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姝明
護士與患者實施心理護理中的溝通技巧
武姝明
護士;護理;心理
心理護理是通過護士的語言、行為、表情、態(tài)度等影響患者的心理,使其處于接受治療和康復的最佳心理狀態(tài)。心理護理是整體護理的核心,貫穿于臨床護理的全過程。在新的醫(yī)學模式下,心理護理中的溝通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通過非語言性和語言性兩條途徑來達到溝通的技巧,建立和改善醫(yī)患關系,較好地解決患者治療過程中出現(xiàn)的各種負性情緒及心理問題,起到藥物起不到的作用[1]。在臨床工作中,護理工作者必須具有良好的素質,通過語言性和非語言性的聯(lián)合應用,不斷實踐、摸索、總結、提高溝通技巧。
護士必須具備高度的責任心、同情心,熱愛護理專業(yè),獻身護理事業(yè)。急患者之所急,處處關心患者才能做好心理護理。
心理學的理論與技術是科學實施心理護理的指南,心理護理的成敗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護士是否較好地掌握了心理學理論和技術[2]。
護理人員自身情緒的穩(wěn)定對患者情緒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護士熱情服務,舉止文雅,態(tài)度和藹和操作認真,無形中給患者一種圣潔的溫馨和心理安撫,通過非語言性行為達到心理護理目的。
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能使護士在短時間內贏得患者的好感甚至信任,這對日后護患關系的建立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在接待新入院患者時,護士必須要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儀態(tài)和服飾等?!拔⑿o需成本,卻能創(chuàng)造許多價值”。因此面帶微笑接待患者是進行溝通的首要條件,微笑可使患者消除陌生感、恐懼感,增強對護士的信任,縮短護患間的距離,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3]。首先在與患者交談前需要自我介紹,說明身份姓名和職責,這樣能使患者感到親切、平等、消除緊張情緒。這時護士的每一句話都會作用于患者,即使一字之差也會產生不同的心理效應,其次在與患者溝通時尊重患者是前提,不允許護士以床號代替姓名的稱呼。
語言是溝通護患之間感情的橋梁。美好的語言不僅使患者心情愉快,感到親切溫暖,并且起到治療疾病的作用。交談時要耐心傾聽后,再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與感受,盡量使患者感到你是幫他。與患者溝通要有技巧,可利用技巧語言,達到我們所期望的目的。與此同時,在重點宣教一些就診程序,讓患者在愉快的心情中接受醫(yī)院的就診程序。這樣一來患者就會覺得你可近,有什么事他會主動找你談,我們只有熱情接待指導,無形溝通,使他們不知不覺也會尊重你、接納你,使你的工作得到患者及社會認可。現(xiàn)代護理模式要求護士運用心理學、營養(yǎng)學、行為學等有關知識,對患者實施全方位的整體護理,其中語言的作用就顯得非常重要[4]。
護士的目光、表情、體態(tài)是語言交流的必要補充,護士可通過目光、面部表情對患者的痛苦表示同情、關懷,使患者產生一種信任感和安全感。親切、友善的目光,可以給患者帶來良好心境,甚至可通過目光來穩(wěn)定患者情緒。
護士要改變過去舊觀念,認為患者來院看病是來“求醫(yī)”,因此對患者愛理不理,態(tài)度冷漠,遇到不快大聲呵斥,這都會使患者產生言不愉快和不信任感,有偏見,甚至看不起護士。我們要時時處處將自己換到患者的位置,從患者立場出發(fā)去認識他們、理解他們,使患者感到親切而富有權威性。護士不僅要以端莊的儀表、和藹的態(tài)度、嫻熟的技巧出現(xiàn)在患者面前,而且要患者的理解和支持。
在臨床工作中,護士與患者的溝通是非常重要的,應該說是一門藝術。要掌握這門藝術,需要護士不斷學習溝通知識,并在實際工作中努力探索,不斷提高自己的溝通技巧,以滿足患者提出的各種問題和需要,使患者經常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接受治療和護理,從而達到治愈的目的。
[1] 程丹丹,王國珍.醫(yī)護人員語言在手術患者心理護理中的運用策略[J].當代醫(yī)學,2009,15(11);32.
[2] 暴秀蘭.整體護理工作中的心理學應用[J].當代醫(yī)學,2010,16(7);21.
[3] 侯衛(wèi)洪,劉麗敏,王超,等.護患溝通在臨床護理中的重要性[J].中外醫(yī)療,2010,29(32);161.
[4] 展玉琴.淺談病區(qū)護患溝通[J].中外醫(yī)療,2010,29(32):164-165.
10.3969/j.issn.1009-4393.2011.19.090
133700 吉林省敦化市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站(武姝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