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明成祖生母之謎

      2011-04-10 21:04:54宋松華
      關(guān)鍵詞:明成祖馬皇后燕王

      宋松華

      (山西大學(xué) 歷史學(xué)院,山西 太原030006))

      明成祖生母之謎

      宋松華

      (山西大學(xué) 歷史學(xué)院,山西 太原030006))

      關(guān)于明成祖的生母問題,明成祖究竟是嫡出還是庶出,是明初的一樁謎案,迄今未有定論。吳晗先生的《明成祖生母考》得出“馬皇后無子,燕王、周王是碽妃所出”的結(jié)論,為很多學(xué)者接受,影響頗大?,F(xiàn)在看來,《明成祖生母考》的論據(jù)是不能成立的。若明成祖果非馬皇后親子,則其生母又是誰?是漢妃,高麗妃還是蒙古妃?本文運(yùn)用新近發(fā)現(xiàn)的材料,對這些問題重新論證,重新梳理后指出:被稱為嫡子,不一定就是嫡出,也可能是皇后養(yǎng)他妃之子為己子,被稱為庶子的,一定是庶出。

      明成祖 ;周王 ;蒙古妃 ;馬皇后無子

      在明太祖朱元璋眾多的皇子當(dāng)中,有好幾個兒子的生母到底是誰,自明代中葉迄今,一直存有疑義。其中第四子燕王朱棣,也就是后來的明成祖因其特殊的經(jīng)歷和地位,更是備受關(guān)注。

      明成祖為馬皇后第四子,在明初本無異說。自明代中葉《南京太常寺志》(此書雖曰官名,但應(yīng)該為私人所修。因為欽定官方史料早已明言懿文太子、秦晉二王燕王及周王為嫡子)問世,明成祖為嫡出的說法受到質(zhì)疑。該書所云:“孝陵享殿:太祖高皇帝高皇后南向;左淑妃李氏,生懿文皇太子秦愍王晉恭王;次皇□妃氏,生楚王魯王代王郢王齊王谷王唐王伊王潭王;又次皇貴妃□氏,生湘王肅王韓王沈王;又次皇貴人□氏,生遼王;又次皇美人□氏,生寧王安王,俱東列;碽妃生成祖文皇帝,獨西列?!雹俪勺娴纳傅降资钦l,眾說紛紜②。其中,馬皇后說與碽妃說最引人注目,也最為沖突,藉此引發(fā)朱希祖先生③與傅斯年④、吳晗⑤、李晉華⑥諸先生的爭論。明成祖生母之爭,時至今日,尚無定論。筆者在此運(yùn)用新近發(fā)現(xiàn)的史料,再次考證,對引發(fā)學(xué)友諸君新的思考,或有裨益。

      一 、周王是庶子且與燕王同母

      我們先考察周王生母的問題,排比臚列下列史料:《國朝獻(xiàn)征錄》周王傳云:

      周定王橚、秦晉二王皆高皇后子(案承明代官方之說)。周王育于孫貴妃。妃卒服以慈母斬衰三年,主喪事。

      《明史》后妃傳:成穆貴妃孫氏,洪武七年九月薨。帝以妃無子,命周王橚行慈母服三年,眾子為庶母期,自妃始。

      《傳》曰:慈母者何也?《傳》曰:妾之無子者,妾子之無母者。父命妾曰:“女以為子?!泵釉唬骸芭詾槟??!比羰牵瑒t生養(yǎng)之,終其生如母,死喪之三年如母,貴父之命也⑦。

      (洪武七年十一月)明太祖欽定的《孝慈錄》則曰:“子為慈母,謂母卒父命他妾養(yǎng)己者?!雹?/p>

      由“周王育于孫貴妃”及“慈母”的本身含義,不難看出,周王就是庶子。再看另一則材料,(建文二年二月癸未)燕王書諭李景隆曰:“我念長兄皇太子已崩逝,秦、晉二王兄相繼而歿,所存者惟我一人,尚不能容,又欲誅滅,甚可畏也!”⑨可見洪武朝建文朝被稱為明太祖嫡子的,絕無周王。周王是眾所共知的庶子,而且其母妃卑微,為賤妾(說詳見后文),周王也遭受鄙夷歧視 ,故而建文帝的伐燕詔書(見下文)才會有 “朕以親親之故,止正橚罪,余置不問”如此厚此薄彼之語。周王母妃早卒,故育于孫貴妃(明孝宗六歲喪母,育于孝肅周太后,崇禎帝五歲喪母,育于李選侍。其時周王年歲大約與孝宗崇禎帝相仿),則孫妃薨,又加之無親子,周王主其喪事,合情合理。

      燕王名義上的生母的確就是馬皇后,故被稱為明太祖的嫡子(說詳見下文)。稱帝后宣稱周王也是馬皇后親子,連帶周王也算作嫡子,只能說明一個問題,燕、周二王是同母兄弟(《明史》中有兩處所言“燕周同母”,但不能當(dāng)作證據(jù)。說詳見后文),故燕王也是庶出⑩,是馬皇后收養(yǎng)他妃之子為己子。張岱《陶庵夢憶》卷一鐘山條云:“成祖生,孝慈皇后妊為己子,事甚秘”,證明所述不假。

      毫無疑問,《天潢玉牒》是在明成祖授意下編撰的。(無名氏本)《天潢玉牒》言高后親子惟有燕王與周王,懿文太子秦王晉王反變成諸母所生,大有欲蓋彌彰之嫌。后來修改《天潢玉牒》又明言五人同母,為馬皇后親子。

      吳晗先生在《明成祖生母考》文中引用《明太宗實錄》建文四年六月乙丑條:“上慮朝廷事急,加害周齊二王,遣騎兵千余馳往衛(wèi)之。周王初不知上所遣,倉卒惶怖,既知乃喜曰:‘我不死矣!’來見,上出迎之,周王見上拜且哭,上亦哭,感動左右。周王曰:‘奸惡屠戳我兄弟,賴大兄救我,今日相見,真再生也?!杂檹?fù)哭,哭不止,上慰止之。與周王并轡至金川門下馬,握手登樓,上曰:‘身遭兵禍,無所容生,數(shù)年親當(dāng)矢石,瀕萬死,今日重見骨肉,皆賴天地皇考皇妣之佑,得至于此?!芡踉唬骸焐笮?,勘定禍亂社稷,保全骨肉,不然,皆落奸臣之手矣。’”

      吳晗先生謂:“在這一段紀(jì)載中,有兩點最值得我們的注意,第一周王是太祖第五子,卻稱他四哥為大兄,一則曰:‘賴大兄救我’,二則曰:‘天生大兄’,由此可知成祖和周王同母,和懿文及秦晉二王異母,以此周王稱為大兄。第二周齊二王并在京中,同為成祖之弟,而出迎卻只紀(jì)周王,撫慰亦只及周王,由此可見燕周之關(guān)系。”

      此誤,不能由“大兄”稱謂就得出燕周二王為同母兄弟的結(jié)論?!短趯嶄洝啡迥炅鹿锖l:“上曰:‘諸弟試謂斯言當(dāng)乎,否乎?誠乎,偽乎?果出于君乎?抑奸臣之謀乎?’諸王曰:‘大兄所見洞矣,諸弟何言,諸弟之來,豈得已哉?’六月戊辰條:“諸王上表勸進(jìn)曰:‘……恭惟大兄殿下龍鳳之姿,天日之表……?!笨梢姡按笮帧敝Q是當(dāng)時諸王對燕王的普遍稱呼。況且原引文中還有“皇考皇妣”之語,燕王明白地說自己的母親就是馬皇后,怎么能看出和懿文及秦晉二王異母?單從這個大兄的稱謂,看不出燕周二王特殊的關(guān)系。

      據(jù)《國朝獻(xiàn)征錄》齊王傳:“靖難兵入金川門,王與齊王見成祖,且拜且哭,因轡并行,登樓相慰?!薄蹲镂╀洝分芡鮽鳎骸俺勺嫒虢鸫ㄩT,出錮,橚與齊王榑拜且哭,成祖并二王按轡登樓相勞也?!毖嗤踹M(jìn)京,周王齊王均出迎。事實上,燕王對齊王有救命之恩,齊王出迎燕王也完全在情理之中。永樂朝齊王已一敗涂地,《太宗實錄》撰者不愿再提及。

      二、燕王是被稱為嫡子

      再來申論燕王為嫡子的問題,看下面四則材料。

      (建文)元年七月癸酉 燕王上書于朝曰:“竊念臣于懿文皇太子同父母至親也。于今事陛下,猶事天也?!蓖账指嬖V將士說:“我太祖高皇帝孝慈高皇后嫡子,國家至親。”?

      (建文)元年八月,叔侄徹底成仇,建文帝下詔討伐燕王,伐燕詔書曰:“朕纂承大統(tǒng),宵衣旰食,撫我兆民,豈意邦家不造,骨肉周親乃謀大逆。去年周庶人橚潛為不軌,辭連燕齊湘三王,朕以親親之故,止正橚罪,余置不問。今年齊王榑謀逆事覺,又言與燕王棣湘王柏同謀,柏伏罪自焚死,榑已廢為庶人。朕以燕王棣孝康皇帝母弟,未忍竟誅。詎棣包藏禍心,為日已久,私印偽鈔,藏匿罪人。先皇帝在時,震怒成疾,至于升遐,海內(nèi)莫不痛憤,猶不自悔。復(fù)稱兵構(gòu)亂,圖危社稷,得罪天地祖宗。朕不敢赦,是用告于郊廟,廢為庶人,命將致討,昭示天下,使明知之?!?

      (建文)元年十一月,燕王上書朝廷:“……且陛下與臣皆出自太祖高皇帝,孝慈高皇后,于屬最親也?!??!睂ㄎ牡鄣陌隧椫缚?,逐一駁斥?。

      (建文)四年六月丙寅,諸王及文武群臣咸叩頭,固請曰:“殿下為太祖嫡嗣,德冠群倫,功德社稷,宜居天位?!倍∶T將上表勸進(jìn)。曰:“殿下文武英明,寬裕仁孝,為太祖嫡嗣?!蓖眨撼蓟坠陶堅唬骸暗钕碌聻槭ト耍痪拥臻L,當(dāng)承洪業(yè)。”?

      建文帝伐燕詔書(據(jù)《明史·方孝孺?zhèn)鳌愤@個詔書雖為孝孺所草,但再據(jù)《齊泰傳》,孝孺也參考了齊泰的強(qiáng)烈意見)盡暴燕王之罪過,獨無指其冒嫡之說。從這個詔書中的“朕以燕王棣孝康皇帝母弟”之語及另外兩則材料:“建文帝疑燕王反,嘗以問(徐)增壽。增壽頓首曰:‘燕王先帝同氣(這里的同氣特指同母兄弟),富貴已極,何故反!’”。長興侯耿炳文還朝,上言:“……燕王與上皇父為同母弟,陛下之嫡叔父,其性尚未離骨,陛下何至解支體而散肝膽于他人?!ㄒ妱⑷崮怪俱懀!?明白地可以看出,燕王是當(dāng)時舉朝共知的嫡子。故而燕王上書建文帝才堂而皇之以嫡子自稱。兵臨南京,諸王文武群臣咸稱燕王為太祖嫡嗣,可不是阿諛媚獻(xiàn)之詞。

      正是因為燕王是明太祖的嫡子,所以“靖難之役”爆發(fā)之后,燕王經(jīng)常宣稱自己是嫡子。時太子及秦晉二王皆已薨,按倫序而言,則第四嫡子應(yīng)得繼立,完全是為自己的起兵贏得更多的輿論支持,故為此言。

      燕王起兵后每自稱曰高皇帝高皇后第四子,這個舉動引起后世史家的誤會,當(dāng)作是故意掩蓋自己本來的庶子身份。認(rèn)定燕王稱帝是“冒嫡奪位”。明末清初談遷在《國榷》中曰:“《玉牒》云高皇后第四子,蓋史臣因帝自稱嫡沿之耳(卷12)。吳晗先生謂:“所以他(燕王)在任何文件和口頭談話上一有機(jī)會就向人訴說他是嫡子,即位后即下令焚毀建文朝有‘言語干犯’的文件,至少在這些文件中有一部分是指斥他這一假作的聲明的?!薄吧w成祖起兵時自訴為嫡出,以后無法再換一個生母,只好諱莫如深,完全抹殺?!薄霸旆磽尰实圩?,便只好硬說是嫡子?!本`解為燕王的嫡子身份是靖難之役爆發(fā)后自封的,即洪武朝被稱為嫡子的只是懿文太子秦晉二王 。這一誤解一直延續(xù)到當(dāng)今。

      《明史·周王傳》云:“建文初,以橚燕王母弟,頗疑忌憚之。”這段記載完全是后人的主觀臆斷之詞,純屬子虛烏有。它使許多人信以為真,當(dāng)作燕王是庶子且與周王為同母兄弟的證據(jù)。且建文帝削藩,首發(fā)周王,斥之云南,后禁錮京師,受責(zé)最重,忌憚之說從何談起?若知燕王是庶出且與周王同母,則建文帝早就在伐燕詔書中指斥燕王冒嫡作假,而告于天下,如何還會有“朕以燕王棣孝康皇帝母弟”之語?可見,燕王是庶出且與周王同母之謎,建文帝也并不知曉。且觀方孝孺折成祖之言,也無責(zé)成祖冒嫡之說,《明史·方孝孺?zhèn)鳌吩疲骸爸潦怯共菰t,召至悲慟徹殿陛。成祖降榻,勞曰:‘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輔成王耳?!⑷嬖唬骸赏醢苍冢俊勺嬖唬骸俗苑偎?。’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子?’成祖曰:‘國賴長君?!⑷嬖唬骸尾涣⒊赏踔??’成祖曰:‘此朕家事?!欁笥沂诠P札,曰:‘詔天下,非先生草不可。’孝孺投筆于地,且哭且罵曰:‘死即死耳,詔不可草。’成祖怒,命磔于市?!贝藭r,孝孺于生死不顧,若知燕王非嫡出,即當(dāng)面戳穿,使其狼狽不堪。再看另一位削藩主角黃子澄譏刺成祖之言?!疤珎}武士湯華縛公詣南京,上將釋用之。屢挫不屈,稱殿下,左右呵之。(子澄)抗言曰:‘臣知殿下以兵力取富貴,不知殿下即此位。若用臣是不欲以綱常治天下乎?’上解顏曰:‘聞卿博學(xué)善讀書,不比方孝孺執(zhí)迷,朕將悉釋若罪?!ㄗ映危┰唬骸?jīng)史柔翰治世所用,亂世將安用耶?況富貴瞬息,何足重輕!殿下向來悖謬,不可為訓(xùn),恐子孫有效尤而起無足怪者!’上變色曰:‘此天命所在,聞汝欲借兵日本勝我,果有之乎?’(子澄)曰:‘皇祖起義兵定天下,殿下勇力冠世,托東北大藩,永衛(wèi)王室,北狄胡塵不能往靖,而反內(nèi)噬。若臣引夷內(nèi)攻,與殿下逆謀何異?’上曰:‘此細(xì)人言,不足信。朕亦不以此罪汝,今以魏征、趙普不足學(xué),則迂甚矣!’命引江西所錄罪人,從子文福,富遠(yuǎn)輩六十五人,妻族外親三百八十人齊至,哀號震天。上謂曰:‘朕知汝必不為所用,當(dāng)認(rèn)何罪?’責(zé)書于紙,(子澄)曰:‘是為先帝文臣不職,諫削藩權(quán)不早,以成此兇殘,后嗣慎不足法?!?聽到這些尖刻污辱之言,成祖大怒,命磔之?!睹魇贰S子澄傳》:“今欲問罪,宜先周,周王燕之母弟,削周是剪燕手足也?!睋?jù)此可知,黃子澄知道燕王是庶出,非馬皇后親子,且與周王是同母兄弟。而燕王又是自認(rèn)己為嫡子,此刻黃子澄何不戳穿成祖冒嫡?按理說這才是黃子澄攻擊燕王最好的把柄,是燕王篡位最大的罪狀。子澄言“燕周同母”之語,這是御用文人編造的?。事實上,吳晗先生在其《明成祖生母考》就對這一說法持懷疑態(tài)度,只不過沒有找到反駁的證據(jù)。可見,燕王是庶出且與周王是同母兄弟,這個謎深深地隱藏著,連建文帝都不清楚,更何況外廷之人。這個謎僅在孝陵寢殿太祖妃嬪排位順序及成祖重修《明太祖實錄》引周王為嫡子這個掩人耳目的動作中露出了端倪?!俺勺嫔吆笕褳榧鹤?,事甚秘”可信。

      隨著重修《明太祖實錄》引周王為嫡子,銷毀周王生母材料,因而后人要搞清楚燕王的真實生母到底是誰,也就困難之極。

      三、馬皇后無子

      馬皇后已有懿文太子、秦王、晉王三位嫡子,而又收庶出的燕王(據(jù)下文考證燕王母為蒙古族妃)為嫡子,可通可解者,即是懿文、秦晉二王也是庶出,也是馬皇后收養(yǎng)他妃之子為己子。

      在封建社會,還沒有哪位皇后在自己有親子的情況下,再收養(yǎng)庶子充作嫡子,造成親生兒子的威脅,混亂嫡系血統(tǒng)。在奉行嫡子優(yōu)先繼承皇位的明代,嫡庶之別是維護(hù)皇權(quán)穩(wěn)定的基本條件,這是個嚴(yán)肅的政治制度問題。

      燕王能夠知道自己并非馬皇后親子,那么他知道三位兄長的身世也是不成問題的。稱帝后,一面為自己歌功頌德,一面詆毀三位兄長,在其授意下編撰的《天潢玉牒》(無名氏本)公然揭露三位兄長非嫡出,稱一時的快意,也在情理中。

      如上論述,馬皇后無子。則“孝陵閹人俱云,孝慈高皇后無子”及“高后從未懷妊,豈惟長陵,及懿文太子亦非后生也”?的說法,可絕非無稽之談了。

      《南京太常寺志》所記淑妃李氏?生懿文太子秦王晉王,碽妃生成祖文皇帝的說法大體可信,至于碽妃來歷則有待考證。《南京太常寺志》特別強(qiáng)調(diào)四人的生母,也是因為四位皇子是被稱為嫡子的緣故。作者意圖是矯玉牒實錄之誤。該書只不過在當(dāng)時受制于高壓政策未流傳,但是直到晚明何喬遠(yuǎn)(卷6)?談遷(《國榷》卷12)李清?(附志)等人還是看到了。

      據(jù)《明史·孝恭孫皇后傳》:“妃亦無子,陰取宮人子為己子,即英宗也,由是眷寵益重?!迸c此類似,馬皇后收養(yǎng)成祖為己子,并不稀奇。

      吳晗先生得出了馬皇后無子的結(jié)論,但論據(jù)不能成立。第一是誤讀了俞本《記事錄》。

      (張德信點校本)《國初群雄事略》卷二原文是這樣說的:“九月,復(fù)攻集慶路,陳野先叛,郭元帥、張?zhí)煊討?zhàn)敗死之。是月戊戌,仍命郭元帥、張?zhí)煊勇仕寇姽ゼ瘧c。己亥,天佑等至方山,攻破左答失納識里營,走之。陳野先遂叛,與元福壽合兵來拒,戰(zhàn)于秦淮水上。我?guī)熓Ю?,天佑郭元帥皆?zhàn)死(引自《太祖實錄》)?!?/p>

      元義兵元帥陳野先領(lǐng)兵攻太平府,士卒登城,上親率死士拒之,城中危急。是時,上娶孫伯英妹為次妃,妃言于上曰:‘府中金銀若干,何不盡給將士,使之奮身御敵,倘有不虞,積金何益?’次日,上盡置金銀于城上分給將士,遂大敗敵兵,生擒陳野先。上親釋其縛,坐與語,野先許以全軍歸附。上與結(jié)為昆弟,宰烏牛白馬以祀天地,歃血為誓,約共攻建康府。即令還營整兵以待并進(jìn)。

      十月(案此誤,應(yīng)為九月),郭、張二元帥督兵由官塘經(jīng)同山進(jìn)攻建康之東門,陳野先自板橋直抵建康攻南門,自寅至午,城中堅守。野先邀郭元帥飲,殺之,擒張元帥獻(xiàn)于福壽,亦殺之。野先會元兵夾攻,大軍遂潰,部下總管趙繼祖跳馬遁,野先單騎追逐,雁門孟萬戶刺殺之。”(引自俞本《記事錄》)

      考《明太祖實錄》、《國榷》陳野先被朱元璋俘獲是當(dāng)年(至正十五年)六月的事情。

      “元義兵元帥陳野先領(lǐng)兵攻太平府……野先單騎追逐,雁門孟萬戶刺殺之?!边@段只是解釋九月郭張二元帥的死因,即死于陳野先的陰謀。及補(bǔ)敘六月陳野先被俘之經(jīng)過,朱元璋如何厚待野先。為突出陳野先之卑劣行徑,而特意附錄這段,與上下文毫無關(guān)系。吳晗先生誤認(rèn)為劃橫線的部分是九月的事情,因而誤讀了俞本《記事錄》,錯誤地得出第一次太平之圍九月才解除的結(jié)論(事實上,至遲在七月壬辰,第一次太平之圍已經(jīng)解除,因為這個時間朱元璋已開始攻取集慶)。據(jù)此,又結(jié)合《馬皇后傳》《常玉春傳》《康茂才傳》,得出直到至正十六年二月以后馬皇后才渡江的結(jié)論。

      第二,作為論據(jù)的《明史·太祖本紀(jì)》記述粗略,吳晗先生誤認(rèn)為從六月初二朱元璋進(jìn)入太平,即被元兵包圍,因而忽略了對六月初二至六月初七這段時間的考察。

      據(jù)《明太祖實錄》說朱元璋(至正十五)六月初二渡江占領(lǐng)采石,“緣江諸壘,望風(fēng)迎附”,又云 “辛酉(六月初七),元右丞阿魯厭、副樞絆住馬、中丞蠻子海牙等,以巨舟截采石江,閉姑孰口,絕我歸路?!笨芍醵脸趿墒癁橹煸罢碱I(lǐng),去往太平的道路是通暢的。又和州距太平僅是一水之隔。在這幾天之內(nèi)馬皇后是完全可以渡江的。據(jù)俞本《皇明記事錄》,六月初七陳野先圍攻太平時,已出現(xiàn)次妃孫夫人的身影,再據(jù)《馬皇后傳》所云:“后率將士妻妾渡江”,則馬皇后在也在太平城中。再看毛奇齡《彤史拾遺記》馬皇后條所云:“太祖渡江,后多智,恐元兵躡其后,必相隔,不俟太祖命,急率諸校妻過太平,止繁昌陳迪家,而元兵果扼渡,如后慮?!笔呛锨楹侠淼?,是可信的。

      萬斯同《明史·馬皇后傳》(416卷本):“太祖克太平,后率諸將妻妾渡江往從之,既而元師斷江路。將士內(nèi)顧室家無離去者?!泵餮灾琳迥炅鲁跗咧?,馬皇后已到太平。

      故吳晗先生雖然得出馬皇后無子,但論據(jù)不能成立。

      四、生母為蒙古妃

      (建文)四年十一月,遣中官鄭和赴北平祭奠乳母馮氏(《明太祖實錄》卷14)。

      (永樂)三年三月,追封乳母馮氏為保圣賢順夫人,遣趙王高燧以珠冠香芴真衣致祭(《明太祖實錄》卷41)。

      (永樂)七年三月,遣官祭乳母保圣賢順夫人(《明太祖實錄》卷89)。

      (永樂)十四年,保圣賢順夫人馮氏夫王忠贈左都 督 謚 恭 靖?。

      《國榷》載,洪武四年三月乙已,定命婦封號“一品二品夫人,三品淑人,四品恭人,五品宜人,六品安人,七品孺人”都督正一品武官,成祖給予乳母如此高位,可見乳母馮氏是有大恩于成祖的。明代列朝實錄,惟洪武、永樂朝為率略,然于乳母馮氏下之重筆,足見馮氏對于成祖之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燕王之藩北平并有乳母馮氏隨行,深恩思慕之情,是不言而喻的。從這個層面,似乎也能映證出成祖并非馬皇后親子。

      《蒙古源流》卷八言:“先是蒙古托袞特穆爾烏哈噶圖汗(案即元順帝)歲次戊申,漢人朱葛諾延(案即朱元璋)年二十五歲,襲取大都城,即汗位,稱為大明朱洪武汗。其烏哈葛圖汗之第三福晉系洪吉喇特托克托太師之女,名 格勒德哈屯,懷孕七月,洪武汗納之。越三月,是歲戊申生一男(案即成祖)。”所言成祖母為元順帝妃,且成祖為元順帝之子,這樣的記載我們可以視作荒誕,不必相信。我們不妨審視下列兩則漢文材料:

      “明成祖非馬后子也。其母甕氏蒙古人。以其為元順帝之妃,故隱其事。宮中別有廟,藏神主。世世祀之,不關(guān)宗伯。有司禮太監(jiān)為彭恭庵言之。余少每聞燕之故老為此說,今始信焉?!?

      “往余幼從吳夢輒、師恩同游,師告余曰:馮景亭宮詹桂芬,曾告以克金陵時,官軍得明成祖御碣于報恩寺塔座下,其文略謂成祖生母為翁吉剌氏,翁故為元順帝宮人。生成祖距入明宮僅六月耳。明制:宮人入宮,七月內(nèi)生子者,需受極刑。馬后仁慈,遂詔翁以成祖為馬后生。實則成祖生日,距懿文太子之生,僅十月稍強(qiáng)。翁自是遂抑郁而歿,易簣前,以己子畫像一禎,授成祖乳母,且告以詳,命于成祖成年就國后告之。成祖封燕王,乳母如命相告。于是始知已之來歷,乃投袂奮起,而靖難之變作矣!”?

      《廣陽雜記》所言成祖母為元順帝妃,《瓠廬雜綴》所言“距懿文太子之生,僅十月稍強(qiáng)”“于是始知己之來歷,乃投袂奮起,而靖難之變作矣”。這樣的記載,我們不用理會。但是這兩則材料均言成祖生母為蒙古妃?!娥瓘]雜綴》所言燕王不但有乳母,而且隨燕王赴藩北平之事的確是史實。此外,《燕王令旨》有“顧予匪才,乃父皇太祖高皇帝親子”如此強(qiáng)調(diào)之語,則《瓠廬雜綴》所言成祖早產(chǎn),也不是空穴來風(fēng)?!捌鋾r馬皇后已有三子,又何所希冀,而必欲偽妊成祖為己子耶,揆之于理,恐亦無此事矣!”(朱希祖語)。馬皇后收燕王為子,必有其他原因,再對比《瓠廬雜綴》所言成祖早產(chǎn),“馬后仁慈,遂詔翁以成祖為馬后生”,更覺可信。若是馬皇后惡意奪子,燕王母妃不大可能繼續(xù)留于宮中,何況后來還有周王所出。馬皇后收燕王為嫡子,應(yīng)該是保護(hù)善類的意思。該書所敘,絕非憑空臆斷。燕周二王的生母極可能就是蒙古妃。

      成祖既非嫡出,則其生母又是誰?是漢妃,高麗妃,還是蒙古妃?我們逐條考察。

      建文帝的伐燕詔書重要目的就是打擊孤立極少數(shù),取得眾多皇室成員的支持,其中有“去年周庶人橚潛為不軌,辭連燕齊湘三王,朕以親親之故,止正橚罪,余置不問”之語,特別強(qiáng)調(diào)“朕以親親之故”,明白準(zhǔn)確的意思就是在說建文帝與燕齊湘三王親緣更近,而與周王親緣疏遠(yuǎn)。而燕王名義上的母親為馬皇后,齊王母為達(dá)定妃,湘王母為胡順妃??梢钥隙ǖ刂v,周王母妃不是漢族女子。而且周王母妃的特殊,在眾多皇子的生母中是惟一的

      再看周王母妃是否為高麗妃。成祖為周王諱,恥高麗妃不值彰名,難于啟齒??墒聦嵣?,成祖本人則是大肆索取眾多高麗妃,及至“朝鮮貢女充掖庭”,仁宗宣宗亦是如此,前后矛盾之極。何況岷王韓王遼王的生母可能也是高麗妃?,若“朕以親親之故”之語,是專指岐視高麗妃而言,如此無異于是驅(qū)使韓王遼王也犯上作亂。顯而易見,周王母妃也不是高麗妃。

      成祖周王生母既然不是漢妃高麗妃,則其生母為蒙古妃的說法當(dāng)屬可信。據(jù)《南京太常寺志》生母是碽妃,這個姓氏偏奇的碽妃就是個蒙古族女子。至于其生母入明宮時是否具有其他特殊身份,不敢妄加評說。

      明太祖死后,宗廟及孝陵的布置是建文帝操辦的,每逢重要的時間,那是要參拜祭祀的。周王的生母早死,又是個蒙古族女子,為賤妾。建文帝對其岐視鄙夷。在宗廟及孝陵中不可能有其生母的牌位。這個碽妃的牌位,只可能是成祖放置的,使其生母在冥冥之中享受尊榮。也正是由于這個碽氏的特別,所以內(nèi)侍閹人在宗廟陵寢中排列碽氏的牌位,給予了特殊的位置。

      成祖是庶出,且與周王為同母兄弟這個謎,在“靖難之役”中,都沒有被建文朝臣知曉戳穿??梢娖涞兆由矸菔枪舱J(rèn)的。然周王母為蒙古妃,為賤妾,使得周王在當(dāng)世受人歧視鄙夷。且周王生母是蒙古妃的證據(jù)留于后世亦是罅隙,授人以柄。由于是同母兄弟,燕王稱帝后,極力替周王掩蓋,謊稱周王也是馬皇后親子,是嫡子。成祖定性建文朝的《明太祖實錄》是“遺逸既多,兼有失實”(卷13),如此則原書所記周王為庶出為蒙古妃所生,當(dāng)然也就是失實之詞了。成祖通過重修《明太祖實錄》稱周王為嫡子,炮制《天潢玉牒》、《皇明世系》(卷61)刊布天下,希圖使周王為嫡子的說法成鐵案,深入人心,其生母事跡湮沒無傳,其意昭然可明!

      正是由于周王母為蒙古妃,在皇室內(nèi)部,周王也是受排斥的,勢力孤單,這才是建文帝削藩,首發(fā)周王最主要的原因。

      且其時蒙元為農(nóng)民義軍頭號大敵,朱元璋如何會有蒙古妃?答案是:陳友諒敗死后,朱元璋出于復(fù)仇心態(tài),并歸其妻妾,則至正十六年(即1356年)占領(lǐng)蒙古人盤踞多年的集慶(南京),收一個蒙古族女子為侍妾,也不足為奇。又如傅斯年先生所論:“太祖子秦王樉,實聘元河南王王保保(擴(kuò)廓帖木兒)之妹為正妃,是太祖不以婚于外族異族為嫌?;楠q如此,何況取妾?太祖席郭氏之業(yè),轉(zhuǎn)戰(zhàn)江淮,攻城略土,所夷剪元代之官吏必多,則虜其妻女以為姬妾,本起兵草澤者必有之事?!?/p>

      俗話說“無風(fēng)不起浪”,陳友諒敗死,朱元璋收歸其妻妾,于是衍化出一個故事,說朱元璋第八子潭王是陳友諒的遺腹子。同樣朱元璋有蒙古妃,且生有明成祖和周王,則產(chǎn)生明成祖為元順帝遺腹子的說法,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五、其他方面

      因為與周王是同母兄弟,當(dāng)建文指控周王謀反,燕王上書求救,據(jù)《太祖實錄》“若周王橚所為,行跡暖昧,幸念至親曲垂寬貸,以全骨肉之恩,如其跡著,祖訓(xùn)具在,臣何敢他議。臣之愚議,惟忘陛下體祖宗之心,廓日月之明,施天地之德。”(卷2)

      燕王稱帝后,除最重要的引周王為嫡子外,為示同母之情,對周王關(guān)懷備至,大量賞賜,時時有之,其他禮遇,更是其他親王難以望其項背。周王屢有過失,成祖輒加調(diào)護(hù),及至永樂十八年,“有告橚反者,帝察之有驗。明年二月,召至京,示以所告詞。橚頓首謝死罪。帝憐之,不復(fù)問?!保ā睹魇贰肪?16)僅以還獻(xiàn)三護(hù)衛(wèi)為止。

      按明朝制度,親王歲食祿萬石,燕王稱帝后,代唐遼韓伊岷肅諸王歲祿以而大幅下降,惟獨周王歸國后,加祿五千石,仁宗即位后,加至兩萬石,明人發(fā)出感慨“又惟周王本色二萬石或系太宗母弟之故,至其子孫尚存一萬二千石,則秦晉二王獨非太宗之母兄乎?”?(卷67)

      六、結(jié)束語

      當(dāng)懿文太子,秦晉二王去世,燕王則成為太祖惟一嫡子,這個地位是多么榮耀、崇高,當(dāng)按傳統(tǒng)宗法觀念衡量,成祖奪嫡奪位之名,成為定局時,成祖惟一回?fù)舻霓k法就是堅稱自己是高皇后嫡子,并且編造了太祖晚年要傳位燕王的種種謊言。有人責(zé)備成祖不敢承認(rèn)親生母親。盡管成祖以英豪自命,但要向自己的臣民宣稱自己本來是庶出,是蒙古妃所生,是馬皇后收其為親子,那是否也太苛求成祖了呢!

      綜上論述,燕周同母,生母為蒙古妃,馬皇后也無子。至于燕周生母是碽妃,還是翁(弘)吉剌氏,翁(甕)氏,不必強(qiáng)求一致,并不重要。探討明成祖生母的問題,并不是一個孤立的問題,搞清楚這個謎,對深化明史的認(rèn)識,也是極有裨益的。

      注釋

      ①談遷:《棗林雜俎》彤管篇引。

      ②最近國外發(fā)現(xiàn)的一則史料,似乎也可證明成祖為庶出。洪武二十二年,朝鮮使臣權(quán)近路過北平拜謁燕王,其諸作《奉使錄》記其事,題詩云:“到燕臺驛,先詣典儀所。所官入啟,以是日先太后忌日,不受禮,命奉嗣葉鴻伴接到館。七月十五日也?!庇袑W(xué)者說此處先太后當(dāng)是從漢制稱諸侯王生母?!把嗤跄讣扇赵谄咴率迦眨@與馬皇后去世日期八月初十,明顯不合,可見燕王生母另有其人”(蔡石山:《永樂大帝》彩頁,中華書局2009年版)。當(dāng)時懿文太子,秦王晉王還健在,燕王繼位無望,故而在燕王府中祭奠生母也是可以理解的。

      ③朱希祖:《明成祖生母記疑辯》,廣東中山大學(xué)《文史研究所月刊》第2卷第1期 ,1933年;《再駁明成祖生母為碽妃說》,《東方雜志》第33卷第12號,1936年。

      ④傅斯年:《明成祖生母記疑》,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2本第4分 ,1932年。

      ⑤吳晗:《明成祖生母考》,《清華學(xué)報》10卷3期,1935年。

      ⑥李晉華:《明成祖生母問題匯證》,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6本第1分,1936年。

      ⑦(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王輝整理:《儀禮注疏》卷三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⑧《明史》(萬斯同本,416卷)卷5(輯于《續(xù)修四庫全書》)。此詔書應(yīng)為最接近原文者。靖難之役以燕王成為永樂皇帝,建文帝遜位而告終,甚至懿文太子(孝康皇帝),后人也不愿提及。《姜氏秘史》、《國朝典匯》、《國榷》、《明朝小史》也收錄了此詔書,已將“孝康皇帝母弟”語,改為“于親最近”,其中《姜氏秘史》、《國朝典匯》將原文所列燕王的種種罪過略去不提?!睹魇贰すчh帝本紀(jì)》也收錄了此詔書,但與原文相比已面目大異。

      ⑨根據(jù)這個詔書中的“詎棣包藏禍心,為日已久,私印偽鈔,藏匿罪人。先皇帝在時,震怒成疾,至于升遐,海內(nèi)莫不痛憤,猶不自悔”,可以推測,建文朝編撰的《明太祖實錄》在記述明太祖死因的時候,也是這樣說的??墒侵匦藓蟮摹睹魈鎸嶄洝吩诩o(jì)述明太祖死因卻是這樣說的:乙酉(閏五月初十),上崩于西宮。上素少疾,及疾作日臨朝決事不倦如平時。漸劇乃焚香祝天曰:“壽年久近,國祚短長,子孫賢否,惟簡在帝心為生民福?!奔辞仓惺钩址俳裆线€京,至淮安,用事者矯詔即還。上不之知也,疾亟問左右曰:“第四子來未?”言不及他(指建文帝),聞雨降喜形于色,遂崩壽七十一 。據(jù)現(xiàn)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明太祖欽錄》(又名《欽錄簿》),所收錄洪武三十一年五月十二日明太祖的圣旨:“說與晉王知道,教陳用、張杰、莊德預(yù)先選下好人好馬,提備臨陣時,領(lǐng)著在燕王右里行?!本褪窃谔岱姥嗤鯌延挟愔尽=Y(jié)論是肯定的:燕王行為悖亂,已失太祖意。再考《明太祖實錄》、《國榷》等書是月初八明太祖圣躬不豫。則詔書中所言“詎棣(指燕王)包藏禍心,為日已久,私印偽鈔,藏匿罪人。先皇帝在時,震怒成疾,至于升遐,海內(nèi)莫不痛憤,猶不自悔”是可信的。

      ⑩《奉天靖難記》卷一:一日朝罷,允炆謂子澄曰:“先生憶昔者之言乎?”子澄曰:“何事?”允炆回:“東角門在爾?!弊映卧唬骸俺家詾樗拢羰鞘鲁脊滩煌?,此事須密,待臣細(xì)謀之?!币蝗?,與齊泰等私相謀曰:“今主幼不閑政治,諸王年長,手握重兵,久則難制,吾輩欲長有富貴,須當(dāng)早計?!饼R泰曰:“此甚易,但使人誣發(fā)某陰私,坐以逆謀,則可以削之,削一可以連坐。”子澄曰:“此策未善,姑更思之?!饼R泰曰:“他事不足以動之,惟加以大逆,則坐以不宥?!弊映卧唬骸吧疲l(fā)何先?”齊泰曰:“燕王素稱英武,威聞海內(nèi),志廣氣剛,氣剛者,易于挫抑,執(zhí)其有異圖,執(zhí)信其誣?去其大者,小者自懾?!弊映卧弧笆侵\雖佳,然未盡善。燕王性豁果斷,嘗觀其舉動,沉靜深遠(yuǎn),莫測其端倪恐未易去,一發(fā)不成,大事遂去。莫若發(fā)自周王,周王易爾。伺去周王可以覘之,且令議周王罪,周王其母弟也,必來救、救則可以連坐。周王既去,則其勢孤立,僻處一隅,危如累卵,誰肯從之?此時雖有圣智,不能為矣。”齊泰曰:“公言甚善,非所及也?!泵魅?,以語允炆,允炆喜曰:“黃先生可謂善謀?!边@段話是御用文人編造的。首先,齊泰子澄堅貞不屈,大義殉國,決非是出于私心,“吾輩欲長有富貴”;子澄語“此時雖有圣智,不能為矣”,“圣智”為皇帝專用,而加之燕王,此二字出于黃子澄之口荒誕不稽,誠為可笑;若子澄果知燕周同母,而告之以齊泰(據(jù)《明史》齊泰傳云:“齊泰曰:明其為賊,敵乃可克。'遂定議伐燕,布告天下。”)可知建文帝伐燕之詔書齊泰參與所擬。則齊泰何不戳穿燕王冒嫡,而告于天下?!睹魈趯嶄洝非熬啪頁?jù)《奉天靖難記》改編而來,《明史》又多據(jù)《明實錄》,《黃子澄傳》云:“周王,燕之母弟,削周是剪燕手足也?!笔獠豢尚牛荒苡纱说贸?,燕周二王為同母兄弟結(jié)論。成祖引周王為嫡子,當(dāng)然二人是同母兄弟了。子澄語“燕周同母”,是御用文人據(jù)此既成事實編造的。且觀齊泰子澄所言燕王之語,明為斥責(zé),實則頌揚(yáng),明顯是御用筆法。黃子澄傳中的這句話亦欺騙了夏燮,夏燮認(rèn)為黃子澄語“周王燕之母弟,削周是剪燕手足也”這是初修本(建文朝《明太祖實錄》)僅存的痕跡 ,甚至聯(lián)想到解縉之死與重修《明太祖實錄》有關(guān)(參見《明通鑒義例》)

      ???《明 太宗實錄》,臺 北史語所,1962年,卷 1,卷5,卷9下。

      ?這里的淑妃李氏應(yīng)該不是《明史·后妃傳》中的李淑妃。宋濂撰《宣武將軍僉廣武衛(wèi)指揮司贈驃將軍府事李公神道碑銘》略云:“公諱杰,字茂實,世居壽州霍丘縣肥之壽安鄉(xiāng)。丙申之歲,渡江來屬,上悅使 隸大將軍麾下。洪武元年,詔大將軍入中原,山東西河南北州郡相繼而下,獨所謂孔山寨者,賊恃險以抗我,公奮然先驅(qū),與賊接戰(zhàn),而賊眾大合,援不及繼,公遂列焉,時冬十有二月乙亥也,享年三十八。洪武二年月庚午,葬于京城南聚寶山之陽。公娶茆氏,封太夫人。男二人,長即都督公也(上文子諒,官驃將軍,僉中軍都督府事)次即指揮事也(上文子忠,官至昭勇將軍,旗手衛(wèi)親軍指揮使司指揮使)”“女一人,今即皇淑妃。洪武三十一年夏五月二十日立?!薄鞍附苁侣砸姟睹魇贰だ钍珏鷤鳌芳啊锻肥斑z記》,此云丙申歲渡江來屬,則在元至正十六年,懿文太子生于至正十五年,時杰二十五歲,其女淑妃蓋未生也。”(朱希祖《再駁明成祖生母為碽妃說》)

      ?談遷:《國榷》卷11,北京:中華書局,1958年。

      ?朱國楨:《皇明遜國臣記》,輯于《明代傳記叢刊》,影印本,臺北:臺灣明文書局,1991年。

      ?《明史》諸王傳載:“韓妃生遼王植”,公主傳載:“含山公主,母高麗妃韓氏”,再考《國榷》卷一“天儷條”,太祖妃嬪中,韓氏只有一人。據(jù)此推斷,遼王與含山公主為同母兄妹。遼王生在洪武十年,含山生在洪武十四年(據(jù)《明史·公主傳》推測),從時間上看也符合同母兄妹的條件。蔡石山先生《永樂大帝》(中華書局2009年版,第205頁)亦言遼王朱植母妃為韓國人(高麗妃)。

      ?朱彝尊:《靜志居詩話》,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90年。

      ?《明太祖實錄》:“洪武十三年五月丙辰,敕諭遼東都指揮使云:‘高麗周誼至遼東,誼有女入元宮,庚申君出奔,朕之內(nèi)臣得此女以歸,今高麗數(shù)以誼來使(考《明史·朝鮮傳》周誼于洪武七年十年十一年十三年入貢),不可不備?!币灾苷x顯赫的身份,此時周誼女絕非一般宮人,已被太祖收為妃嬪,故而不得再隨其父回歸高麗?!睹魇贰分T王傳:“周妃生岷王楩、韓王松。”再考《國榷》卷一“天儷條”,太祖妃嬪中,周氏惟有一人,這個周氏應(yīng)該就是周誼女。高麗王以周誼屢次出使明國,顯然也是因為周誼的特殊身份。故太祖敕遼東都司曰:“高麗數(shù)以誼來使,殊有意焉?!保ā妒庥蛑茏射洝肪硪唬A頁?jù)同書卷一載,洪武十五年“上(指明太祖)命市高麗馬萬匹,索閹人二百”,語言不同,生活方式與漢地迥異,索取如此眾多閹人,只能說明宮中有為數(shù)眾多的高麗妃。

      ?何喬遠(yuǎn):《名山藏》,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

      ?李清:《三垣筆記》,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

      ??王世貞:《弇山堂別集》,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劉獻(xiàn)廷:《廣陽雜記》卷2,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

      ?王謇:《瓠廬雜綴》,轉(zhuǎn)引自張惠衣:《金陵大報恩寺塔志》,南京:南京出版社,2007年,第120頁。

      ?朱元璋自白 :“朕當(dāng)未定之時,攻城略地,與群雄并驅(qū)十有四年,軍中未嘗妄將一婦人女子。惟親下武昌,怒陳友諒擅以兵入境,既破武昌,故有伊妾而歸。朕忽然自疑,于斯為之,果色乎?豪乎?智者監(jiān)之?!保ㄒ姟洞笳a·論官無作非為》四十三)

      責(zé)任編輯 東園

      猜你喜歡
      明成祖馬皇后燕王
      喂豬的民婦
      華聲(2020年8期)2020-09-12 14:11:35
      難寫字——“露”
      明成祖朱棣出征漠北細(xì)節(jié)初探
      明成祖朱棣民族關(guān)系思想探析構(gòu)建
      一代賢后馬大腳(四)
      北廣人物(2017年47期)2017-12-11 04:48:49
      論鄭和下西洋與明成祖的威懾外交戰(zhàn)略
      速讀·下旬(2017年5期)2017-07-14 22:40:50
      被逼上兵變之路的燕王
      中外書摘(2016年4期)2016-04-19 18:14:10
      棘刺雕猴
      中國寓言故事:燕王學(xué)道
      棘刺雕猴
      横峰县| 松溪县| 武宁县| 尼勒克县| 内乡县| 竹溪县| 尼勒克县| 沙坪坝区| 安丘市| 资中县| 方城县| 许昌县| 万源市| 海原县| 太保市| 博兴县| 怀远县| 米脂县| 苍梧县| 阳原县| 台前县| 五大连池市| 开化县| 永川市| 成安县| 资兴市| 永新县| 金川县| 青浦区| 松阳县| 池州市| 长顺县| 岑溪市| 泸定县| 色达县| 新丰县| 万年县| 大竹县| 巴彦县| 兴化市| 曲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