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靜鵬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國際傳播學院,北京 100024)
《語言自邇集》的詞匯學價值
黨靜鵬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國際傳播學院,北京 100024)
作為第一部以當時北京話口語為對象的描寫語言學巨著,《語言自邇集》對北京話語音、詞匯和語法方面所作的記錄與分析,具有極高的學術(shù)價值?!墩Z言自邇集》在詞匯研究方面的價值與貢獻在于:一方面該書收集、記錄、整理了大量的口語材料,生動、真實地記錄了19世紀中期大量鮮活的北京話詞語,為清末北京話詞匯的相關(guān)研究提供了翔實的詞匯材料,是研究近代漢語晚期詞匯的重要文獻資料;另一方面該書作者運用當時已相當發(fā)達的西方語言學理論和研究方法對詞匯現(xiàn)象進行描寫分析,具有極高的詞匯學理論價值。
《語言自邇集》;詞匯語料;詞匯學理論
在對外漢語教學史上,《語言自邇集》是一部水平極高、曾經(jīng)產(chǎn)生過廣泛影響的西方首部北京口語課本。該書由威妥瑪編寫,先后出版過三版,張衛(wèi)東根據(jù)第二版(1886年版)譯成中譯本[1]1。
中譯本出版后,逐漸引起了國內(nèi)一些學者的關(guān)注。單就語言學角度進行的研究來看,主要有張衛(wèi)東[2][3][4],胡雙寶[5],高曉虹、劉淑學[6]等,這些學者結(jié)合《語言自邇集》所提供的語料對北京音成為漢語官話標準音的時代、過程以及它所記錄的19世紀中葉北京口語的特點進行了翔實而具體的探討。其中語言方面的研究較為突出,詞匯研究十分薄弱,僅見張美蘭[7]一篇。
事實上,《語言自邇集》對北京話詞匯和語法所作的記錄與分析,具有很高的學術(shù)價值,為研究19世紀中期北京話詞匯和語法特征提供了第一手資料,又具有很高的語料價值。而威妥瑪在書中運用當時已相當發(fā)達的西方語言學理論和研究方法對詞匯現(xiàn)象進行的描寫分析,也具有極高的詞匯學理論價值。本文著重對該書在詞匯學方面的價值予以闡述。
《語言自邇集》分為“文件系列”和“口語系列”兩大部分,今天所見中譯本是該書的“口語系列”,反映出當時北京話口語的詞匯面貌。
從詞匯單位來看,除大量的口語詞(后文再舉例說明)外,還有很多“語”類單位,如成語、慣用語、俗語等。
成語:金口玉言、水落石出、苦口良言、囊中之錐、素餐尸位、耳濡目染、見利忘義、賊眉鼠眼、一路平安、自然而然、半信半疑、和顏悅色、心直口快
慣用語:擺架子、耍排子、使絆子、碰釘子、耳旁風、滾刀筋、老江湖
俗語:一人有福拖帶滿屋,上山擒虎易、開口告人難,主子管奴才、靴子里摸襪子,有拐棍兒不跌跢、有商量兒不失著。
《自邇集》的“語”類單位大多沿用至今,且在當時已經(jīng)基本定型。不過也有一些單位尚未定型,比如現(xiàn)代漢語成語“惱羞成怒”,又作“惱羞變怒”,《自邇集》寫作“羞惱變成怒”?!吨袊烧Z大辭典》[8]在“惱羞成怒”詞條下列五條語出書證,按時間順序重新排列為:老羞變怒(清初《桃花扇》)、惱羞變怒(清中期《何典》,作者張南莊生平不詳,據(jù)考可能是清乾嘉時期人)、老羞成怒(清晚期《兒女英雄傳》)、惱羞成怒(清晚期《官場現(xiàn)形記》)?!豆賵霈F(xiàn)形記》中“惱羞成怒”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蹲赃兗放c《兒女英雄傳》大致同期,其時該成語尚未定型。
從詞語的結(jié)構(gòu)來看,《自邇集》的詞語有單純詞、復合詞、派生詞和重疊詞,各類詞語和現(xiàn)代漢語基本相同。
單純詞大多沿用至今,有些在現(xiàn)代漢語已退居語素地位,不能單獨成詞,如“怯”,“你太沒有經(jīng)過事,怯極了”(《自邇集》用例),今不單用,只存在于“羞怯”“怯懦”等復合詞中;“奠”,“無論是怎么樣兒的窄,不能夠坐車,連步行兒去,也要到墳上奠一鐘酒”(《自邇集》用例),今只存在于“祭奠”等復合詞中。
復合詞尤其是雙音節(jié)復合詞,經(jīng)過歷史發(fā)展已成為詞匯系統(tǒng)的主要部分,且大多沿用至今,只有少數(shù)詞語今日少用或不用,由別的詞語替代,如“白日”,今多說“白天”,“白日”只用于“白日夢”“白日做夢”;“炮燥”意為“有如我被火烤著,全身透汗,通體冒汗”,不見于《現(xiàn)代漢語詞典》[9]和北京方言詞典;“摘脫”意為“走開,離開”,亦不見于《現(xiàn)代漢語詞典》和北京方言詞典。
除雙音節(jié)復合詞,當時的口語中還有很多多音節(jié)詞尤其是三音節(jié)詞,口語色彩十分濃厚,《自邇集》也多有收錄,如“盡溜頭兒”“脊梁背兒”“踝子骨”“波棱蓋兒”“家生子兒”“老子娘”“晚半晌兒”“眼面前兒”等等。
派生詞以帶“子”和“兒”后綴的詞為最多,如“刀子/兒、鍤子/兒、簪子、桌腿子、吃喝兒”等。其他后綴有“家”,如“整天家”“正月家”“成天家”“漢子家”;“頭”,如“說頭”“講究頭”。前綴有“可”,如“可惜”“可惡”“可憐”等。
重疊詞數(shù)量眾多,如:悄悄、紛紛、突突、剛剛、偏偏、歪歪扭扭、富富馀馀、跳跳鉆鉆、亂亂哄哄、磕磕巴巴、搖搖擺擺、好好端端、端端正正、安安詳詳、悠悠揚揚、恍恍惚惚。
從詞語表現(xiàn)的內(nèi)容來看,《自邇集》所記錄的詞語表現(xiàn)了當時豐富的社會生活內(nèi)容,由于是口語教材,因此,詞語多是日常生活的常用詞語。有關(guān)天氣、時間、地理、人的身體生理、衣食住行、動植物、顏色、稱謂等等方面。
表示時間的詞語:多喒(咱)、晌午、眼面前兒、黑下、晚半晌兒、白日、時候、工夫、空兒、立夏、前兒/前兒個、今兒/今兒個、從前、日子、目下
表示食物的詞語:西瓜、黃瓜、香瓜、黍子、米麥、麥子、豆角、黃豆、黑豆、韭黃、牛肉、羊肉、鹿肉、老米、白米、黃米、老玉米、木耳、黃羊子
和交通有關(guān)的詞語:二馬車、騾子、驢、大草驢、駱駝、轎車兒、三乘小轎、鞍子、嚼帽子、鞭子、水路、旱路、大櫓船、拉纖、灣船、馬頭(碼頭)、驛站
從漢語史的斷代看,《自邇集》處于近代漢語晚期,也有學者將此時期定為現(xiàn)代漢語前期,無論哪種觀點,《自邇集》正處于從近代漢語向現(xiàn)代漢語發(fā)展的過程中,“通過對其詞匯語料的描寫、分析可以為現(xiàn)代漢語詞匯史的研究提供詞匯發(fā)展演變的直接證據(jù)”[10]。
第一,《自邇集》是一部反映清末北京話口語詞匯面貌的歷史文獻,除上文所述外,尤其重要的是書中記錄了大量未進入普通話的、專屬北京話的特有詞匯,即北京話方言特征詞,是當時乃至現(xiàn)代北京話方言詞匯的真實記錄,“真實地記錄了當時北京口語里的特有詞語、特有的讀音或特殊含義”[7]。
(1)提溜,用手提著,帶在身邊或從地上提起:本短語中“溜”的含義難以揭示;這或許是北方口語所特有的。注意:提 ti1,不讀 ti2。
可就是分量太沉,我提溜不動,怎么好?
《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標注<方>,《現(xiàn)代北京口語詞典》[11]和《北京話語詞匯釋》[12]收錄,另一寫法是“滴溜”,同“提拉”,讀音為:dīliu;dīlou;tí liu;tílou?!侗本┰捲~語》[13]中收錄 ,又作“嘀溜、提擄”。北京話口語詞表現(xiàn)靈活,常有同音異字,音變等情況。
(2)琉璃,滑頭,不老實,躲躲閃閃、難以捉摸,不正直的,靠不住的。琉璃,字面上是“琉璃球兒”;引申為隱喻滑頭的家伙,通常叫“琉璃球兒”。
他小時候兒是老實阿,是琉璃呢?四本詞典中都未收形容詞“琉璃”,恐已廢棄不用,但都收有名詞“琉璃球兒”。
(3)一撲納心兒,一心一意。
你們既然是念滿洲書,就該一撲納
心兒的學。
三本北京話詞典收錄,《現(xiàn)代漢語詞典》未收錄,說明此詞沒有進入普通話,仍只是北京方言詞語。
(4) 各自各兒 ko4tzǔ4ko3-’rh,就是自己一個人。注意第二個“各 ko”的聲調(diào)。
這個事情得你各自各兒去?!冬F(xiàn)代漢語詞典》《北京話詞語》未收錄,《現(xiàn)代北京口語詞典》和《北京話語詞匯釋》也未收錄,但有一詞“各個兒”,其中“個”的聲調(diào)也標為第三聲?!案髯愿鲀骸笨赡茉诂F(xiàn)代北京話中已不用。威妥瑪非常注意口語中的特殊語音和音變現(xiàn)象,書中多有說明。
(5)漢仗,好小伙兒。
他生來得安靜,學問淵博,行動兒,漢仗兒,都出眾,差使上又勤。
譯者張衛(wèi)東解釋為“形體魁偉”,并舉出該詞在《兒女英雄傳》第十一回中的例證:“只是看著那般人的漢仗氣概,大約本領(lǐng)也不弱?!闭f明此詞確為當時所用。但考察四本詞典卻并未收錄此詞,可能在現(xiàn)代北京話中已不用。
《自邇集》中北京話口語詞的大部分在今天的北京方言詞語詞典里都有不同程度的記載,亦有少數(shù)未見于以上諸詞典,“這些詞語為系統(tǒng)研究北京口語詞提供了較豐富的早期書面例證”[7]。
第二,《語言自邇集》的詞匯語料價值還體現(xiàn)在能夠為研究詞語的歷時發(fā)展提供線索及書面例證。下面以代詞“您”為例予以說明。
表示敬稱的第二人稱代詞“您”的出現(xiàn)時間,呂叔湘考察《紅樓夢》《三俠五義》《兒女英雄傳》等清代北京話作品,均無用例,到了《老殘游記》才以“儜”的形式出現(xiàn)。江藍生考察《燕京婦語》后認為:“20世紀初‘您’字在北京地區(qū)已被選用為單數(shù)第二人稱代詞禮貌式的用字,但這個詞還沒有固定的書寫形式。”[14]聶志軍也指出:“在《孽?;ā分幸呀?jīng)出現(xiàn)了確鑿無疑的表示尊稱的用法,雖然還是有‘您’、‘你’混用的情況。但是,在《負曝閑談》中就更清楚了 ……‘您’已經(jīng)獲得了單獨表示‘尊敬’的意義?!盵15]
上述討論中學者提到的作品《燕京婦語》《小額》《孽?;ā贰敦撈亻e談》均為20世紀初的作品。由此,第二人稱代詞“您”的敬稱用法在文獻中出現(xiàn)的時間應該是在這一時期。
然而,考察《自邇集》之后,我們發(fā)現(xiàn)書中多次使用“您”。檢索全書,“您”字共使用62次,都是用作第二人稱敬稱代詞?!蹲赃兗返谝话娴某霭鏁r間是1867年,顯然早于上述文獻的時間。那么,《自邇集》所提供的語料為探明“您”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提供了更早的線索。
《自邇集》中的第二人稱敬稱代詞除“您”外,還有“你納”“您納”兩種形式。三個詞在語義、句法功能和用法上均無顯著差異。語義方面用來表示第二人稱的敬稱,均無特殊含義;句法功能上,都可以做主語、賓語和定語,且在頻率上呈現(xiàn)出相同的特征:主語﹥賓語﹥定語;用法上,主要用于輩分、身份、地位等比說話人高的場合,也可以用于輩分、身份、地位等相同或相近的人之間。
三詞使用的總體數(shù)量呈現(xiàn)為“您(62次)﹥你納(52次)﹥您納(15次)”的降序排列。但在各章的分布又有所不同,其中,“你納”在第五章談論篇的使用頻率最高,出現(xiàn)49次。威妥瑪曾指出“最后兩章的各章節(jié)和課文(筆者注:即指第五章和第六章),優(yōu)勢在于擁有本地人說話的自然氣質(zhì)。因此,它們當然無可爭議地比第三章、第四章的練習和對話更符合語言習慣”[1]17,因此,“你納”反映了當時人們口語中更自然的表達習慣。威妥瑪在正文部分也做過說明,“您,更普遍的說法是:你納”[1]129。由此看出,日??谡Z中“你納”是最普遍的說法,其次是“您”,再次是“您納”。
盡管單憑《自邇集》的語料無法得知在更早的時期“您”等詞語的使用情況,但毋庸置疑的是,19世紀中期的北京口語中“您”已經(jīng)普遍使用,同時還有另外兩種形式與之并存。張美蘭指出:“您納、你納在《語言自邇集》(1867年,第一版)中多用,是目前見到的使用信息最早的文獻?!盵7]
李無未在《日本明治時期北京官話教科書研究的基本問題》一文中指出:“日本學者編寫北京官話教科書貫穿了對當時北京官話的語言認識,包括語音、語法、詞匯,以及語言教育意識,形成比較成型的語言觀念。對于今天的學者來說,這種語言意識既是北京官話本身歷史研究的需要,也是北京官話學史探討的需要,潛在的學術(shù)價值是勿需贅言的。”[16]同樣,威妥瑪在《自邇集》中運用西方語言學的理論和方法對當時的口語詞匯進行了詳實的描寫分析,充分體現(xiàn)了其本人的詞匯觀。
威妥瑪對于漢語的口語和書面語的差異有著清楚的認識。他指出“書面語和口語二者之間,不論屬于哪一個部門,也不論是哪一種方言,都有顯著差異”,當“把口語詞匯用于文件卷的時候,總有點兒用詞不當?shù)奈兜馈盵1]12?!蹲赃兗钒ā翱谡Z系列”和“文件系列”,分別教授口語和書面語。
書中不僅記錄了大量口語詞匯,作者還著重在對部分詞語的語體屬性進行了說明。例如
一半位,這是純粹的口語,“半”絕對不要重讀。
巴結(jié),這是個純粹的口語詞。
廂,口語里說“廂房”“廂”不單說。對課文中使用的書面語詞,作者也給予注釋,如
候乘,騎上(馬)或登上(車),除了優(yōu)雅場合,口語很少說。
對單純詞的詞源探究和對復合詞的構(gòu)詞分析表明了威妥瑪對漢語構(gòu)詞法的認識。他認為“漢語所有單個詞的詞源,在很大程度上是可知的”,即通過漢字的部首和聲旁的分析可以得知?!岸嘁艄?jié)復合詞 ……每個音節(jié)原本就是一個詞,一看到這類詞,我們就會被引導到:解釋了每個單獨成分也就可以解釋全體”[1]18-19。威妥瑪利用構(gòu)詞語素解釋整個復合詞的意義。如“盛設(shè):極好的宴會;盛,最好的,極好的,精致的,等等;設(shè),擺宴席,擺設(shè),操辦;引申為,十分排場的宴會”。分別解釋了“盛”和“設(shè)”兩個語素的意義,合起來即整詞的意義。
當然,作者十分清醒,他提醒人們“要注意,將古代或較近代的字義考慮進去,引起我們注意的詞語在它作為詞或詞的合成部分時是如何發(fā)揮作用的,這一點遠非總是那么明白清楚的。現(xiàn)在用到的復合詞的詞義,無論是在口語還是書面語中,經(jīng)常按照它在經(jīng)典著作中第一次出現(xiàn)時的原文,或是后世歷史學家和作家以自己的方式引用時的原文才能得到其詞義。而按照這個多音節(jié)合成詞的構(gòu)成成分進行理解,則常常被誤導”,因此學習者“有必要在審查復合詞構(gòu)成成分時警惕過于急切地想從分解合成詞推導得出似乎不言而喻的結(jié)論的誘惑。合成詞很少保留其成分不變”[1]19。
威妥瑪已經(jīng)具有區(qū)別語素和詞的意識,雖然他沒有使用“語素”這一術(shù)語,而是按中國傳統(tǒng)語言學中“字”的說法,但他仍然非常清晰地指出有一些“字”是不能單說的,必須和其他的“字”連在一起才能說,這正是我們所說的不成詞語素。如
牲,家畜;馱獸。極少單用,一般是說“牲口”。
飲、臥,口語里不單說。
譏誚,“譏”可以單說,“誚”必得跟“譏”連用。
不過,威妥瑪在處理語素時,有時會受到字形的影響而出現(xiàn)對語素同一性處理不當?shù)那闆r,比如,分析“關(guān)切”一詞:“關(guān)切,深切的關(guān)心:關(guān),關(guān)聯(lián);切,深深地切入,切細”。他將表示“貼近;親近”義的“切”和表示“用刀把物品分成若干部分”的“切”混同,譯者張衛(wèi)東指出了這一點:“‘關(guān)切’的‘切’和‘切細’的‘切’,音義不同,只是同形。”
《自邇集》不僅記載了大量的口語詞而且注釋了這些詞的詞義,可以說是較早的北京話口語詞注解書,為同期其他北京官話資料中的詞義提供了解釋[7]。對詞義研究和詞典編纂也都有重要價值。釋義內(nèi)容包括以下幾點。
(1)解釋詞語的概念義,包括本義、引申義和比喻義,如
本:本義是樹干,樹在地面以上的部分;引申為基本,初始;再引申,在適當情況下,作指事指人的代詞(this,self)。
(2)說明詞語的感情色彩,如
耿直:坦率直言,毫無保留,一般用于褒義。
行子,字面上是一類,一伙兒;但通常用于貶義。
(3)說明詞語的語體色彩,如
倘,口語里很少單說,一般都說“倘若”。
(4)說明詞語的語用特點,如
請教,是個敬語形式,向一位平等的或地位高的人問事的時候用。
(5)說明詞語的造詞理據(jù),如
皂隸,這樣的稱呼,大約起于他們所穿的制服的顏色。
(6)指明一些外來詞的語源,如
哥哥,兄長,滿語借詞(譯按:嚴格講,是古代鮮卑語借詞)。
妞,女孩兒。這個字(詞)據(jù)說來自朝鮮語,朝鮮語“妞”是個姓。
詞語和文化的關(guān)系極為密切,“一個社會的語言能反映與其相對應的文化,其方式之一則表現(xiàn)在詞匯內(nèi)容或者詞匯上”,“形成帶有文化色彩和文化內(nèi)涵的文化詞匯”[17]。
受到同時代漢學家和傳教士對中國及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認識及態(tài)度的影響,威妥瑪對中國文化十分重視[18]?!蹲赃兗分杏涗洸⒔忉屃撕芏喾从持袊幕脑~語,充分體現(xiàn)了威妥瑪對文化詞語及其所蘊含的中國文化的重視。
上坐,坐上首座位;一般指主人左邊的座位,雖說有些情況下指房間的右首座位,離門或外墻最遠的,那是受尊敬的位置。
通過“上坐”一詞介紹了中國有關(guān)座次的社交禮俗。
內(nèi)侄,妻子的兄弟的兒子。妻族親屬中,男性的家人用“內(nèi)”、女性的家人用“外”加以區(qū)別;因此,崔夫人的兄弟的孩子,是她的內(nèi)侄兒和內(nèi)侄女兒,她姐妹的孩子就是她的外甥和外甥女兒;在這種關(guān)系中,她的兄弟就是她丈夫的內(nèi)兄和內(nèi)弟,她的姐妹的孩子就是她和她丈夫的外甥和外甥女;丈夫的兄弟,兄是崔夫人的大伯,弟就是她的小叔,在北京,也有人叫大伯子和小叔子;崔夫人的姐妹,對于她丈夫來說就分別是大姨和小姨。這一段不僅解釋了“內(nèi)侄”,更詳細地介紹了漢語中復雜的親屬稱謂。
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正好賞月。
節(jié):節(jié)日中國的一年分為三個主要時段或三個節(jié)日,不算新年元旦(春節(jié)),每一個都有特定的名字;第一個是正月十五(燈節(jié)),第二個是五月初五,第三個就是上面說的八月十五。
這段注釋很清楚地介紹了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中最重要的四個節(jié)日:春節(jié)、元宵節(jié)、端午節(jié)和中秋節(jié)。
補子:是指繡在官員朝服前胸和后背的裝飾方片;文官繪的是鳥,不同級別繪的是不同的鳥;武官繪的是各種動物。最高級別的親王顯貴的補子是圓的。
“這里對‘補子’的介紹,可以幫助學生根據(jù)官服的標志來判斷對方的職位和級別,這對外交官來說當然是很重要的。威妥瑪久居中國,對中國的官場極為熟悉,他也希望學生通過學習,了解一些當時的官場文化,所以對官場服飾文化的介紹就是自然而然的了”[19]。
《語言自邇集》是一部優(yōu)秀的漢語課本,但它又決不僅僅是一部漢語課本,譯者張衛(wèi)東在原書書名下加了一個副標題:19世紀中期的北京話,稱之為一部描寫語言學巨著。本文僅僅是從詞匯學的角度揭示了該書的貢獻與價值。威妥瑪是19世紀西方漢學家中的佼佼者,是那個時代漢語演變的見證人。他不愧是一位偉大的語言學家,由衷地感謝威妥瑪,感謝他為我們留下了這樣一份寶貴的文獻。作為后來人我們應認真研讀這部書。
[1]威妥瑪.語言自邇集[M].張衛(wèi)東,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2]張衛(wèi)東.威妥瑪氏《語言自邇集》所記的北京音系[J].北京大學學報,1998(4):136-144.
[3]張衛(wèi)東.北京音何時成為漢語官話標準音[J].深圳大學學報,1998(4):93-98.
[4]張衛(wèi)東.從《語言自邇集·異讀字音表》看百年來北京音的演變[J].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學報,2002(4):15-23.
[5]胡雙寶.讀威妥瑪著《語言自邇集》[J].語文研究,2002(2):22-28.
[6]高曉虹,劉淑學.《語言自邇集》中的入聲字讀音[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6(6):28-35.
[7]張美蘭.《語言自邇集》中的清末北京話口語詞及其貢獻[J].北京社會科學,2007(5):83-88.
[8]《中國成語大辭典》編委會.中國成語大辭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
[9]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xiàn)代漢語詞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
[10]楊霞,李東霞.《東方雜志》的詞匯語料學價值[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2):122-126.
[11]陳剛,宋孝才,張秀珍.現(xiàn)代北京口語詞典[M].北京:語文出版社,1997.
[12]宋孝才.北京話語詞匯釋[M].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87.
[13]高艾軍,傅民.北京話詞語[M].增訂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
[14]江藍生.《燕京婦語》所反映的清末北京話特色:下[J].語文研究,1995(1):10-16.
[15]聶志軍.尊稱“您”的產(chǎn)生過程[J].哈爾濱學院學報,2009(1):67-73.
[16]李無未.日本明治時期北京官話教科書研究的基本問題[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1):83-88.
[17]常敬宇.漢語詞匯與文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
[18]李云龍.《語言自邇集》的文化接受、干預與對外漢語教材的編寫[J].裸程·教材·教法,2009(5):91-96.
[19]魯俐.漢語教材《語言自邇集》中的儒家思想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J].北京宣武紅旗業(yè)余大學學報,2011(3):48-53.
The Value of Yuyan Zierji in the Study of Lexicology
DANGJing-peng
(The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Beiji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Beijing,100024,China)
As the first linguistic masterpiece on colloquial words of Beijing dialect in the late of the 19th century,Yuyan Zierji has a high academic value.This paper lays particular emphasis on introducing the lexicology value of Yuyan Zierji.On one hand,the author recorded a lot of colloquial words of Beijing dialect at that time.On the other hand,the author made a study on those words by using developed linguistic theories and study methods,which has a high lexicology value.
Yuyan Zierji;lexis;lexicology
H0
A
1005-6378(2011)05-0126-06
2011-06-20
黨靜鵬(1975-),女,河北人,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國際傳播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現(xiàn)代漢語詞匯學、對外漢語教學。
[責任編輯 郭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