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科學發(fā)展觀與大學生人文精神的培育※

      2011-04-03 02:09:30楊純新鐘儒剛
      黨政干部論壇 2011年12期
      關鍵詞:人文精神人文科學

      ○楊純新 鐘儒剛

      科學發(fā)展觀與大學生人文精神的培育※

      ○楊純新 鐘儒剛

      科學發(fā)展觀是對毛澤東、鄧小平和江澤民關于馬克思主義發(fā)展觀的繼承和創(chuàng)新。其核心內容是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堅持人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中的主體地位,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chuàng)造,充分發(fā)揮人民群眾的首創(chuàng)精神,把人民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不斷滿足人們的多方面需求和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1]??茖W發(fā)展觀的實質是要實現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fā)展。然而,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發(fā)展,作為時代精英、民族棟梁、祖國未來的當代大學生,其人文精神嚴重缺失,這已引起有關部門以及眾多資深人士的高度關注。于是,素質教育在全國展開,這對于推動大學生人文精神的培育、踐行科學發(fā)展觀具有重要作用。

      一、加強大學生人文精神的培育是踐行科學發(fā)展觀的要求

      人文精神一詞,源自西方,也可稱作“人文主義”。它包含三層涵義,即尊重人的最高價值;以人的發(fā)展為本;以人的自我實現為本。人文精神是針對現代西方社會發(fā)展進程中片面強調物質消費主義,技術工具主義至上等方面而言,強調的是人文本體,核心是“以人為本”。它蘊涵高揚人的價值,追求人自身的健全和理想的達成;秉承理性原則和主體意識;重視終極追求,執(zhí)著探索超越現實的理想世界和理想人格;擁有強烈的社會責任心和歷史使命感,以及永恒的道德精神;倡導人與自然的可持續(xù)發(fā)展[2]。黨的十七大報告精辟概括了科學發(fā)展觀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第一要義是發(fā)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xù),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它表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關鍵是抓發(fā)展,但發(fā)展不再是過去單純抓經濟建設、殺雞取卵式的片面發(fā)展,而是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xù)的科學發(fā)展,是以人為本的發(fā)展??梢?,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就必須在全社會加強人文精神的培育。

      人文精神作為人才的基本素質,對大學生來說,關系到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關系到他們能否全面發(fā)展。然而,20世紀50年代初,我國高校效仿蘇聯模式進行改革,理工科院校中紛紛取消人文和社會科學院系,雖然突顯了理工應用學科對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性,但忽略了人文素質。盡管20世紀80年代以來,國家注意到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在加強學科的綜合性發(fā)展和充實人文科學教育等方面都作了一些努力,但整體格局沒有實質性改變。隨著市場經濟的發(fā)展,社會強調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強調保障人民群眾的物質利益,大學的人文精神因受實用主義思想的影響再次被冷落。大學強調的是英語、計算機等實用性課程,對人文學科不夠重視,課程安排上也大打折扣,隨之帶來的是相當多的大學生重專業(yè)知識和技能培養(yǎng),而人文素質欠缺。其主要表現有:其一,在認知層面上,認識高度不夠,對知識、科學、真理的求索動力不足。其二,在人生態(tài)度層面上,人生目標迷失,情感脆弱,心理素質差。由于沒有人生目標,很多大學生對自己將成為什么樣的人、從事什么職業(yè)、對社會盡什么責任感到茫然。其三,在道德層面上,道德意識缺失,誠信意識淡薄。受市場經濟帶來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思想影響,有些學生見利忘義,以個人利益犧牲他人利益或者整體利益,有的利用互聯網等先進手段惡意侵襲他人等,很多學生認為良心不值錢,不守承諾,有的甚至沒有自尊、自信、自律等方面的正常意識。其四,在社會關懷層面上,集體主義觀念淡薄,人倫關系不和諧。很多學生不能正確處理個人與集體、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之間的關系。他們在人文追求方面實際存在:個人本位取向與社會本位取向的矛盾;功利主義取向與道德目的取向的矛盾;理想人生與現實人生的矛盾。三種矛盾歸結到一點就是人文關懷與現實關切的矛盾[3]。

      究其原因,有外因,也有內因。從外因看:一是社會對科學、技術發(fā)展的片面理解。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借助日新月異的科學技術取得了較大的成就,綜合國力明顯增強,“科學至上”、“技術至上”的觀念深入人心,與之相對,人文精神因不能取得立竿見影的功效而被人們輕視。二是市場經濟的負面效應。市場經濟是以靈活的市場為導向來調節(jié)配置資源的經濟體制,講求價值規(guī)律和利潤原則。它帶來了中國經濟的騰飛,同時資本主義的拜金主義等一些腐朽思想在人們思想上滋長,對人們的生產生活產生了消極影響,侵蝕著大學生的人文精神,導致了大學生人文精神失落。

      從內因看,是高等教育的失誤所造成。如前所述,受蘇聯傳統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影響,我們的高校教育重理輕文、重智育輕德育,只注重培養(yǎng)專業(yè)知識,缺少通識教育。這對培養(yǎng)大學生的人文精神是極為不利的。后來,總結經驗教訓,從20世紀70年代起華中科技大學等工科院校中開設了文科課程;許多高等學校在保留自己傳統的專業(yè)特色的前提下,向綜合型大學方向發(fā)展,先后開設了一些文科類專業(yè),在教育理念、人才培養(yǎng)、教師隊伍建設等方面為人文素質教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教育部早在1998年就曾明確指出:大學生的基本素質包括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專業(yè)素質和身體心理素質四個方面。其中文化素質的重點是人文素質,因為人文素質對于其他素質的形成和發(fā)展具有很強的滲透力和影響力,是養(yǎng)成其他素質的基礎。它既是形成人的正確的價值取向的依據,也是提升大學生道德意識、法律意識、塑造健康人格的前提。高校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使人得到全面的發(fā)展,培養(yǎng)政治立場堅定、道德情操高尚、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強、適應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合格人才。加強大學生人文精神培育,教會學生怎樣做人,體現了黨的教育方針的要求。可見,大學教育理念與科學發(fā)展觀之間存在著必然聯系。

      二、堅持科學發(fā)展觀,加強大學生人文精神的培育

      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加強當代大學生人文精神培育:

      (一)做到轉變教育觀念與踐行科學發(fā)展觀相統一

      堅持科學發(fā)展現,以人為本是立足點,以人的全面發(fā)展為落腳點,這也是高校應該遵循的教育理念。據調查,在當前高等教育實踐中,確實存在重視理工科教育、輕視人文教育,重視實踐技能、輕視人文素質的現象,這不符合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教育思想。高校擔負為國家培養(yǎng)人才、為社會服務的重任,既有振興經濟、推動科技發(fā)展之責任,也有文化傳遞、人倫教化等義務,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踐中,高校發(fā)揮其科技、人才優(yōu)勢,推動生產力發(fā)展,提高國家經濟發(fā)展水平固然必要,也重要,但是它傳輸的人文精神對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fā)展是科學精神不可替代的。因此,高校固然要教給學生必要的文化知識和現代科學技術,還要傳授方法提高學生應用現代科學技術的能力,但更為重要的是教會他們如何在社會上做人。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我們辦大學所應持有的理念。高校要牢牢把握好“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這一主題,加強文理貫通,加強理論教育與服務社會實踐想結合,培養(yǎng)學生既有符合社會需要的專業(yè)技能,又有適應社會長遠發(fā)展的人文素養(yǎng)。

      (二)做到提升專業(yè)素質與培育人文精神相統一

      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知識膨脹,信息增值。毫無疑問,大學生應當認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術,增強實踐動手能力,弘揚科學精神。大學生還應當具有良好的政治素養(yǎng),高尚的道德情操,自尊、自立、自信、自強、樂觀等良好的心理品質及其他人文素養(yǎng)。原華中科技大學校長楊叔子曾指出:“一個民族,沒有人文精神,不打自垮?!比绻f科學精神是推動力,人文精神則是方向和靈魂,人文精神往往影響科學精神發(fā)揮作用。事實上,那些重理工輕人文、重科技輕人文的學生缺乏普遍性的基本知識的學習和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其科學反思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也不一定強,他們在待人接物、人際溝通等方面的實踐能力也欠缺。很多大學生的價值取向正確,但踐行能力低下,不知該做什么,如何做。如一部分家庭經濟困難的大學生,他們熟知父母的艱辛,應該勤儉節(jié)約,但是事實上他們也經常瀟灑走一回,不懂感恩,也不知道通過勤工儉學等途徑減輕家庭負擔。還有一些學生本意想幫助同學,但不知如何著手。因此,我們一方面要通過組織形式多樣的學習交流、學科競賽、學術爭鳴提高學生專業(yè)學習興趣,提升科學素質;另一方面要引導當代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人文素質。

      (三)做到重視課堂教育與加強課外熏陶相統一

      學生在大學里接受系統化的人文素質教育,與之密切聯系的是學校的培養(yǎng)目標、培養(yǎng)方案和教學內容。在制定培養(yǎng)目標方案時,學校領導、院系領導必須從戰(zhàn)略高度重視人文素質教育,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強化人文學科課程教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是人文精神培育的主渠道,其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直接影響到大學生人文精神培育的效果。高水平的教學內容一般體現人文科學的知識性、前沿性,也具有幫助學生解決社會問題和人文困惑的現實性。學生接受其教育,不僅能夠積累優(yōu)質的人文知識,也能在老師的啟發(fā)下進行深入的人文思考,提升自己的人文修養(yǎng)。在教學方法方面,空洞的說教肯定適得其反,教師可通過將深入淺出的理論分析和生動活潑的案例教學相結合。在教學過程中,突出人文關懷,尊重學生、愛護學生,及時矯正個別學生的錯誤認識,能夠增強學生學習人文知識的興趣,提高學生對人文精神的認同感和判斷力。當然,在課內外教育過程中,還必須提高教師隊伍自身的素質。因為教師不但“授業(yè)”、“解惑”,而且還“傳道”,教師的政治思想、道德修養(yǎng)、治學態(tài)度、言行舉止都可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因此,教師必須做到有厚實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修養(yǎng),嚴謹的治學態(tài)度,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做到為人師表。至于人文課程教育,可以因不同性質的院校而有所不同,可與專業(yè)聯系起來開設適當的人文課程,也可以把人文課程的必修、選修學分作為學生畢業(yè)的條件,同時應該強化課程考核。

      人文精神的培育除依賴課堂教育培養(yǎng)外,更多的依靠課外熏陶。校園文化建設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載體,“校園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4],它通過宣傳先進文化和科學理念,陶冶學生的思想情操,規(guī)范學生的行為舉止。校園文化建設,要抓好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校園文化制度建設。規(guī)劃大學人文教育首要的是在制度文化上下功夫。有了人性化的制度,就能規(guī)范學生的言行,引導學生積極參加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的常規(guī)教育活動、主題班團體活動、社團活動和各種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的社會實踐活動等,受教育啟發(fā)和活動感化,他們就會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并成為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和誠信的生力軍。二是校園文化氛圍建設。校園文化有著不同于機關企業(yè)的文化,清華大學原校長梅貽琦有句名言:“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贝髮W校園培養(yǎng)一種崇尚科學真理、追求民主自由、文明平等的人文精神。其實,現在名牌高校吸引人之處不在于其地理位置,而在于她有名師。所以在實際工作中,高校應不斷營造良好的人文學術氛圍,讓名師的人文精神吸引、教化莘莘學子;用科學規(guī)范管理、熱情高效服務激勵學生求真、求善、求美。同時,開展各種充滿生機的課外文化活動,積極利用網絡平臺正確引導、有效溝通,使學生道德行為受到控制和制約,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學生良性個性的形成和發(fā)展,從而展現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三是校園人文景觀建設。昔有“孟母三徙,擇鄰而居”之說。今天,擇校風的興起,就是人們選擇教育環(huán)境的表現。一所布局結構合理、環(huán)境優(yōu)美、景觀別致的大學如同一個深邃、典雅的景點肯定讓游人嘆為觀止,留連忘返,大學的人文歷史景觀會讓學生產生愛校如家的感覺,這對大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和塑造具有重要的作用。校園景觀建設要做到綠化、美化、知識化融于一體,提高校園文化品味,同時,加強養(yǎng)護管理,為這些景觀進行必要的“包裝”,為它們制作“名片”——標牌,用整潔、優(yōu)美的校園自然環(huán)境陶冶學生情操。

      (四)做到把握時代精神與弘揚中國優(yōu)秀傳統文化相統一

      當前,發(fā)展創(chuàng)新是時代主旋律,我們應在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思想指導下,牢牢把握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斷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統籌兼顧,推動社會和諧發(fā)展。歷史的昨天涌現無數團結拼搏、開拓創(chuàng)新與無私奉獻的愛國仁人志士,正是他們可歌可泣的革命精神鋪墊了發(fā)展的根基,建設的今天需要繼續(xù)弘揚中國優(yōu)秀傳統文化、傳統道德,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等人文精神。因此,我們在把握時代主旋律的同時,應該援用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教育影響學生。用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大學生樹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信念,增強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用集體主義思想教育學生培育集體利益高于個人利益的人文情懷,構建和諧的社會人倫關系;用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大學生養(yǎng)成團結友愛、誠實守信的品性,提高學生的公民意識。當然,我們還應該吸收外國文化的精髓,將其發(fā)展成為先進的民族文化。只有用這樣的文化熏陶,才能提高大學生善于反思的道德內省力,培養(yǎng)其為人處世的理性和善良的心地以及致力于自我實現與整體和諧共同發(fā)展的價值取向。我們的大學生只有全面發(fā)展,既勇于拼搏又善于創(chuàng)新、既會做事又會做人、既展現科學素養(yǎng)又飽含人文精神,才能成為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1]《十七大報告輔導讀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73頁。

      [2]《中國大學人文啟思錄》第1卷,《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第327頁。

      [3]范美香:《論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與21世紀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03年第6期。

      [4]《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國教育報》2004年10月15日。

      ※本文系湖北省教育廳2007年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專項重點項目成果(項目編號:2007Z054)。

      (作者單位 湖北咸寧學院)

      (責任編輯 張 婭)

      猜你喜歡
      人文精神人文科學
      人文
      北京紀事(2024年1期)2024-01-03 03:16:55
      科學大爆炸
      小小藝術家(2019年6期)2019-06-24 17:39:44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編輯出版中的體現及構建
      新聞傳播(2018年9期)2018-08-01 06:37:14
      人文紹興
      中國三峽(2017年3期)2017-06-09 08:14:59
      科學
      人文社科
      全國新書目(2016年5期)2016-06-08 08:54:10
      讓人文光輝照耀未來
      試論醫(yī)學人文精神的構建
      循證醫(yī)學的人文精神
      科學拔牙
      五台县| 前郭尔| 雅江县| 西青区| 洪泽县| 同江市| 太保市| 监利县| 大埔县| 潜江市| 兰溪市| 慈利县| 资源县| 休宁县| 淮北市| 丹凤县| 武强县| 周宁县| 屏南县| 岳池县| 沂南县| 民和| 顺义区| 宣城市| 保德县| 卢湾区| 白河县| 厦门市| 海晏县| 胶州市| 靖远县| 邳州市| 五指山市| 永吉县| 汉寿县| 肇东市| 祁阳县| 和林格尔县| 宁陕县| 尤溪县| 吉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