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發(fā)寶
(天津北辰區(qū)金鵬里 3號樓4門301 300400)
人們寫信常用“此致”,但對該詞的解釋卻各有不同。
2003年7月 27日《今晚報》載《“致”字問題》一文說:“`此致敬禮'這個`致',很容易使人以為是`致以……敬禮'的`致',工具書上規(guī)范化的表達(dá)便是`給與(予),向人表達(dá)'……然而`致'字在這里卻完全不是此義,而是`盡'的意思……`此致'就是`到此完結(jié)'、`至這里寫完了'?!睘榇?作者埋怨《新華字典》“沒有明確表達(dá)`結(jié)束'、`完結(jié)'之義,而這卻是常見的那個`此致'中`致'字的唯一涵義”。2009年 3月4日《老年時報》載《“此致”乃到此結(jié)束》一文也說:“`致'字在這里的意思是`盡'、`結(jié)束'?!蓖?4月 7日《今晚報》又刊《“此致敬禮”淺說》一文曰:“有`此致'無`敬禮',`致'的意思是`盡'、`結(jié)束'?!笔潜硎尽耙f(寫)的已經(jīng)說(寫)完”??傊?諸家皆持一說。
然而,翻查字典詞典中對“致”字的解釋,如《漢語大字典》的 21義,《漢語大詞典》的23義,皆無“結(jié)束”之義,亦無表示“結(jié)束”、“完結(jié)”的“盡”字之義?!掇o?!返故怯小氨M;極”的義項,但那是“竭盡”、“窮盡”的意思,即是要最大限度地盡量、盡心、盡力、盡情地做下去。舉例有“專心致志”及《論語·子張》:“喪致乎哀而止。”兩例的“致”皆可釋為“盡”,但前例的“盡”是“集中”的意思,后例的“盡”是“充分表現(xiàn)”(楊伯峻譯語)的意思,皆非“結(jié)束”之義,與表示“結(jié)束”的“盡”根本不搭界。那么,這個“致”字究竟何義呢?
先看“此致”單用。以魯迅的書信為例:信中有“此致,即請道安”,“此致,即頌暑祺”,也有“此上,即頌安健”,“此上,即頌曼福”,而對于與后者為同一位的收信人,有時又寫作“此布,即頌曼?!薄4送?還有寫為:“專此布達(dá),恭請金安”,“此復(fù),即頌時祉”,“專此布復(fù),即頌刻安”,“特此奉告,并請撰安”,“特此奉聞,并頌時綏不盡”。這里的“致”、“ 上” 、“布” 、“布達(dá)” 、“ 奉告” 、“奉聞”都是一個意思,即致送、給與、表達(dá)、奉達(dá)、告知的意思,是同義詞或近義詞,“此致”也便是“特此致函告知”(“致函”的“致”字詞典均釋為“給與”)、“專此布達(dá)”、“匆此布臆”的意思,可用于寫任何信;只有“復(fù)”、“布復(fù)”是純粹表示復(fù)信的,即回復(fù)。《漢語大詞典》釋“布”的第11個義項為:“陳述,表達(dá),抒寫?!?釋“布覆”、“布復(fù)”為:“書信用語。謂陳述己見以答復(fù)對方?!庇纱丝梢?這些都是必要性動詞,含有概指上述內(nèi)容和以信送達(dá)對方的意思,用來和信的開頭的稱謂語相呼應(yīng),可以叫作呼應(yīng)送達(dá)語,亦即和編成為書信集時標(biāo)題為“致許壽裳”、“致曹靖華”等的“致”是同一個意思,而絕不是僅表“結(jié)束”的那種多余的意思,那種宣告式的“到此結(jié)束”魯迅是絕不會使用的。何況如前之述“致”字本也無“結(jié)束”之義。這也就是說,“此致”單用實含省略,即由于信首用了稱謂,這里就省略了賓語和對象。魯迅的信末語偶爾就有不省略的,如:“此致玄同兄”,這是因為,該信的開頭沒用稱謂。
再看連用:“此致”后不加標(biāo)點(diǎn),另行抬頭寫“敬禮”(“敬禮”前也可加或長或短的定語)。這里的“此致”《現(xiàn)代漢語規(guī)范詞典》已有明確的解釋:“在這里向您表示”,可見“致”是“表示”之義。舉例有“~敬禮”,“~崇高的敬意”。古代也有類似結(jié)構(gòu)的用例,如“致敬盡禮”;魯迅也有近似的詞語,如“令婦人均此致候。”這種“此致敬禮”可以稱之為信末致禮語。它究竟何時形成,尚有待探研,但據(jù)筆者現(xiàn)有的材料,革命烈士吳本德在1927年家書中便有“此致革命敬禮”一語。翻看《毛澤東書信選集》,則除常見的四字用語表述,“此致”的“致”已可帶 5字以上的名詞性短語來充當(dāng)長賓語,如“此致同志的敬禮”,“此致抗日救國的敬禮”,“此致中國人民民主革命的敬禮”。而不論賓語長短,這里的“致”都是“表示”、“表達(dá)”之義,所以前面的狀語也可不用代詞,而用副詞“順”、“即”,如“順致敬意”,“順致問候”,“即致敬禮”,更可以用表敬副詞“謹(jǐn)”、“敬”等,如“謹(jǐn)致革命的敬禮”,“謹(jǐn)致祝賀”,“敬致民族解放之禮”。如果說“致”是“結(jié)束”、“完結(jié)”之義,那是不可以用上述副詞特別是表敬副詞來做修飾性狀語的,例如把“順致”、“謹(jǐn)致”、“敬致”理解成了“順便結(jié)束”、“恭謹(jǐn)?shù)亟Y(jié)束”、“崇敬地完結(jié)”,那顯然是錯誤的。再者,也正因為“致”字是“給與”、“表達(dá)”的意思,所以,如把“致”字?jǐn)U展成了“致以”這樣的雙音節(jié)動詞,則“致”字前就不便再加表時、表地、表敬的單音節(jié)副詞作狀語了,如“致以敬禮”、“致以同志的敬禮”。
在這本書信選集中,與“此致敬禮”相同結(jié)構(gòu)的詞語很多,如“此問健康”、“此問日安”、“此問近佳”、“此祝健康”,它們都是“狀+動+賓”的結(jié)構(gòu),而其中“此致”、“此問”、“此?!边@類結(jié)構(gòu)并非都能與后面的賓語斷開而獨(dú)立成句。此外,在信的末尾,還可以將“此致”二字“拆開”,如:“此復(fù)。 并致敬 禮!” 意思是:“以此回復(fù)。并表敬意!”“致”仍是“表達(dá)”、“奉上”之義,而決非“結(jié)束”、“完結(jié)”之義,試想,如把“并致”解釋為“并且結(jié)束”,那豈不又不成其意思了么?
還需一提的是:“此致”單用(不與“敬禮”搭配)時,“此”字是指代信和信的內(nèi)容,而在與“敬禮”連用時,“此”字則如詞典所釋是“在這里”之義,即指代寫信最后處和寫信結(jié)尾時。再有,“敬禮”單用時一般是動詞,而在“此致敬禮”或“此致同志的敬禮”中,則已經(jīng)是用作名詞作賓語或賓語中心語了。這些,也都需要加以分辨。至于有人認(rèn)為“敬禮”用在另行開頭,等于與上行末的“此致”斷開了,那純是一種誤解;還有人喜歡把“此致敬禮”連寫在一行,那更是一種錯寫,是不懂得信末的敬辭應(yīng)當(dāng)放在另行打頭這一寫信規(guī)矩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