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不牢靠 同行多了立刻虧
湖北鶴峰縣的水街,是一條老街,糧油副食品店和糧油店云集。曾經,侯令謙走在這條街上,都不敢抬頭!
1996年,年僅20歲的他借錢在鶴峰開了第一家方便面廠。2000年,因為外地兩家大型方便面廠進入縣城,侯令謙的小廠一夜之間倒閉了。50萬元的欠款,債主恐慌,親人絕望,一些人甚至斷言:他這一輩子就只有還賬的命了。
2000年4月,為了不給他增加負擔,年近花甲的父母去鄉(xiāng)下親戚家里寄住??粗改傅谋秤?,他哭了。他曾勸妻子改嫁,但妻子留下了,同時留下的還有一張床和一副鍋灶。
懷著孕的妻子省吃儉用,3個月攢下了2000元錢,侯令謙就用這當本錢開始做小生意:倒飲料,擺小攤,賣啤酒。他們9年都居無定所,搬過12次家。
靠肯吃苦
再獲投資起死回生
2005年4月的一天,黃豆粉的廣告牌讓他非常疑惑。他問正在賣貨的老大爺:“這個黃豆粉是咋回事兒,怎樣弄得吃?”老大爺說是他磨出來賣的,只要用冷水浸泡攪拌,煮沸加上菜葉后就是合渣。合渣是我國西南少數民族地區(qū)人們最熟悉、最喜歡的一種傳統小吃,家家戶戶都愛吃。
侯令謙買了一臺機器讓父親加工黃豆粉,再分裝成150克一袋,簡單包裝,取名叫合渣粉,一袋1元錢。兩個月后,經銷商來了興趣:“豆?jié){機買一臺挺貴的,自己磨還覺得麻煩,買現成的黃豆粉用水一化一煮就行,方便快捷,味道又跟磨得差不多,很受歡迎。”
就在這時,債主們再次上門。呂耀堂是侯令謙夫妻倆最大的債主,他看見侯令謙上車、下車,搬進、搬出,什么都自己做,于是不僅沒催債,還又借給他10萬元。憑著自己的直覺,經驗老到的呂耀堂相信:侯令謙一定會成功。
資金寬裕了,侯令謙決定首先要改變黃豆粉三無產品的樣子。他注冊了產品商標,通過了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和QS產品質量認證,添置儀器建立了質檢室;黃豆粉由磨兩遍改成磨四遍,包裝也規(guī)范漂亮了,一袋黃豆粉的價格也從1元提高到1.5元。
黃豆粉從鄉(xiāng)下賣到了城里,賣出了鶴峰,銷量也一天天增加。2008年,他還清了所有的外債,還花了200多萬元,買下了一棟六層的樓房。
夯實基礎應對競爭 土特產做成大品牌
黃豆粗加工有這么高的利!市場上出現了七八家黃豆粉廠,包裝十分相似。怎么防偽呢?“別人請明星打廣告,我就用自己老婆來代言,這總不會有人冒充得了吧?!惫?,這樣既好認,又節(jié)省了廣告費。
競爭越激烈,侯令謙越注重產品研發(fā),增加了豆皮、豆絲、豆腸、豆油等新產品,產品注重多樣化、系列化。他強化管理、節(jié)能降耗,完善營銷網絡,這些都增加了他在競爭中的實力。
2010年3月,湖北土家愛食品開發(fā)有限公司成立,土家愛商標成為恩施州知名商標。合渣粉實現了合渣加工、烹調工藝的傳統繼承和創(chuàng)新超越的完美結合,提升了產品的附加值。
湖北、湖南、重慶、貴州等30多個縣市的銷售網絡已經成熟。產品還銷往北京、上海、武漢、杭州等大中城市,年銷售收入已近2000萬元。
黃豆營養(yǎng)價值十分豐富,湖南、重慶、貴州等地,約有4000萬人以上愛吃合渣,產銷量尚不足市場需求量的1/10。僅合渣粉一項,就可實現銷售收入過億元。
侯令謙擬在縣綠色食品工業(yè)園區(qū)投資3000萬元,高起點建成鋼構式的黃豆制品標準廠房及配套設施,實現原材料投送、加工、包裝、儲運一條龍生產,努力把企業(yè)做大做強。
侯令謙希望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一同攜手,合資合作開發(fā)黃豆制品,將公司打造成武陵地區(qū)最有實力的豆制品知名企業(yè)。
(責編:楊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