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積極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2011-04-12 12:57:18余躍進
      湖南稅務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11年4期
      關鍵詞:民主政治

      □ 余躍進

      (湖南稅務高等??茖W校,湖南 長沙 410116)

      隨著社會轉型的深入,我國社會生活將發(fā)生廣泛而深刻的變化。我們將以什么樣的思想、觀念和制度以及運作體制、工作機制來適應形勢,影響到中國社會未來的走向和構建。從政治上講,一項重要的基本建設就是在各個層面建立和完善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民主制度。

      一 憲政民主是當今人類政治文明的優(yōu)秀成果

      從古希臘開始,人類就逐漸開始形成了兩種性質不同的治國傳統:民主制與專制制。雅典城邦創(chuàng)造出的差額選舉制、任期制、議會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運作方式,①為人類提供了一種集體治國的新形式,也為后世民主政治的發(fā)展積累了寶貴經驗。

      西方資本主義民主制度是在反對封建專制的斗爭中建立起來的。以“文藝復興”為先導,西方資產階級按照洛克和盧梭的“人民主權論”、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學說”以及密爾的“代議制理論”,確立了人民主權的政治理念,創(chuàng)造了代議制的政治形式,建立了分權制衡的機制,形成了通過憲法和法律確立與維持對社會政治行為和政府活動實施有效控制以保障公民權利的制度安排,即憲政民主(燕繼榮,2004)。

      憲政民主的建立,使得作為最重要生產力元素的人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政治權利和自由,人性得以張揚,人智得以挖掘,人的創(chuàng)造力得到充分的發(fā)揮,科學技術水平和生產力得到極大提高,經濟迅速發(fā)展,財富大量積累。從19世紀開始,西方國家由農業(yè)社會進入工業(yè)社會,然后演進成政治民主、經濟發(fā)達、福利全面的現代化國家,資本主義也由此實現了從粗野到人道的華麗轉身(謝韜,2007)。故有上世紀70年代末王震副總理訪問英國的觀感:“我看英國搞得不錯,物質極大豐富,三大差別基本消滅,社會公正,社會福利也受重視,如果加上共產黨執(zhí)政,英國就是我們理想中的共產主義社會”②。

      回顧世界近現代史,可以清楚地看到,經濟市場化和政治民主化是推動國家現代化的兩大支柱。市場化是經濟發(fā)展的主要動力和必由之路。凡是實行市場化的國家,經濟必然發(fā)展得快;凡是反其道而行的,發(fā)展就一定慢甚至倒退。中國在20世紀前幾十年的發(fā)展道路非常曲折,甚至付出了許多不應該的代價,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當時沒有能夠正確認識我們所處的時代,在很長時期里逆流而行。

      作為一種政治體制,“民主”已經有2500年的歷史;而在頭2300多年,它一直被看作是個“壞東西”,直到最近一百年來,它才時來運轉,被當作“好東西”(王紹光,2008)。民主政治作為人類社會發(fā)展進化中產生的一種文明的博弈規(guī)則,是多數現代化國家誠摯追求的政府形式(加布里埃爾·A.阿爾蒙德,2006)。羅伯特·達爾(1999)指出民主至少有十大長處,包括避免暴政、基本權利、普遍自由、自主決定、保護個人的基本利益、道德自主、培養(yǎng)人性、政治平等,以及導致追求文明和繁榮。自由、民主、人權、法治、公平正義之所以能成為人類共同價值,是因為人類普遍需要它、認同它,盡管在追求或使用這些價值的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問題,甚至是嚴重的問題,但“民主的理想仍然是人們最珍惜的,同時也是最有爭議的理想”③。

      政治制度的建立如同自然現象一樣,具有明顯的生態(tài)特征。人類在追求和發(fā)展民主政治的實踐過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民主政治模式。政治人與政治情境互為函數(馬起華,1978)。由于各國社會歷史不同、發(fā)展水平不同、文化觀念不同。這些不同的條件使得各個國家在確定國家政體構架時,要考慮本國人民既有的政治傳統觀念、本國既定的經濟發(fā)展狀況、本國既有的社會各階層的構成及其相互關系狀況、本國人民所面臨的最迫切的任務等等因素。這些考量因素使得即使人們共同接受民主價值觀念,也不可能實行統一民主政體形式④。所以,約翰·鄧恩(1992)說:民主的歷程并不是沒有終結,而是不知會去向何方。

      各種民主政治在不同的歷史條件下,在不同社會環(huán)境中存在著內容實質和實現形式的具體差別,并不意味著它們之間沒有一些共同的原則或特征。西方民主在其幾百年的發(fā)展過程中已經積累了豐富的關于政治權力運行的經驗,是人類解決自身集體生活所創(chuàng)造的共同財富,可以作為我們探索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規(guī)律和途徑的借鑒。

      二 人民民主是馬克思主義始終高揚的一面旗幟

      人民民主是馬克思主義的一貫思想主張。馬克思主義創(chuàng)始人歷來把人民民主的爭取和發(fā)展作為無產階級自身解放的條件之一。馬克思、恩格斯(1848)認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無產階級上升為統治階級,爭得民主。所有的官員必須經過普選,必須經過人民同意任命。無產階級政黨“完全有權把‘民主’一詞寫在自己的旗幟上”⑤。

      列寧也說過,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并在實踐中試圖通過發(fā)展黨內民主來推動整個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的民主發(fā)展。

      翻閱中共延安時期的黨報與領導人的講話,民主、自由、憲政的價值理念屢屢見諸報端。毛澤東(1940)在回答“中國向何處去”時,提出“要建立一個新中國”,“在這個新社會和新國家中,不但有新政治,新經濟,而且有新文化。”這個新的政治,是“政府屬于人民,不得為少數人所把持”的新民主主義政治⑥。而且“民主必須是各方面的,是政治上的、軍事上的、經濟上的、文化上的、黨務上的以及國際關系上的,一切這些,都需要民主”⑦。“在今日,誰能領導人民驅逐日本帝國主義,并實施民主政治,誰就是人民的救星”⑧。中共在陜甘寧邊區(qū)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踐行民主,創(chuàng)造性地用黃豆代替選票,不分階級、黨派、宗教信仰,男女平等、民族平等的民主選舉,在邊區(qū)政府實行“三三制”⑨,成為中國實行民主政治的典范。

      正是中共在民主革命時期高舉民主的大旗,堅持民主的精神和原則,為爭取人民的民主權利而奮斗,才搶占了價值制高點,具有了巨大的號召力和吸引力,成為中國民主革命的領導力量,把千百萬的人民群眾積聚在其周圍,組成了強大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力量,最終推翻了國民黨的統治。

      中共不僅需要在民主革命時期為爭取民主而斗爭,而且還需要在民主革命后為建立一個“充分民主的社會”而奮斗。⑩人民民主作為一套政治生活運作程序和基本價值體系,代表著公平和正義,是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基石。離開了公平和正義,社會主義就失去了自身的內涵和目的,就難以稱為社會主義。

      由于“舊中國留給我們的,封建專制傳統比較多,民主法制傳統很少。解放以后,我們也沒有自覺地、系統地建立保障人民民主權利的各項制度”,“權力過分集中”,“離開民主講集中,民主太少”,嚴重制約了人民群眾積極性的發(fā)揮和生產力的發(fā)展,妨礙了社會的繁榮與進步。特別是歷時十年的“文化大革命”,使中國民主政治走了彎路,給黨、國家和人民帶來了災難。1978年鄧小平檢討道:“我們太窮了,太落后了,老實說對不起人民”。(11)他在《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1980)講話中強調,要通過政治體制改革,完善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全面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增強黨和國家的活力,“系統地建立保障人民民主權利的各項制度”,“履行對人民的承諾”。

      改革開放以來,人民民主的發(fā)展保護了人民群眾的民主權利,調動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解放和激活了生產力。實踐充分證明,沒有相應的政治體制改革,就沒有中國今天的經濟成就,也不可能有中國經濟社會未來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三 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征程中全面發(fā)展人民民主

      有道問,中國30余年的經濟奇跡,一定是做對了什么。從“北京共識”(12)到“中國模式論”,強調中國道路的獨特性已經成為一種流行的觀點。張維為(2011)提出基于中國的“四超”(超大型的人口規(guī)模、超廣闊的疆域國土、超悠久的歷史傳統、超深厚的文化積淀)和“四特”(獨特的語言、獨特的政治、獨特的社會、獨特的經濟),將“中國模式”解構為“實踐理性、強勢政府、穩(wěn)定優(yōu)先、民生為大、漸進改革、順序差異、混合經濟、對外開放”等八個基本特點及八大理念:實事求是、民生為大、整體思維、政府是必要的善、良政善治、得民心者得天下與選賢任能、兼收并蓄與推陳出新、和諧中道與和而不同。

      當今中國一方面創(chuàng)造了世界經濟奇跡,另一方面又遭遇前所未有的發(fā)展困境。那么,30年來我們一定是做錯了什么或是做得不夠,才造成經濟增長成果難以惠及大眾、社會保障水平低下、貧富分化、特權腐敗、社會不公、人心渙散、社會倫理淪喪、社會矛盾急劇惡化和群體事件頻發(fā)。在改革開放之初,以經濟增長換取政治合法性的策略是成功的,但持續(xù)以犧牲民眾的經濟、政治權利為代價來提升GDP,必然會陷入山窮水盡的境地,會給今后社會發(fā)展留下極大隱患 (余躍進,2004)。

      當一個政治體制大多數人滿意、少數人不滿意的時候,它是基本良好的,運行是正常的;當一個政治體制里大多數人不滿意,只有少數人滿意的時候,它雖然有問題,卻依然可以設法(包括用強力)維持;當一個政治體制里人們全都不滿意的時候,那就麻煩了。在蘇聯劇變前,蘇聯科學院搞了一次調查,認為蘇共代表工人的占4%,代表全體人民的占7%,代表全體黨員的占11%,而認為代表官僚干部、機關工作人員的占85%。故有1991年蘇聯共產黨解散的時候,1900多萬黨員竟無一人挺身而出捍衛(wèi)它的利益、挽救它的生死。前蘇聯部長會議主席,蘇共中央政治局委員,雷日科夫在反省蘇聯解體時所說:“我們監(jiān)守自盜,行賄受賄,無論在報紙、新聞還是講臺上,都謊話連篇,我們一面沉溺于自己的謊言,一面為彼此佩戴獎章。而且所有人都在這么干——從上到下,從下到上?!保?3)從前蘇聯在既無外敵入侵,又無內部民眾揭竿造反,卻于頃刻間坍塌解體的風云際會,到國民黨由大權在握淪為在野,再從黨務革新重進廟堂的興衰榮辱之路,對任何一個執(zhí)政黨,都有著不言而喻的啟示意義。

      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2011)指出中共正面臨“四種考驗”和“四個危險”。如何“執(zhí)住政不失政”并且“執(zhí)好政不亂政”,這是執(zhí)政的考驗;如何在變化中把持住根本,不糊涂、不迷失,這是改革開放的考驗;如何把趨利避害的市場原則與高揚信仰的黨性原則有機結合,既推進市場經濟又不失共產黨的宗旨,這是市場經濟的考驗;如何在金融危機、局部爭端等風險中抓住機遇發(fā)展,這是外部環(huán)境的考驗。面對這“四種考驗”的挑戰(zhàn),如果不能交出滿意答卷,“四個危險”(精神懈怠的危險、能力不足的危險、脫離群眾的危險、消極腐敗的危險)就會降臨,不僅中共90年的輝煌難以繼續(xù),當下的成功與未來的發(fā)展也將如夢幻泡影。

      當今社會利益主體的利益訴求日趨多元和多變,既給保持社會和諧穩(wěn)定提出新問題,也為推進民主政治建設和政治體制改革提供有利條件?!懊裰髡问前l(fā)動全民族一切生動力量的推進機”。(14)1945年7月,黃炎培訪問延安,對毛澤東提出了一個政體取得勝利之后,因為沒有權力分立與有效的監(jiān)督,導致歷代王朝政亡人息的周期律。毛澤東回答說:“我們已經找到了新路,我們能跳出這個周期率。這條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讓人民起來監(jiān)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黃炎培,1982)?,F在民眾已經充分認識到“政府能夠為集體福利服務,也能為主導集團的赤裸裸的利益服務”(托馬斯·帕特森,2005)?!叭罕娮⒁曋碛羞x舉權的各個階級,看到他們安享富裕舒適的生活,于是便把這種富裕的生活與他們貧窮的境遇進行對比。他們根據后果來追溯起因,難怪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一切社會反?,F象的起因就在于他們被排斥在政權之外”(R.G.甘米齊,1854)。

      人類經過長期探索、試錯、篩選,至今還沒找到比市場經濟更恰當的經濟發(fā)展方式和比憲政民主更科學的政體安排。憲政民主直奔國家權力如何產生、如何使用、如何更替這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人民幸福安康的根本問題,從各種思潮、各種困惑、各種欲望、各種主義的一堆亂麻中難能可貴的理出了以權力文明為核心的現代化頭緒。不但在理論上,而且在實踐上卓有成效地破解了困擾人類的治亂循環(huán)規(guī)律。這一從法律體系到政治制度,從政治權力到利益分享都體現了時代先進性的偉大創(chuàng)舉,恰當表達了蕓蕓眾生的基本權益,準確代表了現代國家的基本形態(tài)。解決當前中國社會存在的種種突出問題,并非抓幾個貪官污吏,簡單地小修小補,或只講“不搞什么”,無所作為,也不宜通過廣場集會或者街頭政治推倒重來,而是要切實從制度層面找到原因,通過積極深刻的體制改革,逐步建立一套與經濟社會發(fā)展相適應的民主政治體制。這是一種有希望的保證國家長治久安之路,也是最現實、代價最小的一種選擇。

      “民主是個好東西”(俞可平,2006)已人人皆知。胡錦濤(2011)承諾:要堅持國家一切權力屬于人民,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拓寬民主渠道,保證人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jiān)督。問題的關鍵是如何讓這些成為制度并能夠更好地運轉起來。這就需要民主化,即從不民主到民主狀態(tài)的中間過程。歷史證明,無論全球還是中國,經濟市場化和政治民主化并不是一帆風順的,政治民主化更是歷經挫折,直至流血沖突。如果從陳獨秀(1915)提出民主口號算起,中國人追逐民主已近百年,此發(fā)端不可不謂久矣,然路漫漫兮跌宕起伏,民主轉型異常艱難。究其原因,至少有溫家寶近年來頻頻提及的“封建殘余”和“文革遺毒”兩股阻力(15)。兩千多年前秦始皇創(chuàng)造了黃河流域古代農業(yè)文明的一種全新政治模式——中央集權制的王朝政治,型塑了中國的政治制度。之后這個制度有所修正和補充,比如說隋唐發(fā)展起來的科舉制,唐代開始的御史制度。但這些只是在枝節(jié)上、技術層面的修補和調整,基本面并沒改變。譚嗣同一針見血的指出:兩千年之政,秦政也。毛澤東(1973)也強調“百代皆行秦政制”。(16)

      民主作為一種政治形態(tài),其核心始終是政治權力問題;在復雜龐大的現代社會,以公民親自參與政治決策為基礎的直接民主只能導致效率低下、權威貶值的政治后果;現代民主只能是“被統治的民主”,其關鍵在于有效制約統治的少數(薩托利,1987)。中國實行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代議制民主的一種形式,中國法律確立了公民的普選權,這意味著中國已經向政治文明邁出了有決定意義的一步。但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如何與其他制度相協調,如何保持民主進程中的政治穩(wěn)定,對可能出現的問題,又有什么辦法來避免和解決,具體應有什么措施,等等,都需要我們一一加以研究并落實。民主政治不是解決所有問題的靈丹妙藥。當前,可以通過改革黨政干部選拔任用方式,使人民群眾更好地行使對領導干部的選擇權。

      權力從哪里產生,就會對哪里負責。在黨政干部縱向推薦、考核、選拔、任用、評價的體制下,掌握官職升遷的是上一級黨組織,黨政干部的一切言行舉止就會無不唯上。習近平(2010)提出“權為民所賦,權為民所用”,有著鮮明的指向和現實針對性?!皺酁槊袼x”,要解決的就是一個權力的來源和基礎問題,即執(zhí)政權力只能來自于人民群眾的授權;“權為民所用”要解決的是權力的目的和歸宿問題,即執(zhí)政權力只能是用來為人民謀福利。兩者關系互為因果,前者是前提,決定和約束著后者,后者是結果,體現權力的性質,并反作用于前者。為了更好地實現共產黨的執(zhí)政為民,必須改革和完善當前的黨政干部權力縱向來源的體制,把干部的選擇權還給民眾,使黨政干部的產生更尊重人民群眾的選擇,建立起黨政干部為公民提供公共服務的有效制度和機制,黨政干部將免去“為民做主”的繁務,也不須有人耳提面命地要他們“為人民服務”,他們只須做好本職工作。

      民主不只是一種安排政治權力的制度,還是一種生活方式(江宜樺,2001)。只有當所有人都能既承認局部利益又承認公眾利益,并能自行組織起來進行政治活動時,民主才會成為可能(亞當·庫珀,杰西卡·庫珀,1985)。在各種將民主的前瞻概念推上歷史舞臺的力量中間,沒有哪一種比諸種財產權力和諸種公民權力之間的沖突更為重要(塞繆爾·鮑爾斯,赫伯特·金蒂斯,1986)。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不僅需要勇氣,還需要講究策略。馬克斯·韋伯(1919)說過:“政治是一件用力并緩慢穿透硬木板的工作,它同時需要熱情和眼光?!编囆∑皆谶@兩方面的表現無疑都是非常優(yōu)秀的,充滿智慧。鄧小平對政治體制改革的方向和目標是明確的,在改革的策略上又是非常謹慎的,摸著石頭過河,注重凝聚改革共識,為改革創(chuàng)造條件。譬如,文革結束后,以鄧小平為代表的改革派重新掌權,當時中央有一個重要舉措,就是清除“三種人”(17),這是改革派對當年文革派的清算。但是,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開啟改革開放的阻力,鄧小平果斷提前結束了對“三種人”的審查,專門提出“放下包袱,團結一致向前看”口號,其實就是讓大家丟掉意識形態(tài)上的派別仇恨,凝聚改革共識。正因為如此,中國改革的開啟才能如此順利。在經歷兩任總書記非正常離任的改革共識破裂后,作為鄧小平晚年天鵝之舞的1992年南巡講話,就是重建改革共識,重啟中國改革的航程。

      古人云:“永言配命,自求多?!?《詩經·大雅·文王》)。永遠順應天命卻不依賴天命,且自強謀求,才會獲得更大的幸福。憲政民主是我們這一代人的使命(蔡定劍,2011),順應歷史潮流,不折騰、不懈怠,攻堅克難,堅定不移,風雨無阻,我們一定能夠完成國家現代化建設,走出歷史的“三峽”。

      注釋

      ①叢日云.西方政治文化傳統[M].長春:吉林出版集團公司,2007:59—72.

      ②辛子陵.對資產階級認識的歷史變遷[J].炎黃春秋,2008,(3).[EB/OL]http://www. yhcqw. com/html/yjy/2008/423/0842394815DIDD12085JA01HG438AJGB61.html.

      ③[英]戴維·米勒,韋農·波格丹諾(1987).布萊克維爾政治學百科全書[C].鄧正來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2:192.

      ④參見戴維·赫爾德(1996).民主的模式[M].燕繼榮等譯.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4:7.

      ⑤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664.

      ⑥1944年7月14日毛澤東與根舍·斯坦因的談話。載約瑟夫·W·埃謝里克.在中國失掉的機會[C].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89:208.

      ⑦解放日報,1944-6-13.笑蜀.《新華日報》、《解放日報》社論選:歷史的先聲——半個世紀前的莊嚴承諾[C].汕頭:汕頭大學出版社,1999:3.

      ⑧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74.

      ⑨即政府組成人員由共產黨員、無黨派中的左翼人士、中間人士和其他方面人士各占三分之一.

      ⑩1944年7月毛澤東與根舍·斯坦因的談話。載許之楨.毛澤東印象記[C].東北書店,1947:26.

      (11)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鄧小平年譜:1975—1997[C].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381.

      (12)美國《時代》雜志編輯雷默(Joshua Cooper Ramo)2004年在英國倫敦外交政策中心發(fā)表一篇調查論文,將中國經濟的成功歸因于其非常規(guī)的經濟政策,即混合所有制、模糊產權及政府大力干預的綜合,并將這一發(fā)展模式稱之為“北京共識”.

      (13)轉引自梁力賢.大國悲劇 引人反思——讀《大國悲劇——蘇聯解體的前因后果》[N].學習時報,2011-3-28(16).

      (14)毛澤東.論新階段[J].(1938.10.12—14),《解放》周刊,第57 期.

      (15)吳康民:總理邀我“一晤”[N].南方都市報,2011-5-3(AA18).[EB/OL]http://epaper.oeeee.com/A/html/2011-05/03/content_1350821.htm.

      (16)見邢小群.郭沫若:從尊孔到反孔的大轉彎[J].書摘,2005(5).[EB/OL]http://wuxizazhi.cnki.net/Magazine/SUZA200505.html.

      (17)指“文革”中造反起家的人、幫派思想嚴重的人和打砸搶分子。參見《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

      [1]燕繼榮.政治文明與民主憲政[N].學習時報,2004-8-18.

      [2]謝韜.民主社會主義模式與中國前途[J].炎黃春秋,2007,(2).

      [3]王紹光.民主四講[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8:2.

      [4][美]加布里埃爾·A.阿爾蒙德(2006).當代比較政治學:世界視野(楊紅偉、吳新葉、方卿、曾紀茂譯)[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31.

      [5][美]羅伯特·達爾(1999).論民主(李柏光、林猛譯)[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52-53.

      [6]馬起華.政治行為[M].臺灣: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78:441.

      [7][英]約翰·鄧恩(1992).民主的歷程(林猛譯)[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272-273.

      [8]馬克思,恩格斯(1848).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4.

      [9]張維為.中國震撼:一個“文明型國家”的崛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10]余躍進.論國家權力合法性與有效性的統一[J].湖南稅務高等??茖W校學報,2004,(5):36-38.

      [11]胡錦濤.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07/01/c_121612030.htm.

      [12]黃炎培.八十年來[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82:148-149.

      [13][美]托馬斯·帕特森(2005).美國政治文化(顧肅,呂建高譯)[M].北京:東方出版社,2007:19.

      [14][英]R.G.甘米齊(1854).憲章運動史(蘇公雋譯)[M].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12.

      [15]閆健.民主是個好東西[A].俞可平訪談錄[C].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

      [16]陳獨秀.國體(答王庸工)[A].青年,第1卷第1號,1915.袁偉時.告別中世紀:五四文獻選粹與解讀[C].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4:119.

      [17][美]薩托利(1987).民主新論(馮克利,閻克文譯)[M].北京.東方出版社,1998.中譯本第二版譯者說明.

      [18]習近平.在中央黨校2010年秋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EB/OL].http://www.gov.cn/ldhd/2010-09/01/content_1693698.htm.

      [19]江宜樺(2001).自由民主的理路[M].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32.

      [21][美]塞繆爾·鮑爾斯,赫伯特·金蒂斯(1986).民主和資本主義(韓水法譯)[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34.

      [20][英]亞當·庫珀,杰西卡·庫珀(1985).社會科學百科全書[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9:169.

      [22][德]馬克斯·韋伯(1919).學術與政治:韋伯的兩篇演說(馮克利譯)[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8:117.

      [23]蔡定劍,王占陽.走向憲政[C].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

      猜你喜歡
      民主政治
      政治呵護只盯“短處”?——乾 縣“政治呵護”重在政治激勵
      當代陜西(2022年5期)2022-04-19 12:10:30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講政治”絕不能只是“講講”
      當代陜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7:56
      “政治攀附”
      當代陜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2
      “政治不純”
      當代陜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2:50
      政治不過硬,必定不可靠——政治體檢不能含糊
      當代陜西(2018年24期)2019-01-21 01:24:06
      美國的民主與尊嚴
      關于現代民主的幾點思考
      好民主 壞民主
      學習月刊(2015年19期)2015-07-09 03:38:36
      欲望的位置:論兩種慎議民主取向之爭
      即墨市| 屯昌县| 米林县| 蓬莱市| 台前县| 济宁市| 明星| 独山县| 杂多县| 朝阳区| 沧州市| 韶关市| 和政县| 新郑市| 江川县| 凤城市| 南充市| 容城县| 巫山县| 高要市| 博兴县| 芷江| 含山县| 华阴市| 汉源县| 杭锦后旗| 元氏县| 比如县| 辽阳县| 岱山县| 灌云县| 嘉荫县| 义马市| 工布江达县| 永川市| 祁门县| 濉溪县| 荃湾区| 旬阳县| 陇南市| 长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