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附條件警告:英國檢察官自由裁量權的新發(fā)展

      2011-04-13 00:40:44
      河南社會科學 2011年3期
      關鍵詞:違法者警告檢察官

      蔡 巍

      (最高人民檢察院,北京 100040)

      附條件警告:英國檢察官自由裁量權的新發(fā)展

      蔡 巍

      (最高人民檢察院,北京 100040)

      英國的附條件警告是在警察警告權的基礎之上發(fā)展起來的一項權力,由檢察官行使。檢察官利用附條件警告可以在審前階段對符合條件的輕微違法犯罪案件進行程序分流。附條件警告的適用要取得被告人的同意,考慮被害人的利益,同時引入了恢復性司法的因素,體現(xiàn)了英國實現(xiàn)“所有人的公正”這一新的司法理念。附條件警告制度確立了檢察官在審前程序中的主導地位,是英國檢察官自由裁量權發(fā)展的重要標志。

      附條件警告;檢察官自由裁量權;輕微犯罪;義務

      英國皇家檢察院成立于1986年,在此之前,英國的警察一直承擔著偵查和起訴犯罪的大部分職責,其中利用警告權對輕微違法犯罪案件進行程序分流是警察的重要權力之一。警告一般用于處理輕微違法犯罪案件,只有在特殊情況下才用于處理嚴重犯罪。警告不是判決,也不是有罪認定,但是接受警告就表示認罪,所以會留下犯罪記錄。如果因為某種行為再次引起警察的注意,受過警告這一事實可能會影響警察的處理決定,也可能在接下來進行的法庭程序中被引用。警告制度在警察的執(zhí)法實踐中得到廣泛應用。“2000年,除了機動車犯罪外,英格蘭和威爾士所有的犯罪案件中,總共有23.9萬違法者被處以警告。這個數(shù)目占了那年被警告和被判有罪的違法者的1/3?!雹莩诉m用于在商店實施盜竊這類輕微犯罪行為之外,警察對某些嚴重犯罪也采用警告的方式處理。同樣“在2000年,有1,700名犯有最嚴重罪行—‘公訴罪’,諸如強奸、搶劫和企圖謀殺的犯罪被處以警告。”⑥警察利用警告制度處理案件能夠:(1)迅速、簡單地處理犯罪人認罪的輕微刑事案件;(2)對犯罪人進行程序分流,避免其接受刑事審判;(3)寫下犯罪記錄,為將來可能發(fā)生的刑事訴訟程序或者相關的安全檢查提供參考;(4)減少再犯可能性⑦。雖然警告制度在實踐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但是它畢竟不是一種法定的處罰方法,其作為制度的有效性和公正性一直受到質疑。從制度有效性的角度看,最初英國內政部有關警告的指導方針中對適用警告的次數(shù)并沒有限制,導致實踐中警察對未成年人重復適用警告,使得警告制度失去了督促未成年犯罪人重新回歸社會的作用,破壞了制度的嚴肅性和有效性。直到1998年英國頒布的《犯罪與妨害治安法》(Crime and Disorder Act 1998)⑧規(guī)定了訓誡(reprimand)和最后警告(final warning)兩種針對未成年犯罪人的處理方式,才終止了對未成年犯罪人重復警告的做法。從制度公正性的角度看,警告制度存在的問題更大,主要是警察對自己偵查終結的案件直接做出處理決定,容易因為缺少對案件的審查和監(jiān)督而導致程序不公?!氨M管被起訴的可警告案件在理論上是由王室檢察院審查的,但被警告的可起訴與可作無進一步行動處理的案件卻不是由王室檢察院審查。如果警察決定警告,案件就到此為止。不管王室檢察院多么愿意去處理應當被警告的案件,它就是不能處理那些確實沒有被警告的案件。這意味著裁判不公仍將繼續(xù),王室檢察院仍未能觸動警方警告程序中固有的違背正當程序的現(xiàn)象。”⑨除此之外,警告制度還存在無法有效保護被害人利益的問題。

      為了解決警告制度存在的這些問題,英國皇家刑事司法委員會早在1981年以及后來1993年的報告中都提到要對警告制度進行規(guī)范,并以法律形式規(guī)定下來。1990年內政委員會(Home Affairs Committee)報告和皇家檢察院向皇家刑事司法委員會所做的報告中則首次建議設立附條件警告制度,以在警告之上附加條件的方式約束被警告人履行義務,防止其重新犯罪。但是在由誰履行附條件警告權的問題上還很矛盾。內政委員會一方面在報告中提出“附條件警告是發(fā)揮檢察官作用的最好方式”。另一方面又建議警告和由警告延伸出來的權力應該繼續(xù)由警察行使。認為這樣要比由皇家檢察官管理警告對違法者的警戒作用更明顯。由穿著制服的高級警官在警察局那種氛圍下進行警告,對阻止犯罪當然有作用⑩?;始覚z察院雖然愿意承擔對違法者發(fā)出“附條件警告”的責任,但是他們更支持建立一個不用行使裁量權,嚴格限制適用條件的警告制度。要由國會制定法律,限制附加于警告之上的罰金數(shù)額,以及適用附條件警告的違法行為和違法者的類型。另外,皇家檢察院也不愿意承擔督促執(zhí)行警告附加義務的角色,比如社區(qū)刑。他們希望現(xiàn)有的、由法院管理罰金的辦公室承擔管理罰金的職能。這樣才會同意皇家刑事司法委員會的建議,將當時法律還沒有正式規(guī)定的附條件警告制度在全國范圍內推廣適用,只不過負責管理的是緩刑官和警察?。2001年,奧爾德爵士在關于刑事法院的報告?中,再次提議擴大適用于輕罪的固定刑罰的范圍,考慮設置“附條件警告”。2002年,以《所有人的公正》這部司法改革報告的出臺為標志,英國開始新一輪的刑事司法制度改革,改革措施之一就是明確提出要建立正式的附條件警告制度,以保障被害人的需要和權利在每個階段都能得到充分考慮?。

      隨著《2003年刑事司法法》(Criminal Justice Act 2003)的頒布,附條件警告制度最終以法律形式確定下來,適用附條件警告的權力被明確賦予皇家檢察官。2004年10月,英國司法大臣簽署并由英國議會通過《附條件警告工作守則》(Conditional Cautioning Code of Practice)?(SI2004-1683),皇家檢察院依據(jù)《1984年警察和刑事證據(jù)法》第37A條,發(fā)布《附條件警告適用指南 》(The Director’s Guidance on Conditional Cautioning)?!?005年稅收和海關法》(Revenue and Customs Act 2005)、《2006年警察和司法法》(Police and Justice Act 2006)、《2008年刑事司法和移民法》(Criminal Justice and Immigration Act 2008)又對附條件警告制度做出修改,其中,《2008年刑事司法和移民法》明確將附條件警告的適用對象擴大到10至17周歲的未成年人?。但是考慮到現(xiàn)實情況,現(xiàn)階段附條件警告只適用于16、17周歲的未成年人。在附條件警告相關立法修改之后,2010年,《附條件警告適用指南》第六次被修改,《附條件警告工作守則》細化為《成年人附條件警告工作守則修訂版》(Revised Code of Practice for Conditional Cautions-Adults)和《16、17歲未成年人附條件警告工作守則》(Code of Practice for Youth Conditional Cautions for 16&17 Years Olds)?,以適應司法實踐發(fā)展的需要。

      現(xiàn)在,附條件警告和警告兩種制度處于并行的狀態(tài),為了區(qū)別于新設立的附條件警告,警告現(xiàn)在更名為普通警告(simple caution),對那些找不到合適的附加義務的案件,起訴不符合公共利益的案件或者嫌疑人已經先行賠償了被害人的案件,還是要適用普通警告。除必訴罪(indictable only offence)外,普通警告仍然由警察做出。

      二、附條件警告以制定法的形式固定下來,完整的程序設計為檢察官行使自由裁量權提供了指導和依據(jù)

      與大陸法系國家的法律相比,英國的法律制度更加遵循實用主義的傳統(tǒng),法官在司法實踐中更看重的是經驗而非成文法典。但是,現(xiàn)代社會管理的復雜性要求有數(shù)以千萬計的法律規(guī)則來調整社會生活的不同領域,官員們甚至法官們“不可能在解決每一項糾紛時都進行一番功利主義式的考察,以尋求處理事務之最佳方式,也不可能對之進行哲學式考察,以尋求分配授權及義務時的公正性”?。作為對以往過分偏重經驗主義的矯正,英國近年來加緊了公共管理領域的立法。附條件警告制度就是由英國《2003年刑事司法法》確立的一項法律制度?!?003年刑事司法法》不但規(guī)定了附條件警告制度,而且規(guī)定了附條件警告的適用程序,隨后制定的有關附條件警告的業(yè)務守則和起訴指南又對這個程序的內容不斷完善。完整的程序設計為檢察官行使起訴裁量權提供了指導和依據(jù)。

      (一)附條件警告只能適用于簡易罪和部分可訴罪等輕微犯罪

      附條件警告是檢察官對輕微犯罪行為的分流方式,由于它避開了正式的審判程序,所以接受附條件警告處理的違法者的程序權利受到損害,比如快速審判權等。因此,從被告人權力保障的角度出發(fā),附條件警告這種程序分流方式只能適用于輕微違法犯罪案件。英格蘭和威爾士的法院所處理的刑事犯罪分為三類:簡 易 罪(summary offences)和 可 訴 罪(either way offences)必訴罪(indictable offences)。簡易罪相對輕微,最長刑期為六個月的監(jiān)禁刑,但一般不適用監(jiān)禁刑,而是代之以罰金或者其他刑罰??稍V罪是指那些既可以在低級法院即治安法院,也可以在高級法院即皇家法院進行審判的犯罪,屬于中等嚴重程度的犯罪行為。必訴罪是指必須在皇家法院審判的犯罪,數(shù)量極少,都是極為嚴重的犯罪,如謀殺罪、搶劫罪和強奸罪?。依據(jù)《對成年人適用附條件警告的指南》,所有的簡易罪都可以考慮適用附條件警告,具體包括普通侵犯人權的犯罪(5級);襲警罪(5級);《1986年社會治安法》(Public Order Act 1986)第4、4A款規(guī)定的犯罪(5級);非法獲取摩托車(5級);干擾車輛(4級);《1986年社會治安法》第5條規(guī)定的犯罪(3級);妨礙警察執(zhí)行公務犯罪(3級);酗酒和妨礙治安犯罪(3級);普通酗酒(1級);為了賣淫而流浪或者拉客罪(2級,如果先前定過罪的就是3級),但是不包括《1988年道路交通法》(The Road Traffic Act 1988)和《1988年道路交通違法者法》(The Road Traffic Offenders Act 1988)所規(guī)定的大部分違法行為。除了簡易罪之外,對下列可訴罪以及試圖實施這些可訴罪的行為,檢察官也可以適用附條件警告處理,具體包括《1968年盜竊法》(Theft Act 1968)規(guī)定的盜竊罪;剽竊文章并公開發(fā)表;盜竊電力;偽造賬目;銷贓;《1978年盜竊法》規(guī)定的沒有支付即離開罪;《2006年欺詐法》規(guī)定的虛假陳述罪,不公開信息罪,濫用職務欺詐罪,為欺詐而占有論文罪,為欺詐而創(chuàng)作、提供論文罪,不誠實地獲得服務罪;《1971年刑事?lián)p害法》(Criminal Damage Act 1971)規(guī)定的破壞或損壞財產罪,威脅破壞或損壞財產罪,以威脅破壞或損壞為目的而占有財產罪;《1971年毒品濫用法》(Misuse of Drugs Act 1971)規(guī)定的持有任何種類的毒品罪(包括用于個人使用);《1988年道路交通法》和《1988年道路交通違法者法》所規(guī)定的偽造公文罪;《1994年車輛執(zhí)照稅和注冊法》(Vehicle Excise and Registration Act 1994)規(guī)定的偽造和欺詐罪。除了正面規(guī)定可以適用附條件警告的犯罪之外,《對成年人適用附條件警告的指南》還明確規(guī)定所有的必訴罪和仇恨犯罪,包括嚴重侵犯種族或者宗教利益的犯罪,仇恨殘疾人的犯罪以及家庭暴力犯罪等,都不考慮適用附條件警告,排除在適用范圍之外。

      (二)檢察官在決定適用附條件警告時要考慮違法者先前違法和受處罰的情形

      附條件警告是一種較簡單的、在法庭之外處理案件的方式,但是它的適用也要受到一些限制。一般情況下,先前受到普通警告的人不排除適用附條件警告,但是先前已經受到過附條件警告的,一般不能第二次適用,除非在特定的情況下能夠證明再次適用附條件警告是適當?shù)?,例如,先前的附條件警告是在兩年之前做出的;沒有充分時間證明分流計劃是有效的。如果違法者沒有履行上一次附條件警告所附加的義務,一般情況下就不適合對其再次適用附條件警告。有定罪記錄也不能當然排除附條件警告的適用。但是,皇家檢察官必須相信附加的義務能夠有效地糾正違法行為或者能夠提供適當?shù)馁r償或者能夠對違法行為做出成比例的應對。但是最近時間內有實施暴力性質犯罪、性犯罪記錄的違法者不能適用附條件警告?。

      (三)適用附條件警告處理的案件必須達到起訴的程度

      附條件警告是檢察官在訴訟較早階段對案件進行分流處理的一種方式,為了在公正與效率之間實現(xiàn)平衡,相關立法和實施細則要求準備適用附條件警告處理的案件,無論在證明標準、公益標準上,還是案件的嚴重程度、被害人參與方面都要符合一定標準。首先,在做出附條件警告之前,案件證據(jù)必須充分,達到《皇家檢察官準則》中“完全守則檢驗法”所要求的證據(jù)標準?。如果沒有與違法者進行面談,或者違法者在面談中沒有認罪,也沒有否認違法行為,經審查又發(fā)現(xiàn)案件有定罪的真實前景,那么仍然可以做出附條件警告。如果違法者在面談中否認實施違法行為或者進行辯護,那么再做出附條件警告就是不適當?shù)摹F浯?,在案件達到證據(jù)標準之后,皇家檢察官還要看違法者如果履行警告之上附加的具有補償、修復或者懲罰性質的義務之后,并在兼顧被害人、社區(qū)和違法者利益的同時,能否最大限度地滿足公共利益的要求。檢察官還必須要考慮的是,即使拒絕接受附條件警告的處理決定或者違法者沒有履行警告之上附加的義務,案件還要有繼續(xù)起訴的必要。再次,皇家檢察官要認真考慮違法行為的嚴重程度以及依據(jù)治安法院量刑指南可能適用刑罰的范圍。如果可能考慮判處社區(qū)服務令(community order)或者監(jiān)禁刑的,就應該起訴。違法者違背誠信或者侵犯弱者、未成年人利益的,這些都作為加重情節(jié)加大了違法行為的嚴重程度,增加了將案件起訴到法院的必要性。

      (四)檢察官做出附條件警告必須取得被告人的同意并告知被害人

      附條件警告是由皇家檢察官做出的,但適合采用附條件警告處理的案件則是由警察和其他負責案件調查的官員發(fā)現(xiàn)的。負責羈押的官員在審查案件后,認為符合《皇家檢察官準則》中的“完全守則檢驗法”這一起訴標準的要求,證據(jù)已經達到“定罪的真實前景”,就可以將案件移送給皇家檢察官?;始覚z察官決定適用附條件警告的,就可以授權某個人?向違法者提議適用附條件警告。在做出附條件警告之前,經過授權的人必須確信違法者有機會獲得無償?shù)?、獨立的法律建議;要告知違法者有哪些針對他的證據(jù)以及檢察官做出的決定;解釋附條件警告的意義以及接受的后果,包括可能被公開的情形;要求違法者認罪并向其解釋認罪的后果,包括如果最終被起訴,認罪的事實將作為證據(jù)采納,而不是僅僅為了接受附條件警告而認罪;要告知違法者任何時候都可以拒絕接受附條件警告,如果決定這樣做,違法者應該盡早告知被授權的人。被授權的人將通知檢察官,由檢察官決定對原來的違法行為提出指控并起訴到法院;要警告違法者如果不履行條件中所設置的義務,將對其進行調查并報告檢察官,由檢察官綜合考慮各種情況后決定對原來的違法行為進行起訴?。

      準備適用附條件警告的案件要征求被害人的意見,但是最后決定要由檢察官做出,不受被害人意見的左右。準備采用附條件警告處理案件的,警察應該通知被害人并且將被害人的意見提交給皇家檢察官。如果考慮在警告之上附加帶有修復性或者恢復性司法性質的條件時,則必須得到被害人的同意。包括社區(qū)影響評價在內的社區(qū)意見也應該提交給皇家檢察官?;始覚z察官應該考慮違法行為給被害人和社區(qū)所造成的影響,必須決定對被害人意見的重視程度。無論被害人的意見是支持還是反對起訴都不能左右檢察官的決定,但是會成為檢察官需要考慮的一個因素。

      檢察官做出附條件警告要考慮違法者對違法行為的態(tài)度和對準備履行義務的態(tài)度。對違法行為真誠悔過并表示愿意遵守條件和履行義務的,適宜采用附條件警告。對沒有接受全部責任的違法者不適合采用附條件警告。在做出附條件警告之前,違法者必須承認實施了違法行為并且同意遵守附條件警告中所設置的義務。如果皇家檢察官有理由相信違法者不可能履行義務或者履行了這些義務也無法有效修復違法行為,那么做出附條件警告就是不適當?shù)?。

      (五)皇家檢察官在警告之上附加的條件中應該合理設置義務,規(guī)定義務履行的期限,同時監(jiān)督義務的履行和遵守

      附條件警告是檢察官對輕微犯罪進行程序分流的一種方式,這種以糾紛解決為導向的分流制度本身又承載著修復社會關系、補償被害人損失,甚至懲罰違法行為等制度目標。而這些目標能否實現(xiàn),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檢察官能否在附加的條件中合理設置義務。這就要求檢察官在選擇義務時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規(guī)定義務履行的期限,監(jiān)督義務的履行和遵守。(1)皇家檢察官在設置義務時需要遵守三個原則,即適當性原則、成比例原則和可實現(xiàn)原則。適當性原則要求檢察官在條件中所設置的義務應該與違法行為和違法者兩者之一有關或者與兩者都有關;成比例原則要求設置的義務與違法行為成比例。如果設置的義務比法院可能判處的刑罰還要重,或者比法院可能判處的刑罰輕太多,既對違法者不公平,也不符合公共利益的要求。可實現(xiàn)原則要求檢察官在設置義務時考慮違法者的特殊情況,包括身體和精神承受能力,這樣才能期望他們履行該義務,否則附條件警告只是延遲起訴而已。(2)皇家檢察官在附加的條件中可以設置三種類型的義務,一是具有修復(rehabilitative)性質的義務,目的是阻止或者修復違法行為,或者幫助違法者重返社會。包括在給定的時期內不實施犯罪;參加與違法行為性質有特定關系的分流項目。二是具有賠償(reparative)性質的義務,設置的目的是補償被害人、社區(qū)受到的損失或者修復關系,義務的內容包括賠償,向地方慈善基金或者社區(qū)基金支付金錢;親自修補或者彌補損失;參加不超過20小時的義務勞動;寫道歉信;參與具有恢復性司法性質的調解活動。三是具有懲罰(punitive)性質的義務,主要是在沒有其他合適的條件可以附加,或者條件中設置的義務與違法行為之間不適合、不成比例的情況下,要求違法者支付罰金(financial penalty)。在附加的條件中設置上述任何一種義務的同時,都可以再設置禁止性義務,例如不允許行為人接近指定的被害人、特定的財產、某個特定位置或者從事某特定行為?。(3)履行義務要有時間上的限制,否則違法者不但沒有因為犯罪行為輕微且有認罪表現(xiàn)而受到從輕處罰,相反因為訴訟的拖延而承受更大的壓力和折磨。對簡易罪和大多數(shù)的可訴罪來說,一般將從違法行為最初發(fā)生起16周的時間確定為義務履行時間。這樣即使沒有履行義務,檢察官仍然有足夠多的時間對原來的違法行為再行起訴。

      違法者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履行了警告之上附加的義務,檢察官將不再起訴其違法行為。只有負責分流的組織、警察、緩刑機構和國家違法者管理局、法院都滿意,才能認為違法者履行了相關義務。證明義務履行的責任主要在違法者本人,但是監(jiān)督違法者履行義務的責任則由在經由檢察官授權的人。如果違法者沒有履行警告之上附加的義務,那么就要區(qū)分情況、分別對待。首先要給違法者一個解釋的機會,證明自己已經履行了相關義務或者沒有履行義務是因為有合理的理由。如果違法者沒有作出回應,或者檢察官認為違法者給出的不履行的理由不合理或者以后也不會履行,那么檢察官就可以對原來的違法行為提起訴訟。如果檢察官認為違法者沒有履行義務存在合理理由,或者已經履行了部分義務,那么檢察官可以分別做出以下決定:(1)認定附條件警告已經完成;(2)認定附條件警告沒有完成,但是從公共利益的角度出發(fā)不適宜對違法者采取進一步行動;(3)為完成原來設置的義務而規(guī)定新的履行時間;(4)修改原來的條件。條件最多只能修改一次,修改以后要記錄下來并由違法者簽字表示接受。如果是針對多個違法行為而發(fā)出附條件警告的,那么檢察官就要決定原來的哪個違法行為需要起訴,特別是在違法者只履行了某一特定違法行為中的一個條件、即履行了部分義務的情況下。

      如果檢察官認定違法者沒有履行義務,案件將按照一定程序起訴到法院。首先,被授權的人要通知違法者準備對其進行起訴,同時修改地方或者國家警察機構的記錄,一旦啟動起訴程序,附條件警告即告終止;曾受到附條件警告但沒有履行這一事實將保留在違法者的檔案中。接下來可以對違法者實施逮捕和羈押。按照英國《2003年刑事司法法》24A(1)的規(guī)定,如果警察有理由相信違法者在沒有合理理由的情況下不履行警告之上附加的義務,那么將有權逮捕和羈押違法者,但最后是否逮捕、羈押以及羈押時間的長短,主要看對調查不履行義務的原因或者起訴是否有必要。如果短時間內無法完成這些任務,應該解除羈押,實行取保候審。檢察官決定起訴的,可以采取以下三種方式之一:(1)在警察局提起指控;(2)傳訊(summons);(3)使用書面指控和投寄指控(charge by post)?。如果因為違法者沒有履行附條件警告之上附加的義務而被重新起訴,檢察官應該將違法者沒有履行義務的事實告知法院,同時將義務的細節(jié)和已經履行的義務一并告知。法院在處理案件時可以使用這些信息?。

      三、附條件警告制度評析

      (一)附條件警告以實現(xiàn)“所有人的公正”為制度設計目標,在加強被害人利益保護的同時,也強調對違法者的修復、治療

      英國的人權理念形成于資產階級革命時期,基于他們對人權的理解,人權的鐘擺一直傾斜于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司法公正主要追求的是程序公正,甚至在極大程度上首先考慮的是在審判程序中對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是否公正?!霸谖覈闹贫戎刑炱绞窍虮桓嫒藘A斜的。那是因為我們的傳統(tǒng)觀念認為,寧讓有罪者逍遙法外,不叫無辜者身陷囹圄。這是一個基本的價值取向?!?隨著犯罪尤其是恐怖活動的猖獗,加上監(jiān)獄人滿為患,迫使英國政府和公眾開始重新思考自己的公正理念。2002年推出的英國司法改革報告《所有人的正義》明確提出要“重新調整刑事司法制度以有利于被害人”,這是對以往偏重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利益的公正理念的糾正。附條件警告制度作為刑事司法制度調整的措施之一,貫徹了這個理念。根據(jù)附條件警告的相關法律規(guī)定,檢察官在適用附條件警告過程中,一方面決定適用之前要征求被害人的意見,另一方面可以在警告之上附加的條件中設置向被害人賠償?shù)牧x務。只有將向被害人履行賠償義務作為程序分流的條件,才能有效督促違法者履行義務,使被害人利益有了最大的實現(xiàn)可能。相比之下,如果先做出程序分流決定,后要求違法者履行對被害人的賠償義務,那么將會出現(xiàn)違法者履行義務動力不足、被害人的求償權難以實現(xiàn)的局面。在英國,如果沒有法院發(fā)出的賠償令,被害人獲得賠償唯一可能的途徑就是提起民事訴訟,而民事訴訟的花費巨大,經常敗訴,被害人往往知難而退,損失無法得到補償。附條件警告制度建立之后,賠償被害人的損失一般都作為警告附加的條件規(guī)定下來。違法者不履行賠償義務將導致附條件警告被終止,案件將重新起訴到法院。正是因為有這種制約作用,附條件警告才更有利于保護被害人的利益。

      英國調整刑事司法制度的目的是為了加大對被害人、證人的保護力度,使過分傾斜于被告人權利保護的天平重新獲得平衡,但是被告人的權利也并沒有被削弱。許多證據(jù)顯示,如果在違法行為的早期階段問題即得到解決,那么違法者將來遠離犯罪行為的可能性就更大一些。附條件警告制度就提供了這樣一個積極的解決方案,它使違法者避免了因出庭而暴露在公眾面前;使違法行為快速并最終得到解決;如果涉及毒品或者酒精成癮犯罪,還能得到被救治的機會?。

      (二)附條件警告制度限制了警察在審前程序中對案件程序分流的權力,確立了檢察官在審前程序中的主導權

      現(xiàn)代刑事訴訟制度是以審判為核心構建起來的,之所以構建審前程序,目的主要有兩個,一是將正當程序理念延伸至審判前階段,加強對犯罪人、被害人的權利保障;二是利用審前程序篩選和過濾案件,節(jié)約司法資源。用這兩點衡量,審前程序的主導權應該賦予檢察官。檢察官負有客觀公正義務是一項公認的國際刑事司法準則。由于沒有直接參加案件的偵查工作,檢察官對案件的審查相對來說能夠做到客觀公正。相比之下,作為執(zhí)法機關的警察,其首要任務是打擊犯罪、維護社會秩序。雖然警察對案件偵查的過程也是一個分流案件的過程,但是警察分流案件的職能不能過分強調,否則容易因為缺少客觀中立的第三方監(jiān)督而出現(xiàn)司法不公問題,也會給公眾造成警察執(zhí)法不力、用分流案件逃避責任的印象,引起公眾對執(zhí)法機關控制犯罪、維護社會秩序能力的質疑。英國的司法改革機構正是認識到警察分流案件存在的缺陷,才將警察行使的、用于分流案件的警告權改造成附條件警告制度,并將此權力賦予檢察機關,以此確立檢察官在審前程序中的主導權。

      (三)附條件警告制度引入了恢復性司法程序,幫助公眾重拾對刑事司法制度的信心

      恢復性司法是在反思傳統(tǒng)的報應刑和教育刑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一種新的刑法理念?;謴托运痉ǔ绦蜻m用過程中,被害人有機會在違法者面前描述犯罪行為給自己造成的傷害,違法者也能了解自己實施的犯罪行為造成的惡劣后果。這樣做既幫助被害人獲得了相應的經濟賠償,同時也幫助被害人擺脫了擔心受報復的恐懼心理,有利于治愈被害人因犯罪行為而受到的創(chuàng)傷,同時加強了社區(qū)參與,重拾人們對刑事司法制度的信心。在為違法者設置義務時,皇家檢察官可以考慮結合恢復性司法程序,即在被害人和違法者之間進行調解,并將達成的協(xié)議作為義務規(guī)定下來。違法者完成了檢察官在附條件警告之上設置的義務,也就履行了與被害人之間達成的協(xié)議,補償了被害人在物質、精神上受到的損失。當然,檢察官在附條件警告之上設置帶有恢復性司法性質的義務時,也要遵循適當性、成比例的義務設置原則,保證違法者受到公正處罰。

      (四)附條件警告的適用以警察、檢察官以及緩刑機構等刑事司法機構的相互合作為制度保障

      為了實現(xiàn)刑事司法改革的目標,英國在21世紀以來進行的司法改革中特別強調刑事司法機構之間要在分工的基礎上加強合作。英國司法改革報告提出建立“國家刑事司法委員會”(National Criminal Justice Board),在地方建立地方刑事司法委員會。這些地方委員會的核心成員來自警察機構、檢察機構和緩刑機構的當?shù)刎撠熑?,還包括法院、監(jiān)獄和緩刑機構的高級代表,以便更好協(xié)調刑事司法各機構之間的相互關系。附條件警告制度就是在加強刑事司法機構合作的背景下進行制度設計和運作的。

      附條件警告是在法庭之外處理刑事案件的程序性措施。雖然附條件警告是由檢察官最后決定適用的,但是檢察官在做出決定的過程中以及監(jiān)督和管理違法者履行義務時,要得到警察、緩刑機構等刑事司法機構的配合,檢察官沒有精力也沒有能力獨自完成這項工作。首先,皇家檢察官適用附條件警告要與警察密切配合。警察最早到達犯罪現(xiàn)場、接觸犯罪事實,與違法者之間的接觸也最緊密,因此他們有便利條件對輕微犯罪案件做出快速處理。只是因為附條件警告中涉及對違法者進行實體處理的內容,比如交付一定數(shù)額的罰金,參加一定小時的社區(qū)服務等,從程序公正的角度出發(fā),將這項程序權力交給負有客觀公正義務的檢察官行使更合適。在具體案件中,如果負責羈押違法者的官員在處理案件過程中,認為違法者的行為屬于附條件警告適用的范圍,面談(interview)時違法者也承認自己實施了違法行為或者沒有發(fā)表意見,而適用附條件警告可以修復被害人或者社區(qū)受到的損害,能有效糾正違法行為或者提供適當處罰,那么警察就可以考慮將違法者移交給檢察官,由檢察官決定是否適用附條件警告進行程序分流。羈押官員對案件進行的只是初步的審查和評估,檢察官則就是否做出附條件警告做最后決定。警察認為適合采用附條件警告的案件,要在偵查終結后向檢察官提交的報告中提出建議。檢察官審查案件后將審查決定通知警察,由警察在適當?shù)牡攸c向違法者宣布檢察官的決定。其次,檢察官在利用附條件警告對案件進行程序分流時,還要接受緩刑官的詳細建議和匯報。因為緩刑官對違法者的身體、精神狀況有更深入的了解,更有可能提出適合違法者的修復計劃。英國《2003年刑事審判法》修改了《2000年刑事司法和法院法》(Criminal Justice and Court Services Act 2000),要求國家緩刑機構(National Probation Service)在檢察官決定是否適用附條件警告以及附加什么樣的條件時提供幫助。英國國家緩刑機構是依據(jù)《2000年刑事司法和法院法》建立的,但是履行緩刑職能的機構早在1907年已經成立。緩刑機構主要負責監(jiān)督在社區(qū)服刑的違法者,并向刑事法院提交報告以幫助法院行使量刑權。在附條件警告的適用過程中,緩刑機構除了要為檢察官提供有關違法者個人情況的調查報告,為檢察官做出決定提供參考之外,還要監(jiān)督并管理接受附條件警告的人履行義務○29。

      注釋:

      ①英國《2003年刑事審判法》第22、23、24條。

      ②[英]里約翰·J.愛德華茲:《皇家檢察官》,周美德等譯,中國檢察出版社1991年版,第201頁。

      ③ 參 見 House of Commons Debates, volume 483,column 681,29 January 1951。

      ④李曉明:《英國21世紀的刑事司法改革——兼論對我國的借鑒與啟示》,載《中國法學》2005年第4期。

      ⑤⑥⑨轉引自麥高偉、杰弗里·威爾遜主編:《英國刑事司法程序》,姚永吉等翻譯,何家弘審校,2003年版,第160-161、147頁。

      ⑦ 參 見 Home Office Circular 016/2008,Simple Cautioning of Adult Offenders。英國內政部2008年關于普通警告的最新指導方針對適用普通警告的條件,需要考慮的情節(jié),接受普通警告的后果以及如何考慮被害人的利益等都做出了具體規(guī)定。

      ⑧參見http://www.opsi.gov.uk/acts/acts1998/ukpga_19980037_en_7#pt4-ch1-pb3.

      ⑩ ?參 見 Julia Fionda, Public Prosecutors and Discretion, a Comparative Stud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 New York, Reprinted 2003, p40,39—41.

      ?參見 Auld LJ,A Review of the Criminal Courts of England and Wales.London:Lord Chancellors Department,2001。

      ??《所有人的正義—英國司法改革報告》,最高人民檢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組織編譯,中國檢察出版社2003年版,第268頁、第329頁。

      ? Code of practice即工作守則,也稱慣例法。是“因應法則或專業(yè)標準化的指導原則而訂的一些實際指引,例如警方盤問疑犯的方式受有關守則規(guī)限。守則本身并不具法律效力,違背者不會遭受檢控,但可被視作不稱職、疏忽或不符合綜合業(yè)道德而被追究民事責任?!眳⒁娎钭阱?、潘慧儀主編:《英漢法律大詞典》,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英國《2003年刑事司法法》規(guī)定附條件警告只適用于年滿18周歲的人。在英國10歲就達到了刑事責任年齡,18歲以上就是成人。

      ?根據(jù)《16、17歲的未成年人附條件警告工作守則》,對16、17歲的未成年人適用附條件警告,在需要滿足的條件、適用的程序、義務的設置與履行等方面與成年人適用附條件警告的要求是一樣的,區(qū)別主要在于檢察官對未成年人適用附條件警告時,必須征求專門的“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組(Youth Offending Team,簡稱YOT)”的意見,在決定適用附條件警告之后,由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組負責監(jiān)督未成年人履行檢察官在條件之上所設置的義務。

      ?[英]P.S.阿蒂亞:《英國法中的實用主義與理論》,劉承韙、劉毅譯,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78頁。

      ??王晉、劉生榮主編:《英國刑事審判與檢察制度》,中國方正出版社1999年版,第23、137頁。

      ? 參 見 4.2,4.3 of The Director’s Guidance on Adult Conditional Cautions,6th Edition:January 2010,http://www.cps.gov.uk/publications/directors_guidanceadult_conditional_cautions.html。

      ?《皇家檢察官準則》規(guī)定檢察官指控案件要經受兩個標準的檢驗,即“最低限度檢驗法”(Threshold Test)和“完全守則檢驗法”(Full Code Test)。兩種檢驗法的區(qū)別就在于“最低限度檢驗法”要求證據(jù)達到“存在合理懷疑”(Reasonable Suspicion)的程度,而“完全守則檢驗法”則要求證據(jù)達到“定罪的真實前景”的程度,后者對證據(jù)的要求明顯高于前者。

      ?經過授權的人是指警察、調查官員或者為實現(xiàn)此目的而由相關的檢察官授權的人,有關此規(guī)定見英國《2003年刑事審判法》的22條第4款。

      ?參見11.3 of the Revised Code of Practice for Conditional Cautions-Adults。

      ? 參 見 4.4 - 4.12 of The Director’s Guidance on Adult Conditional Cautions。

      ? 參 見 Annex B of The Director’s Guidance on Adult Conditional Cautions。

      ?“投寄指控”是英國《2003年刑事司法法》第29條新規(guī)定的起訴方式。

      ? 參 見 14,15 of the Revised Code of Practice for Conditional Cautions-Adults。

      ○29參見英國《2003年刑事司法法》第26條。

      D9

      A

      1007-905X(2011)03-0121-07

      附條件警告(conditional caution)制度是英國《2003年刑事審判法》(Criminal Justice Act 2003)新確立的一項刑事司法制度。該法規(guī)定檢察官可以對實施某些犯罪的行為人做出附條件的警告。違法者只要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履行了在附條件警告之上設置的義務,檢察官將做出不起訴決定?!叭绻袨槿藷o正當理由未能遵守附條件警告所附帶的任何條件,則可以就該種犯罪對行為人提起刑事訴訟?!崞鸫朔N訴訟時,附條件警告即停止生效?!雹俑綏l件警告制度是在英國刑事司法體制改革的大背景下,為加強被害人權利保障,實現(xiàn)刑罰輕緩化,節(jié)約司法資源而設立的一項程序權力,具有重要的程序和實體價值。附條件警告制度設立的時間并不長,但是已經在實踐中發(fā)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2005年,附條件警告只在英國的7個地區(qū)適用,現(xiàn)在的適用范圍則覆蓋全部42個地區(qū)。

      一、附條件警告制度是在英國刑事司法改革的大背景下對檢察官自由裁量權的完善

      皇家檢察官的附條件警告權是在警察的警告權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附條件警告制度的確立賦予了檢察官在審前階段分流案件的權力,擴大了檢察官行使自由裁量權的范圍。這一制度的確立和廣泛適用有兩個前提作保障,一是英國皇家檢察院職責的不斷明確和完善。英國的起訴機構一直有對案件進行裁量以決定是否起訴的權力。早在1925年,約翰·西蒙爵士便清晰地表達過這樣的觀點:“……談到總檢察長的任務,認為總檢察長對所有的案件僅僅由于他認為法律工作者稱之為‘案件’就應該決定起訴,則完全是無稽之談了。這不是事實,而且凡是擔任過那個職位的人都不認為是這樣的?!雹?951年,時任檢察總長的肖克勞斯勛爵(Lord Shawcross)則通過對公共利益的經典闡述,進一步明確了起訴政策:“凡涉嫌犯罪的行為都必須自動地成為起訴的對象——我國從來沒有這樣的規(guī)則,我希望將來也不會有。”③起訴政策為檢察官行使自由裁量權提供了依據(jù),但是檢察官自由裁量權的真正完善是在1986年英國皇家檢察院成立之后。依據(jù)《1985年犯罪起訴法》(Prosecution of Offences Act 1985),皇家檢察院明確地負有做出起訴決定的責任,警察則承擔著偵查犯罪的責任。隨著檢察官起訴職責的不斷完善,2010版的《皇家檢察官準則》首次在總則中將向罪犯提供適當?shù)耐ネ馓幚砻鞔_作為提起公訴之外的另一項重要職責,同時進一步明確了檢察官利用附條件警告對輕微犯罪案件進行庭外處理的權力。二是英國21世紀以來進行的、以加強被害人權利保障為核心的刑事司法改革,推動了相關立法和制度的出臺。2002年7月,由英國大法官、總檢察長和內政大臣共同簽署了政府白皮書《所有人的公正》(Justice for All),這份英國司法改革報告改變了英國原來一貫堅持的偏重被告人權利保障的刑事司法公正理念,首次提出不但要考慮對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是否公正,而且要加大并試圖優(yōu)先考慮對被害人、證人及社會公眾是否公正的問題,糾正了過去只重視和追求對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單方面公正的價值觀④。正是有了皇家檢察官職責的明確和完善做基礎,有了英國刑事司法改革的大力推動,附條件警告這樣一個賦予檢察官極大裁量權的法律制度才得以確立并有效發(fā)揮作用。

      2011-01-28

      蔡 巍,女,吉林長春人,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理論研究所編譯部副主任,法學博士。

      責任編輯 韓成軍

      猜你喜歡
      違法者警告檢察官
      實驗室警告
      “檢察官讓我重獲自由”
      “毀容”警告:你的“牙齦線”正在后移
      雙十一,單身檢察官是怎樣煉成的
      方圓(2016年22期)2016-12-06 15:02:40
      銳志車ABS、VSC、防滑警告燈點亮
      探討保安處分下的人身危險性
      上海檢察機關第一屆“十佳檢察官”
      檢察風云(2012年21期)2012-07-07 11:58:06
      去教堂,還是去監(jiān)獄
      讀者(2012年2期)2012-05-30 10:48:04
      安陽縣局“三利刃”直“ 刺”土地違法行為
      資源導刊(2012年9期)2012-01-29 06:35:48
      挽救『小男子漢』的檢察官
      中國火炬(2009年10期)2009-10-17 03:25:24
      博兴县| 舟山市| 彩票| 沙雅县| 和静县| 屏东县| 美姑县| 上蔡县| 广元市| 德兴市| 昌邑市| 申扎县| 龙里县| 湖南省| 海阳市| 黄大仙区| 孟津县| 闽侯县| 富锦市| 开原市| 通化县| 雅安市| 色达县| 芜湖市| 金平| 铁力市| 尉犁县| 攀枝花市| 金坛市| 上饶县| 彰化市| 南陵县| 江津市| 高青县| 佛冈县| 延吉市| 江达县| 华宁县| 洛阳市| 柳江县| 什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