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寫作之余,我有兩大愛好:一是旅游,二是攝影。
我尤其注重從歷史、文化的角度去觀察每一個國家。我把旅游視為特殊的考察——特殊的采訪。
每一次出國歸來,我都要進行“總結(jié)”。這時候,我的本職——作家與我的兩大愛好——旅行與攝影三合一——我把我的觀察寫成文字,配上所拍攝的照片,寫成一本又一本圖文并茂的書。日積月累,我竟然出版了14本這樣的“行走文學”圖書。
我的“行走文學”,著重于從歷史、文化的視角深度解讀一個個國家,不同于那些停留于景點介紹的淺層次的旅游圖書。其實,出國旅游是打開一扇觀察世界的窗口,而只有善于學習各國的長處,自己才能進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旅游是開闊眼界之旅,解放思想之旅,長知識,廣見聞。旅游是學習之旅。從這個意義上講,旅游者不僅僅是觀光客。
葉永烈,上海作家協(xié)會一級作家、教授 。1940年生于浙江溫州。1963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11歲起發(fā)表詩作,19歲寫出第一本書,20歲時成為《十萬個為什么》主要作者,21歲寫出《小靈通漫游未來》。
主要著作為150萬字的“紅色三部曲”──《紅色的起點》、《歷史選擇了毛澤東》、《毛澤東與蔣介石》,展現(xiàn)了從中國共產(chǎn)黨誕生到新中國誕生的紅色歷程;《反右派始末》全方位、多角度反映了1957年“反右派運動”的全過程;182萬字的長卷《“四人幫”興亡》以及《陳伯達傳》、《“中央文革小組”王、關(guān)、戚》,是中國十年“文革”的真實寫照。《鄧小平改變中國》是關(guān)于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全景式紀實長篇。《受傷的美國》是關(guān)于美國9·11事件這一改變世界歷史進程重大事件的詳細記錄。此外,還有《陳云之路》、《中共中央一支筆──胡喬木》、《走近錢學森》、《用事實說話》、《出沒風波里》、《歷史在這里沉思》、《美國自由行》、《星條旗下的生活》、《俄羅斯自由行》、《歐洲自由行》、《澳大利亞自由行》、《真實的朝鮮》、《今天的越南》、《櫻花下的日本》等。
埃及有一句格言:“人類畏懼時間,時間畏懼金字塔。日漸老去的只是道上那些奔波往來的游人?!苯鹱炙前<肮盼拿鞯妮x煌見證。然而,跟古老的埃及相比,迪拜卻是非常年輕的酋長國,居然建造了世界最高的迪拜塔,創(chuàng)建了世界上最新、最現(xiàn)代化的城市。作者最近的一次旅行,就選擇了這兩個特色鮮明的國家作為游覽地,寫出了這本《從金字塔到迪拜塔》,定會給你以歷史和文化的新啟示。
韓國影視在中國擁有廣泛的影響,“三星”電子產(chǎn)品深入中國各個角落,韓國足球沖出亞洲,韓國的整容、化妝品、服飾吸引著眾多的眼球……韓國是一個很值得中國人探討的國家。韓國是一個小國,國土面積僅為中國的1%,人口只有中國的1/26.然而,韓國經(jīng)濟規(guī)模的總量接近于中國的三分之一,而人均國民生產(chǎn)總值差不多是中國的10倍!作者用生動的文字以及自己拍攝的大量圖片為你展現(xiàn)了一個富有活力、魅力的韓國,從歷史和文化的層面深入探索韓國,是一本關(guān)于韓國的圖文并茂的好書。
南洋,通常指東南亞,也就是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東南亞國家。對于中國人來說,南洋曾經(jīng)是令人心酸的地方。那時候“下南洋”與“闖關(guān)東”、“走西口”一樣,眾多中國人迫于無奈,漂洋過海,遠走異國他鄉(xiāng),來到南洋。如今,對于中國人來說,南洋是令人格外親切的地方,因為這里有著成千上萬的華人,到處有著中國文化和歷史的深刻印跡。作者以細膩的筆觸,記述南洋旅行的所見所聞,充滿南洋風土人情的細節(jié)和花絮。特別是作者深層次地解讀南洋的文化和歷史,使讀者能夠深入觸摸南洋,了解南洋,得到諸多有益的啟示。
印度與中國山連山,水連水,是中國重要的鄰國。印度與中國,同為文明古國,同為人口大國,同為正在崛起的發(fā)展中國家,同為“金磚”國家,又同處于亞洲大陸。然而長期以來,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不僅印度人對中國現(xiàn)狀所知甚少,中國人對印度也并不十分了解。印度在中國人的眼里,仿佛渾身裹著紗麗一般,看不清,看不透。作者夫婦組成“兩人團”,在印度朋友烏瑪桑戈的陪同下,深入印度,為眾多讀者撩開紗麗,寫出一個真實的印度。作者向來注重從歷史、文化的視角解讀世界,以充滿細節(jié)、花絮的筆觸描寫異域風情。本書既具很強的趣味性,又包含大量的信息,幫助你撩開印度神秘的面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