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月仙,王 飄
(1.江蘇大學職工醫(yī)院,江蘇鎮(zhèn)江 212013;2.江蘇大學附屬醫(yī)院骨科)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骨科的常見病和多發(fā)病。腰突癥的發(fā)生是由于腰椎生物力學結(jié)構(gòu)平衡發(fā)生紊亂,椎間盤壓力分布失衡導致髓核突出,腰神經(jīng)根受壓,使腰椎力學結(jié)構(gòu)進一步發(fā)生紊亂,破壞了腰椎內(nèi)外的代償平衡,引起腰腿疼[1]。更年期婦女情緒低落,感覺敏感,對腰突癥帶來的腰腿疼覺得難以忍受,痛苦不堪,嚴重影響生活,單純的對癥治療,療效欠佳,我院自2006年以來對更年期婦女腰突癥患者采用護理干預取得較好效果。
1.1 一般資料 將2006年8月-2010年8月在我院治療的更年期婦女腰突癥患者50例,均為初發(fā)病例,采用單盲隨機對照方法進行分組。觀察組25例,年齡47歲-55歲,平均50歲,部位:其中L3-42例、L4-58例、L5-S111例、L4-5合并L5-S14例;對照組25例,年齡48歲-55歲,平均51歲,部位:L3-41例、L4-510例、L5-S111例、L4-5合并L5-S13例。兩組年齡、病灶部位等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有腰腿痛,活動時明顯,休息時緩解,咳嗽或打噴嚏時疼痛加重,腰部有壓痛或叩痛,小腿或足部有皮膚感覺減退區(qū),直腿抬高試驗陽性,X線可見病變間隙變窄,CT或MRI可明確顯示病變間隙椎間盤突出。
1.3 治療和護理
1.3.1 對照組患者常規(guī)行保守治療:(1)臥床休息。(2)骨盆牽引,牽引以臥床間隙為主。保持牽引姿勢正確,牽引效果有效。方法:取腰大肌位,抬高雙下肢,使髖關(guān)節(jié)和膝關(guān)節(jié)分別屈曲60°。腰大肌放松,腰椎平坦,椎間盤壓力降低,有利髓核還納。牽引重量應以患者耐受程度為準,先自體重的80%起按病情和自覺癥狀遞增至相當于體重或稍增減10%為宜,患者感覺疼痛減輕有舒服感。牽引每日l-2次,每次20-30min。牽引解除后平躺3-5min后起立,防止體位突變引起不適。完畢后腰圍保護制動腰部[2]。(3)推拿按摩治療:根據(jù)病情采取點、推、揉、搓、搬等手法配合穴位按摩以得到突出物還納,粘連松解,神經(jīng)根壓迫解除,癥狀緩解。方法:先用推、揉、搓等手法放松肌肉,再做手法。早期使用斜扳手法,后期癥狀減輕后用壓腰、擠腿動作。注意運用巧力,切忌動作粗暴。按摩每日1次,每次30-40min。完畢后腰圍保護制動腰部。(4)熱敷,熱水袋用布包好熱敷腰病部和臀部,每日2-3次,每次0.5h。
1.3.2 觀察組患者在常規(guī)保守治療的基礎(chǔ)上進行護理干預:(1)心理護理[3]:心理護理對于更年期婦女尤為重要,更年期是一特殊時期,由于內(nèi)分泌的改變,這一時期女性情緒易變,易激惹,易疲勞,甚至會感到憂郁,此時人體對傷害性刺激則比平時敏感,由于腰突癥的發(fā)生,容易引起疼痛,主觀感到疼痛加重。有些患者在短期內(nèi)出現(xiàn)個性改變,繼而不適和疼痛,并伴有焦慮情緒,還有些患者因為腰突癥所致強迫體位或被動體位,突然間不能勝任工作和生活,會感到不安和焦慮。同時也可能對治療存在疑惑,擔心治療效果不好等,怕癱瘓影響工作、生活。根據(jù)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護理??梢园凳静∪寺犚魳坊蚺c他們談與病情無關(guān)的事情,分散注意力,以減少疼痛和焦慮。對患者作一些必要的解釋,講解疾病的相關(guān)知識,安慰和鼓勵患者,取得患者的信任與合作。使患者身心放松,將患者的痛苦減小到最低程度,同時把可能出現(xiàn)的反應表現(xiàn)及時告知患者,避免患者將治療后的反應誤解為是病情加重,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負擔。告訴其成功的病例,消除不良情緒給治療帶來的不利影響。(2)腰背肌鍛煉指導:仰臥架橋式:病人仰臥于硬板床上,兩腿屈膝成90°,用五點(頭、雙肘、雙足)支撐床面,輕輕將臀部背部逐漸抬離床面成拱橋形,挺起軀干。堅持10s,再放下休息l0s為一次,10次為一組,每日2-5組,逐漸增加次數(shù);飛燕點水式:病人俯臥于硬板床上,頭轉(zhuǎn)向一側(cè),腹部為支點,開始先分五步進行:兩腿交替向后做過伸動作;兩腿同時向后做過伸動作;兩腿不動上身軀體向后做過伸動作;上身與軀體同時向后做背伸,形如飛燕;還原。每個動作12-24次。但在進行上述肌力鍛煉時應注意量力而行,循序漸進。(3)健康教育:平時應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飲食可輔以補肝益腎之食療,避免風寒,注意保曖,適當添加衣服,居住要避開潮濕寒冷之處,平時加強體育鍛煉,防止感冒。
1.4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腰痛癥狀評分,兩組患者分別于入院時、治療2周后進行問卷調(diào)查。采用日本JOA下腰痛評分標準[4]。評分包括3個主觀癥狀(9分):分別為下腰痛、腿痛和(或)麻刺感、步態(tài),每項評分3-0分;3個臨床體征(6分)分別為:直腿抬高試驗、感覺障礙、肌力下降,每項評分2-0分;7個日?;顒?14分),分別為:臥位時轉(zhuǎn)身、站立、洗衣服、向前俯身、坐、舉或手持重物、步行等,每項評分2-0分?;颊咧鲃訑⑹觯偡?9分。評估患者癥狀改善情況,分數(shù)越高,癥狀改善越明顯,患者的功能恢復效果越好。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計量資料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
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2周后觀察組腰痛癥狀評分高于對照組,差別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
附表 兩組患者腰痛癥狀評分比較
椎間盤突出癥是由于腰椎老化和勞損引起的常見病、多發(fā)病,多呈慢性過程,起病時較輕,時間較長。但也有病人在腰部受傷后突然起病,猝不及防。更年期婦女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由于特殊的生理及心理因素,對疼痛敏感,對疾病的發(fā)生有恐懼焦慮情緒,對治療缺乏信心,對治療效果要求精確,單純的對癥治療往往難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個別患者甚至產(chǎn)生心理性疼痛,癥狀難以緩解,焦慮情緒加重,嚴重者對生活失去信心。因此,我們在單純對癥治療的基礎(chǔ)上進行護理干預,包括心理護理,腰背肌鍛煉指導,健康教育等。本組病例顯示治療2周后觀察組腰痛癥狀評分高于對照組,差別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癥狀改善明顯,患者的功能恢復好,取得了較好效果。其中對于更年期婦女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心理護理尤為重要,對有心理性疼痛的患者,我們可以采用暗示性心理護理,積極的暗示能夠使患者的心理、行為及生理機能得到改善,增強對疾病的痊愈和康復的信心。
[1]李可心,馬達.腰椎間盤突出癥國外研究概況[J].中國骨傷,1997,10(3):61.
[2]馬國麗.新醫(yī)正骨坐姿旋轉(zhuǎn)復位法治療腰椎間盤癥的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00,35(8):491-493.
[3]許文新,呂秋云.現(xiàn)代心理治療手冊[M].北京: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聯(lián)合出版社,2997.40-61.
[4]O′Sullivan PB.Phyty GD,Twomay LT,et a1.Evaluation of specific stabilizing exercise in Treatment of chronic low back pain with radiologic diagnosis of spondy Isosis orspondylol-Isthosis[J].Spine,1977,22(24):2959-2967.