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0年至2010年,廣州大學先后組織了7批共139名中高層管理干部赴美培訓,在加強教學、科研及學生管理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
廣州大學自2000年合并組建至2010年,僅赴美國培訓就先后組織了7批共139名中高層管理干部,培訓目標是加強教學、科研及學生管理,選擇的培訓機構也從加州州立大學北嶺分校、加州西南學院到位居美國高校前列的馬里蘭大學。參加培訓的人員,大部分已成為學校教學、科研及行政管理的中堅力量,有相當一部分成長為市屬各高校及科研院所的高層管理人員。學員們不但自己在高等教育理念、管理理念和思維方式上有所改變,也使學校在辦學、科研上有所改變。
由出國培訓建立了帕多瓦孔子學院
2006年9月,廣州大學第五期赴美培訓團組在美國馬里蘭大學接受培訓,期間參觀了馬里蘭大學孔子學院,當時國家漢辦剛開展孔子學院建設不久,而馬里蘭大學孔子學院則是北美地區(qū)的第一家孔子學院。受此啟發(fā),廣州大學參加培訓的國際交流處學員回國后即向校領導匯報了關于建立孔子學院的設想并開展了相關的調研工作。經過努力和精心準備,2008年初,廣州大學與意大利帕多瓦大學達成了合作建立帕多瓦大學孔子學院的協(xié)議,并于同年底獲得國家漢辦的批準,2009年3月正式掛牌成立。
帕多瓦大學是世界第二古老的大學,伽利略曾在該校工作長達18年,在歐洲有著很大的影響??鬃訉W院成立兩年來致力于漢語教學和中意文化交流,舉辦多種形式的各類文化活動20多場次,包括2010年廣州大學學生藝術團赴意大利9所孔子學院大型巡演活動及最近的中國國粹藝術家赴帕多瓦孔子學院交流活動等。在孔子學院所在地產生了巨大的反響,極大地宣傳了中國和廣州。兩年來,先后有400多名學員在帕多瓦孔子學院參加學習,目前共有注冊學生230名。根據(jù)教學擴大的需要,2010年還在倫第納拉綜合學校設置了新的教學點。帕多瓦孔子學院的工作受到意大利和中國媒體的廣泛關注,在其駐地威尼托大區(qū)的影響也日益擴大,并逐漸成為威尼托地區(qū)與廣州地區(qū)之間的一個重要聯(lián)系紐帶。
借此契機,廣州大學與帕多瓦大學同時建立了全面合作關系。雙方合作在帕多瓦大學開設了“中國研究中心”,在廣州大學開設了“意大利研究中心”,雙方學者在兩個中心的平臺上對中意兩國的經濟、文化等多個領域進行合作研究。近4年來,帕多瓦大學有10多名知名教授學者前來廣州大學進行為期1個月到半年的工作訪問,與廣州大學教師建立了深層的合作研究關系。同時,帕多瓦大學還派遣了30多名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來廣州大學進行為期1-2個學期的專業(yè)學習,這些學生完成學習后都對廣州和廣州大學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回意后成了廣州的義務宣傳員。與此對應,廣州大學也每年派遣12名在校本科生赴帕多瓦大學學習一年,學習期間由帕多瓦大學全額提供食宿、注冊及醫(yī)療保險等費用。兩校間的教師和學生交流,開拓了廣州大學師生的國際視野,促進了學校的國際化進程。
促使更多的師資得到國際化培養(yǎng)
在美培訓過程中,廣州大學發(fā)現(xiàn)一所高校的國際化程度與其師資的國際交流能力成正比。從第一期赴美培訓團組的總結就重點提到了這一點,引起了校領導的重視,之后,自2003年開始實施長短期結合的完整的教師國際化培養(yǎng)體系,包括長期的訪問學者、1-3個月的短期集中培訓、依托合作項目的專任教師培訓等,培訓的地點遍布美、加、英、法、澳、德、意、日等主要發(fā)達國家。2004年以來參加各類海外培訓的教師人數(shù)超過300人,目前學校教師和科研人員有海外學習經歷的人員占教師總數(shù)接近1/3,在全國地方高校中名列前茅。師資接受海外教育的普及,對廣州大學教學、科研的國際合作與交流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學生的國際化培養(yǎng)
美國大學看重學生海外學習經歷給培訓團的教學管理人員留下了深刻印象。為此,國際交流與合作處及教務處參考美國培訓學校的相關做法制定了廣州大學的國際交流、交換生制度。自2006年開始與歐美及臺灣地區(qū)的20多所著名大學建立了學生交流關系,并建立了中美“1+2+1”雙學位教育、新聞專業(yè)海外創(chuàng)新班等聯(lián)合培養(yǎng)模式。目前每年赴國外及臺灣地區(qū)進行一學期至兩學年學習的學生人數(shù)達到230多人次,累計參與的學生人數(shù)超過7005,次。學生參與國際交流程度的逐步加深,極大地開闊了學生的眼界,接觸到了國際領先的專業(yè)知識,同時也給廣州大學的教學改革和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帶來了極大的動力,從而進一步促進了廣州大學教學的改革和發(fā)展。成為地方大學探索國際化辦學的“排頭兵”
通過培訓,學校中高層管理人員建立了強烈的國際合作意識,并且利用培訓的機會與一些國外的著名專家學者建立了學術關系。經過努力,近幾年來一系列國際科研合作得以開展和實施,建立了多個科研合作機構。
“廣州大學一美華學社跨學科研究中心”是由廣州大學與“美國華人教授科學家學社”合作建立的,該中心的主要任務是:提供新型的合作研究平臺,中心致力于推動跨(交叉)學科研究,跨(交叉)學科研究所涉及的學科包括:自然科學、人文及社會科學等;協(xié)調并組織各類國際學術交流、學術會議和訪問活動;協(xié)調并組織各類國際科研合作活動等。中心的建立,為廣州大學及美國學者進行跨學科研究搭建了一個廣闊的平臺。
由廣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與西澳大利亞大學農業(yè)研究所合作組建了“植物抗逆基因功能研究廣州市重點實驗室”,中心以國際團隊的組織形式開展國際合作研究,成員來自西澳大利亞大學、聯(lián)合國干旱地區(qū)農業(yè)研究中心、美國農業(yè)部堪薩斯基因分型中心和埃及農業(yè)部遺傳工程研究所等國際研究機構,各研究領域都有國家基金或省部級項目支撐,都有留學歸國人員作為帶頭人或學術骨干。自成立以來,該實驗室新增國家基金5項,省部級項目10項,發(fā)表論文40余篇,獲發(fā)明專利3項。
另外,由廣州大學和臺灣淡江大學合作建立、多國科研人員參與的“工程結構災害與控制聯(lián)合研究中心”(2009g9月,該聯(lián)合研究中心被廣東省科技廳授予“廣東省國際科技合作示范基地”)、與澳大利亞、新加坡、以色列等國高校及研究機構聯(lián)合建立的“土木工程防護研究中心”、與意大利帕多瓦大學聯(lián)合建立的“意大利研究中心”等,無一不休現(xiàn)著赴美培訓給學校國際交流工作所帶來的活力和成果。
赴美培訓為廣州大學的管理人員帶來了新的理念、新的啟發(fā),促使學校更早更快地走上了國際化發(fā)展的道路并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走國際化發(fā)展之路已成為廣州大學上下一致的共識。2010年由廣東省教育廳組織的廣東省高等教育國際化評價試點工作對廣州大學國際交流與合作所取得的成果給予了充分肯定,外部評價專家組認為:廣州大學在國際化辦學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成績顯著,特色鮮明,是地方大學探索國際化辦學的“排頭兵”,在地方大學的國際化辦學實踐中應該發(fā)揮示范作用。(廣州市外國專家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