本期望在這一發(fā)展的終點環(huán)節(jié)得到最終解決的人類的自由從未能在現實中得到實現,或者可以這樣說,人類建立于豐裕物質生產之上的自由之路被一路的豐裕物質重重阻塞,生產性剩余對人類的自由肩負的現實性徹底的消解了。

      快樂原則作為本能的生物性價值標準,源于弗洛伊德的本能理論。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中本能具有非社會性的生物有機體的可變性③這種可變性表現為外環(huán)境的影響下,動物有機體的內驅力轉變?yōu)楸灸?,幾乎所有的精神分析概念都表達了這種可變性的存在,例如:升華、自居作用、投射、壓抑、心力內投等。參見赫伯特·馬爾庫塞《愛欲與文明》,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8年版,第3頁。,最根本的就是愛欲與死欲,這兩者其實就是結合生成和分裂破壞的原初本意。愛欲作為生物有機體的本能,首先產生自生物有機體的各種物質需要的滿足,這也是生物性有機體存在的首要條件。在這種意義上講生物性有機體滿足性質的愛欲和破壞性質的死欲便與社會性生產造成的壓抑構成了一定的沖突。弗洛伊德認為雖然精神分析概念大都表達了生物性有機體的本能可變性,但是現實是這種本能以及本能需要及其滿足的規(guī)定卻是一個社會——歷史的世界[1]4。

      在闡述了生物性有機體本能的可變外殼和深層規(guī)定性后,弗洛伊德接著探討了人的生物性本能向人類的本性轉變的決定性因素,并且在探討中給予了這種因素以“價值標準”的重要指稱。快樂原則作為價值標準的轉變的前一種形態(tài)得到了幾點特征上的規(guī)定性:直接的滿足、快樂、歡樂(消遣)、接受、沒有壓抑等。[1]4盡管弗洛伊德在心理意識層面上對快樂原則作了拓展,從而將生物有機體本能上的快樂原則與心理層面的無意識進行了鏈接,但是對生物有機體的本能在文明的心理機制中發(fā)生的變遷進行說明時,他卻十分肯定的將這種基于心理意識的原則與基于現實——社會、歷史的現實原則聯(lián)系起來,共同構成了對個體和屬系社會的二元論解釋??鞓吩瓌t構成了現實原則的“史前時期”①這一判斷基于弗洛伊德在其《對心理活動兩個原則的系統(tǒng)闡述》一文中對兩個原則的區(qū)別的界定。參見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弗洛伊德論文集》,第四卷,倫敦:霍加恩出版社,1950年版,第14頁。,并籍由現實原則建立起深層的本能轉變?yōu)樽晕尧谠谶@一意義上講,也可以理解為廣義的本我到自我的轉變過程?!,F實原則作為快樂原則的現實的轉變階段,直接承接著個體和屬系社會的“社會化”③這里的“社會化”包含著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標示了個體的共性品質的增多,例如:個性、品格等的形成;另一方面則標示了屬系社會的產生,例如:語言、習俗、文化、道德準則以及生產方式的共性生成。過程。在這里弗洛伊德用本能的快樂原則向現實原則的轉變來說明自由的本能(建立于本我之上),進入了不自由的狀態(tài),所以在現實原則的壓抑下本能自由是不可能的了。

      在《愛欲與文明》中馬爾庫塞接著弗洛伊德的快樂原則向現實原則的轉變述說,但是卻突破了弗洛伊德認為的現實原則支配下自由不可能的論點,為我們展示了現實原則支配下自由的另一可能性,這就是即便是在深受現實壓抑的現實原則中,通過工業(yè)生產的技術改造、技術升級使人們的閑暇時間不斷增長,從而在此基礎上使人們的自由得以以一種閑暇時間的方式得到呈現。馬爾庫塞的理論邏輯這一轉變看似巧妙而又現實地解決了現實原則壓抑狀況下人們的本我的自由問題,并且人類工業(yè)技術的快速發(fā)展確實昭示了建立于工業(yè)生產性剩余上人們的閑適自由狀態(tài)的美好前景。也許我們可以為馬爾庫塞發(fā)現的這一美妙邏輯而歡呼,因為人類自由的夙愿從來未像現在的工業(yè)生產時代那樣真實的存在于我們的面前。然而,工業(yè)的技術升級、生產能力的指數級增長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人類的自由問題,關于這點只要看看現世中閑適人群的生存狀態(tài),就可以明顯的發(fā)現自由并未如愿,那么問題出在哪兒呢?

      近代史上關于生產方式的轉變基本上有這樣三種經典形態(tài):第一種形態(tài)是基于紡紗機、蒸汽機發(fā)明的第一次工業(yè)革命;第二種形態(tài)是基于電力、電報以及石化工業(yè)的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第三種形態(tài)則是基于計算機信息技術、航空航天、新材料等發(fā)明的第三次工業(yè)革命。《愛欲與文明》中馬爾庫塞雖然沒有明確指認出生產性剩余存在于以上三種生產方式轉變經典形態(tài)的哪一個階段上,但是,在他的論述中我們可以暫時跨過這種邏輯上的分時局限。關于生產性剩余的表述,馬爾庫塞并沒有直接的界定,相反只是在講述愛欲與政治,即本能與現實壓抑時為說明“參與性反抗”④指在現代卓有成效的富裕社會中,在組織極其嚴密而完備的社會系統(tǒng)中,采用組織所允許的方式,如:言論、集會、示威、游行等方式對社會進行的反抗行為。在行為者那里可能具有反抗的意味,但是這種反抗行為卻是社會加強統(tǒng)治的同一手段而已,是十分可笑和幼稚的。因為根本上這種反抗行為仍舊必須參與到社會的體系中并用這一系統(tǒng)允許的方式來表達其“反抗”的愿望與不滿。的無效性和一度最革命的組織——工會在就業(yè)問題上被現存制度綁架時的同謀性[1]7而簡單提到。

      雖然只是簡單提到,但是很明顯馬爾庫塞卻對它寄予厚望。在面對強大的豐裕社會的系統(tǒng)性包容一切的壓抑性和娛樂化情況下,在無反思的現存社會秩序和看不到可能秩序或應該秩序存在的絕望中,馬爾庫塞發(fā)現“可能由于把握不住將來的結果,人民、富裕社會的大多數人民都代表現存的秩序……而且現存秩序也非常強大、非常有效,足以證明人民對它信賴之正當,從而使人民永遠信賴它?!保?]4在看似已無希望出路的絕境中,馬爾庫塞用生產過程①這里的生產過程分析并非馬克思意義上的基于勞動價值論基礎上的剩余價值分析視角,馬爾庫塞并未深入分析生產過程中的價值如何產生這個問題,而只是從工業(yè)生產的宏觀歷史層面上理解生產,因而這也進一步阻止了他對生產性剩余與自由問題的深入思考,簡單的二元論或統(tǒng)一論就是最明顯的表征。分析來解決邏輯上的“解放”困境。在相對于豐裕社會的消耗性、破壞性和不斷增大的浪費性活動領域,生產性剩余體現出了它的基礎性,豐裕社會體現為物質的豐裕和消費產品的“非使用價值化”以及破壞性建設的大量涌現,而維持這一新的異樣現象生產和不斷擴大的最根本要素就是生產性剩余。因為一方面生產性剩余為豐裕社會的物質和時間增殖提供了現實條件,正是因為現實的生產不斷技術升級、信息化、智能化才使得過去人們的物質性使用價值生產變得日益不被主要考慮,同時這一過程也使得社會中人民的閑暇時間得到了極大地增長。另一方面建立在這一基礎上的非生產性勞動開始彰顯其越來越大的“媚力”——這尤其體現在現代娛樂工業(yè)的全方位擴張(甚至有一點“活著就是娛樂、人生就是游戲”的意味)和資源浪費性以及破壞性工業(yè)的全面產生,馬爾庫塞認為現代生產體系更多的是生產一種破壞性——這表現在一方面提供大量物品保證了他統(tǒng)治下的臣民的豐裕生活和閑適時間,另一方面則提供了破壞性工業(yè)——軍備擴張、武器研制等遠遠超過可能戰(zhàn)爭需要的破壞力量來確保其臣民的性欲能量和攻擊能量,并狡黠地將這種力比多轉移、消耗掉。于是社會便普遍呈現出一種病態(tài)的自由——“雖然被有效操縱和組織的人是自由的,但無知、無能和內投于心的他律卻是人類獲取這種自由的代價?!保?]2

      在豐裕社會中,生產的非使用價值化已經成為常態(tài),并且這一過程進一步向我們展示了人類舒適而“美好”明天,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某些行業(yè)的從業(yè)人員已經提前現實地感受到了某種類似于“共產主義”②這里的共產主義,區(qū)別于馬克思主義哲學上的共產主義,它僅僅有其形而無其質,僅僅表現在產品的極大豐裕、閑暇時間的增多而已,并不深入到生產和所有制領域。。這份“美好”的卻讓我們當代的人類內心向往,但是即便去除了本質的差異外,這種生產“美好幸?!钡姆鞘褂脙r值生產的基礎既然建立在傳統(tǒng)使用價值生產的基礎上,或者說是直接建立在生產性剩余中,那么生產性剩余就為上述消耗性、破壞性生產行為提供了規(guī)定性!在馬爾庫塞看來:“在全面管制下,那些非生產性活動可以得到維持甚至擴大,但它們的增長似乎有一個最高的極限,這就是生產勞動所創(chuàng)造的剩余價值必須足以承擔非生產性工作的費用。”[2]8因而從這種意義上講,猶如現實原則對快樂原則下本能轉化為自我提供現實途徑和基礎支撐一樣,生產性剩余為非生產性剩余提供了規(guī)定性并成為其得以生存的最終基礎。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到,人類工業(yè)生產的技術進步,生產性剩余的不斷擴大了人類的非生產性活動的空間,人類建立于此“現實”③這里的現實加注引號主要是強調其只是工業(yè)(使用價值生產體)和文化娛樂以及軍事等破壞、消耗工業(yè)的現實,而非時代的、歷史的和社會的現實?;A上的自由真的近在咫尺了。然而這種“美好幸福的自由”真的成為現實了嗎?

      從原始的本能的快樂原則下的直接性的快樂和無壓抑的本我,走向了現實原則下的豐裕、閑適但卻壓抑的歷史——社會中,自我的產生很大程度上和他律性的社會操縱有關,這種他律性質的社會操縱最初的表現形式便是延遲滿足的常態(tài)化、普遍化。這種延遲滿足最直接和最明顯的表現形式就是經濟生活領域尤其是生產領域之中生產活動的現實性④生產領域的現實性表現在生產過程中對人使用的肢解性(即人只是生產機器中輔助完成機器生產的肉體工具而已),生產過程的持續(xù)性(即一旦生產機器開動,那么人就不得休息),生產過程的操控性(即生產的紀律、規(guī)劃等),這種生產的極致表現便是泰羅制——一度被廣泛應用在機器大生產中的工廠中,并被認為是代表了更先進的管理理念的管理技術。不斷增強。既然生產過程的現實原則之下人類是壓抑和延遲滿足的,自我是不自由的。那么逃離出了這個過程的重重壓抑下,在通過基礎的生產性剩余支撐起的物質豐裕、安全以及閑適自由的現代社會領域內自由應該是可以企及的了。這里我們似乎可以看到人類脫離壓迫和奴役之路的方向了,但是隨著二次生產①這里提出“二次生產”區(qū)別于生產生活、生產資料的使用價值的生產。主要是指滿足人們自由閑適、自主操控的消耗性生產,例如:“不含實用性的小玩藝、不斷生產供以消費的垃圾貨以及不斷制造的易耗品和不斷創(chuàng)造的破壞性手段等”。參見赫伯特·馬爾庫塞《愛欲與文明》的《1966年政治序言》,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8年版,第1頁。的產生,我們發(fā)現生產性剩余并不能標示出自由的現實途徑。

      政治體制的不斷創(chuàng)新和持續(xù)變革首先為人們心中對自由的心力內投提供了“很好的”政治裝飾。專制、集權政治體制被現代的豐?!e適社會理解為不相適應的“壓抑性傳統(tǒng)”而率先遭到拋棄。近代政治家和政治領袖的退隱伴隨的是政治演員為適應“選民”②這里的選民并不具有真正的選舉權,只具有部分的投票行為權。因而今天的“自由、民主國家”領導人選舉更像是各大財團共同出資請“選民”參與的“明星演唱會”般的選舉,這種選舉實質只是選擇一個適合的演員來更好的演繹“民主、自由政體”所必須具有的那個“關鍵的虛幻角色崗位”。的自由“主宰權”的不斷作秀式表演。因而馬爾庫塞對現代大眾民主這樣講道:“大眾民主為這種現實原則的心力內投提供了政治裝飾;它不僅允許人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選擇自己的主人,參與統(tǒng)治自己的政府?!保?]1就在當代的信奉自由、民主的“善男信女”們欣喜他們已經觸及到了人類史上最關鍵、最重要的自由、民主的實體——政治實體時,這一實體卻突然不存在了,仿佛從來就沒有真實存在過一樣。民主、自由的“善男信女”們突然發(fā)現他們其實是在看一場戲,更可悲的是他們卻無知的參與了一幕更大的戲,這這幕戲中的角色就是當代的每一個人。在這場巨幕戲中,正因為我們對“自由、民主”的虔誠祈禱,竭力追求參與到統(tǒng)治自己的政府中的無窮“沖動”才使“主人們藏匿在一層有他們控制的生產和破壞設施的技術面紗背后,并掩蓋了合作者在接受它的好處和舒適時所付出的人力(和物力)代價。”[2]2這種代價是隱層無形的,人們貌似獲得了歷史上眾多自由、民主人士前赴后繼、畢生奮斗的“自由、民主”,傳統(tǒng)直接壓迫、不平等的權利被逐步破除,自由人的形象逐漸清晰映現。然而,表現為無知、無能的內投于心的他律性卻是這種自由降臨的必要代價,這一過程的轉變實質上隱藏著一種邏輯,這就是操縱、組織的邏輯。

      自從生產過程中的機器直接壓抑徹底消除了人類自由的訴求以后,技術主義者們轉向了為人類描述一種另類的自由可能性,即不斷革新、持續(xù)進步的先進技術會推動生產過程的自動化、智能化,會提供更多的生產性剩余。在生產性剩余的大量累積條件下人類將達到一種物質豐裕、閑適瀟灑的社會狀態(tài),在這樣的社會狀態(tài)下即便不能達到完全意義上的人類自由狀態(tài)也至少為這種自由狀態(tài)提供了一種現實的可能性。問題是這種現實的可能性并不存在。首先,在這種豐裕物質、閑適瀟灑的現實基礎上政治層面上的自由和民主已經被證明為是“虛幻的”。這一點從上面的分析就可看出來。其次,自由是否存在于豐裕社會的經濟領域中呢?也就是存在于經濟自由中呢?這一點也是不具任何現實性的?,F實的真實情況是經濟自由常常與貧窮和剝削伴隨在一起,并且“貧窮和剝削恰恰是經濟自由的產物”[2]2。經濟發(fā)展史上的諸多事件都曾為我們提供了一幅幅貧窮與壓迫的場面,這種經濟的自由首先表現在產品的異質性和相對的比較優(yōu)勢。再次必須要有不等的市場地位作為上述產品和相對比較優(yōu)勢的發(fā)揮地。但是這兩條因素從根本上卻將自由的理念在經濟學上予以否定了?,F實中總是一再表現為“商品自由流動,市場自由開放”的經濟自由背后隱含的卻是經濟發(fā)展程度的差異,核心競爭力的不同——這些其實就是壓迫、剝削在經濟領域的現實表現形式。

      快樂原則基于本能中直接的滿足在現實原則的導引下到了自我環(huán)節(jié)的壓抑狀態(tài)下,間接性的延遲滿足帶來的是操縱安全、受控自由的豐裕物質、閑適瀟灑狀態(tài),自由仿佛近在眼前。生產性剩余作為這一過程中最基礎,最具現實性的因素自然被視為自由的現實支撐。然而生產過程的直接和間接的現實性③生產領域的現實性表現在生產過程中對人使用的肢解性(即人只是生產機器中輔助完成機器生產的肉體工具而已),生產過程的持續(xù)性(即一旦生產機器開動,那么人就不得休息),生產過程的操控性(即生產的紀律、規(guī)劃等),這種生產的極致表現便是泰羅制——一度被廣泛應用在機器大生產中的工廠中,并被認為是代表了更先進的管理理念的管理技術。的壓迫,使得自由直接排除了生產領域,也排除了它的自由的現實性;建立于生產性剩余之上的政治理念和實現領域因為其隱含的操縱、組織邏輯使得自由表現為一種政治表演,群氓的自由幻想;最后自由作為資本主義興起時的口號和現實歷史動力的經濟自由也表現出其虛假性——正猶如馬爾庫塞所講的那樣:“時下的罪惡正打著自由的旗號,貧困和剝削是經濟自由的產物?!辈倏v邏輯再一次隱含地呈現其威力,甚至可以這樣說,資本由于其萬惡成為當下人們越來越強大的敵人,但是更為強大、更為隱蔽的敵人或許正是人們終生渴求、不斷企及但卻被資本操控的“自由”①這種自由的歷史表現基本有三次變異:第一次變異表現為人類普遍權利意義上的自由被降格為新興資產階級的打破等級特權的政治訴求;第二次變異表現為對自由市場的經濟訴求(包括對全球市場的殖民掠奪的自由性和壟斷利益自由攫取);第三次變異則表現為時下“豐裕社會”前期的成功幻想——包括對成功的扭曲定義:有房有車有小三,有房不行還要有一所大房子,最好是別墅,面朝大海。有車還不行,還要是寶馬或奧迪等。自由進一步被降格和扭曲為以上所謂的“成功人士”幻象。。

      馬爾庫塞在援引了弗洛伊德的快樂原則下本我的自由狀態(tài)到現實原則下的壓抑,另辟蹊徑通過現實原則壓抑狀態(tài)下工業(yè)生產技術的改造、升級帶來的物質豐裕狀態(tài)來重啟人類的自由道路。他的整個理論進程從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的心理結構走向現代社會核心基礎的工業(yè)生產能力方面,就其理論進程趨向的現實性上來講,的確推動了對發(fā)達資本主義社會——豐裕社會的批判性認識。但是由于其理論批判起點的非現實性——主要側重于對弗洛伊德思想的哲學探討,正如在其《愛欲與文明》一書的副標題中所講,他的批判視角在于生產型剩余基礎之上的豐裕社會之中,人們的心理壓抑問題以及這種壓抑的隱性社會文化和政治的操控性組織結構,然而卻對現實的、具體的社會經濟結構和生產力組織方式、生產關系的歷史性轉變等更為深層的社會歷史運行機制缺乏具體的探討。因此,就其現實的可行途徑來講,由于存在著理論起點、討論進程以及關注視角的抽象性,其理論分析的現實性只存在于其理論的抽象哲學批判意義中。然而,人的自由究竟存在于哪里,怎樣才能獲得呢?馬克思已經給予我們最具智慧的、具體的和現實的回答:“意識在任何時候都只能是被意識到了的存在,而人們的存在就是他們的現實生活過程?!保?]72對自由的認識也只有建立在對每個歷史時期自由在人類社會生活的具體體現的認識之上,并從具體的社會生活過程中才能實現其歷史的現實性。

      [1]赫伯特·馬爾庫塞.愛欲與文明[M].黃勇,譯.上海: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8.

      [2]赫伯特·馬爾庫塞.愛欲與文明·1966年政治序言[M].黃勇,譯.上海: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8.

      [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A Look at the Possibility that Production of Surp lus M akes Freedom Become Real: 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Pleasure Principle in M arcuse’s Eros and Civilization

      DIAO Yong-kang
      (Philosophy Department,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 210093,China)

      Marcuse expressed such an idea in his Eros and Civilization:Modern advanced industrial’s production surplus will offer a realistic possibility for the entiremankin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id’s self-development.However,in his focus on the philosophical inquiry into Freud,he ignored themore profound and more critical factor,thatwas the historicalmode of production,and because different historical stages of production surplusmarked a different free path.

      Marcuse;Production surplus;the Pleasure principle

      B151

      A

      1008-2794(2011)07-0007-05

      (責任編輯:徐震)

      2011-06-28

      南京大學“國家大學生創(chuàng)新性實驗計劃”項目“當代中國文化視野下的圖像敘事與文字敘事”(XZ091028489)

      刁永康(1987—),男,河南三門峽人,南京大學哲學系碩士生,主要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史、西方馬克思主義哲學。

      猜你喜歡
      馬爾庫塞弗洛伊德本能
      本能的表達與獨特的個性
      少兒美術(2021年2期)2021-04-26 14:10:14
      逆本能
      文苑(2020年9期)2020-09-22 02:33:24
      “單向度的人”與“君子不器”——比較視域下馬爾庫塞與孔子的技術理性批判
      吉米問答秀
      天天愛科學(2019年8期)2019-09-10 07:22:44
      從弗洛伊德入門精神分析
      心理分析泰斗弗洛伊德
      啟蒙(3-7歲)(2017年4期)2017-06-15 20:28:55
      從《單向度的人》解讀馬爾庫塞的社會傳播觀
      新聞傳播(2015年12期)2015-07-18 11:02:40
      語錄
      國內馬爾庫塞美學思想研究的階段性考量
      花開一朵,至情綻放——從弗洛伊德人格結構理論看杜麗娘
      名作欣賞(2014年29期)2014-02-28 11:24:30
      惠东县| 宝坻区| 巴塘县| 即墨市| 尼勒克县| 康保县| 嘉黎县| 大余县| 康保县| 嘉黎县| 讷河市| 新化县| 车险| 元阳县| 乌苏市| 大庆市| 海口市| 许昌市| 灯塔市| 沂南县| 肥乡县| 陆丰市| 积石山| 黄石市| 伽师县| 荥经县| 山西省| 醴陵市| 曲水县| 平阳县| 霍城县| 社旗县| 新野县| 道真| 怀化市| 南木林县| 克什克腾旗| 章丘市| 淄博市| 富平县| 托克逊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