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華
(甘南縣水產站 黑龍江甘南162100)
黑龍江省位于祖國東北邊陲,屬溫帶、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嚴寒漫長,地域遼闊,水資源豐富:全省境內江河湖泊眾多,有黑龍江、烏蘇里江、松花江、嫩江和綏芬河五大水系,現有大小湖泊640個、在冊水庫630座,水面達80多萬公頃,水域環(huán)境利于魚類的生長。我縣處于黑龍江省的西南部,境內除了有一江三河自然水域,還有7200畝的放養(yǎng)水面發(fā)展養(yǎng)魚生產。根據多年養(yǎng)殖生產的實踐經驗,現將成魚養(yǎng)殖的技術要點總結如下:
1、清塘消毒:在放養(yǎng)魚種前應放干塘水,清除塘內的雜物,去掉過多的淤泥,平整塘底,修補加固塘壩,疏通排灌溝渠。如有放不干水的魚塘,必須用密眼拉網撈凈野雜魚,再用生石灰、漂白粉滅害。按池水的多少,帶水消毒,每立方米用20 g漂白粉或每畝水深l m用生石灰75-100 k g,加水溶解后全塘潑灑。不僅能防治魚病,又可改善塘水環(huán)境,加快魚類餌料生物的繁殖生長。
2、適時放魚種:一般春季氣溫、水溫較低,魚種的活動力差。在捕撈、運輸和投放過程中,要避免魚體受傷,提高成活率。要早投種,早開食,延長魚類有效生長期,利于提高產量。投放時間以4-5月為宜,選擇晴天放魚最佳。投放時操作要輕而快,以防魚種傷亡。
3、選好魚種,保證質量:要使魚種在當年長成商品魚,就要投放二齡魚種,魚種體長在9-12 c m之間,體重為50-75 g,并要求體質健壯,體表無傷,鱗片完整,皮膚鮮艷,彈性有力,這種質量的魚種成活率高,放養(yǎng)后生長迅速。在魚種投放前魚體要用2%-3%的食鹽水浸洗10-20分鐘,或用適量漂白粉溶液(10℃-15℃)浸洗10分鐘以消除病原體,然后立即投放魚塘進行飼養(yǎng)。
4、搭配放養(yǎng):放養(yǎng)的魚種要根據餌料的數量和質量、塘水的深度、肥瘦,肥料來源,魚種的供應等情況而定。肥源豐富的池塘,應主養(yǎng)鰱、鳙魚等肥水性魚類;精料多的魚塘應主養(yǎng)鯉、鯽魚等吃食類品種;水旱草豐富的主養(yǎng)草魚。為充分利用水體資源,提高成魚產量,降低養(yǎng)殖成本,增加養(yǎng)殖效益,要進行合理混養(yǎng)和密養(yǎng)?;祓B(yǎng)要以一個魚類品種為主,適當配養(yǎng)其它品種的魚類。
(1)以鰱、鳙為主的魚塘:鰱、鳙可占50%-40%,草魚占20%-40%,適當搭配鯉、鯽魚等;
(2)以草魚為主的魚塘,草魚占40%-60%,鰱、鳙魚占30%-50%,再適當搭配鯉、鯽等魚類。
(3)以鯉魚為主的池塘,鯉魚占60%-70%,鏈鳙魚占30%-20%,草魚占10%-20%。
5、合理放養(yǎng)密度:魚種投放密度一般每畝放300-500尾較適宜,計劃產量為200-300 k g;管理技術高的,資金、餌料充足的,可放養(yǎng)800-1000尾,計劃產量可達450-550 k g。
6、定期施肥培育優(yōu)良的水質:魚池放養(yǎng)魚種前要施足基肥,培肥水質,使魚種下塘后就有較豐盛的飼料。一般在放魚種前7-10天,每畝施發(fā)酵好的人畜糞350—500 k g。追肥要根據水質進行掌握,做到及時勤施、少施,一般每畝魚池隔7天左右施人畜糞50 k g左右,但要以魚不浮頭為度。對主養(yǎng)鰱魚的魚塘,以施綠肥和人畜糞為主,水呈豆綠色;配養(yǎng)較多鳙魚的池塘,要以施牛糞為主,水以茶褐色為宜。人畜糞要經腐熟后作基肥、追肥,防止水質惡化。
7、飼養(yǎng)管理:投放的魚種經過越冬,體能消耗較大,需要及時補給營養(yǎng)。在5-6月,要以青綠飼料為主,并供給魚類快速生長需要的維生素,同時要適當搭配餅粕、玉米面、糠麩等精飼料,有條件的可投喂全價顆粒料,每天上午9-10時和下午2-3時各喂一次,以投喂后2小時吃完為準。精料要在喂青料后1.5-2小時再投放,以解決光吃精料不吃青料的矛盾。投精料要做到每天上午、下午各喂一次,投喂量以投放后1小時左右吃完為宜。
8、防治魚?。撼逄梁头鹏~種時消毒外,在飼喂過程中還要加強魚病的預防與治療。魚病要以預防為主,做到防治兼顧,這是養(yǎng)魚成敗的關鍵。要注意飼料消毒,不投喂霉變飼料,如施糞肥,每500 k g要加漂白粉120 g,攪勻后再施用。如投喂藥餌,可在每k g飼料中加土霉素粉1.5 g,連喂2-3天即可防治細菌性魚??;食場消毒,可用40 g漂白粉裝袋掛在食臺旁,每隔2周換1次。如發(fā)現魚病,要及時對癥用藥。
9、日常管理:
每天堅持早晚巡塘,仔細觀察池塘水色、水位、池魚活動情況,檢查溶氧、透明度、p H值,并做好相關記錄,如發(fā)現異常情況,應及時采取有效措施,以確保池塘養(yǎng)殖生產的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