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清準戰(zhàn)爭中歸化城軍事地位探析

      2011-04-11 19:24:19黃治國
      關(guān)鍵詞:準噶爾雍正康熙

      黃治國

      (信陽師范學院歷史文化學院,河南信陽464000)

      關(guān)于綏遠城駐防設(shè)置的原因,目前史學界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為防備準噶爾,歸化城戰(zhàn)略地位重要,據(jù)此作為進攻準噶爾的軍事基地;二是監(jiān)督地方,防止叛亂,即鎮(zhèn)撫蒙古。這些觀點基本反映了清朝統(tǒng)治者的意圖,很有見地。通過翻閱清代史書文獻,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歸化城在清朝對準噶爾的戰(zhàn)爭中,是具有多種功能的軍事要地。筆者認為綏遠城駐防的設(shè)立最初還是其軍事地位起決定作用。作者嘗試在前人研究的基礎(chǔ)上對其做進一步的細化闡述,作為補充論述。

      歸化城地區(qū)位于清的西北,去中原不遠,與山西、陜西、甘肅、漠西準部及漠北喀爾喀接壤,與晉省關(guān)系尤為密切,控扼草地,毗連大青山,為進入漠北的兩大門戶之一。清初以來,經(jīng)營漠北、漠西,無不以此為大本營,居中策應(yīng),始底于成。論者說其商賈畢集,固南北孔道,居長城邊外,為西北鎖鑰重地。通過翻閱清代史書文獻,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歸化城在清朝對準噶爾的戰(zhàn)爭中,是具有多種功能的軍事要地。深入了解歸化城在清準戰(zhàn)爭中的軍事地位對拓展和深化清準關(guān)系史的研究及剖析清代綏遠城駐防設(shè)置的原因有著積極的作用。

      一、進出之要脈

      歸化城是口外北上南下、東西聯(lián)絡(luò)的第一要脈??涤簝沙谂c準噶爾的戰(zhàn)爭中,因軍事需要在歸化城屢次駐兵,關(guān)鍵就是歸化城是出擊漠北的進出要脈,出入咽喉,控扼緊要。而且在清朝出兵北進或撤兵時多由歸化城集結(jié)或遣歸??滴跞哪?1695年),安北將軍伯費揚古率西路軍北擊噶爾丹,“所調(diào)各路兵,俱令明歲齊集歸化城”[1](P832),由歸化城進發(fā)北上。雍正九年兩路出師平定準噶爾,考慮到歸化城乃通行兩路之地,雍正帝命理藩院傳諭四十九旗扎薩克等,按旗均算派出精兵五千名“至歸化城會齊”[2](P353),擇形勝地方駐扎,以備調(diào)遣。不僅清朝進軍漠北需從此處進發(fā),即從前線撤兵及遣歸本汛時也從此處入邊解散。如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命征噶爾丹之西安官兵、綠旗官兵撤回,除一千多名旗兵隨大將軍一齊赴京外,“余悉由歸化城一路入邊、各自遣歸本汛”[1](P881)。概以歸化城之路近且饒水草之故。

      二、糧餉軍需的購置處

      在戰(zhàn)爭中自古以來就有重視后勤保障的傳統(tǒng),所謂三軍未動,糧草先行。餉不裕則無以固兵士之心,餉不足亦無以壯軍旅之勢,突出了其后勤保障功能的重要性。清朝與準噶爾的戰(zhàn)爭,清軍要遠出塞外,長距離行軍運輸,困難重重。而歸化城商賈云集,蒙古各部落趕運馬駝等牲畜,漢人販運糧食、布帛、茶葉等在此交易,使其成為塞外一大都市,加上此地附近大量漢人開墾牧地,生產(chǎn)糧食,這為清軍招商運糧提供了方便。清軍雇歸化城商人駝車運送軍餉,歸化城成為清軍軍需糧食的中轉(zhuǎn)地、籌措地。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清軍出征噶爾丹,行至歸化城,因“歸化城一帶,田谷既收,價亦甚賤”[1](P905),康熙命將扈從人員應(yīng)支的口糧,折價給發(fā),令彼在歸化城自買。因軍需糧餉,所關(guān)最要,為此,清廷特意在歸化城設(shè)置官員督辦轉(zhuǎn)運事務(wù):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命左都御史于成龍赴歸化城理西路糧務(wù)”[1](P900)。雍正十一年(1733年),“命原任四川巡撫法敏前往歸化城,與都統(tǒng)丹津等辦理錢糧事務(wù)”[2](P666),專門辦理軍需糧餉,先事預(yù)籌,源源接濟前線。如雍正十三年(1735年),原任尚書通智,將軍需米石雇商駝車運送至軍營,并無遲誤。[3](P984)并議準都統(tǒng)丹津所請,“明年自歸化城運米至額爾德尼召,凡四萬八百石”[3](P238)。僅清朝皇商范毓馥在雍正元年(1723年)六月至乾隆元年(1736年)運往科布多、鄂爾坤的軍糧即達上百萬石[4]。這些軍糧及所需駝馬都在歸化城等處購買籌措。

      三、軍需馬駝購置調(diào)養(yǎng)地

      清軍深入漠北,臨危巖,絕大漠,遠道馱載,運輸維艱。而馬匹可致遠,駱駝能負重,行軍最為得力。歸化城又成為塞外鬧市,馬駝云集易于購置。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諭尚書馬齊曰:“視歸化城馬駝甚多,其價亦賤,官員侍衛(wèi)兵丁,有欲借銀販買馬駝?wù)?奏聞借給。”[1](P905)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命吏部侍郎傅紳前往歸化城、殺虎口等處,動用正項錢糧購買運米所需駱駝二千只,送往湖灘河朔[1](P602)。自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起,歸化三站每季買馬十五匹,備用軍需?!白钥滴跷迨迥?1716年)至雍正二年(1724年),共買過馬三百有七匹”[5](P240)備用軍需。此外,因歸化城草料充足易購,所以將馬匹送往歸化城牧放的記載也很多??滴跞?1697年),因黑龍江軍中馬匹羸瘦,不堪乘用,“遣人送往歸化城”[1](P945)。這種情況在《清代邊疆滿文檔案目錄》中亦有反映:

      雍正九年(1731年)十一月初二日,撫遠大將軍馬爾賽奏漢軍馬匹送至邊外喂養(yǎng)隨后送來之馬匹均送歸化城喂養(yǎng)折[6],雍正十年(1732年)八月十七日歸化城都統(tǒng)丹津奏請會同歸化城同知永敏喂養(yǎng)官馬折[6]。雍正十二年(1734年)七月初七日,大學士鄂爾泰奏著歸化城都統(tǒng)丹津查收總兵李如柏送交之馬匹妥為放牧以備軍需折[6](P17)。

      四、降人安置與中轉(zhuǎn)處

      清朝統(tǒng)治者為了分化瓦解敵人,避免軍事傷亡,總是盡力招撫。在清朝與準噶爾的戰(zhàn)爭中,大批的戰(zhàn)俘和投順之人,清朝盡量給予內(nèi)遷安置,后來編為佐領(lǐng),添設(shè)札薩克等。而歸化城在清準戰(zhàn)爭時是清朝安置和中轉(zhuǎn)降人之處??滴跞荒?1692年),將羅卜藏賽音臺吉及其子女屬裔“驛送歸化城附近安插”[1](P741),清廷特意在歸化城派遣大臣負責安排降人事宜??滴跞迥?1696年),即命散秩大臣宗室永吉、侍衛(wèi)漢楚翰等留歸化城“受厄魯特降人,完其夫婦,給以衣食”[1](P907)。據(jù)《康熙起居注》記載:“歸化城應(yīng)留一大臣,收留厄魯特之歸順人等,令其夫婦完聚,料理其衣食?!盵7]此項事務(wù)后來由歸化城副都統(tǒng)阿第專管。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侍郎滿丕解送降人厄魯特阿玉什等夫婦,阿克楚必夫婦及幼童一名索諾木往歸化城,交收管厄魯特之副都統(tǒng)阿第[1](P928)。將來降的厄魯特多爾濟之“男婦馬駝交歸化城副都統(tǒng)阿第料理”[1](P933)。厄魯特達喇什等率“男婦一百余人來降……俱送交歸化城副都統(tǒng)阿第處”[1](P934)。“將扎木素同格壘沽英、曼濟及其妻子并馬駝什物,俱交驛站遞送至歸化城,發(fā)副都統(tǒng)阿迪安插”[1](P948)。清廷將厄魯特降人送至歸化城及其附近安插,一方面是為了對其暫時安置;另一方面是政治上的需要,示以天朝恩惠,分化瓦解準部;此外還有對投降之人心懷戒備,“因其畏威降服,心懷叵測”[3](P977),“爾等降人,多難憑信”[3](P977),遷到歸化城加以監(jiān)視,防止其逃歸和滋生事端。這在《清實錄》多有反映,如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命征西將軍祁里德將擒獲之人及投降之寨桑色布騰等,派官兵解送,并讓喀爾喀協(xié)濟送至歸化城,將其中頭目數(shù)人驛送至京,“其余烏梁海之人交與公博貝等,設(shè)法護視,勿致逃竄”[1](P810)。雍正九年(1731年),厄魯特貝勒多爾濟色卜騰率領(lǐng)所屬遷過推河來投,其臺吉索諾木吹濟不愿投清,與屬下四十余戶,一同脫離。清靖邊大將軍順承親王錫保認為“現(xiàn)今所余之人,亦屬難信。請率領(lǐng)伊等向內(nèi)遷移至歸化城等處游牧居住”[2](P501)。

      總之,清朝對來投之人,盡力保全,完其夫婦子女,妥為安置,使其擁有和享受和平與安居,這就富有強烈的心理暗示作用,這樣更多的準噶爾人就會前來投順,這對清朝有利無弊。但出于“夷性反復(fù)靡?!钡拿褡迤?往往將其遷離原地或離準噶爾部較遠的地方,半為安置,半為監(jiān)視。歸化城就成為其安置和中轉(zhuǎn)降人的重要地點。

      五、清準雙方哨探情報處

      歸化城自明末以來,即為蒙古諸部互市的地點。入清之后,漠西、漠北的蒙古部也多經(jīng)歸化城一路進京或在此互市,外藩貿(mào)易者絡(luò)繹不絕。軍興以后,清軍在此地購置軍馬糧餉,招商運糧等,準噶爾商人也在此地交易。且歸化城作為西北驛站樞紐,連接內(nèi)外卡倫臺站,中央與前線兩地軍營文報,經(jīng)此往來,是以各種信息流布于此地,遂使歸化城成為雙方互探信息之地。

      如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命“阿喇尼、滿丕暫在歸化城偵探”[1](P793)??滴跞?1694年),噶爾丹使者納木喀喇等率男子五百余婦女僮仆千余人,赴歸化城,稱請安進貢,康熙帝命滿丕往諭之曰:“爾等陽為修好,潛留人為細作,各處窺探”[1](P782)。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伊拉古克三呼圖克圖所遣羅卜藏端魯卜等往衛(wèi)征喇嘛家探信,來為奸細,煽惑蒙古之心”[8](P281),被清軍查獲??滴跞哪?1695年)諭大學士:聞外藩扎薩克人等“有同達賴喇嘛使人前來不返故土竟自留于歸化城各扎薩克處者……前來偵探反間,亦未可定,嗣后宜嚴行禁止”[1](P811)。

      六、戰(zhàn)時臨時駐兵地

      清代歸化城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為防御和進軍準噶爾的邊防重地。在清準戰(zhàn)爭中,清朝統(tǒng)治者深刻認識到準噶爾“一日不滅,則蒙古一日不安,邊境一日不寧”[2](P389)。而歸化城作為進兵大道,位置適中,且自然條件適宜駐兵,在此駐兵可作為出征部隊的梯隊,可攻可守,調(diào)用亦方便。所以清朝在歸化城多次駐兵防備準噶爾。根據(jù)歷史檔案的記載,從康熙二十七年至雍正十年的44年時間里,清軍為防備準噶爾在歸化城臨時駐兵13次之多[9](P49)。可以說,歸化城是清準戰(zhàn)爭的晴雨表,歸化的緊張繁忙和駐軍多寡與準噶爾的戰(zhàn)爭形勢息息相關(guān)。即使在清朝與準噶爾在雍正朝末年和議之后,仍難“稍釋西顧之憂,特以時會未至,故與羈縻而已”[10](P40),對準噶爾并不放松警惕,仍等待時機以圖進取。

      總之,古人用兵講求“用兵道里之遠近、歷時之久速、形勢之利害、糧食之難易”[11](P1)。清朝與準噶爾的戰(zhàn)爭前后將近70年,耗費帑金億萬兩,這期間除了與準噶爾的交戰(zhàn)之外,主要是大軍長期駐扎邊境,糧餉轉(zhuǎn)速,長途跋涉所造成的損失??滴醯墼会樢娧刂赋?對準噶爾用兵的困難之處,“聞警后,始遣大兵勢不

      能朝發(fā)夕至。我進彼退,我還彼來,再三若此,凡蒙古諸部,亦大遭其蹂躪矣”[1](P828),反映了清朝對準噶爾用兵進退維谷的境況。為此,避免勞師襲遠是清政府不得不考慮的問題。在古代交通不便的情況下,根據(jù)當時人的記載,從北京到歸化城的距離是一千二百里,需要行程時間是14天左右,奈伊·伊萊亞斯在其《蒙古西部紀行》中說:“庫庫屯地處塞外草原,是防御喀爾木克人的前哨,由該城再走兩個禮拜便到北京?!盵12](P1296)而在歸化城駐扎兵丁可以縮短遠征準噶爾的供應(yīng)線及節(jié)約進兵時間。因此清朝在此設(shè)置了綏遠城八旗駐防,在歸化城東北五里修筑綏遠城,永久駐防八旗兵丁,平時厚集兵力于此,有事則隨時而行,且使大軍遠行塞外亦無后顧之憂,避免對準戰(zhàn)爭的勞師襲遠,解決了調(diào)撥之兵“惟緩不救急,抑徒靡費國帑,疲勞士卒”[13](P338)的被動局面。綏遠城建成后與歸化城一起,“兩城犄角而當關(guān)外之沖,扼隴西之隘,謂之北門鎖鑰者,詢無以要于茲矣”[14](P9)。這對清政府用兵準噶爾,穩(wěn)定西北邊疆地區(qū)的形勢,起到了不容忽視的作用。

      [1] 清圣祖實錄[Z].北京:中華書局,1985.

      [2] 清世宗實錄[Z].北京:中華書局,1985.

      [3] 清高宗實錄[Z].北京:中華書局,1986.

      [4] (清)傅恒.平定準噶爾方略[M].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復(fù)制中心,1990.

      [5] (清)會典館.欽定大清會典事例·理藩院[M].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2006.

      [6]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清代邊疆滿文檔案目錄[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7]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康熙起居注[Z].北京:中華書局,1984.

      [8] 張羽新.清代治藏要論[M].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2003.

      [9] 黃治國.清代綏遠城駐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9.

      [10] 簫金松.清代駐藏大臣之研究[D].臺灣政治大學,碩士學位論文,中央民族大學圖書館藏,1972.

      [11] 王應(yīng)麟.玉海[M].光緒九年浙江書局刊本,1883.

      [12] 〔英〕約·弗·巴德利.俄國·蒙古·中國[M].吳持哲,吳有剛,譯.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81.

      [13] (清)昭梿.嘯亭雜錄[M].北京:中華書局,1980.

      [14] 貽谷修,高賡恩.綏遠旗志[M].中央民族大學圖書館藏,清光緒34年(1908年)刻本.

      猜你喜歡
      準噶爾雍正康熙
      四、準噶爾對天山南北麓維吾爾人的統(tǒng)治
      二、準噶爾汗國的建立與葉爾羌汗國
      雍正款琺瑯彩藍料山水圖碗
      紫禁城(2020年8期)2020-09-09 09:37:46
      雍正:精細典雅
      康熙:陽剛雄健
      中華詩詞(2019年4期)2019-10-08 08:54:18
      乾隆年間清軍的第三次出征準噶爾考辨
      時尚達人:雍正
      收藏界(2018年1期)2018-10-10 05:23:08
      雍正:朕是如何把天聊死的
      準噶爾遠征軍進藏線路考
      大荔县| 南康市| 疏勒县| 邮箱| 确山县| 古田县| 修武县| 祁连县| 松江区| 永和县| 周宁县| 邯郸县| 蒲城县| 盘山县| 噶尔县| 苏尼特左旗| 盘山县| 东乡县| 岑巩县| 博兴县| 泽普县| 林州市| 灵武市| 壶关县| 靖西县| 城固县| 井研县| 甘孜县| 涞水县| 新乡县| 西吉县| 阿拉善左旗| 阳高县| 广德县| 景洪市| 涿鹿县| 建宁县| 荣成市| 封开县| 内江市| 南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