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動物科技學院 徐曉娟 蔡海瑩* 張 磊 汪麗偉
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茶與食品科技學院 陳 瑋
茶多酚是一種從茶葉中提取的純天然復合物,是茶葉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其主要成分兒茶素類,因含酚性羥基極易發(fā)生氧化、聚合、縮合等變化,因而具有較好的抗氧化能力和清除自由基防止脂質(zhì)過氧化的能力;能夠保護生物膜、小動脈、中樞神經(jīng)、腎臟、肝臟以及生物大分子的結(jié)構(gòu)及其功能的完整性;同時能夠殺菌、抗病毒、抑制病原體的入侵和抗球蟲;促進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超氧化物岐化酶(SOD)酶的活化,保護和修復抗氧化系統(tǒng),再生生物體內(nèi)α-維生素E、維生素C等抗氧化成分,協(xié)同抗氧化(楊賢強等,2003)。筆者前期做了有關茶多酚對豬肉品質(zhì)及抗氧化作用影響和茶多酚抗雞球蟲的研究,其他學者也做了一些相關研究,但試驗結(jié)果因畜禽種類和品種的不同有很大差異。為開發(fā)利用茶多酚在畜禽飼養(yǎng)上的用途,針對安徽省廣泛養(yǎng)殖的青腳麻雞,本研究探討了茶多酚對青腳麻雞生產(chǎn)性能、胴體品質(zhì)、血脂的影響,以期為進一步探明茶多酚在肉雞體內(nèi)作用機制和在肉雞生產(chǎn)中的應用提供試驗依據(jù)。
1.1 試驗材料 茶多酚,有效成分92.6%。每次飼喂前與基礎飼糧攪拌均勻。
1.2 試驗設計 采用單因子完全隨機試驗設計,選取160只15日齡健康青腳麻雞,隨機分為4個處理組,每組4個重復,每個重復10只雞。第Ⅰ~Ⅲ組為試驗組,分別在基礎日糧中添加0.02%、0.04%和0.06%的茶多酚;第Ⅳ組為對照組,飼喂基礎日糧。試驗雞分組后預試10 d,以適應環(huán)境和飼料,轉(zhuǎn)換大雞料后進入正式試驗。試驗雞采用地面平養(yǎng),自由采食和飲水。按常規(guī)方法飼養(yǎng)管理,并按常規(guī)免疫程序免疫。試驗期為42 d?;A日糧組成及營養(yǎng)水平見表1。
表1 基礎日糧組成及營養(yǎng)水平
1.3 樣品采集 在青腳麻雞24、43、56日齡時,每個處理組隨機取4只雞,心臟采血10 mL,低溫保存,在12 h內(nèi)進行血液生化指標測定。試驗結(jié)束后,各組試驗雞自由供水,禁食12 h后,每組每個重復各隨機抽取2只(公母各半)進行常規(guī)屠宰和胴體分割,剝離腹部和肌胃周圍的脂肪與胸肌、腿肌、肝臟樣本稱重并保存在4℃冰箱待測。
1.4 測定指標
1.4.1 生長性能和屠體性能指標 分別在15、24、32、39、42、49、57 日齡早上進行個體空腹稱重,每天記錄采食量,計算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屠體性能指標測定其屠宰率、全凈膛率、胸肌率、腿肌率、腹脂率。
1.4.2 胴體品質(zhì)常規(guī)測定 胸肌和腿肌樣本測量宰后2 h的pH(用PHS-3CT型酸度計);4℃冰箱保存24 h測定肉色(Minolta Chroma MeterⅡ型色度(Bocard等,1981),并在48 h進行重復測定;滴水損失(Honikel,1987);熱胸肌、腿肌鮮樣 20 g,用C-LM3型數(shù)顯肌肉嫩度儀測定剪切力。
1.4.3 血液生化指標 試劑盒法: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葡萄糖(GLU)、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含量。
1.5 數(shù)據(jù)處理 數(shù)據(jù)均以 “平均值±標準誤”表示,采用SAS統(tǒng)計軟件中的一般線性模型(GLM)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以Duncan’s法進行平均數(shù)的多重分析。
2.1 日糧添加茶多酚對肉雞生產(chǎn)性能、屠體性能的影響 見表2。本試驗結(jié)果表明,添加茶多酚對青腳麻雞平均體重和平均日增重有提高趨勢,有明顯提高青腳麻雞飼料轉(zhuǎn)化率的作用,其中Ⅱ組效果最好,與對照組相比差異顯著(P<0.05)。屠體性狀數(shù)據(jù)表明,試驗各組之間差異均不顯著(P>0.05)。各試驗組與對照組相比較,添加茶多酚不同程度改善試驗各組肉雞的全凈膛率、胸肌率、腿肌率和腹脂率。其中試驗Ⅱ組的胸、腿肌率比對照組分別提高21.78%和13.29%,差異顯著(P<0.05)。試驗Ⅱ、Ⅲ組腹脂率比對照組分別降低3.61%和3.72%,差異顯著(P<0.05)。
表2 茶多酚對青腳麻雞生長性能、屠體性能的影響
2.2 飼糧中添加不同水平茶多酚對青腳麻雞肉品質(zhì)的影響 見表3。試驗結(jié)果表明,茶多酚對青腳麻雞宰后肉品質(zhì)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對青腳麻雞胴體各部位影響力不同;對宰后肌肉排酸效果有一定的影響;能提高青腳麻雞的保水性能;能夠有效降低胸、腿肌剪切力,顯著提高青腳麻雞肉的嫩度。
由表3可以看出,各處理組腿肌的pH大于胸肌。各試驗組胸肌pH值與對照組相比較差異顯著(P<0.05)。試驗各組之間的滴水損失無顯著差異,試驗Ⅱ組與對照組差異極顯著((P<0.01)。試驗組胸、腿肌剪切力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極顯著(P<0.01)(除試驗Ⅲ組的胸肌以外)。肉色方面,24 h測量,青腳麻雞的公雞胸肌和腿肌的L值,a值和b值普遍比母雞高。試驗Ⅱ組效果顯著,其中胸肌L值與各組相比差異極顯著(P<0.01)。48 h測量,公雞腿肌Ⅱ組與對照組相比較,L值差異極顯著(P < 0.01),a值差異顯著。
表3 日糧添加茶多酚對青腳麻雞胴體品質(zhì)的影響
2.3 日糧添加茶多酚對青腳麻雞血脂的影響結(jié)果見表4。試驗結(jié)果表明,添加不同水平的茶多酚在青腳麻雞生長的不同時期對其血清中與肉雞脂肪代謝有關的各項生化指標影響不同,24日齡和56日齡時,各處理組TG含量差異不顯著(P>0.05),且都低于43日齡,43日齡時試驗Ⅱ組TG含量與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
在24日齡和43日齡時,試驗Ⅱ組的TC含量與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56日齡試驗各組差異不顯著。
試驗各組HDL-C含量在24日齡均比對照組高,差異顯著(P<0.05),隨日齡增加差異減小。LDL-C含量各組差異不顯著,表明茶多酚對LDL-C含量影響不大。
葡萄糖含量雖隨日齡增加而大幅度增加但到生長后期含量較低,24日齡和43日齡試驗各組與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但56日齡差異不顯著;試驗結(jié)果表明,茶多酚對青腳麻雞血脂的影響在雞生長中期影響顯著,生長后期影響不顯著,這可能和青腳麻雞的生理營養(yǎng)代謝有關。
3.1 日齡中添加茶多酚對青腳麻雞生長性能影響 Biswas和Wakita(2001)研究表明,在18日齡肉雞日糧中添加1.5%的綠茶粉可以顯著提高飼料轉(zhuǎn)化率,并且降低腹脂率、血清膽固醇、肝臟膽固醇和肝臟脂肪量。本試驗也證明日糧添加茶多酚對青腳麻雞平均體重和平均日增重有提高趨勢。隨茶多酚添加量增加,青腳麻雞日增重雖然也隨之增加,與對照組差異顯著,但料肉比并不隨之減小,其原因可能是添加的含茶多酚的綠茶粉適口性較好,但是茶多酚畢竟是一種多酚類物質(zhì)有一定的抗營養(yǎng)因子作用,所以飼料轉(zhuǎn)化率并非和日糧中茶多酚的添加量成正比。
3.2 日糧中添加茶多酚對青腳麻雞胴體品質(zhì)的影響
3.2.1 對肉色的影響 肉色是消費者評價肉品質(zhì)的第一印象,肉色的深淺主要由肌肉色素含量、分布及化學狀態(tài)決定(周光宏,1999)。Kaneko等(2001)在肉雞3~10周齡階段日糧中添加日本綠茶粉,結(jié)果表明肉色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由于本試驗所選用的肉雞是地方青腳麻雞,雞肉本身黃度值偏高,茶多酚對b值的影響未顯現(xiàn)出來,同時試驗組的紅度、黃度值比對照組高,可能是所使用的茶多酚是綠茶粉提取物,本身含有一定量的茶色素,其會在肌肉部位有一定量的沉積。
肉雞胸腿肌的結(jié)構(gòu)及成分有一定差異,腿肌為深色肉,紅肌纖維、肌紅蛋白和肌間脂肪的含量都高于胸肌,腿肉更易于發(fā)生氧化反應(李同樹等,2003),在宰殺24 h后青腳麻公雞胸、腿肌的L值,a值和b值普遍比母雞高,而且試驗組腿肌表現(xiàn)差異顯著,由此說明茶多酚對青腳麻雞的肌肉和脂肪的色澤的影響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性別間和部位間差異。
3.2.2 對系水力、嫩度的影響 嫩度是肉的主要食用品質(zhì)之一,它是消費者評價肉質(zhì)優(yōu)劣的最常用指標。剪切力值愈大肉愈老,反之肉越嫩。一般來說,剪切力值大于4 kg(39.6 N)的肉就難以被消費者接受(周光宏,1999)。本試驗發(fā)現(xiàn),日糧中添加不同水平的茶多酚可以有效降低其胸、腿肌的剪切力(P<0.01),提高肉的嫩度,
系水力是一項重要的肉質(zhì)性狀,它可影響肌肉的多汁性、嫩度、色澤等。系水力高,肉表現(xiàn)為多汁、鮮嫩、表面干爽;系水力低則表面水滲出,貯藏過程中滴水損失大(周光宏,1999)。本試驗發(fā)現(xiàn),日糧中添加不同水平的茶多酚有降低青腳麻雞肉滴水損失趨勢,在一定濃度水平條件下能夠達到顯著水平;這表明茶多酚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清除脂質(zhì)過氧化自由基,保護組織細胞免受自由基破壞和肌細胞膜磷脂免被過氧化,減少肌漿滲出和滴水損失,同時試驗還表明,添加0.04%茶多酚組的胸、腿肌率提高與對照組差異顯著,由此也間接證明茶多酚能夠減少青腳麻雞的滴水損失,有提高其系水力的作用,且提示茶多酚的添加量要在一定濃度水平下才能降低青腳麻雞的滴水損失,且要達到顯著效果,以0.04%茶多酚的添加量為宜。
3.3 日糧中添加茶多酚對青腳麻雞血脂的影響家禽脂肪組織發(fā)育和脂肪沉積主要取決于血清中TG水平,因此血清中TG水平能直接反映機體脂肪沉積狀況(尹靖東等,2000)。Criffin和Whitehead(1982)曾報道,低密度脂蛋白(LDL)在甘油三酯水解成甘油和脂肪的過程中起關鍵的作用,可加速與動物脂肪沉積存在高相關性的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分解,從而減少脂肪在機體內(nèi)的沉積,試驗研究證明茶多酚可通過小腸壁吸收進入血液循環(huán)后,與血清蛋白結(jié)合,可以降低血清中的TC、TG、LDL濃度,提高HDL濃度(宛曉春,2003)。本試驗的血液生化指標測定結(jié)果證明了這一點,試驗表明日糧中添加茶多酚降低了青腳麻雞的腹脂沉積,有效降低血液LCL-C、TC和TG,增加了HDL-C含量,不同的是腹脂率隨著茶多酚添加劑量的增加而降低的同時TG、TC、HDL-C并不是隨茶多酚的添加量增加有規(guī)律的降低或增加,而是隨青腳麻雞日齡的不同有變化,在其43日齡左右的生長中期效果明顯,并且對LDL-C影響不大,可能隨青腳麻雞的日齡增大體內(nèi)產(chǎn)生的氧自由基增多,會消耗大量抗氧化劑,同樣的茶多酚添加量在青腳麻雞的不同生長時期存在添加量的差異, 因為對照組 LDL-C、TC、TG、HDL-C和GLU也出現(xiàn)隨日齡不同相應的變化,所以茶多酚對TC、TG、LDL-C、HDL-C和 GLU的影響可能和青腳麻雞品種以及其生長代謝周期有關,由于沒有進行雛雞試驗,因此有待進一步試驗研究來探究這一點。
江淮溫濕度環(huán)境條件下飼養(yǎng)青腳麻雞,飼糧中添加一定濃度水平的茶多酚能有效提高其生產(chǎn)性能,但飼料轉(zhuǎn)化率并非和日糧中茶多酚的添加量成正比;茶多酚能夠提高胴體品質(zhì),但其效果據(jù)不同性別、部位差異而不同;茶多酚能有效降低青腳麻雞的腹脂率,同時對青腳麻雞與脂肪代謝有關的血液生化指標影響在其43日齡左右的生長中期效果明顯,可以有效降低TC和TG含量,增加HDL-C的含量,但對LDL-C影響不顯著。本試驗結(jié)果表明,在日糧中添加0.04%茶多酚效果較好。由于茶多酚具有較強的抗氧化性,本身有一定抗營養(yǎng)因子作用,添加劑量過高會對青腳麻雞雞生產(chǎn)性能會產(chǎn)生不利影響,因此建議生產(chǎn)實踐中在日糧中添加茶多酚350~400 mg/kg。
[1]李同樹,韓瑞麗,刑永國,等.日糧維生素E水平對魯西黃雞產(chǎn)肉性能與肉質(zhì)的影響[J].動物營養(yǎng)學報,2003,15(4),44 ~48.
[2]宛曉春.茶葉生物化學[M].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2003.
[3]楊賢強,王岳飛,陳留記.茶多酚化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2003.12.
[4]尹靖東,齊廣海,霍啟光.家禽脂類代謝調(diào)控機理研究進展[J].動物營養(yǎng)學報,2000,12(2):17.
[5]周光宏.畜產(chǎn)品加工學[M].北京:農(nóng)業(yè)出版社,1999.236~258.
[6]Biswas M A H,Wakita M.Comparison of two dietary factors,green tea powder feeding and feed restriction,influencing laying performance and egg quality in hens.Bulletin of the Faculty of Bioresources[J].Mie University,2001,25(26),55 ~61.
[7]Bocard R,Bucher L,Casteels E,et al.Report of a working group in the commission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beef production research Prograrn[J].Livest Prod Sci,1981,8:385 ~397.
[8]GriffinH D,Whitehead C C.Plasma lipoprotein concentration as an idicator of fatness in broilers:development and use of simple assay for plasma 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s[J].British Poultry Science,1982,23:307~313.
[9]Honikel K O.How to measure the water-holding capacity of meat[A].recommendation of standardized methods in evaluation and control meat quality in pigs[C].The Netherlands,Tarrant P V.Eikelenboom G,Monirr Martinus Nijhdg Publishers.Dordrecht,1987,8:l27 ~l42.
[10]Kaneko K,Yamasakil K,Tagawa M,et al.Effects of dietary Japanese green tea powder on growth,meat ingredient and lipid accumulation in broilers[J].Japanese Poultry Science,2001,38:5,177 ~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